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索居索漠索战索妇索摸索苇索斗鸡索琅琅
索索索然索强索落索垢寻庇索引索瑟索解人
索笑索虏索将索牛索须索卢索然寡味索碌碌
索寞索隐索头索饼索掯索强如索梯索绝
索酒索手索子索伦索将索裙索铁索桥
索句索绹索取索空索尽枯肠索微索郎郎索道
索米索郎索求索要索强似索垢吹瘢索非亚索解
索价索性索命索索落落索粉索喜索隐行怪索面
索莫索逋索知索绳索约索放索然无味索秘
索饭索处索瘢索号索望索是索用索飨

词语解释:索居  拼音:suǒ jū
(1).孤独地散处一方。《礼记·檀弓上》:“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郑玄 注:“羣,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兄弟索居,乖隔 楚 越 。” 唐 白居易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居。”《四溟诗话》卷四引 明 李之茂 诗:“索居无岁事,骑马入禪林。” 郁达夫 《大风圈外》:“在故乡索居独学的生活开始了。”
(2).鳏居。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九:“丈夫无妇曰索,见《字汇补》。按古人谓索居即鰥居。”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索居无偶,虚度好年华。”
词语解释:索索  拼音:suǒ suǒ
(1).恐惧貌;颤抖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 孔颖达 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 茅盾 《列那和吉地》五:“给它解绳索的时候,它还以为大祸到了,怕得什么似的,浑身索索地抖。”
(2).冷漠,无生气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 清 曹寅 《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
(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 前蜀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4).空虚、空乏状。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七:“房房空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惜。” 宋 梅尧臣 《旌义港阻风》诗:“茆屋何颼颼,瓦罌空索索。”
(5).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汉书·天文志》:“ 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 王先谦 补注:“索索犹瑟瑟也……此云索索如树,盖不独以状言,且兼声言矣。”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胡万春 《骨肉》:“细雨在索索的下着,卖馄饨的梆子声在笃笃的敲。”
词语解释:索笑  拼音:suǒ xiào
犹逗乐;取笑。 宋 陆游 《梅花》诗:“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清 赵翼 《题洪建侯梅花小照》诗:“如何孤山翁,衰丑强索笑。” 清 薛雪 《一瓢诗话》:“然其( 刘随州 )豪赡老成,则皆过之,得意处竟可与 少陵 索笑。” 姚锡钧 《似了公》诗:“顾我嬉春曾独住,输君索笑自无端。”
词语解释:索寞  拼音:suǒ mò
见“ 索莫 ”。
词语解释:索莫  拼音:suǒ mò
亦作“ 索漠 ”。亦作“ 索寞 ”。
(1).荒凉萧索貌。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 宋 陈亮 《朝中措》词:“索莫败荷翠减,萧疏晚蓼红添。” 元 耶律楚材 《和冲霄韵》之三:“天涯索寞正穷秋,衰草寒烟无尽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昔日之繁华,真耶幻耶?今日之索寞,幻耶真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除在山脚下有一些风景区之外,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2).寂寞无聊;失意消沉。 唐 贾岛 《即事》诗:“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漠,宿疴时作,精力益衰。”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
(3).冷落淡漠貌。 南朝 宋 鲍照 《行路难》诗之九:“今朝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唐 刘禹锡 《百舌吟》:“南方朱鸟一朝见,索漠无言蒿下飞。” 宋 欧阳修 《与韩献肃公书》:“ 仲仪 顽健如故,惟不能屡相见,交游索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一日,有贫叟来访,僕辈不为通。自候於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
(4).空乏穷尽貌。 宋 杨万里 《和王司法雨中惠诗》:“斋厨索寞如悬罄,慙媿酸寒遣一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 周繇 ﹞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閫域,时号为‘诗禪’。”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官厨索寞賸韲盐,妓馆萧条斥歌舞。”
词语解释:索酒  拼音:suǒ jiǔ
词牌名。一百零四字,仄韵。 宋 曹勋 自度曲,自注为四时景物须酒之意,故名。
词语解释:索句  拼音:suǒ jù
(1).指作诗时构思佳句。 宋 范成大 《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 元 萨都剌 《复次前韵柬龙江上人》:“山中酒熟黄鷄肥,闭门索句何瑰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相公儘日题诗,本欲名山之贮。连年索句,宜为学海之藏。”
