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首字词组
糯米糯麦糯稻糯粟糯米纸   

词语解释:糯米  拼音:nuò mǐ
糯稻碾出之米。富于黏性,可做糕点,亦可酿酒。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守陵 喜,运糯米以餉 智高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这酒是二斗糯米做出来的二十斤酿,又对了二十斤烧酒,一点水也不搀。”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北方人对糯米已经有些胆怯,再放上火腿什么的,就更害怕了。”
词语解释:糯麦  拼音:nuò mài
带黏性的大麦。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麦》:“大麦亦有黏者,名糯麦,可以酿酒。”
词语解释:糯稻  拼音:nuò dào
米粒富于黏性的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稻》:“糯稻,南方水田多种之,其性黏,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餳,可以炒食,其类亦多。”
词语解释:糯粟  拼音:nuò sù
糯高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秫》:“秫字篆文,像其禾体柔弱之形,俗呼糯粟是矣。”
词语解释:糯米纸  拼音:nuò mǐ zhǐ
用淀粉制成的薄膜。用以包装糖果、点心或药品,可以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