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蔗糖 拼音:zhè táng
葡萄糖和果糖缩合而成的双糖。甜味超过葡萄糖,是主要的食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多。词语解释:砂糖 拼音:shā táng
甘蔗煎熬而成的颗粒状的糖。又称沙糖。亦泛指糖。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参见“ 沙糖 ”。
词语解释:沙糖 拼音:shā táng
即砂糖。《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沙糖、秔粟、米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沙糖》﹝集解﹞引 吴瑞 曰:“稀者为蔗糖,乾者为沙糖,球者为球糖,饼者为糖饼。”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由此才知道硬吃的苦痛,我只记得还做小孩子时候的吃尽一碗拌着驱除蛔虫药粉的沙糖才有这样难。”词语解释:白糖 拼音:bái táng
由甘蔗或甜菜的汁经提纯、浓缩、分蜜制成的糖。成白色结晶状。有白砂糖、绵白糖等种类。供食用。词语解释:沙糖 拼音:shā táng
即砂糖。《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沙糖、秔粟、米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沙糖》﹝集解﹞引 吴瑞 曰:“稀者为蔗糖,乾者为沙糖,球者为球糖,饼者为糖饼。”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由此才知道硬吃的苦痛,我只记得还做小孩子时候的吃尽一碗拌着驱除蛔虫药粉的沙糖才有这样难。”词语解释:粗糖 拼音:cū táng
在制糖过程中属于精制前的产品,为灰黄色至棕色的蔗糖结晶,表面涂盖着一层糖浆薄膜词语解释:宝糖 拼音:bǎo táng
用饴糖加工成的脆美饼类食品。词语解释:蜂糖 拼音:fēng táng
即蜂蜜。 宋 苏辙 《将移绩溪令》诗:“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慳。”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九:“ 杨行密 之据 扬州 ,民呼‘蜜’为‘蜂糖’。”词语解释:詹糖 拼音:zhān táng
见“ 詹唐 ”。
词语解释:詹唐 拼音:zhān táng
亦作“ 詹糖 ”。 香名。《宋书·范晔传》:“﹝ 范曄 ﹞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操,詹唐黏湿……’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 庾炳之 ;‘零藿虚燥’,比 何尚之 ;‘詹唐黏湿’,比 沉演之 。”《梁书·诸夷传·盘盘》:“六年八月,復使送 菩提国 真舍利及画塔,并献菩提树叶、詹糖等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詹糖香》﹝集解﹞引 苏恭 曰:“詹糖树似橘。煎枝叶为香,似沙糖而黑。出 交 广 以南,生 晋安 。近方多用之。”词语解释:南糖 拼音:nán táng
南方出产的糖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栗子》:“中果、南糖,到处有之。” 清 富察敦崇 《祭灶》:“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词语解释:茧糖 拼音:jiǎn táng
饧糖的一种。大如枣核,两头尖,形似茧,故称。词语解释:双糖 拼音:shuāng táng
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词语解释:透糖 拼音:tòu táng
冰糖。《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茶馆里送上一壶乾烘茶,一碟透糖,一碟梅豆上来。”词语解释:辽花糖 拼音:liáo huā táng
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甜食。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四章:“ 李孝纯 那七八岁的小儿子,吃着辽花糖。”词语解释:转化糖 拼音:zhuǎn huà táng
蔗糖经转化后所得到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供制造绵白糖和糕点涂抹用。词语解释:冰糖 拼音:bīng táng
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白色块状食糖,用白糖或红糖加水溶化后,逐渐浓缩结晶而成,古时亦称石蜜。参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甘蔗》、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甘嗜》。词语解释:冰花糖 拼音:bīng huā táng
纯净的砂糖。词语解释:饧糖 拼音:xíng táng
麦芽糖;糖稀。 明 徐渭 《风鸢图》诗之五:“明朝又是清明节,鬭买餳糖 柳市 西。”《黑籍冤魂》第十一回:“这 阿荫 蠢然一物,平日见他父兄吃鸦片,以为这鸦片与餳糖一般的好吃。”词语解释:饴糖 拼音:yí táng
用米、麦芽熬成的糖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听讼飢,家人供角黍,且判且啖,髭颐尽赤,盖误硃为飴糖,笔筯交下,不能復辨也。”词语解释:飨糖 拼音:xiǎng táng
