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发紒飞天紒假紒鬌紒束紒椎紒撷子紒屈紒

词语解释:发紒  拼音:fā jì
即发髻。《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命妇皆服髮紒进见。”参见“ 髮髻 ”。
词语解释:发髻  拼音:fà jì
一种发式。将头发挽成髻,盘在脑后或顶部两侧。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叶圣陶 《在民间》:“一阵妇女的声音应和着,在旷场的空中散布开来。挽着发髻的背影便一群群地移动。” 巴金 《家》十五:“只是额上的皱纹深了些,脑后的辫子改成了发髻。”
词语解释:飞天紒  拼音:fēi tiān jì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宋书·五行志一》:“ 宋文帝 元嘉 六年,民间妇人结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宋 元嘉 飞天紒,始自 东府 ,即 孙寿 堕马也。”
词语解释:假紒  拼音:jiǎ jì
见“ 假髻 ”。
词语解释:假髻  拼音:jiǎ jì
亦作“ 假紒 ”。亦作“ 假结 ”。 假发所作之髻,供妇女装饰用。古称编, 汉 以后称假髻。髻、紒、结,古字通。《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筓” 汉 郑玄 注:“编,编列髮为之,其遗象若之假紒矣。”《东观汉纪·东平宪王苍传》:“惟王孝友之德,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后汉书·舆服志下》:“皇后謁庙服……假结,步摇,簪珥。”《隋书·礼仪志六》:“皇后謁庙……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 明 张弼 《假髻曲》:“西家美人髮及肩,买妆假髻亦峨然。”
词语解释:鬌紒  拼音:duǒ jì
犹发髻。《礼记·杂记下》“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燕则鬈首” 汉 郑玄 注:“既笄之后去之,犹若女有鬌紒也。” 孔颖达 疏:“谓既笄之后,寻常在家燕居则去其笄而鬈首,谓分髮为鬌紒也。”
词语解释:束紒  拼音:shù jì
束发为髻。泛指青少年时候。 清 恽敬 《孙九成墓志铭》:“ 子才 久寓 白门 ,君生长其地,垂髫束紒即以诗名,不能不为 子才 所鉴识。”
词语解释:椎紒  拼音:zhuī jì
同“ 椎髻 ”。 《文选·李康〈运命论〉》:“椎紒而守 敖庾 、 海陵 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 钟山 、 蓝田 之上,则夜光璵璠之珍可观矣。” 李善 注:“紒即髻字也。” 明 许三阶 《节侠记·闺忆》:“只是巢居有日,椎紒堪悲,户外之雀可罗,堂前之燕尽去。”
词语解释:撷子紒  拼音:xié zǐ jì
见“ 擷子髻 ”。
词语解释:撷子髻  拼音:xié zǐ jì
晋 时流行的妇女发髻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晋 时,妇人结髮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环,名曰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翕然化之也。”《晋书·五行志上》《宋书·五行志一》作“擷子紒”。
词语解释:屈紒  拼音:qū jì
曲鬓后垂。《后汉书·东夷传·倭》:“女人被髮屈紒,衣如单被,贯头而著之。”按,《文选·李康〈运命论〉》“椎紒而守敖庾之仓” 李善 注引 张揖 《〈上林赋〉注》:“紒,鬢后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