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淖糜斋糜乳糜费糜息糜敦洽雠糜耗糜冗糜
肉糜餔糜豆糜赤糜浮糜枯糜行糜奢糜
琼糜捐糜茗糜口糜消糜糠糜焦糜碎糜
隃糜粥糜膏糜顶踵捐糜煎糜程糜灰糜 
稀糜糕糜闾糜虚糜施糜哺糜炊沙作糜 

词语解释:淖糜  拼音:nào mí
烂糊粥。《尔雅·释言》“鬻,糜也” 晋 郭璞 注:“淖糜。”《宋史·真宗纪三》:“己未,遣使諭 京东 官吏安抚飢民,又命诸路振以淖糜。” 宋 陆游 《穷居》诗:“淖糜均列鼎,徒步当华轩。” 宋 陆游 《书志》诗:“一碗淖糜支日过,数椽破屋著身宽。”
词语解释:肉糜  拼音:ròu mí
肉粥。《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糜……粥也。” 宋 陆游 《闻杜鹃戏作绝句》:“劳君树杪丁寧语,似劝飢人食肉糜。” 清 金人瑞 《甲申秋兴》诗之二:“今冬无米又无菜,何不作官食肉糜。” 邹韬奋 《经历》五九:“这话实际等于饥荒劝人吃肉糜!”
词语解释:琼糜  拼音:qióng mí
亦作“ 琼靡 ”。亦作“ 琼爢 ”。
(1).玉屑。传说食之可以延年。《楚辞·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王逸 注:“精,凿也;爢,屑也;粻,粮也……言我将行,乃折取琼枝以为脯腊,精凿玉屑以为储粮。” 汉 扬雄 《反离骚》:“精琼靡与秋菊兮,将以延夫天年。” 宋 黄庭坚 《何造诚作浩然堂》诗:“公欲轻身上紫霞,琼糜玉饌厌豪奢。” 明 郑真 《杨时敏拟招词》:“荐椒糈之芬冽兮,播琼爢之芳馨。”
(2).山芋汤的美称。 明 郑真 《双芋图赋》:“昔 鲁直 之山居兮,指蕷汤为琼爢。”
词语解释:隃糜  拼音:yú mí
见“ 隃麋 ”。
词语解释:隃麋  拼音:yú mí
(1).古县名。 汉 置,因 隃麋泽 而得名。故地在今 陕西 千阳 东。 东汉 为侯国, 晋 并入 汧县 。参阅《汉书·地理志上》
(2). 隃麋 以产墨著称,后世因借指墨或墨迹。 宋 沉遘 《七言和吴冲卿省舍观苏才翁题壁》:“空堂老壁隃麋昏, 苏子 之蹟世所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隃麋易尽,终磨海岛之头;侧理若穷,愿写 彭城 之背。” 清 姚士陛 《断砚歌为姜西溟先辈赋砚为家梁汾舍人击碎》:“隃糜发采宣毫爽,酒半传观各夸赏。” 清 洪亮吉 《鉏月阁记》:“蛮纸万幅,有 沉约 手钞之书;隃糜两螺,为 李尤 自製之墨。”
(3).引申指文墨。 清 金人瑞 《长夏读杜诗有怀明人法师却寄二十四韵》:“晚斋承茗粥,吾道在隃麋。”
词语解释:稀糜  拼音:xī mí
烂粥。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乃夜分军三百人缘山而右,走间道,三百人缘江而左,上山,并绕出 工尧 背,插旗为号,煮餘粮为稀糜食而遣之。”
词语解释:斋糜  拼音:zhāi mí
亦作“ 斋麋 ”。 素粥。 唐 孟郊 《济源寒食》诗之二:“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麋一瓷椀。” 宋 张耒 《寒热伏枕已数日上呈四丈龙图兼记至日之饮》诗:“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饮斋糜不盈掬。”
词语解释:餔糜  拼音:bū mí
1.亦作"餔麋"。
2.吃粥。
3.粥。
词语解释:捐糜  拼音:juān mí
谓弃食。犹牺牲。 明 张居正 《谢赐粥米食品疏》:“一息尚存,矢捐糜而罔惜。”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我 李白 素怀忠义……常思捐糜七尺,以报国恩,岂从汝反乎?”