(2).索取诗句。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族中子弟,知其能诗,竞出素縑索句。” 毛泽东 《和柳亚子先生》:“饮茶 粤 海未能忘,索句 渝州 叶正黄。”
词语解释:索米  拼音:suǒ mǐ
(1).求取米粮。《吕氏春秋·任数》:“ 孔子 穷乎 陈 蔡 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 索米,得而爨之。”
(2).《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也。”后因以“索米”称谋生。 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宋 杨万里 《得小儿寿俊家书》诗:“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内阁中书外补》:“劳苦已满考,且索米 长安 ,冀增薄禄餬口耳。”
词语解释:索价  拼音:suǒ jià
讨价。一般指卖主提出售价。亦用以比喻谋求名位。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少室山人 索价高,两以諫官徵不起。”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若 颐 ( 程颐 )者,特以迂阔之学,邀君索价而已。”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梦中 邯郸 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嘲,虚名无处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卫朝奉 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 徐迟 《火中的凤凰》五:“书在一个书商处,三十二册索价一千元。”
词语解释:索莫  拼音:suǒ mò
亦作“ 索漠 ”。亦作“ 索寞 ”。
(1).荒凉萧索貌。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 宋 陈亮 《朝中措》词:“索莫败荷翠减,萧疏晚蓼红添。” 元 耶律楚材 《和冲霄韵》之三:“天涯索寞正穷秋,衰草寒烟无尽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昔日之繁华,真耶幻耶?今日之索寞,幻耶真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除在山脚下有一些风景区之外,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2).寂寞无聊;失意消沉。 唐 贾岛 《即事》诗:“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漠,宿疴时作,精力益衰。”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
(3).冷落淡漠貌。 南朝 宋 鲍照 《行路难》诗之九:“今朝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唐 刘禹锡 《百舌吟》:“南方朱鸟一朝见,索漠无言蒿下飞。” 宋 欧阳修 《与韩献肃公书》:“ 仲仪 顽健如故,惟不能屡相见,交游索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一日,有贫叟来访,僕辈不为通。自候於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
(4).空乏穷尽貌。 宋 杨万里 《和王司法雨中惠诗》:“斋厨索寞如悬罄,慙媿酸寒遣一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 周繇 ﹞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閫域,时号为‘诗禪’。”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官厨索寞賸韲盐,妓馆萧条斥歌舞。”
词语解释:索饭  拼音:suǒ fàn
讨取食物。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有报者云, 叔文 索饭, 韦相 已与之同餐閤中矣。” 唐 李贺 《寄马初阳道士》诗:“山厨猿索饭,竹屋鹤听棋。”
词语解释:索漠  拼音:suǒ mò
见“ 索莫 ”。
词语解释:索莫  拼音:suǒ mò
亦作“ 索漠 ”。亦作“ 索寞 ”。
(1).荒凉萧索貌。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 宋 陈亮 《朝中措》词:“索莫败荷翠减,萧疏晚蓼红添。” 元 耶律楚材 《和冲霄韵》之三:“天涯索寞正穷秋,衰草寒烟无尽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昔日之繁华,真耶幻耶?今日之索寞,幻耶真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除在山脚下有一些风景区之外,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2).寂寞无聊;失意消沉。 唐 贾岛 《即事》诗:“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漠,宿疴时作,精力益衰。”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
(3).冷落淡漠貌。 南朝 宋 鲍照 《行路难》诗之九:“今朝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唐 刘禹锡 《百舌吟》:“南方朱鸟一朝见,索漠无言蒿下飞。” 宋 欧阳修 《与韩献肃公书》:“ 仲仪 顽健如故,惟不能屡相见,交游索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一日,有贫叟来访,僕辈不为通。自候於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
(4).空乏穷尽貌。 宋 杨万里 《和王司法雨中惠诗》:“斋厨索寞如悬罄,慙媿酸寒遣一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 周繇 ﹞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閫域,时号为‘诗禪’。”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官厨索寞賸韲盐,妓馆萧条斥歌舞。”
