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末字词组
题糕雪糕冰糕蛋糕榆钱糕棉花糕扒糕绿豆糕
花糕发糕食鹿糕千层糕楂糕松糕山查糕竹节糕
丝糕切糕饵糕云片糕年糕太阳糕油糕奶糕
麦糕艾糕食禄糕麻葛糕黄胖摏年糕烝糕糟糕 
菊糕重阳糕餈糕条头糕黍糕炸糕糍糕 
凉糕金糕蜂糕柿糕黏糕枣糕粘糕 

词语解释:题糕  拼音:tí gāo
亦作“ 题糕 ”。 指 唐 刘禹锡 重阳题诗不敢用“餻”字的故事。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九:“ 刘梦得 作《九日诗》,欲用餻字,以《五经》中无之,輟不復为。 宋子京 以为不然。故 子京 《九日食餻》有咏云:‘飈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鬭分曹。 刘郎 不敢题餻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后遂以“题餻”作为重阳题诗的典故。 明 张煌言 《九日陪安昌王》诗:“追陪谁復题糕字,媿向鑾坡问笔才。” 清 赵翼 《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诗:“地僻向来无古蹟,兹游或可续题糕。”
词语解释:花糕  拼音:huā gāo
旧俗重阳节所食的一种糕饼。也称重阳糕。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麪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纸綵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花糕》:“花糕有二种:其一以糖麪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製造以供用。”《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转眼之间,看看重阳节近,就要吃花糕了。”
词语解释:丝糕  拼音:sī gāo
用小米粉、玉米粉或面粉等加水搅拌发酵后蒸成的松软的食品。 宋 陈造 有《谢韩干送丝糕》诗。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朋友的母亲》:“我今天新蒸了一块丝糕,味儿还可口,特地送来给你尝尝。”
词语解释:麦糕  拼音:mài gāo
食品名。用面粉做成的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节日,坊市卖稠餳、麦餻、乳酪、乳饼之类。”
词语解释:菊糕  拼音:jú gāo
用糖、油、秫面做成的糕点,为重阳节馈赠的礼品。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重九》:“都人是日饮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
词语解释:凉糕  拼音:liáng gāo
亦作“凉糕”。 夏季的食品。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七一:“酬节凉糕犹末品,内家先散小绒绦。”自注:“重午节也。” 清 张白翔 《燕京岁时杂咏》:“香糉凉糕安石榴,射堂西畔緑阴稠。”
词语解释:雪糕  拼音:xuě gāo
(1).白色米糕。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 子昂 云:‘作画綳绢法,用雪糕细细撧碎,汤泡开,用之,既不霉,又牢而不脱。’”
(2).一种冷饮。类似冰棍。
词语解释:发糕  拼音:fā gāo
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做成的糕,有的还加上枣儿、青丝、干瓜瓤等。 草明 《乘风破浪》二:“不是把脑袋搁在老太太的肩上不肯抬起来,就是缠着她要她给他做发糕吃。”
词语解释:切糕  拼音:qiē gāo
糯米或黄米面制成的糕,多和以红枣或豆沙,刀切零售,故名。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他买了两块滚热的切糕,一边走一边往口中塞。”
词语解释:艾糕  拼音:ài gāo
古俗,以艾汁和粉制糕,端午食之谓可祛毒。《辽史·礼志六》:“五月重五日,君臣宴乐, 渤海 膳夫进艾餻。”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岁时杂记》:“五月五日午时……国主及臣僚饮宴, 渤海 厨子进艾餻。”
词语解释:重阳糕  拼音:chóng yáng gāo
亦作“ 重阳餻 ”。 重阳节食用的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九月》:“兼之此日都人市肆,以糖麪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綵旗,名曰‘重阳糕’。”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吴郡志》:九月九日食重阳餻。 桑悦 《太仓志》云:以糖、肉、诸果杂麪为餻,谓之重阳餻…… 李后主 《登高文》:玉醴澄醪,金盘绣餻。 宋 时九日以花餻赐近臣。”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词语解释:金糕  拼音:jīn gāo
即山楂糕。用去核的山楂磨碎,加糖、淀粉等煮熟,凉后凝冻而成。
词语解释:冰糕  拼音:bīng gāo
(1).即冰棍。
(2).冰激凌的别称。
词语解释:食鹿糕  拼音:shí lù gāo
见“ 食禄糕 ”。
词语解释:食禄糕  拼音:shí lù gāo
亦作“ 食鹿糕 ”。 重阳节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重九上·食鹿糕》:“民间九日作糕,每糕上置小鹿子数枚,号曰食禄糕。”糕,一本作“ 餻 ”。
词语解释:饵糕  拼音:ěr gāo
即餈糕。
词语解释:食禄糕  拼音:shí lù gāo
亦作“ 食鹿糕 ”。 重阳节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重九上·食鹿糕》:“民间九日作糕,每糕上置小鹿子数枚,号曰食禄糕。”糕,一本作“ 餻 ”。
词语解释:餈糕  拼音:cí gāo
亦作“ 餈糕 ”。 用糯米煮饭捣烂或用糯米粉制成的糕。《周礼·天官·笾人》“羞籩之实,糗饵、粉餈” 唐 贾公彦 疏:“今之餈糕皆解之名出於此。”一本作“ 餈餻 ”。
词语解释:蜂糕  拼音:fēng gāo
用发酵的面粉加糖等蒸的糕,比较松软,切开后断面呈蜂窝状。
词语解释:蛋糕  拼音:dàn gāo
鸡蛋和面粉加糖和油制成的松软的糕。品种有圆蛋糕、方蛋糕、蒸蛋糕、奶油蛋糕等。
词语解释:千层糕  拼音:qiān céng gāo