词语解释:粥糜  拼音:zhōu mí
粥。糜,谓煮米使糜烂。 清 刘大櫆 《蝠巢翁传》:“ 康熙 甲午岁大祲,乡先生奉观察之命,来溪上为粥糜以賑。” 清 刘大櫆 《天道上》:“为粥糜以食饿者,而己且啼飢;分緼黂以衣冻夫,而己且号寒乎?”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大男被拘繫,无由馈粥糜。”
词语解释:糕糜  拼音:gāo mí
米粉等制成的糕。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四月八日,则有餻糜……今岁时遗问略同,但餻糜结杏子点炙杖子,今不行尔。”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这个你则道我不知哩,这个是餻糜。”
词语解释:乳糜  拼音:rǔ mí
亦作“ 乳麋 ”。 用乳汁或酥油调制的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长者女以金鉢盛乳糜上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今乃受牧女乳糜,败道亏志,吾知之矣。” 宋 陆游 《残腊》诗之二:“乳糜但喜分香鉢,银胜那思映彩鞭。” 唐 白居易 《晚起》诗:“融雪煎香茗,调苏煮乳麋。”
词语解释:豆糜  拼音:dòu mí
用豆煮成的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十五日作豆糜。”《新唐书·韦贯之传》:“居贫,噉豆糜自给。”
词语解释:茗糜  拼音:míng mí
即茗粥。 唐 王维 《赠吴官》诗:“ 长安 客舍热如煮,无箇茗糜难御暑。”参见“ 茗粥 ”。
词语解释:茗粥  拼音:míng zhōu
即茶粥。 晁载之 《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 晋 宋 以降, 吴 人採其叶煑,是为茗粥。” 宋 苏轼 《绝句》之二:“偶与老僧煎茗粥,自携脩綆汲清泉。”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忘忧代萱苏,破睡调茗粥。”参见“ 茶粥 ”。
词语解释:膏糜  拼音:gāo mí
亦称“ 膏粥 ”。 上浮油脂的白粥,古人于农历正月十五日用以祭祀蚕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吴县 张成 夜起,忽见一妇人立於宅南角,举手招 成 曰:‘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后年年大得蚕。’今之作膏糜像此。”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白膏粥》亦记其事,作“膏粥”:“ 成 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
词语解释:闾糜  拼音:lǘ mí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 济山 之首,曰 煇诸之山 ,其上多桑,其兽多閭糜,其鸟多鶡。”
词语解释:费糜  拼音:fèi mí
亦作“ 费靡 ”。 犹糜费。 宋 陆佃 《谢中书舍人表》:“荏苒岁时,费糜廩禄。” 明 吴应箕 《所欢赋》:“何嚮者之费靡不经,卒有美而弗获。”
词语解释:赤糜  拼音:chì mí
见“ 赤眉 ”。
词语解释:赤眉  拼音:chì méi
亦作“ 赤糜 ”。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樊崇 等众数十万人入 关 ,立 刘盆子 ,称尊号。”《汉书·王莽传下》:“赤糜闻之,不敢入界。” 颜师古 注:“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之一:“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2).泛指农民起义军。 清 申涵光 《闻淮扬凶荒》诗:“昨岁 淮 扬 雨,秋禾掩碧涛。赤眉连 楚 塞,白骨乱江皋。” 清 陈偕灿 《闻粤西警》诗:“碧血青燐虚郡邑,赤眉黄雾满乡村。”
词语解释:口糜  拼音:kǒu mí
(1).中医病症名。口舌糜烂。脏腑积热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 王冰 注:“火烁於内,则口舌糜烂呕逆。”
(2).中医病症名。舌生白衣如霉,或生糜点如细碎饭粒,色白不痛,甚至弥漫满舌,及于唇内、上腭,属危候。多为热病后期伤阴所致。亦见于久病胃气衰败者。
词语解释:顶踵捐糜  拼音:dǐng zhǒng juān mí
谓捐躯,牺牲。 清 林则徐 《请戴罪赴浙图剿片》:“惟事苟有裨於国家,虽顶踵捐糜,亦復何敢自惜。” 清 林则徐 《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臣於夷务办理不善,正在奏请治罪,何敢更献芻蕘。然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参见“ 顶踵 ”。
词语解释:顶踵  拼音:dǐng zhǒng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唐 黄滔 《杨状头》:“将克周於顶踵,俾无失於毫釐。” 傅尃 《感怀》诗之一:“从知顶踵能人利,安用形骸与世违?”
(2).《孟子·尽心上》:“ 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宋 范成大 《初赴明州》诗:“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封神演义》第二二回:“ 昌 ( 姬昌 )有罪 商 都,蒙圣恩覊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 九郎 惊曰:‘两世之交,但可自效,顶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态向人?’”