词语解释:索然  拼音:suǒ rán
(1).流泪貌。《庄子·徐无鬼》:“ 子綦 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於是极也!’” 郭象 注:“索然, 司马 云,涕下貌。” 汉 刘向 《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2).离散零落貌。《晋书·羊祜传》:“ 蜀 之为国,非不险也……至 刘禪 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众皆默默,索然散去。”
(3).空乏貌。 晋 陆机 《叹逝赋》序:“或所曾共游一涂,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旧唐书·文宗纪下》:“生业荡尽,农功索然。” 宋 司马光 《虎牢关》诗:“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4).引申为无兴味。 唐 杜荀鹤 《长安春感》诗:“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下面又强对了一句,便觉索然了。”《红楼梦》第八四回:“ 宝玉 听了,心中索然,又不好就走。”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看他依旧说不上话来,我们的太太又好笑又觉到索然,微吁了一口气,懒懒的站起。”
词语解释:索虏  拼音:suǒ lǔ
南北朝 时 南朝 对 北朝 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宋书》《索虏传》。后亦用以称其他少数民族。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自五胡称制,四海殊宅。 江左 既承正朔,斥彼 魏胡 。故 氐 羌 有録,索虏成传。”《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 宋 魏 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胡三省 注:“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 章炳麟 《箴新党论》:“索虏入 关 以后,党人已絶,而臭味所遗,百年未艾。”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 越 人于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于 越 ,索虏则负无量罪恶,以底于亡。”参见“ 索头 ”。
词语解释:索头  拼音:suǒ tóu
亦作“头虏”。 即索虏。 南北朝 时 南朝 对北方民族的蔑称。《宋书·索虏传》:“ 索头虏 ,姓 托跋氏 ……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 索头 亦其一也。”《南齐书·魏虏传》:“ 索头 猗卢 遣子曰 利孙 将兵救 琨 於 太原 , 猗卢 入居 代郡 ,亦称 鲜卑 ,被髮左袵,故呼为 索头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又, 索头 什翼犍 疲病昏悖,虽乏贡御,无能为患。”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凡 朱氏 自 邾娄 , 索头 之 朱 自 渴独浑 。”参见“ 索虏 ”。
词语解释:索隐  拼音:suǒ yǐn
(1).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 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唐 萧祜 《游石堂观》诗:“ 沉生 为政哀惸嫠,又能索隐探灵奇。” 宋 范仲淹 《乾为金赋》:“索隐而神道可极,取象而物形何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隐。”
(2).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为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整理 中国 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
词语解释:索手  拼音:suǒ shǒu
犹只手;空手。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符文出布,村妇聚观於道,皆行而绩麻,无索手者。”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有司以为不肖,竟从黜落,不得进望清光以遂昔愿,索手东归,杜门求志。”
词语解释:索绹  拼音:suǒ táo
(1).制绳索。《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 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二:“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
(2).指绳子。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偷狗赋》:“团饭引来,难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
词语解释:索郎  拼音:suǒ láng
酒名。桑落酒的别称。亦泛指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东郡 ﹞民有姓 刘 名 堕 者,宿擅工酿,採挹 河 流,醖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按,索郎切,桑;郎索切,落。 宋 王洋 《以麵换祖孝酒》诗:“若论本是同根物,妤遗桄榔换索郎。”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凭琱槛,倚绣牀,舞花奴,醉索郎。”一说, 试莺 家多美酒,自己不善饮,时为 宋迁 索取, 试莺 恒曰:“此岂为某设哉?祇当索与郎耳!”因名酒曰索郎。见 宋 无名氏《真率笔记》
词语解释:索性  拼音:suǒ xìng
