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旱上声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首字词组
纂纂纂修纂承纂缉纂类纂临纂袭纂代
纂组纂历纂儿纂综纂绍纂训纂补纂拟
纂辑纂服纂严纂绪纂雕纂订纂论 
纂戎纂业纂纪纂采纂集纂胄纂作 
纂录纂就纂着纂勒纂略纂继纂心 
纂隆纂成纂撰纂刻纂次纂绣纂叙 
纂述纂言纂括纂系纂极纂统纂位 

词语解释:纂纂  拼音:zuǎn zuǎn
集聚貌。《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李善 注:“古《咄喑歌》曰:‘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攒,聚貌。纂与攒,古字通。”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
词语解释:纂组  拼音:zuǎn zǔ
(1).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楚辞·招魂》:“纂组綺縞,结琦璜些。” 王逸 注:“纂组,綬类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锦绣纂组,綺罗綾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丝竹五音之微靡,纂组九华之縟丽,经目所涉,莫不精记。” 清 黄景仁 《游四明山放歌》:“忽或纂组杂婉媷,忽或旗鼓纷旋迴。”
(2).编织。多指精美的织物。《管子·轻重甲》:“ 伊尹 以 薄 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於 桀 之国。”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搜集编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组异闻,网罗軼事。”
词语解释:纂辑  拼音:zuǎn jí
编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东京 之季,纂辑无闻; 魏 晋 之间,採摭未备。”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后序》:“余纂辑此书三十餘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稾而手书者三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近时所行官司掌故之书……或补缀前人成编,或创始纂辑,或后来增补,而其中缺漏譌误,均所不免。” 刘师培 《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如《典论》之属, 严氏 皆逐条纂辑。”
词语解释:纂戎  拼音:zuǎn róng
(1).谓继承光大先人业绩。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纂戎洪绪,克构堂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至 明帝 纂戎,制诗度曲,徵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
(2).谓继承先人武功。《全唐诗》卷十五载《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武舞作》:“纂戎将禁暴,崇儒更敷政。”
词语解释:纂录  拼音:zuǎn lù
编撰记载。 唐 韩愈 《毛颖传》:“ 颖 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 秦 事,无不纂録。”《宋史·赵安易传》:“时属籍未备,奏请纂録。” 清 顾炎武 《答汪苕文书》:“弟方纂録《易》解, 程 朱 各自为书,以正《大全》之谬。” 章炳麟 《文学说例》:“凡纂録文辞者,宜无取焉。”
词语解释:纂隆  拼音:zuǎn lóng
犹言继承大业。《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皇上纂隆,经教弘道。” 李善 注引《尔雅》:“纂,继也。”
词语解释:纂述  拼音:zuǎn shù
编纂著述。 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深乎节制之兵,得其法则昌,失其法则亡。卿为纂述歷代善於节制者,具图来上,朕当择其精微,垂於后世。’”《宋史·张昭传》:“ 昭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 明 徐渭 《卖书》诗:“带草连年高纂述,巾箱一日去筌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管子》一书,实国家思想最深切著明者也。但其书必非 管子 所自作,殆 战国 时其后辈所纂述。”
词语解释:纂修  拼音:zuǎn xiū
(1).整治。《国语·周语上》:“纂修其绪。”《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
(2).编辑修撰。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初 蕃 既纂修父书,咨於先执 李习之 ,请文为领袖,许而未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国初明史总裁》:“国初 顺治 二年,曾奉旨纂修《明史》。”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当然, 乾隆 皇帝修《四库全书》有其政治上的目的,经过这一次纂修, 中国 文化遭到了一次浩劫。”
(3).修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纂修堂宇,未就而没。”
