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3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余粮资粮稻粮行粮就粮种粮逋粮俸粮
裹粮馈粮禹余粮道粮饷粮粳粮边粮过粮
糇粮月粮食粮秋粮乞粮租粮义粮遗粮
绝粮斋粮谷粮军粮仓粮赈粮主粮匮粮
休粮输粮口粮夏粮干粮南粮飞刍挽粮完钱粮
赢粮栖粮米粮通粮廪粮财粮吃粮薯粮
官粮乾粮税粮转粮关粮原粮肴粮舆粮
糗粮斗粮赀粮路粮兵粮荷粮公粮辎粮
舂粮刍粮纳粮坐粮鹤粮出荷粮化瓦粮籝粮
黄粮粗粮见粮陈粮书粮出粮储备粮盘粮

词语解释:余粮  拼音:yú liáng
指吃和用以外馀下的粮食。《商君书·靳令》:“民有餘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耕牛无宿草,仓鼠有餘粮。” 艾芜 《夜归》:“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你看好多人送馀粮去卖。”
词语解释:裹粮  拼音:guǒ liáng
见“ 裹餱粮 ”。
词语解释:裹糇粮  拼音:guǒ hóu liáng
谓携带熟食干粮,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 朱熹 集传:“餱,食。粮,糗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至于 公刘 遭 狄 人之乱,去 邰 之 豳 ,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餱粮,于橐于囊。’‘陟则在巘,復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 太王 为 戎 翟 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 清 王昶 《郭舟山庙碑》:“裹餱粮兮争先后,妖星吐芒兮昼纬於天。”亦省作“ 裹餱 ”、“ 裹粮 ”。 晋 刘琨 《答卢谌》诗:“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宋 崔伯易 《感山赋》:“南方诸山,非復昔时,材不爱而木不蕃,畋不时而兽不滋,迨有千里不毛,裹餱莫支,是天地阴阳昼夜长养,犹不能以充其欲。” 元 虞集 《橐驼图赞》:“裹餱启行,致祚八百,史臣作雅,稽古允若。”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太平世地地相同,地地平等,不待裹粮远学焉。”
词语解释:糇粮  拼音:hóu liáng
干粮;食粮。《尸子》卷下:“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絶糇粮者賑之。”《晋书·李寿载记》:“ 寿 大悦,乃大修船舰,严兵缮甲,吏卒皆备糇粮。”《新唐书·循吏传·陈君宾》:“去年 关内 六州穀不登,糇粮少,令析民房逐食。”
餱糧:食粮;干粮。《诗·大雅·公刘》:“迺积迺仓,迺裹餱粮。”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虽有餱粮,饥不遑食。”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慕义》:“宛子城中,富积餱粮万万。”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一:“陇首餘餱粮,道路无拾遗。”
词语解释:绝粮  拼音:jué liáng
断绝粮食。《论语·卫灵公》:“﹝ 孔子 ﹞在 陈 絶粮,从者病,莫能兴。” 汉 严忌 《哀时命》:“倚踌躇以淹留兮,日饥饉而絶粮。” 清 顾炎武 《赠卫处士蒿》诗:“ 逢萌 既解冠, 范丹 亦絶粮。” 老舍 《四世同堂》三:“ 默吟先生 没说有粮,也没说没粮,而只含混的一笑,倒好像即使已经绝粮,他也不屑于多去注意。”
词语解释:休粮  拼音:xiū liáng
亦作“ 休粮 ”。 谓停食谷物。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朮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 唐 贾岛 《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二:“仙家囷为休粮闭, 河伯 宫因娶妇开。”
词语解释:赢粮  拼音:yíng liáng
(1).担负粮食。引申指携带粮食。《庄子·庚桑楚》:“ 南荣趎 赢粮七日七夜,至 老子 之所。” 陆德明 释文引《方言》:“赢,儋也。 齐 、 楚 、 陈 、 宋 之间谓之赢。”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赢,一本作“ 嬴 ”。《新唐书·陈子昂传》:“今则不然, 燕 代 迫 匈奴 , 巴陇 婴 吐蕃 ,西老千里赢粮,北丁十五乘塞,岁月奔命, 秦 之首尾不完,所餘独三辅间耳。” 明 宋濂 《送陶九成辞官归华亭序》:“四方人士乐观治化之成,赢粮为驰騖者动千餘人。”
(2).馀粮;粮食有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宋史·食货志上三》:“豫榜諭民,毋得与公家争糴,即官储有乏,括索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糴入官。”
词语解释:官粮  拼音:guān liáng
(1).旧时交纳于官府的税粮。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俸禄》:“盖国初民间所纳官粮皆米麦也,或折以钞布,百官所受俸亦米也,或折以钞。”
(2).政府发放的救济粮。 清 唐孙华 《发粟行》:“村民持票蹋成闕,扶携百里支官粮。”
词语解释:糗粮  拼音:qiǔ liáng