(1).亦作“ 索兴 ”。干脆;直截了当。 宋 朱熹 《与魏元履书》:“ 熹 看得今日之事,只是士大夫不肯索性尽底裡説话,不可专咎人主。”《西游记》第十七回:“拖将过来看处,却是一条白花蛇怪。索性提起来,捽做五七断。”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云臣招看牡丹以雨未赴》词:“留花花不可,索性将花躲。”《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偏偏那女子又是有意而来,彼此阴错阳差,你越防他,他越近你,防着防着,索兴防到自己屋里来了。”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那么,《老莲集》索兴在 北平 印,怎样呢?” 巴金 《中国人》:“索性摆出自己的观点,看谁能说服别人。”
(2).痛快。《朱子语类》卷四十:“ 曾点 言志,当时夫子只是见他説几句索性话,令人快意,所以与之。”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满鼻凹清风,拍胸膛爽气。落的这彻骨毛索性。”
词语解释:索逋  拼音:suǒ bū
催讨欠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守土吏狎妓》:“ 璧成 在南中游狎邪,所携金不足,则贷之 魏 公府,凡数千金,比还,索逋者踵至。”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诗:“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 叶圣陶 《穷愁》:“每来索逋,輒哀颜谢。”
词语解释:索处  拼音:suǒ chǔ
犹索居。 明 何景明 《白菊赋》:“既无暇于游览,亦索处而寡类。” 清 黄景仁 《和容甫》:“邂逅岂不识,索处谁相谋?”
词语解释:索战  拼音:suǒ zhàn
讨战,挑战。《战国策·齐策五》:“ 魏王 身被甲底剑,挑 赵 索战。” 唐 杜甫 《即事》诗:“羣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 金 主使 萨布 宣言曰:‘前日巡狩之议,止为 白华 ,今改往 汝州 索战矣。’” 元 萨都剌 《秋夜京口》诗:“塞北将军犹索战, 江 南游子苦思归。”《西游记》第五三回:“ 大圣 吩咐 沙僧 道:‘你将桶索拿了,且在一边躲着,等 老孙 出头索战。’”
词语解释:索强  拼音:suǒ qiáng
犹争强,恃强。 宋 秦观 《品令》词之一:“幸自得。一分索强,教人难喫。好好地恶了十来日。恰而今、较些不。”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如今索强支持,如何回避,藉不的那羞共耻。” 明 徐元 《八义记·公孙赴义》:“撇番了土泥墙,休得鬭争索强。好似 长江 后浪催前浪,都是一般狐羣狗党。”
词语解释:索将
须使
词语解释:索头  拼音:suǒ tóu
亦作“头虏”。 即索虏。 南北朝 时 南朝 对北方民族的蔑称。《宋书·索虏传》:“ 索头虏 ,姓 托跋氏 ……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 索头 亦其一也。”《南齐书·魏虏传》:“ 索头 猗卢 遣子曰 利孙 将兵救 琨 於 太原 , 猗卢 入居 代郡 ,亦称 鲜卑 ,被髮左袵,故呼为 索头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又, 索头 什翼犍 疲病昏悖,虽乏贡御,无能为患。”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凡 朱氏 自 邾娄 , 索头 之 朱 自 渴独浑 。”参见“ 索虏 ”。
词语解释:索虏  拼音:suǒ lǔ
南北朝 时 南朝 对 北朝 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宋书》《索虏传》。后亦用以称其他少数民族。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自五胡称制,四海殊宅。 江左 既承正朔,斥彼 魏胡 。故 氐 羌 有録,索虏成传。”《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 宋 魏 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胡三省 注:“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 章炳麟 《箴新党论》:“索虏入 关 以后,党人已絶,而臭味所遗,百年未艾。”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 越 人于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于 越 ,索虏则负无量罪恶,以底于亡。”参见“ 索头 ”。
词语解释:索头  拼音:suǒ tóu
亦作“头虏”。 即索虏。 南北朝 时 南朝 对北方民族的蔑称。《宋书·索虏传》:“ 索头虏 ,姓 托跋氏 ……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 索头 亦其一也。”《南齐书·魏虏传》:“ 索头 猗卢 遣子曰 利孙 将兵救 琨 於 太原 , 猗卢 入居 代郡 ,亦称 鲜卑 ,被髮左袵,故呼为 索头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又, 索头 什翼犍 疲病昏悖,虽乏贡御,无能为患。”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凡 朱氏 自 邾娄 , 索头 之 朱 自 渴独浑 。”参见“ 索虏 ”。
词语解释:索子  拼音:suǒ zǐ
绳子。《水浒传》第十三回:“我们把索子缚绑了,本待便解去县里见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两箇奔向后艄,取出索子,将 蔡武 夫妻二子,一齐绑起。”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纲’。”
词语解释:索取  拼音:suǒ qǔ
讨取。《北史·祖珽传》:“ 元康 被伤创重,倩 珽 作书,属家累事,并云‘ 祖喜 边有少许物,宜早索取’。”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条妙计,索取 荆州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父财可索取,而不可穿窬。”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或者是为了向人民索取优厚的报酬?”