猊糖。制成人物狮象之形的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石蜜》:“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饗糖。《后汉书》注所谓猊餹是也。”词语解释:食糖 拼音:shí táng
食用的糖,如白糖、红糖等。词语解释:单糖 拼音:dān táng
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一般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多数有甜味。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为3、4、5、6、7等,分别称为丙、丁、戊、己、庚糖等。核糖和脱氧核糖为戊糖,葡萄糖和果糖为己糖。词语解释:葡糖 拼音:pú táng
葡萄糖的简称词语解释:葡萄糖 拼音:pú táo táng
有机化合物。单糖类,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有甜味,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特别是葡萄中含量多,通常用淀粉制成。葡萄糖是人和动物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医药上用做滋补剂,也用来制造糖果、点心和酿酒等。简称“葡糖”。词语解释:卖糖 拼音:mài táng
方言。谓说好话。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三章:“这些家伙也许在骂我啦!他们一定要说,看 鲁东山 这小子,他替公家刷色、卖糖、当坏水。”词语解释:胶姆糖 拼音:jiāo mǔ táng
口香糖。胶姆,英语gum的译音。参见“ 口香糖 ”。
词语解释:口香糖 拼音:kǒu xiāng táng
糖果的一种。用人心果树分泌的胶质加糖和香料制成。只可咀嚼,不能吞下。 老舍 《丁》:“出来,眼角上撩到一个顶红的嘴圈,上边一鼓一鼓的动,口香糖。” 端木蕻良 《乡愁》三:“于是他站起来,在黄卡布的裤衩后边的兜里掏出了三片口香糖。”词语解释:肝糖 拼音:gān táng
即糖原。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多糖类,白色粉末,有甜味。存在于动物体内,肝脏中最多,是动物能量的来源。词语解释:口香糖 拼音:kǒu xiāng táng
糖果的一种。用人心果树分泌的胶质加糖和香料制成。只可咀嚼,不能吞下。 老舍 《丁》:“出来,眼角上撩到一个顶红的嘴圈,上边一鼓一鼓的动,口香糖。” 端木蕻良 《乡愁》三:“于是他站起来,在黄卡布的裤衩后边的兜里掏出了三片口香糖。”词语解释:软糖 拼音:ruǎn táng
(1).饴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饴糖》﹝集解﹞引 韩保昇 曰:“飴,即软糖也。”
(2).软质的糖果。相对于硬糖而言,如奶糖之类。词语解释:关东糖 拼音:guān dōng táng
一种麦芽糖,用麦芽和米或杂粮制成,白色或带黄色。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市卖》:“廿日外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祭灶》:“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北京晚报》1983年2月7日:“当年 北京 糖房所做的关东糖形状不一,有圆条形,方条形和瓜形等。”词语解释:兽糖 拼音:shòu táng
制成狮、象等兽形的糖果。一名享糖。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白糖附造兽糖》:“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泻糖入,随手覆转倾下。”词语解释:麻糖 拼音:má táng
宋 时小儿喜食的一种糖果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色杂货》:“又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麻糖、鎚子糖、鼓儿餳、铁麻糖、芝麻糖、小麻糖、破麻酥。”词语解释:麻酥糖 拼音:má sū táng
用磨细的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胡万春 《骨肉》:“打开纸包拿出两块麻酥糖,妹妹一块,我一块。”词语解释:乳糖 拼音:rǔ táng
(1).食品名。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收冰法》:“ 川 中乳糖狮子,冬至前造者,色白不坏;冬至后造者,易败多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石蜜》:“以石蜜和牛乳、酥酪作成饼块者为乳糖。”
(2).哺乳动物乳汁中的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结合而成,味稍甜。工业上从乳清提取而得。用于制造婴儿食品、糖果、人造奶油等。医药上用作矫味剂。词语解释:霜糖 拼音:shuāng táng
即糖。糖为甘蔗汁或甜菜汁熬制后所成的结晶物,故称。 元 朱德润 《八月九日武林达宣差招宴》诗:“霜糖炊粳荐膏膋,海错飣盘传蔗浆。”词语解释:麦芽糖 拼音:mài yá táng
也叫饴糖。糖为白色针状结晶,能分解成单糖。麦芽糖在有机体中是淀粉被淀粉酶分解生成的。工业上多从淀粉中制取。供制糖果或药用。词语解释:高血糖 拼音:gāo xuè táng
血糖过高词语解释:马糖 拼音:mǎ táng
见“ 马唐 ”。
词语解释:马唐 拼音:mǎ táng
