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御去声 [chù,处所,名词][yù,告也][详注1][yù,参与][详注2][xū][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粗去声。楚利也。又木名。出历山。][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如 亦若也。举去声。《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
注2:除 音箸。《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小雅》风雨攸除,鸟䑕攸去,君子攸芋。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
注3:女 《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注4:狙 叚借爲覻字而後讀去聲。周禮蜡氏注。狙司卽覻伺也。倉頡篇曰。狙,伺候也。史,漢。狙擊秦皇帝。伏虔,應劭,徐廣皆曰。狙,伺也。方言。自關而西曰素。或曰狙。郭注云。狙,伺也。此皆千恕切。
注5:椐 音据。《诗·大雅》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首字词组
絮衣絮叨絮帛絮刮絮絮聒聒絮棉絮絮叨叨 
絮酒絮纩絮语絮气絮咶絮嘴絮聒 
絮暖絮絮絮袄絮烦絮球絮絮答答絮说 
絮繁絮叨叨絮缯絮泣絮状物絮缕絮果兰因 
絮羹絮巾絮酒炙鸡絮谈絮片絮旧  

词语解释:絮衣  拼音:xù yī
绵衣。《汉书·晁错传》:“今降 胡义渠 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 匈奴 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尤翁》:“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
词语解释:絮酒  拼音:xù jiǔ
谓祭奠用酒。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苍烟漫兮紫苔深,陈絮酒兮涕沾襟。” 清 黄景仁 《东阿项羽墓》诗:“昔奠絮酒 乌江 头,知君毅魄羞江流。”
词语解释:絮暖  拼音:xù nuǎn
指絮飞春暖之时。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圣俞 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 晏殊 )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著底,白鷺已飞前。’又‘絮暖鮆鱼繁,豉添蓴菜紫’。”
词语解释:絮繁  拼音:xù fán
见“ 絮烦 ”。
词语解释:絮烦  拼音:xù fán
(1).亦作“ 絮繁 ”。噜苏繁琐。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官人不嫌絮繁,听妾身口説一遍。”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先生不嫌絮烦,听我在下试説一遍与你听者。”《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樵夫( 钟子期 )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文章是絮烦点,但这也无法,自然由作者负责。”
(2).犹腻烦。《红楼梦》第三四回:“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絮烦,把这个拿两瓶子去。” 李準 《耕云记》:“那时候呀,我们广播天气--每天晴天!每天晴天!我们也说絮烦了,群众也听絮烦了。”
词语解释:絮羹  拼音:xù gēng
加盐、梅于羹中以调味。《礼记·曲礼上》:“毋絮羹。” 郑玄 注:“絮,犹调也。” 孔颖达 疏:“毋絮羹者,絮谓就食器中调和盐梅也。若得主人羹,更於器中调和,是嫌主人食味恶也。”
词语解释:絮叨  拼音:xù dáo
见“ 絮絮叨叨 ”。
词语解释:絮絮叨叨  拼音:xù xù dáo dao
形容说话繁琐细碎。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 长生殿 那一宵,转廻廊説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儘言词絮絮叨叨。”《西游记》第二十回:“那呆子纵身跳起,口裡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来。”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一:“我假设你是一个与我表同情的人,所以我才敢提起笔来向你絮絮叨叨地说,向你表白表白我的身世。”亦省作“ 絮叨叨 ”、“ 絮叨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絮叨叨促织儿无休歇,韵悠悠砧声儿不断絶。”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我这里絮叨叨,求他见怜。谁知他狠心肠,絶不相念。”《红楼梦》第六一回:“奶奶纔进了药歇下,不便为这点子小事去絮叨。” 鲁迅 《呐喊·社戏》:“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词语解释:絮纩
棉袄,棉袍
词语解释:絮絮  拼音:xù xù
(1).语繁不断貌。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醉归歌此》:“谓我兀坐不解事,絮絮訾我如热譫。”《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十三妹 ﹞凭他絮絮的问,只鼓着个小腮帮子儿,一声儿不哼。” 鲁迅 《彷徨·祝福》:“而且仍然是 卫老婆子 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2).连绵不绝貌。 明 袁宏道 《云影字解》:“余尝登高巖,见其絮絮然沾吾衣屨也。”
词语解释:絮叨叨  拼音:xù dáo dao
见“ 絮絮叨叨 ”。
词语解释:絮絮叨叨  拼音:xù xù dáo dao