词语解释:索求  拼音:suǒ qiú
寻求。《楚辞·天问》:“ 穆王 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汉 王充 《论衡·纪妖》:“ 留侯 张良 ,椎 秦始皇 ,误中副车, 始皇 大怒,索求 张良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阿剌斯多》诗,﹞记怀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歷不见。”
词语解释:索命  拼音:suǒ mìng
索取性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戮子》:“次日,其魂即叩母舅扉索命, 张 不数日暴卒。”《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本妇病中,但瞑目,就见向日之 阿巧 和 李二郎 偕来索命,势渐狞恶。” 欧阳山 《苦斗》五八:“ 何不周 摸不清她的来意,只当是那小丫头已经断了气,她是来索命的,当时要躲也躲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坐着。”
词语解释:索知  拼音:suǒ zhī
尽知。《孙子·用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词语解释:索瘢  拼音:suǒ bān
寻求瑕疵。《新唐书·魏徵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王导》:“后世猥儒,曲好议论,虽 诸葛孔明 、 宋 岳武穆 犹加索瘢,而无片语疵 导 ,谁谓公论百年而定哉!”
词语解释:索妇  拼音:suǒ fù
娶妻。 唐 元稹 《筝》诗:“死恨 相如 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娶妇为索妇,古语也。”
词语解释:索落  拼音:suǒ luò
(1).萧条;冷落。 唐 白居易 《宿东林寺》诗:“索落 庐山 夜,风雪宿 东林 。”
(2).数落;责备。《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你爹听着説,不是我索落你,事情儿已是停当了。”
(3).怂恿。《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原来 西门庆 有心要梳笼 桂姐 ,故此发言先索落他唱。”
词语解释:索牛  拼音:suǒ niú
挑选出来的好牛。《礼记·曲礼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孙希旦 集解:“索,简择也。”《公羊传·桓公八年》“冬曰烝” 汉 何休 注:“天子之牲角握,诸侯角尺,卿大夫索牛。”
词语解释:索饼  拼音:suǒ bǐng
面条。《释名·释饮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 王先谦 补证引 成蓉镜 曰:“索饼,疑即水引饼,今 江 淮 间谓之切麵。”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伤寒病人﹞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条子》:“索饼,乃今麪条之专名。”
词语解释:索伦  拼音:suǒ lún
我国少数民族名。即 鄂温克 族。分布在 黑龙江省 嫩江 流域。民风刚劲,勇敢善战。 明 以前称为 通古斯 、 雅库特 、 清 称 索伦 。 明 末 清 初以“索伦部”统称 索伦 、 达斡尔 、 鄂伦春 等族。参阅 清 西清 《黑龙江外纪》三。
词语解释:索空  拼音:suǒ kōng
犹竭尽。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伏以水灾之后,物力索空。”
词语解释:索要  拼音:suǒ yào
讨取。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四折:“我今还为 李府尹 。问他索要家下人口房屋,看他説什么。” 老舍 《新时代的旧悲剧》二:“他们用最粗暴的语气索要一个最小的筹码。”
词语解释:索索落落
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词语解释:索绳
紧绳
词语解释:索号
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
词语解释:索摸
寻找,寻觅
词语解释:索垢寻庇
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
词语解释:索须
必须
词语解释:索掯
索取
词语解释:索将
索取;求取
词语解释:索尽枯肠  拼音:suǒ jìn kū cháng
比喻费尽心思
词语解释:索强似  拼音:suǒ qiáng sì