干粮。《书·费誓》:“峙乃糗粮,无敢不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吕氏春秋·悔过》:“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匱乏。” 唐 柳宗元 《兴洲江运记》:“糗粮、芻藁,填谷委山。”《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淮 人大悦,皆负糗粮,以送 周 师。”
词语解释:舂粮  拼音:chōng liáng
《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原指隔宿捣米备粮。后也以“舂粮”作百里的代称。 宋 苏轼 《王郑州挽词》:“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
词语解释:黄粮  拼音:huáng liáng
亦作“黄粮”。
(1).即黄粱。 唐 温庭筠 《醉歌》:“ 洛阳 卢仝 称文房,妻子脚秃舂黄粮。”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回仙》:“ 山谷 云:‘……便万钉宝带貂蝉,富贵欲薰天,黄粮炊未熟,梦惊残。’”《天雨花》第十三回:“黄粮白米来熬粥,陈酒醇醪製备均。”参见“ 黄粱 ”。
(2).指黄粱梦。 明 史叔考 《普天乐·闺情》套曲:“愁边信渺茫,梦里人来往,怎能做一个不醒黄粮,和他睡足芙蓉帐。”
(3).犹皇粮,指官家之粮饷。《中国歌谣资料·师长团长嫖姑娘》:“八十八师,吃黄粮;七十八师,晒太阳;师长团长,嫖嫖姑娘。”
词语解释:黄粱  拼音:huáng liáng
(1).粟米名。即黄小米。《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黄粱出 蜀 、 汉 , 商 、 浙 閒亦种之,香美逾於诸粱,号为竹根黄。”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寇宗奭 曰:“黄粱白粱,西 洛 农家多种,为饭尤佳,餘用不甚相宜。”
(2).同“ 黄粱梦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陈媿斋 师召 在 南京 ,尝有梦中诗寄予,予戏答之曰:‘举世空惊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説,説向痴人梦转长。’” 明 张煌言 《卜天种昼寝戏成》诗:“新秋萧颯北窗凉,一枕 羲皇 梦亦长。试问 漆园 蝴蝶影,可曾逆旅闹黄粱。”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词语解释:资粮  拼音:zī liáng
亦作“ 资粮 ”。
(1).粮食。泛指钱粮。《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 刘琨 《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粮,一本作“ 粮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 至,奏其本末,罢之。”
(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 吕居仁 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词语解释:馈粮  拼音:kuì liáng
运送军粮。《孙子·作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后汉书·王符传》:“或转请邻里,馈粮应对。”《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千里馈粮,士有飢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餽糧:1.运送粮食。餽,通“ 馈 ”。《史记·平準书》:“中国缮道餽粮,远者三千,近者千餘里,皆仰给大农。”《汉书·韩信传》:“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飢色。”
(2).粮响。 唐 吕温 《诸葛武侯庙记》:“或曰餽粮不继,则筑室反耕有成算矣。”
词语解释:月粮  拼音:yuè liáng
亦作“ 月粮 ”。 古代每月支给兵丁的口粮。 唐 陆贽 《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请贷贮粟以充将士月粮。”《宋史·兵志八》:“凡军士,边外率分口券,或折月粮,或从别给。”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不过初五,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都 燕 而后,岁漕四百万石,十有二总领卫一百四十旗,军十二万六千八百人,轮年值运,有月粮,有行粮,一人兼二人之食。”
词语解释:斋粮  拼音:zhāi liáng
供僧道用的食粮。 唐 严维 《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诗:“道具门人捧,斋粮谷鸟衔。” 唐 薛能 《子夜》诗:“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水浒后传》第八回:“你是出家人,假化斋粮,倘讨得个信息,却是老大慈悲。”
词语解释:输粮
缴纳租税
词语解释:栖粮  拼音:qī liáng
《淮南子·缪称训》:“昔 东户 季子 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餘粮,宿诸畮首。”谓馀粮存放于田头。后因以“栖粮”称颂丰年盛世。 宋 宋祁 《皇帝幸玉津园省敛颂》:“揉耒以识 帝农 之来,栖粮而歌 东户 之泰。”
词语解释:乾粮
指水分少、不易变质、便于携带的食品。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且 周 殷 士卒,皆賫乾粮。” 宋 楼钥 《跋从子所藏书画》:“问所携,前则草履,復则乾粮。”《中国歌谣选·义和团打胜仗》:“仪和团上战场,老百姓送乾粮。”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在我们临走的时候,还总是硬塞给我们几个干粮,让我们路上吃。”