(4). 清 代职官名。为国史馆属官。《清史稿·职官志二》:“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总纂, 满洲 四人, 蒙古 二人, 汉 六人。纂修、协修,无定员。”
词语解释:纂历  拼音:zuǎn lì
亦作“ 纂歷 ”。 嗣位。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书》:“圣朝钦明纂历,大拯生民。”《北史·儒林传序》:“ 明皇 ( 周明皇 )纂歷,敦尚学艺。”
词语解释:纂服  拼音:zuǎn fú
继承职务。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 文宗 纂服,三年冬,上表以大臣未识天子,愿朝正月。制曰:‘可。’”
词语解释:纂业  拼音:zuǎn yè
(1).继承大业。《列子·杨朱》:“ 禹 纂业事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太祖 以圣武膺籙, 高祖 以睿文纂业。”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 高祖 创基, 太宗 纂业。”
(2).编刊。 汉 蔡邕 《鼎铭》:“羣公并表,乃迁议郎,登于 东观 ,纂业前史。”
词语解释:纂就  拼音:zuǎn jiù
谓继承前人之事业而成就之。《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唐 李白 《明堂赋》序:“累圣纂就,鸿勋克宣。”
词语解释:纂成  拼音:zuǎn chéng
(1).继承而完成。 三国 魏 曹植 《女娲赞》:“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 轩辕 纂成。”
(2).纂集成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一节:“《周礼》大约是纂成于晚 周 的文献。”
词语解释:纂言  拼音:zuǎn yán
撰述。 唐 韩愈 《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元。”
词语解释:纂承  拼音:zuǎn chéng
继承。《后汉书·乐恢传》:“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后王纂承,多以国柄付文士。” 宋 苏轼 《问小雅周之衰》:“ 成王 纂承 文 武 之烈,而礼乐文章之备,存乎《颂》。”《元典章·诏令一·立后建储诏》:“朕自纂承大统之后,即命皇后 弘吉剌氏 正位中宫。”
词语解释:纂儿
妇女的一种发髻
词语解释:纂严  拼音:zuǎn yán
(1).谓军队严装、戒备。犹今之戒严。《宋书·竟陵王诞传》:“车驾出顿 宣武堂 ,内外纂严。”
(2).集结行装。《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乙卯,以 南康王 宝融 教纂严,又教赦囚徒,施惠泽,颁赏格。” 胡三省 注:“纂,集也。严,装也。纂严,纂集行装也。”
词语解释:纂纪  拼音:zuǎn jì
纂集记载。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凡所纂纪,一若谱録。”
词语解释:纂着  拼音:zuǎn zhe
编辑著述。 清 卓尔堪 《〈遗民诗〉序》:“况既谢絶尘事,自毕力学问,其所纂著,俱堪风世。”
词语解释:纂撰  拼音:zuǎn zhuàn
编辑撰述。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録》。” 唐 元稹 《严公行状》:“其间亲承讲贯,子孙不得而闻者,往往漏略,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词语解释:纂括  拼音:zuǎn kuò
编集概括。《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 信陵君 将宾客平日所进之书,纂括为二十一篇,阵图七卷,名曰《魏公子兵法》。”
词语解释:纂缉  拼音:zuǎn jī
编集。《明史·神宗纪一》:“丙申,始命日讲官分直记注起居,纂缉章奏。”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然《世説》文字,间或与 裴 郭 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録》《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自造。”
词语解释:纂综  拼音:zuǎn zōng
纂集综合。《宋书·礼志三》:“纂综沦芜,搜腾委逸。”
词语解释:纂绪  拼音:zuǎn xù
继承统绪。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圣明纂绪,宗社乂安。”
词语解释:纂采  拼音:zuǎn cǎi
采集。《历代诗话续编·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附录 明 毛晋 识语:“惟 唐 史臣 吴兢 ,纂采 汉 魏 以来古乐府词,分为十卷,惜乎不传。”
词语解释:纂勒  拼音:zuǎn lè
集合统率。《北史·杨侃传》:“ 邃 已纂勒兵士,虑 寿春 疑觉。”
词语解释:纂刻  拼音:zuǎn kè
编集刊印。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这是 康熙 癸酉(一六九三) 宣城 袁启旭 纂刻的《燕九雅集》九人诗。”
词语解释:纂系  拼音:zuǎn xì
继承世系。 南朝 宋 王韶之 《大会行礼歌》之一:“大哉皇 宋 ,长发其祥,纂系在 汉 ,统源伊 唐 。”
词语解释:纂类  拼音:zuǎn lèi
分类纂集。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序》:“纂类之书多矣,其间所载,世人用于文字者,亦不下数十辈,则今未免为陈言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缉时务,谓之策括。” 刘师培 《〈文说〉序》:“纂类摘比之书,标识评点之册,本为文之末务,岂学文之阶梯?”