形容说话繁琐细碎。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 长生殿 那一宵,转廻廊説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儘言词絮絮叨叨。”《西游记》第二十回:“那呆子纵身跳起,口裡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来。”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一:“我假设你是一个与我表同情的人,所以我才敢提起笔来向你絮絮叨叨地说,向你表白表白我的身世。”亦省作“ 絮叨叨 ”、“ 絮叨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絮叨叨促织儿无休歇,韵悠悠砧声儿不断絶。”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我这里絮叨叨,求他见怜。谁知他狠心肠,絶不相念。”《红楼梦》第六一回:“奶奶纔进了药歇下,不便为这点子小事去絮叨。” 鲁迅 《呐喊·社戏》:“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词语解释:絮巾  拼音:xù jīn
(1).犹巾絮。古代的一种头巾。《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四时祠祭,輒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 辽东 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饌馈,跪拜成礼。”
(2).犹今之棉帽。 唐 皮日休 《寄毘陵魏处士朴》诗:“文籍先生不肯官,絮巾衝雪把鱼竿。”
词语解释:絮帛  拼音:xù bó
棉絮与布帛。泛指轻暖之御寒物品。《南齐书·孝义传·华宝》:“同郡 刘怀胤 与弟 怀则 ,年十岁,遭父丧,不衣絮帛,不食盐菜。”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诸生喜黌塾之广,庶老加絮帛之优。”
词语解释:絮语  拼音:xù yǔ
(1).连绵不断地低声说话。 明 王錂 《春芜记·邂逅》:“听花前絮语情无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骆宾基 《庄户人家的孩子》一:“湖水寂寞地絮语, 东山 传来声声狼嚎。”
(2).唠叨的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母不能忍,朝夕多絮语。”
词语解释:絮袄  拼音:xù ǎo
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水浒传》第十回:“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 清 郑燮 《真州杂诗》之二:“山花雨足皆含笑,絮袄春深欲换綈。”《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难道此时倒弃了这个,另去置絮袄布衣的不成?”
词语解释:絮缯  拼音:xù zēng
丝帛之类的总称。《史记·匈奴列传》:“ 高帝 乃使 刘敬 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閼氏,岁奉 匈奴 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
词语解释:絮酒炙鸡  拼音:xù jiǔ zhì jī
《后汉书·徐稺传》“设鸡酒薄祭”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谢承 《后汉书》:“ 稺 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鸡一隻,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以水渍緜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謁则去,不见丧主。”后以“絮酒炙鸡”指菲薄的祭品。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谨奉去,朔日奠,望令祝史对灵几前读之,以泄殄瘁之哀,絮酒炙鸡,恐不蠲洁,不復賫上。”
词语解释:絮刮  拼音:xù guā
见“ 絮聒 ”。
词语解释:絮聒  拼音:xù guō
亦作“ 絮咶 ”。亦作“ 絮刮 ”。 唠叨;吵闹。 元 张鸣善 《普天乐·嘲西席》曲:“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不费老安人的心, 钱 宅也没有人来,止有 张姑妈 送亲,他恰有些絮刮,不要听他。”《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女儿 多福 又怕羞,不好来劝,任他絮咶个不耐烦,方才罢休。” 沙汀 《还乡记》九:“ 徐开金 两夫妇正在火堆边絮聒不休的互相抱怨。”
词语解释:絮气  拼音:xù qì
谓文字繁琐晦涩。《朱子语类》卷七八:“或言 赵岐 《〈孟子〉序》却自好。曰:文字絮气闷人, 东汉 文章皆然。”
词语解释:絮烦  拼音:xù fán
(1).亦作“ 絮繁 ”。噜苏繁琐。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官人不嫌絮繁,听妾身口説一遍。”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先生不嫌絮烦,听我在下试説一遍与你听者。”《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樵夫( 钟子期 )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文章是絮烦点,但这也无法,自然由作者负责。”
(2).犹腻烦。《红楼梦》第三四回:“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絮烦,把这个拿两瓶子去。” 李準 《耕云记》:“那时候呀,我们广播天气--每天晴天!每天晴天!我们也说絮烦了,群众也听絮烦了。”
词语解释:絮泣  拼音:xù qì
谓哭泣不停。《明史·阉党传·曹钦程》:“濒行犹顿首 忠贤 前曰:‘君臣之义已絶,父子之恩难忘。’絮泣而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 江陵 召去,跪而詈之, 陈 亦絮泣,谓非出本意。”
词语解释:絮谈  拼音:xù tán
唠唠叨叨地闲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若村妇絮谈,武夫作闹,无名贵气,又何藉乎?”