同“ 乾粮 ”。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顾马办乾粮,以备行役。”
词语解释:斗粮  拼音:dòu liáng
一斗之粮,形容极少的粮食。《战国策·秦策一》:“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絶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於兄弟。”《汉书·王莽传中》:“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乃让 绍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浮 等到,谓 馥 曰:‘ 袁本初 军无斗粮,各已离散。’”
词语解释:刍粮  拼音:chú liáng
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 宋 梅尧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芻粮。” 明 陆垹 《篑斋杂著·时务策》:“若夫边镇之弊,常推其故,平居无事,抚循非人,芻粮不时,朝廷实惠,半归奸猾之筐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金陵 龙蟠虎踞之区,雄师雾屯,芻粮山积,士女登陴,咸誓死守。”
词语解释:粗粮  拼音:cū liáng
一般指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等。与“细粮”相对。
词语解释:稻粮  拼音:dào liáng
稻粱,谷物的总称。《隶释·汉白石神君碑》:“牺牲玉帛,黍稷稻粮。”
词语解释:禹余粮  拼音:yǔ yú liáng
(1).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 夏禹 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
(2).麦门冬的别名。参见“ 禹葭 ”。
(3).蒒草的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穀,或曰禹餘粮。”
词语解释:禹葭  拼音:yǔ jiā
麦门冬的别名。《尔雅·释草》“虋冬” 宋 邢昺 疏:“麦门冬, 秦 名羊韭, 齐 名爱韭, 楚 名马韭, 越 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粮。”
词语解释:食粮  拼音:shí liáng
亦作“ 食粮 ”。
(1).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 唐 元稹 《田家词》:“月月食粮车轆轆,一日官军收海服。”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一切生产谷物的地区,都为自己的战士和人民准备好了食粮。”
(2).比喻其他赖以生存或必不可少的东西。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五:“哭泣声愈益增大,一个以痛苦为食粮的生命,从死亡里苏醒过来了。”如: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精神食粮。
(3).吃公家发给的粮食。 宋 岳飞 《奏李兴吴琦转官状》:“本府有番人七千餘人,马五千餘匹,食粮军三千餘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迎刃》:“铸印局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食粮儒士二名。”
词语解释:谷粮  拼音:gǔ liáng
谷物;粮食。《后汉书·马援传》:“ 羌 引精兵,聚北山上, 援 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譟,虏遂大溃,凡斩首千餘级。 援 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穀粮畜产而还。”
词语解释:口粮  拼音:kǒu liáng
亦作“ 口粮 ”。
(1).军队、官府按人发给士兵、夫役的食粮。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 保州 云翼兵士,旧有特支口粮。”《明史·周忱传》:“其修圩、筑岸、开河、濬湖所支口粮,不责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直省提镇参游管辖兵丁。素不训练,且兵不满额,以虚冒兵餉、侵剋口粮为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每两月可以考选一次,配吃一分口粮,作守兵战兵的,就可以补上名额当兵。”
(2).指薪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但是你每月的口粮都给了我,你自己一个钱都没了,如何过得?”
(3).每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周恩来 《关于经济工作的几则电文·藏富于民》:“城市也是这样。多报人口,口粮就多算了。”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节省些口粮作种籽,用扛惯枪的肩头把犁耙牵引。” 杜时国 《河南农民沧桑》:“现在农民的口粮中的细粮,约占百分之七十五。”
(4).指牲口的草料。《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就让刨除佃户的人工饭食,牲口口粮去,只怕也不止这几两银子!”