亦称“ 马饭 ”。 即莸草。俗名蟋蟀草。一年生草本。叶片线形至披针形,夏季抽穗。多生于荒野路旁和农田间,分布极为广泛,为一种优良的秋季牧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莸》﹝释名﹞引 陈藏器 曰:“马食之如餹、如饭,故名马唐、马饭。”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百草·莸草》引作“马餹”。词语解释:条儿糖 拼音:tiáo ér táng
亦作“ 条糖儿 ”。 长形的糖制食品。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我做总管本姓 张 ,生来好吃条儿糖;但听一声催战鼓,脸皮先似蜡渣黄。”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难得你这好心,我买条糖儿请你吃。”词语解释:桂花糖 拼音:guì huā táng
(1).糖渍桂花。《红楼梦》第三七回:“ 袭人 听説,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裡面装的是红菱和鷄头两样鲜菓;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2).掺有桂花的糖食。词语解释:桂糖 拼音:guì táng
桂花糖。《红楼梦》第四一回:“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参见“ 桂花糖 ”。
词语解释:桂花糖 拼音:guì huā táng
(1).糖渍桂花。《红楼梦》第三七回:“ 袭人 听説,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裡面装的是红菱和鷄头两样鲜菓;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2).掺有桂花的糖食。词语解释:橄榄糖 拼音:gǎn lǎn táng
用橄榄树脂和皮叶熬制的胶脂。可以涂补船只。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橄欖﹞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採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餳,谓之橄欖糖,用泥船损,乾后坚于胶漆,著水益乾耳。”词语解释:榄糖 拼音:lǎn táng
即橄榄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集解﹞引 苏颂 曰:“其枝节间有脂膏如桃胶,南人採取和皮、叶煎汁,熬如黑餳,谓之欖糖。用泥船隙,牢如胶漆,着水益乾也。”参见“ 橄欖糖 ”。
词语解释:橄榄糖 拼音:gǎn lǎn táng
用橄榄树脂和皮叶熬制的胶脂。可以涂补船只。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橄欖﹞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採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餳,谓之橄欖糖,用泥船损,乾后坚于胶漆,著水益乾耳。”词语解释:黄茧糖 拼音:huáng jiǎn táng
食品名。词语解释:黄糖 拼音:huáng táng
方言。红糖。词语解释:鼻凹糖 拼音:bí āo táng
见“ 鼻凹里砂糖 ”。
词语解释:鼻凹里砂糖 拼音:bí āo lǐ shā táng
喻可望而不可即之物。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抹一块鼻凹里砂糖,流两行口角底顽涎。” 元 曾瑞 《斗鹌鹑·风情》套曲:“假真诚好话儿亲曾验,鼻凹里砂糖怎去餂。”亦省作“ 鼻凹糖 ”。《雍熙乐府·点绛唇·子弟收心》:“燕不下口内涎,餂不着鼻凹糖。”词语解释:鼻凹里砂糖 拼音:bí āo lǐ shā táng
喻可望而不可即之物。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抹一块鼻凹里砂糖,流两行口角底顽涎。” 元 曾瑞 《斗鹌鹑·风情》套曲:“假真诚好话儿亲曾验,鼻凹里砂糖怎去餂。”亦省作“ 鼻凹糖 ”。《雍熙乐府·点绛唇·子弟收心》:“燕不下口内涎,餂不着鼻凹糖。”词语解释:黍糖 拼音:shǔ táng
用黍米制成的糖。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晋 永嘉 中,有 天竺 胡人,来渡 江 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復续,吐火……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餹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爇取以炊,则火也。”词语解释:黑糖 拼音:hēi táng
方言。红糖。《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他就给老汉沏了一碗盖碗茶,不但放了黑糖,还放了杏干、红枣。”词语解释:酥糖 拼音:sū táng
用面粉、芝麻与糖制成的食品。词语解释:低血糖 拼音:dī xuè táng
因血液中葡萄糖过低而引起的病症。一般表现为饥饿、心悸、出汗、精神失常等症状,重者可发生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可解除症状,但根治则须消除致病因素方可。词语解释:梨膏糖 拼音:lí gāo táng
用梨汁和蜜等制成的糖。有止咳作用。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有的人明明记得在某个角落还有件铁东西,及至因找不到而刚要发怒,才想起恰恰被自己已经换了梨膏糖吃。”词语解释:棒棒糖 拼音:bàng bàng táng
放在嘴里吮溶的带棍的硬质糖果词语解释:棒糖 拼音:bàng táng
粘在小棍上的一种糖果。 柯岩 《娃娃店》:“一手抱个大皮球,一手拿着根棒糖,一路吃着,一路笑着,蹦蹦跳跳从侧幕跑上。” 胡万春 《骨肉》:“到街上买了根棒糖,到 高老板 家去。”词语解释:钩子麻糖 拼音:gōu zi má táng