词语解释:虚糜  拼音:xū mí
白白地损耗、浪费。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奏疏第十三道》:“若但玩愒岁时,虚糜廩禄,以顾命自諉而无匡正之功,以辅导为名而乏谋猷之益,则陛下亦将焉用之哉?”《镜花缘》第三五回:“主上如此办理,既不虚糜帑项,又安众民之心。”《新华日报》1938.8.2:“然而我们 中国 在平时固然存在着一面有浪费,一面有冻馁,一面有国防之待整,一面有物力之虚糜的现象。”
词语解释:息糜
制止;停止
词语解释:浮糜  拼音:fú mí
(1).虚华不实。 明 张居正 《〈辛未曾试录〉序》:“抡文必崇尚雅正,无或眩华遗实,以滋浮麋。”
(2).浪费。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如 淮 南之窝价, 淮 北之坝槓,两 淮 之岸费,皆浮麋数百万。”
词语解释:消糜  拼音:xiāo mí
耗费。 李大钊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其原因有四:(一)小企业报酬少;(二)经过多次中介人代理人的消糜。”
词语解释:煎糜  拼音:jiān mí
熬烂。《三国志·魏志·路粹传》“自 潁川 邯郸淳 、 繁钦 ……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糜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
词语解释:施糜  拼音:shī mí
传说中的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司马贞 索隐:“ 郑氏 云:‘主施糜粥之神。’”
词语解释:敦洽雠糜  拼音:dūn qià chóu mí
古丑女名。因其敦厚和合与人无仇,故名。糜,通“ 靡 ”。《吕氏春秋·遇合》:“ 陈 有恶人焉,曰 敦洽讎糜 ,雄顙广颜,色如漆赬,垂眼临鼻,长肘而盭。 陈侯 见而甚説之,外使治其国,内使制其身。” 陈奇猷 校释:“敦犹言敦厚。洽,合也。讎,仇也。糜、靡通,无也。‘ 敦洽讎 糜’,犹言敦厚和合与人无仇也。”糜,一本作“ 麋 ”。亦省作“ 敦洽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猗顿 之与 黔娄 , 阳文 之与 敦洽 。” 吕延济 注:“ 阳文 ,美女; 敦洽 ,丑女。”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 陈侯 悦 敦洽 之丑状,弗贸 阳文 之婉姿。” 唐 皮日休 《悼贾》:“ 子都 蒙袂兮, 敦洽 骋姿。”
词语解释:枯糜  拼音:kū mí
枯朽腐烂。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鱼之失水,虽暂假息,然枯糜可必待也。”
词语解释:糠糜  拼音:kāng mí
指极粗恶的食物。 唐 韩愈 《送穷文》:“飫于肥甘,慕彼糠糜。”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足於粱肉者无慕乎糠糜,安於厦屋者无慕乎苫闔。”
词语解释:程糜  拼音:chéng mí
程曾 七岁丧母,哀号哭泣如同成人,祖母怜之,嚼肉成糜而食之。事见《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南朝 宋 师觉授 《孝子传》。后因以“程糜”指喂养孤幼的食物。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程 糜不继, 原 粟何资?”
词语解释:哺糜  拼音:bǔ mí
亦作“ 餔麋 ”。
(1).吃粥。《古诗源·东门行》:“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风尘奔走,何似餔麋相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医者以 史君 故,尽力诊治,日或二三至,七日,热稍退,渐能餔糜。”
(2).粥。 明 王世贞 《歌赠穆员外》:“手挽柴车出西郭,朝煮餔麋夕汤药。”
词语解释:耗糜  拼音:hào mí
浪费。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一见夫生产有餘於消费,而即移其生产力生产他种以求利,则全国生产力不至耗糜於无用,而国民之幸福又增焉矣。”
词语解释:行糜  拼音:xíng mí
赐糜粥。谓行仁政。语出《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南朝 陈 徐陵 《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行糜仲月,王政无塞;分穀高年,仁风斯远。”
词语解释:焦糜  拼音:jiāo mí
焦烂,糜烂。 晋 潘岳 《西征赋》:“激义诚而引决,赴丹爓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词语解释:灰糜  拼音:huī mí
亦作“ 灰靡 ”。 化为灰烬和齑粉。指销铄与死亡。 汉 焦赣 《易林·艮之蹇》:“华灯百枝,稍暗衰微;精光欲尽,奄如灰靡。”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 广汉 以好利丧身, 牛缺 以载寳灰糜。”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徇名者不以授命为难,重身者不以近欲累情,是以 纪信 甘灰糜而不恨, 杨朱 同一毛於连城。”
词语解释:炊沙作糜  拼音:chuī shā zuò mí
同“ 炊沙作饭 ”。 宋 黄庭坚 《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鏤冰文字费工巧。”
词语解释:冗糜  拼音:rǒng mí
亦作“冗糜”。 浪费,糜费。 清 魏源 《军储篇一》:“ 乾隆 中叶,又以名粮改成实额,增六万之兵,即岁增百餘万之餉,而缺伍益甚,冗糜益甚。”
词语解释:奢糜  拼音:shē mí
见“ 奢靡 ”。
词语解释:奢靡  拼音:shē mí
亦作“ 奢糜 ”。 奢侈靡费。《汉书·地理志下》:“嫁取送死奢靡。”《新唐书·魏徵传》:“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广而冀农业兴,不可得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军营之奢》:“军中奢糜之风,实古今之所未有也。”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示意人们去参观,那象一个堕落的奢糜的销金窟。”
词语解释:碎糜  拼音:suì mí
犹粉碎。 汉 王逸 《九思·伤时》:“愍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