亦作“索强如”。 犹言胜过。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只不如苦志修行谨慎,早图个灵丹腹孕,索强似你跨青驴躑躅风尘。”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索强如翠岩前三千丈玉泉飞迸。” 明 王九思 《离亭宴带歇拍煞·归兴》曲:“看我这没是非一枕梦儿甜,索强似争名利千般意儿假。”《雍熙乐府·点绛唇·归隐》:“盖一座无忧无虑草团瓢,稽首回归,索强似 凌烟阁 。”
词语解释:索粉  拼音:suǒ fěn
以绿豆粉或其他豆粉制成的细条状食物。也称粉丝、线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集英殿 宴 金国 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七柰花索粉。”《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两盘点心……热烘烘摆在面前,又是一大深碗索粉八宝攒汤。”
词语解释:索约  拼音:suǒ yuē
用绳索捆扎。《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 郑玄 注:“约,缩也。” 孙诒让 正义:“ 玄 谓‘约,缩也’者,《尔雅·释器》云:‘绳之,谓之缩之。’ 郭 注云:‘缩者,约束之。’”
词语解释:索望  拼音:suǒ wàng
犹要求,希望。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还索望姊妹行并胆同心,毋忘今日言,奋援众生苦。”
词语解释:索苇  拼音:suǒ wěi
即苇索。以芦苇所作之绳索。旧俗,元旦悬苇索于门,谓可以御凶邪。《文选·张衡〈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 薛综 注:“东海中 度朔山 有二神,一曰 神荼 ,二曰 鬱垒 ,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李善 注引《风俗通》:“ 黄帝 书,上古时有 神荼 、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下常简閲百鬼,鬼无道理者, 神荼 与 鬱垒 持以苇索,执以饲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以御凶也。”
词语解释:索引  拼音:suǒ yǐn
(1).用绳索牵引。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航浮索引之国,非有发召,而籝齎橐负,以致其贄者,惟恐不及。”此指拉纤。
(2).检寻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将书刊中的内容或项目分类摘录,标明页数,按一定次序排列,附在一书之后,或单独编印成册,以便读者查阅。旧称通检或备检。也称引得。如:《十三经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
词语解释:索卢  拼音:suǒ lú
复姓。《吕氏春秋·尊师》:“ 索卢参 东方之鉅狡也,学於 禽滑黎 。” 陈奇猷 校释:“ 范 书《独行传》有 索卢放 , 章怀 注:‘ 索卢 ,复姓也。’”
词语解释:索强如  拼音:suǒ qiáng rú
见“ 索强似 ”。
词语解释:索强似  拼音:suǒ qiáng sì
亦作“索强如”。 犹言胜过。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只不如苦志修行谨慎,早图个灵丹腹孕,索强似你跨青驴躑躅风尘。”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索强如翠岩前三千丈玉泉飞迸。” 明 王九思 《离亭宴带歇拍煞·归兴》曲:“看我这没是非一枕梦儿甜,索强似争名利千般意儿假。”《雍熙乐府·点绛唇·归隐》:“盖一座无忧无虑草团瓢,稽首回归,索强似 凌烟阁 。”
词语解释:索裙  拼音:suǒ qún
系在马胸前的穗状饰物。《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 晋 杜预 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孔颖达 疏:“ 服虔 云:‘缨如索帬,今乘舆大驾有之。’然则 汉 魏 以来,大驾之马膺有索帬,是缨之遗象,故云‘如索帬。’也。”
词语解释:索微  拼音:suǒ wēi
研求深奥玄妙的道理。《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是以达人研道,探賾索微,观天运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
词语解释:索垢吹瘢  拼音:suǒ gòu chuī bān
见"索垢寻疵 "。
词语解释:索喜  拼音:suǒ xǐ
最普通的一种哈达,三尺长,用麻或生丝蘸粉织成,又作“素喜”
词语解释:索放  拼音:suǒ fàng
犹素放。白白放过;随便释放。 元 朱凯 《黄鹤楼》第四折:“你与我麻绳子绑者柳树上高高的吊起,直等的俺哥哥无事来家,恁时索放了你。” 元 无名氏 《魏徵改诏》第二折:“ 秦叔宝 ,我要成功,你两回三次挡住,我见了 魏公 ,敢不道的索放了你哩!”