词语解释:纂绍  拼音:zuǎn shào
(1).嗣续。 唐 孙揆 《灵应传》:“其后遭世不造,瞰室貽灾,五百人皆遭 庾氏 焚炙之祸,纂绍几絶,不忍戴天,潜遁幽巖, 庾 冤莫雪。”
(2).继承。 宋 司马光 《不以卑临尊议》:“ 武王 纂绍前迹,登隆基绪,追尊先世,告成王业。”《宋史·外国传七·渤海国》:“朕纂绍丕构,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 光 辅母后,独掌政柄,不务纂绍先烈,肆意大改成绪。”
词语解释:纂雕  拼音:zuǎn diāo
即蛊雕。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南山经》:“ 水 ( 滂水 )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郭璞 注:“蛊或作纂。” 明 夏完淳 《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纂雕食人。”
词语解释:纂集  拼音:zuǎn jí
编撰汇集。《晋书·刑法志》:“虽时有蠲革,而旧律繁芜,未经纂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 杨用修 平生嗜古,盘胸纠腹,皆 秦 、 汉 、 六朝 ,而尤好纂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木瓜诗解》:“至于《家语》所载夫子之説,乃 王肃 所纂集,固难尽信。”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我常希望我们 中国 再生出个纂集《国风》的人物。”
词语解释:纂略  拼音:zuǎn lüè
引述内容梗概。 明 李东阳 《〈群书集事渊海〉后序》:“维史法既立,变而为传记之书,条分缕积,以至於汗牛充栋。其势不能尽,或纂略举要,俾易於求索。”
词语解释:纂次  拼音:zuǎn cì
编撰;编排。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纂次讎正之功,勤亦至矣。” 元 阎复 《赵公墓志铭》:“伯祖 师渊 与 朱文公 纂次《通鑑纲目凡例》。” 明 唐顺之 《王母缪孺人墓志铭》:“余同年 信阳 王养之 至京师,携其兄所纂次其母 繆孺人 之行,请余铭诸其墓。”
词语解释:纂极  拼音:zuǎn jí
继承帝位。 唐 罗隐 《代韦徵君逊官疏》:“圣人纂极之二年,相臣上言,北省官徵四处士,而 濠梁 韦君 居其一。”
词语解释:纂临  拼音:zuǎn lín
谓天子继位临朝。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仁庙 初纂临,升袞冕,纔十二岁。”
词语解释:纂训  拼音:zuǎn xùn
纂集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词语解释:纂订  拼音:zuǎn dìng
编修制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国藩 於昏、丧、祭三礼,亦颇思损益 涑水 《书仪》, 紫阳 《家礼》,纂订一编,以为宗族乡党行习之本。”
词语解释:纂胄  拼音:zuǎn zhòu
继嗣后裔。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
词语解释:纂继  拼音:zuǎn jì
继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遣 芳 归藩于 齐 ,以避皇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皇帝即位,纂继洪业。”
词语解释:纂绣  拼音:zuǎn xiù
编织刺绣。《新唐书·褚遂良传》:“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宋史·职官志五》:“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
词语解释:纂统  拼音:zuǎn tǒng
谓帝王继承统绪。《北史·房彦谦传》:“若审知外内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覬覦,则 管 蔡 之诛,当在於 谅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先帝应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统,当继而成之。”
词语解释:纂袭  拼音:zuǎn xí
继承。《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朕以纂袭之初,含容是务,父既宽於后命,子宜示於特恩,并停见任。”
词语解释:纂补  拼音:zuǎn bǔ
纂集增补。 清 龚自珍 《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按 巴尔虎 旧牧,当在 尼布楚 、 雅克萨 城之间……宜檄理藩院行文 黑龙江 将军,将其头目迁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馆,本馆以圣训、《方略》核对之,即可纂补。”
词语解释:纂论  拼音:zuǎn lùn
(1).汇集议论。《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
(2).撰述论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庸闲斋笔记褒贬未允》:“凡所纂论,均愜人意。”
词语解释:纂作  拼音:zuǎn zuò
做作。 元 无名氏 《南牢记》第一折:“不照顾自己,説别人是非,婆娘家见识,纂作着哄谁?”
词语解释:纂心  拼音:zuǎn xīn
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纂心扎的是粉红洋头绳,别了根碧玉簪子。”
词语解释:纂叙  拼音:zuǎn xù
撰写。 宋 吴炯 《五总志》:“ 唐 李贺 卒於太常官,时年二十四。其母一夕梦 贺 来,如平生时。且曰:‘上帝迁都于 月圃 ,搆新宫,命曰 白瑶 。以 贺 业文,召为之记。又为 凝虚殿 纂叙乐章。’”
词语解释:纂位  拼音:zuǎn wèi
继位。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帝明绍歷,惟皇纂位。”
词语解释:纂代  拼音:zuǎn dài
继承接替。《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汉 王逸 注:“言 禹 能纂代 鯀 之遗业,而成考父之功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自 区逵 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难详。”
词语解释:纂拟  拼音:zuǎn nǐ
编写草拟。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第二节:“自筹备年限缩短以后,朝旨派 溥伦 、 载泽 纂拟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