词语解释:米粮  拼音:mǐ liáng
粮食。《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餘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你苦苦干活,收成还是有钱人家的,你却分不到半粒米粮。”
词语解释:税粮  拼音:shuì liáng
元 明 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元史·食货志一》:“ 成宗 大德 六年,申明税粮条例,復定 上都 、 河间 输纳之期。”《明史·食货志一》:“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明史·食货志一》:“ 洪武 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
词语解释:赀粮  拼音:zī liáng
亦作“ 貲粮 ”。 粮食。泛指钱财粮食。貲,通“ 资 ”。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 汉 初,国家简易,制度未备,衣食貲粮无限,富者衍溢,贫者或不足。”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瑋 尝辞赴举,求貲粮而行,公命以千钱予之。”
见“ 貲粮 ”。
词语解释:纳粮  拼音:nà liáng
旧指完交税粮
词语解释:见粮  拼音:xiàn liáng
现存的粮食。《汉书·项籍传》:“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 颜师古 注:“无见在之粮。” 唐 刘禹锡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充京西京北覆粮使》诗:“尊俎成全策,京坻閲见粮。”《宋史·岳飞传》:“﹝ 飞 ﹞驻军 钟村 ,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
词语解释:行粮  拼音:xíng liáng
(1).旅途中的口粮。《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聚众》:“﹝流民﹞少壮有头疋气力的,每根底与些小行粮;每起不过三十人,一程程接送至本乡。” 明 李贽 《覆丘若泰》:“﹝ 丹阳 ﹞但未尝不与人同之中,而自然不与人同者,以行粮素具,路头素明也。”《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唐玄宗 自 姚崇 、 宋璟 为相,米麦不过三、四钱,千里不馈行粮。”
(2).行军途中或在外执行任务时加发的粮饷。《明史·兵志二》:“班军本处有大粮,到京有行粮,又有盐金银。”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召募之弊也,如东事之起,安家、行粮、马匹、甲仗费数百万金,得兵十餘万而不当三万之选,天下已骚动矣。” 清 张丹 《寡妇行》:“行粮火耗无不有,更教点卷拨民夫。”
词语解释:道粮  拼音:dào liáng
(1).路途中所需的食粮。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2).道士的生活费用。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不想有施主家请我做斋,待不去呵,恐怕误了道粮。”《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不要入山修行,在家出家,朝暮随伴寡人,道粮、衣服、钱米,每月供俸。”
词语解释:秋粮  拼音:qiū liáng
旧时官府秋季所征收的田赋。《明史·食货志二》:“租曰夏税,曰秋粮,凡二等。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
词语解释:军粮  拼音:jūn liáng
军队的饷粮。《管子·问》:“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后汉书·荀彧传》:“ 操 保 官度 ,与 绍 连战,虽胜而军粮方尽。”《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 孔明 长驱大进,必将割 陇西 小麦,以资军粮。”
词语解释:夏粮  拼音:xià liáng
夏季收获的粮食。如:小麦、早稻等。
词语解释:通粮  拼音:tōng liáng
运送粮食。亦为古代负责运粮之官。《逸周书·大匡》:“外食不赡,开关通粮,粮穷不转,孤寡不废。”《六韬·王翼》:“通粮四人,主度饮食,备畜积,通粮道,致五穀,令三军不困乏。”
词语解释:转粮  拼音:zhuǎn liáng
运送军粮。《史记·黥布列传》:“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欲战则不得,攻城则力不能,老弱转粮千里之外。”
词语解释:路粮  拼音:lù liáng
指旅途中备用的食粮。《宋书·孔觊传》:“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魏书·元平原传》:“北州戍卒一千餘人,还者皆给路粮。百姓咸称咏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
词语解释:坐粮  拼音:zuò liáng
清 代官兵由原省按月发给的固定粮饷。《清史稿·世宗纪》:“二月丁丑,命出征官兵行粮外仍给坐粮。”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添兵不如募勇……调兵一名,行粮、坐粮、军装、安家,所费不貲。”
词语解释:陈粮  拼音:chén liáng
久存的粮食,隔年的粮食。 段荃法 《凌红蝶》:“两家都是富裕中农……家里藏着陈粮,还故意瞎嚷嚷。”
词语解释:就粮  拼音:jiù liáng