词语解释:索是  拼音:suǒ shì
犹煞是。甚是;真是。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这个俺就去,索是谢了将军也。”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如今这家缘过活儿女,都是我的,倒大来索是受用快活也。”
词语解释:索斗鸡  拼音:suǒ dòu jī
同“索鬭雞”。求斗的公鸡。常用以比喻横暴凶狠的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索斗鸡》:“ 李林甫 为性狠狡,不得士心,每有所行之事,多不协羣议,而面无和气,国人谓 林甫 精神刚戾,常如索斗鸡。”
词语解释:索瑟  拼音:suǒ sè
犹瑟缩。因寒冷惊惧而蜷缩颤抖。 叶圣陶 《火灾·被忘却的》:“她们的手和手里的东西,给围巾蒙着,看不见了。其他不披围巾的,因为衣袖短,衣领低,不免现出索瑟的神态。” 叶圣陶 《倪焕之》四:“一个校役擎着一盏白磁罩的台摆煤油灯,索瑟地站在旁边。”
词语解释:索然寡味  拼音:suǒ rán guǎ wèi
见“ 索然无味 ”。
词语解释:索然无味  拼音:suǒ rán wú wèi
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明 杨慎 《丹铅杂录·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説尽,则索然无味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豹英 至此,也自索然无味,只得把几件父亲所用的衣服,及姨娘几件细毛衣服要了,动身回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亦作“ 索然寡味 ”。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然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然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 沙汀 《困兽记》二二:“现在,依旧是那些红缎对联,那些题款,但当他凝神望定它们的时候,他的兴致却索然寡味了。”
词语解释:索梯  拼音:suǒ tī
由木踏步和绳索扶手组成的船梯
词语解释:索铁  拼音:suǒ tiě
绞铁成索。极言力大。《淮南子·主术训》:“ 桀 之力,制觡伸鉤,索铁歙金。” 高诱 注:“索,绞也。”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索铁拔距,孤视万旅。”
词语解释:索郎郎  拼音:suǒ láng láng
见“ 索琅琅 ”。
词语解释:索琅琅  拼音:suǒ láng láng
金属物振响的声音。《说岳全传》第十一回:“你看他兄弟五个,袍甲索琅琅的响。”亦作“ 索郎郎 ”。 茅盾 《邻》二:“水井上辘轳的铁链子,时或也发出索郎郎的巧笑。”
词语解释:索非亚  拼音:suǒ fēi yà
保加利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约120万(1994年)。全国最大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冶金、钢铁等为主。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向为中欧到西亚的交通要冲。多街心公园。南郊维托沙山等处风景优美,为旅游疗养胜地。
词语解释:索隐行怪  拼音:suǒ yǐn xíng guài
谓探索隐晦之事而行怪僻诡异之道。《汉书·艺文志》:“ 孔子 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颜师古 注:“《礼记》载 孔子 之言。索隐,求索隐暗之事,而行怪迂之道。”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世人以 刘向 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復妄作,悲夫!”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不事王侯》:“不事王侯,此索隐行怪之所为,圣人不取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举凡旧日一应索隐行怪之习,荒谬妄诞之谈,自不戢而悉泯焉,岂不懿歟!”