一种多层的糕点。 茅盾 《子夜》三:“汽水、冰淇淋、冰冻杏酪、八宝羹、奶油千层糕,以及各种西式糕点,摆满了一桌子。”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六十:“在这样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里,文化是有许多层次的,象一块千层糕。”
词语解释:云片糕  拼音:yún piàn gāo
食品名。用米粉加糖和核桃仁等制成的糕。切做长方形薄片,色白,故名。《儒林外史》第六回:“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麵做成的了。”
词语解释:麻葛糕  拼音:má gě gāo
糕名。古代重阳节应时食品。
词语解释:条头糕  拼音:tiáo tóu gāo
点心名。糯米粉制成的有细沙心的长圆形糕。 夏衍 《懒寻旧梦录》二:“那时候学校里是可以向校役订点心的,如条头糕、麻酥糖之类。”
词语解释:柿糕  拼音:shì gāo
亦作“柹糕”。 以糯米、干柿捣粉蒸制而成的食品。
词语解释:榆钱糕  拼音:yú qián gāo
以榆荚和面加糖或盐等做成的蒸糕。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榆钱糕》:“三月榆初钱时,採而蒸之,合以糖麪,谓之榆钱糕。”
词语解释:楂糕  拼音:zhā gāo
糕点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樝》:“ 闽 人取熟者去皮核,捣和糖、蜜,作为樝糕,以充果物。”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糕》:“今之为餻者,粉穤黍米或豆屑和餹为之……又有枣餻、樝餻之属,其造为之法,皆因於古也。”
词语解释:年糕  拼音:nián gāo
用粘性较大的米粉蒸熟制成的糕,是农历过年时应节的食品。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 李家瑞 《北平风俗类徵》《民社北平指南》:“ 北平 俗尚,谓元旦为‘大年初一’……并食年糕(糯米麵为之)取年年高陞之意。”
词语解释:黄胖摏年糕  拼音:huáng pàng chōng nián gāo
方言。歇后语。比喻吃力不讨好。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出力多而成绩恶,可谓黄胖摏年糕。”
词语解释:黍糕  拼音:shǔ gāo
用黍米粉制成的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十一月》:“十一月。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 玄冥 于井,以及祖禰。”
词语解释:黏糕  拼音:nián gāo
食品名。黍米和糖制成的糕。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一:“今之为餻者,粉穤、黍米或豆屑和餹为之。其豆曰豆餻,穤曰穤餻,黍曰黏餻。”
词语解释:棉花糕  拼音:mián huā gāo
食品名。用优质大米米浆,经处理,加发酵粉、白糖蒸制而成,比松糕精细软滑,有像棉花一样的弹性,故名。
词语解释:松糕  拼音:sōng gāo
一种混入空气而变得松软的甜食,通常是通过加入打成胶质状的蛋白或果酱做成
词语解释:太阳糕  拼音:tài yáng gāo
清 代 北京 旧俗于二月初一日祭太阳所用之糕饼。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太阳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麪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餘小鷄,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词语解释:烝糕  拼音:zhēng gāo
以米粉或面粉发酵加糖蒸成的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九月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麪烝餻遗送,上插剪綵小旗,掺飣果实。”
词语解释:炸糕  拼音:zhá gāo
用糯米粉制成的糕饼。以小豆和糖等为馅,油炸后食用。
词语解释:枣糕  拼音:zǎo gāo
用面粉和枣蒸制成的一种食品。 汉 崔寔 《四民月令》:“ 齐 人呼寒食为冷节,以麯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取出枣糕,叫过卖将去整理,三个一同饮了几杯酒,吃了枣糕,算还了酒钱。”
词语解释:扒糕  拼音:pá gāo
用荞麦面制成的凉拌食物。
词语解释:山查糕  拼音:shān zhā gāo
用山楂果实为主要原料熬制成的糕,红色,味甜酸。《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邹太爷 藏好当票,用手巾包好钱,一走走到稻香村,想买一斤蜜枣、一盒子山查榚,好去送礼。”
词语解释:油糕  拼音:yóu gāo
用米粉制成的油炸食品。《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天生的世家公子哥儿,会拿甜餑餑解饿!又吃了些杏仁乾粮油糕之类,也就饱了。”
词语解释:糟糕  拼音:zāo gāo
谓事情或情况坏得很。 张天翼 《成业恒》:“我客栈里欠了他好多花边,老板天天逼我还,天天而且还得吃饭,不胜糟糕之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真糟糕! 卢兄 ,我对于革命救国的道理真是一窍不通。”
词语解释:糍糕  拼音:cí gāo
即糍粑。一种用糯米蒸制的食品。 元 周文质 《时新乐》曲:“迓鼓童童笆篷下,数箇神翁年高大。糍糕著手拿,磁甌瓦带浑滓。”
词语解释:粘糕  拼音:zhān gāo
粘米或粘米粉做的糕饼。《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甚至有一蒲包子,炉食餑餑,十来个鸡蛋,几块粘糕饼子,也都来供献供献,磕个头的。” 马南邨 《燕山夜话·今年的春节》:“有许多地方还要吃一种‘粘糕’。这是用黍子面或糯米和枣子做的,越粘就越好。”
词语解释:绿豆糕  拼音:lǜ dòu gāo
用糖和绿豆粉制成的糕点
词语解释:竹节糕  拼音:zhú jié gāo
形状像竹节的糕点。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市卖》:“廿日外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灶餉神马之具也。”
词语解释:奶糕  拼音:nǎi gāo
用米粉、豆粉、蛋粉、糖、钙和维生素等调制加工成的一种乳儿辅食。也叫“乳儿糕”。 柯蓝 《在记忆的海洋上飘荡--“我的探索”之一》:“我的妈妈很焦急,半夜里起来为她熬了奶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