移兵到粮多的地区,取得给养。《后汉书·邓禹传》:“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土,以观其弊。”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就粮东去,安营歇马。” 宋 初屯兵州郡亦称就粮。
词语解释:饷粮  拼音:xiǎng liáng
送军粮。 唐 韦应物 《采玉行》:“独妇餉粮还,哀哀舍南哭。”
词语解释:乞粮  拼音:qǐ liáng
求人接济粮食。《左传·哀公十三年》:“ 吴申叔仪 乞粮於 公孙有山氏 。” 南朝 宋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叔仪 乞粮於 鲁 人。”
词语解释:仓粮  拼音:cāng liáng
仓库中贮藏的粮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九章第二节:“ 怀荒镇 兵民要求镇将发给仓粮, 于景 拒绝,引起群众的愤怒。”
词语解释:干粮  拼音:gān liáng
指水分少、不易变质、便于携带的食品。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且 周 殷 士卒,皆賫乾粮。” 宋 楼钥 《跋从子所藏书画》:“问所携,前则草履,復则乾粮。”《中国歌谣选·义和团打胜仗》:“仪和团上战场,老百姓送乾粮。”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在我们临走的时候,还总是硬塞给我们几个干粮,让我们路上吃。”
乾糧:同“ 乾粮 ”。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顾马办乾粮,以备行役。”
词语解释:廪粮  拼音:lǐn liáng
(1).公家给予的粮食。《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廩粮,为作褐衣。”
(2).指科举时代给予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今后武生考劣等,俱宜追所食廩粮,以警其餘。”
词语解释:关粮  拼音:guān liáng
领取或发放粮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丑]四季关粮进户部。[副浄]夸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各回汛地,静候关粮。”
词语解释:兵粮  拼音:bīng liáng
军粮。《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以兵粮给 休 ( 曹休 ), 休 军乃振。”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 贵州 无重兵,官糈兵粮,入不偿出,每岁国家赔出五六万两至八九万两不等,未尝食 贵州 之利。”
词语解释:鹤粮  拼音:hè liáng
指隐居修道者的口粮。 唐 皮日休 《暇日独处寄鲁望》诗:“园蔬预遣分僧料,廩粟先教算鹤粮。” 明 曹学佺 《戊辰二日夜光堂及来江亭少憩》诗:“鹤粮资拾橡,僧菜学烧畬。”
词语解释:书粮  拼音:shū liáng
指求学的费用。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柳积 ,字 德封 。勤苦为学,夜燃木叶以代灯火。中夕,闻窗外有呼者, 积 出见之,有五六丈夫各负一囊,倾於屋下,如榆荚。语曰:‘与君为书粮,勿忧业不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自是未半载, 维 博览经籍,下笔成文,於是请下山求书粮。”
词语解释:种粮  拼音:zhòng liáng
谷类的种子。《后汉书·顺帝纪》:“二年春二月甲申,詔以 吴郡 、 会稽 飢荒,贷人种粮。” 唐 刘禹锡 《代论废楚州营田表》:“刈穫所收,无裨於国用;种粮每闕,常假於供司。” 钱钧 《“无人区”升起了炊烟》:“最后,连拌在粪里准备播种的种粮,也被‘随洗随征’了。”
词语解释:粳粮  拼音:jīng liáng
粳稻。 南朝 梁 沉约 《答陶华阳书》:“若秔粮未播,杀事难息。”
词语解释:租粮  拼音:zū liáng
旧时交纳给官府或地主的租谷。《后汉书·赵岐传》:“ 承 即表遣 岐 使 荆州 ,督租粮。”《中国歌谣资料·穷人叹》:“仔又病呀妻又黄,田主来了要租粮。”
词语解释:赈粮  拼音:zhèn liáng
谓发放救济粮。《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三年好日脚》:“有的地方歉收了,太平军还来賑粮。”
词语解释:南粮  拼音:nán liáng
明 清 时从 江苏 、 浙江 等南方数省征集并由水道运至京师的粮食。《明史·食货志三》:“初,运粮京师,未定额。 成化 八年,始定四百万石,自后以为常,北粮七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南粮三百二十四万四千四百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乌大爷 ,因是奉旨到 通州 一带查南粮去了,不得来。”
词语解释:财粮  拼音:cái liáng
钱粮。《后汉书·卢植传》:“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孙子·作战》“公家之费,破车罢马” 宋 梅尧臣 注:“百姓以财粮力役奉军之费,其资十损乎七。” 赵树理 《杨老太爷》:“ 铁蛋 也来了信,说是已经参加了边区政府,做财粮工作,并且已经结了婚。”
词语解释:原粮  拼音:yuán liáng
未经加工带有皮壳的粮食。也叫“自然粮”。与“加工粮”相对。如:今年比去年多收四千多斤原粮。
词语解释:荷粮  拼音:hé liáng
旧时苛捐杂税的一种。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一章:“出的荷粮一回比一回重!”