词语解释:索然无味  拼音:suǒ rán wú wèi
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明 杨慎 《丹铅杂录·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説尽,则索然无味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豹英 至此,也自索然无味,只得把几件父亲所用的衣服,及姨娘几件细毛衣服要了,动身回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亦作“ 索然寡味 ”。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然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然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 沙汀 《困兽记》二二:“现在,依旧是那些红缎对联,那些题款,但当他凝神望定它们的时候,他的兴致却索然寡味了。”
词语解释:索用  拼音:suǒ yòng
谓尽量用完。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丧物索用,无益於世。”
词语解释:索琅琅  拼音:suǒ láng láng
金属物振响的声音。《说岳全传》第十一回:“你看他兄弟五个,袍甲索琅琅的响。”亦作“ 索郎郎 ”。 茅盾 《邻》二:“水井上辘轳的铁链子,时或也发出索郎郎的巧笑。”
词语解释:索解人  拼音:suǒ jiě rén
指能够理解意义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安 年少时,请 阮光禄 道《白马论》。为论以示 谢 ,于时 谢 不即解 阮 语,重相咨尽,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索解人不得》:“索解人三字本连,与能言人一例,谓求解其义也。今用作求一能解之人不可得意,非。”
词语解释:索碌碌  拼音:suǒ lù lù
犹索索。颤抖貌。《白雪遗音·玉蜻蜓·诘真》:“ 志贞 听,好心焦,索碌碌抖做一团糟。”
词语解释:索绝  拼音:suǒ jué
尽绝。《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髠 仰天大笑,冠缨索絶。” 司马贞 索隐:“索训尽,言冠缨尽絶也。 孔衍 《春秋后语》亦作‘冠缨尽絶’也。”
词语解释:索桥  拼音:suǒ qiáo
(1).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为桥,一般建于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多有之。 唐 道宣 《释迦方志·游履》:“ 宋 永初 六年,黄龙沙门释 法勇 操志雄远,思慕圣迹,招集同志 僧猛 、 曇朗 等二十五人,发跡 雍部 ,西入 雪山 ,乘索桥,并传杙,度石壁,及至平地,已丧十二人。”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篾索桥》:“凡索桥所在,必水势险恶,既不可运方舟,又皆石壁危仄,高出千寻上,水復湍急,不能施桥磉。《后汉书》注所谓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也。其製两岸植桩千百,镇巨石於其上,絙以长绳,络以板片,两旁用巨索约身如栏楯。”
(2).也有用藤或铁索贯巨大竹筒而系于两岸者,过桥时人缚于筒上,用游索往来牵渡,称溜筒桥。见《金川琐记·溜筩桥》
词语解释:索道  拼音:suǒ dào
(1).探求事物的规律。《宋史·章詧传》:“﹝ 章詧 ﹞博通经学,尤长《易》《太玄》,著《发隐》三篇,明用蓍索道之法,知以数寓道之用。”
(2).用钢索牵引的一种架空的通道。 巴金 《砂丁》三:“他今天大清早就走了,他坐箱子走索道去的。”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天空有蛛网似的高架索道,江面上漂流着无数运送东西的小船。”
词语解释:索解  拼音:suǒ jiě
寻求解释;探索意义。《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偶然遇着个未曾经歷、无从索解的去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即于原奏所谓钦遵諭旨所决公论之精神,亦多相反背;而文义字句不可索解者尤甚。” 茅盾 《三人行》四:“ 柏先生 的小眼睛挤得更细地看着 许 的面孔,似乎想在 许 的沉郁的容貌上索解出真实的内容。”
词语解释:索面  拼音:suǒ miàn
亦作“索麫”。面条的一种。面团悬挂而成,细长,呈圆柱状,有咸味。 宋 周煇 《北辕录·出使金国途中见闻》:“次供馒头、血羹、毕罗肚羹、盪羊饼子解粥、肉韲羹索麪,骨头盘子。”《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景兰江 ﹞劝了一回,不买馒头了,买了些索麵去下了喫。”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条子》:“麪条子:曰切麪、曰拉麪、曰索麪、曰挂麪。”
词语解释:索秘  拼音:suǒ mì
探索隐微。 宋 范仲淹 《大清宫九咏》序:“观其立意,皆凿幽索祕,破坚发奇。”
词语解释:索飨  拼音:suǒ xiǎng
谓求索所有的神而尽祭之。《礼记·郊特牲》:“ 伊耆氏 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响之也。” 郑玄 注:“索,谓求索也。” 陈澔 集说:“索,求索其神也。”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