亦作“钩子麻糖”。 方言。意即与别人的关系不清白。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八章:“你的那些钩子麻糖的事情,难道我不晓得吗?”词语解释:扭股儿糖 拼音:niǔ gǔ ér táng
用麦芽糖制成的两股或三股扭在一起的食品。多用以形容撒娇或害羞时的扭捏情态。《红楼梦》第二三回:“﹝ 宝玉 ﹞便拉着 贾母 ,扭的扭股儿糖似的,死也不敢去。”《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张太太 又叫他给公子请安,白説了,这他扭股儿糖似的可再也不敢上前儿咧!”词语解释:泡泡口香糖 拼音:pào pào kǒu xiāng táng
可吹成大气泡的口香糖词语解释:浇切糖 拼音:jiāo qiē táng
一种糕点。薄而稣脆。 范成大 《分岁词》诗“就中脆餳专节物,四座齿颊鏘冰霜” 清 沉钦韩 注:“脆餳,盖即今之浇切糖。”按,今 江 淮 一带也称作“焦切”、“焦切片”。词语解释:焦糖 拼音:jiāo táng
用饴糖、蔗糖等熬成的黏稠液体或粉末,深褐色,有苦味,主要用于酱油、糖果、醋、啤酒等的着色。词语解释:宝塔糖 拼音:bǎo tǎ táng
适用于儿童的驱蛔虫药。状如宝塔,故名。词语解释:拿糖 拼音:ná táng
装腔作势,摆架子。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二折:“道放榜后,亲来谢你 岐王 。这穷廝拿糖哩,他常到你府里么?”词语解释:果糖 拼音:guǒ táng
(1).糖果。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有些人以为我不但用了这些稿费或版税造屋,买米,而且还靠它吸烟卷,吃果糖。”
(2).有机化合物,是蔗糖、甜菜糖等的组成物质,白色结晶,味甜。词语解释:洋糖 拼音:yáng táng
旧指从国外进口的机制糖。《儒林外史》第六回:“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麵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词语解释:洗心糖 拼音:xǐ xīn táng
古代用茅草根熬制的一种糖。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洗心糖》:“茅地经冬,烧去枝梗,至春,取土中餘根白如玉者,捣汁煎之至甘,可为洗心糖。”词语解释:水果糖 拼音:shuǐ guǒ táng
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小鬼收到的水果糖,早已吃光,盒子装进别的食品,也吃光了。”词语解释:喜糖 拼音:xǐ táng
结婚时招待宾客或分送亲友的糖果。《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 大毛 说:‘我管分送喜糖。’”词语解释:窝丝糖 拼音:wō sī táng
糖果名。又名茧糖。 清 陈维崧 有《摸鱼儿·咏窝丝糖》词。自注:“糖出大内遗製,今 西山 一老中监尚能为之,后恐遂失传矣。”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作“窠丝糖”。词语解释:制糖 拼音:zhì táng
将制糖原料(如甜菜、甘蔗)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如提净、碳化、经骨炭或活性炭过滤和结晶)生产出糖词语解释:细砂糖 拼音:xì shā táng
结晶颗粒较小的糖词语解释:绵白糖 拼音:mián bái táng
颗粒很小、略呈粉末状的白糖。也叫“绵糖”词语解释:绵糖 拼音:mián táng
也称绵白糖。糖粒细小,色白,柔软如绵,易于溶化。词语解释:窠丝糖 拼音:kē sī táng
一种麦芽糖制成的糖果。也叫茧糖。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茧糖,窠丝糖也……窠丝糖,今内府有之。”参见“ 窝丝糖 ”。
词语解释:窝丝糖 拼音:wō sī táng
糖果名。又名茧糖。 清 陈维崧 有《摸鱼儿·咏窝丝糖》词。自注:“糖出大内遗製,今 西山 一老中监尚能为之,后恐遂失传矣。”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作“窠丝糖”。词语解释:琥珀糖 拼音:hǔ pò táng
即琥珀饧。《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 孙兰姬 ﹞将出 高邮 鸭…… 云南 马金囊、 北京 琥珀糖,摆了一个十五格精致攒盒。”参见“ 琥珀餳 ”。
词语解释:琥珀饧 拼音:hǔ pò xíng
糖饴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饧餔》:“琥珀餳法:小饼如碁石,内外明彻,色如琥珀。”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俗亦於岁旦嚼琥珀餳,以验齿之坚脱。”词语解释:猊糖 拼音:ní táng
制成狮形的糖。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一》:“近世造糖,作狻猊形,号‘猊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事物异名》:“猊糖,狮子乳糖也。”词语解释:红糖 拼音:hóng táng
食用糖的一种。褐黄色、赤褐色或黑色,用甘蔗的糖浆熬过后搅拌、冷却而成,含有砂糖和糖蜜,具特殊香味。多为妇女产后食用。 冰心 《张嫂》:“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十块钱的票子,交给 老张 ,说:‘给 张嫂 买点红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