词语解释:出荷粮  拼音:chū hé liáng
伪 满 时期,官府向农民低价征购的粮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在伪 满 时,交了出荷粮,家里不剩啥,缺吃又缺穿。”
词语解释:出粮  拼音:chū liáng
方言。谓发放工资;领薪水。 黄谷柳 《虾球传·离开家庭》:“工人问:‘赊不赊?出粮时结账。’ 虾球 想了想,答道:‘好,好汉一言为定。’”《羊城晚报》1984.5.21:“她这样做是为了‘顺顺利利的出粮’。”
词语解释:逋粮  拼音:bū liáng
拖欠租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解给有法,而款项之数可清,求其欺官侮典盗餉逋粮,得乎?”
词语解释:边粮  拼音:biān liáng
边防用粮。《隋书·高祖纪下》:“勑盗边粮一升已上皆斩,并籍没其家。”《旧唐书·张俭传》:“ 俭 又广营屯田,岁致穀十万斛,边粮益饶。”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今欲足边粮,其復输粟之旧制乎?”
词语解释:义粮  拼音:yì liáng
旧时施舍贫民的粮食。 清 冯桂芬 《武进盛氏义庄记》:“先是中议公昆季始创议设义学、给义粮、置义冢,未成而没。”
词语解释:主粮  拼音:zhǔ liáng
各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主要地位的粮食。各地区的主粮不同,如我国在 东北 为高粱, 西北 为小麦, 华北 为谷子(粟),南方各省区为稻谷。主粮是计算常年产量和征收农业税的标准。
词语解释:飞刍挽粮  拼音:fēi chú wǎn liáng
同“ 飞芻輓粟 ”。 《明史·伍文定传》:“而 文定 决意进兵,一无顾惜。飞芻輓粮,縻数十万。”
词语解释:吃粮  拼音:chī liáng
(1).旧时指靠当兵过日子。 姚雪垠 《长夜》三六:“如其他们去远处吃粮当兵,倒不如留在本地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 李阿虎 沉思起来,很久很久他才说:‘我想吃粮去呢。’”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不错,现在我是当兵吃粮啦!”
(2).指口粮。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二:“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
词语解释:肴粮  拼音:yáo liáng
指菜蔬和粮食。《后汉书·窦武传》:“是时 羌 蛮 寇难,岁俭民饥, 武 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肴粮於路,匄施贫民。”
词语解释:公粮  拼音:gōng liáng
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作为农业税的粮食。 周恩来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在公粮的负担上,每一个农民每年平均收入大概是四百斤小米,要拿出八十斤给公家,这就是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词语解释:化瓦粮  拼音:huà wǎ liáng
募化斋米。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妾身 赵江梅 , 牛员外 在 翫江亭 上,见了那箇瘸先生,跟他出家去了。今日説道,俺员外化瓦粮来也。”
词语解释:储备粮  拼音:chǔ bèi liáng
储存以备需用的粮食。《红旗》1965年第1期:“这一年,售粮,储备粮,社员口粮,都是历史上最高的。”
词语解释:俸粮  拼音:fèng liáng
犹俸米。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五:“ 正德 以来……各项俸粮约数十万石。”《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将出一片忠君报国的心来事奉天子,行得去,便吃他俸粮,行不去,难道家里没有几亩薄地,就便冻饿不成?”
词语解释:过粮  拼音:guò liáng
交纳租粮。 崔八娃 《一把酒壶》:“ 郑大头 走上来:‘ 老崔 呀,女人说话咬断线,男人说话一根箭,今个过粮吧!’”
词语解释:遗粮  拼音:yí liáng
(1).谓缺少食粮。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昔 韩娥 东之 齐 ,遗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而去。”
(2).指馀粮。 唐 杨相如 《陈便宜疏》:“於时天下晏如,遗粮在畞,盛德洽於人心,而祥风游乎海内矣。” 明 张瀚 《松窗梦语·三农纪》:“事穷势迫,多作民田出卖,遗粮在户,倍纳不敷,多致逃窜,摊税之苦,负累里甲。” 清 李鸿章 《同治七年覆杨绍铭书》:“ 盐 、 庆 、 南 、 沧 之间,野无遗粮,防有重兵,当难久扰。”
词语解释:匮粮
缺乏粮食
词语解释:完钱粮
缴纳粮食和税款
词语解释:薯粮
以薯为粮
词语解释:舆粮
运载粮食
词语解释:辎粮
军用钱粮;军需
词语解释:籝粮
裹粮。出行时身带口粮
词语解释:盘粮
清查粮食
共13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