词语解释:絮絮聒聒  拼音:xù xù guō guō
犹言絮絮叨叨。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词语解释:絮咶  拼音:xù huài
见“ 絮聒 ”。
词语解释:絮聒  拼音:xù guō
亦作“ 絮咶 ”。亦作“ 絮刮 ”。 唠叨;吵闹。 元 张鸣善 《普天乐·嘲西席》曲:“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不费老安人的心, 钱 宅也没有人来,止有 张姑妈 送亲,他恰有些絮刮,不要听他。”《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女儿 多福 又怕羞,不好来劝,任他絮咶个不耐烦,方才罢休。” 沙汀 《还乡记》九:“ 徐开金 两夫妇正在火堆边絮聒不休的互相抱怨。”
词语解释:絮球  拼音:xù qiú
被蓬松绒毛的种子球(如蒲公英的)
词语解释:絮状物  拼音:xù zhuàng wù
悬浮于液体或从液体中沉淀的小而松散之物料凝结块
词语解释:絮片  拼音:xù piàn
絮状沉淀物的小薄片
词语解释:絮棉  拼音:xù mián
做棉被、棉衣等用的棉花,商业上叫做絮棉。
词语解释:絮嘴  拼音:xù zuǐ
唠叨。例如:他这个人很爱絮嘴。
词语解释:絮絮答答  拼音:xù xù dā dā
犹言唠唠叨叨。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箇悄悄冥冥,一箇絮絮答答。”
词语解释:絮缕  拼音:xù lǚ
棉絮与丝缕。泛指细微之物。《宋史·食货志上二》:“起居舍人 程克俊 言, 河南 父老,苦 豫 烦苛久矣。赋敛及於絮缕,割剥至於果蔬。”
词语解释:絮旧  拼音:xù jiù
犹叙旧。 清 周亮工 《杭川署中哭张崧瞻》诗之二:“结伴蛩声犹絮旧,经扶蕉叶更怀新。”
词语解释:絮絮叨叨  拼音:xù xù dáo dao
形容说话繁琐细碎。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 长生殿 那一宵,转廻廊説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儘言词絮絮叨叨。”《西游记》第二十回:“那呆子纵身跳起,口裡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来。”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一:“我假设你是一个与我表同情的人,所以我才敢提起笔来向你絮絮叨叨地说,向你表白表白我的身世。”亦省作“ 絮叨叨 ”、“ 絮叨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絮叨叨促织儿无休歇,韵悠悠砧声儿不断絶。”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我这里絮叨叨,求他见怜。谁知他狠心肠,絶不相念。”《红楼梦》第六一回:“奶奶纔进了药歇下,不便为这点子小事去絮叨。” 鲁迅 《呐喊·社戏》:“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词语解释:絮聒  拼音:xù guō
亦作“ 絮咶 ”。亦作“ 絮刮 ”。 唠叨;吵闹。 元 张鸣善 《普天乐·嘲西席》曲:“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不费老安人的心, 钱 宅也没有人来,止有 张姑妈 送亲,他恰有些絮刮,不要听他。”《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女儿 多福 又怕羞,不好来劝,任他絮咶个不耐烦,方才罢休。” 沙汀 《还乡记》九:“ 徐开金 两夫妇正在火堆边絮聒不休的互相抱怨。”
词语解释:絮说  拼音:xù shuō
唠唠叨叨地叙说。《红楼梦》第十二回:“一应土仪盘费,不消絮説,自然要妥贴的。”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词语解释:絮果兰因  拼音:xù guǒ lán yīn
比喻结局不幸之因缘遇合。以兰花之馨香喻美好之前因,以飞絮之飘泊喻离散之后果。 清 陈孟楷 《香畹楼忆语》:“此诗流传为 紫姬 见之,激扬赞叹,絮果兰因,於兹始茁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 玉生 又道:‘骚人韵士,絮果兰因’八个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