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末字词组
百粤南粤胡粤北辕适粤扬粤   
闽粤瓯粤吴粤两粤    

词语解释:百粤  拼音:bǎi yuè
见“ 百越 ”。
词语解释:百越  拼音:bǎi yuè
亦作“百粤”。 我国古代南方 越 人的总称。分布在今 浙 、 闽 、 粤 、 桂 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 百越 。亦指 百越 居住的地方。《史记·李斯列传》:“地非不广,又北逐 胡 貉 ,南定 百越 ,以见 秦 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汉书·项籍传》:“ 番君 吴芮 帅 百粤 佐诸侯从入关。立 芮 为 衡山王 。” 唐 韩愈 《送窦从事序》:“踰 甌 闽 而南,皆 百越 之地。” 明 何景明 《寄黔国公》诗:“万里山川开 百粤 ,十年戎马暗 三巴 。”
词语解释:闽粤  拼音:mǐn yuè
(1).同“ 闽越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闽粤》:“ 吴王 子 驹 亡走 闽粤 ,怨 东甌 杀其父,常劝 闽 粤 击 东甌 。”
(2). 福建 、 广东 两省。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亡 秦 者谁三户 楚 ,何况 闽 粤 百万户。”
词语解释:南粤  拼音:nán yuè
见“ 南越 ”。
词语解释:南越  拼音:nán yuè
亦作“南粤”。
(1).古地名,今 广东 广西 一带。《庄子·山木》:“ 南越 有邑焉,名为 建德 之国。”《通典·州郡·古南越》:“自 岭 而南,当 唐虞 三代,为蛮夷之国,是 百越 之地,亦谓之 南越 。古谓之 雕题 ,非《禹贡》九州之域,又非《周礼》职方之限。” 前蜀 韦庄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诗:“莫问流离 南越 事,战餘空有旧山河。”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昔啖荔支在 南粤 ,食不知味为忙碌。”
(2).国名。 秦 末 赵佗 建立, 汉武帝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灭亡。《史记·南越列传》:“ 高后 时,有司请禁 南越 关市铁器。”《汉书·两粤传》:“ 高皇后 闻之大怒,削去 南粤 之籍,使使不通。”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 南越 与 汉 和亲,迺遣 军 ( 终军 )使 越 説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自请愿受长缨,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
(3).指 越南 。 田汉 《访刘永福故居》诗:“ 南越 崇宏有故枝, 渊翁 风骨自雄奇。”
词语解释:瓯粤  拼音:ōu yuè
见“ 甌越 ”。
词语解释:瓯越  拼音:ōu yuè
亦作“甌粤”。 百越 的一支。分布在今 浙江 瓯江 流域一带。主要由早已居住在 瓯江 流域并创造了印纹陶遗存的土著民发展形成。后亦以指古 瓯越 所居之地。《史记·赵世家》:“夫翦髮文身,错臂左袵, 甌越 之民也。” 张守节 正义:“属 南越 ,故言 甌越 也。《舆地志》云:‘ 交趾 , 周 时为 骆越 , 秦 时曰 西甌 ,文身断髮避龙。’”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祗役出皇邑,相期憩 甌越 。”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江 南多事鬼,巫覡连 甌粤 。”
词语解释:胡粤  拼音:hú yuè
同“ 胡越 ”。 《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内锄雄俊,外攘 胡粤 。” 颜师古 注:“粤,古越字。” 宋 陆游 《有客》诗:“洗心谢宿愆,世事等 胡粤 。”
词语解释:吴粤  拼音:wú yuè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粤,通“ 越 ”。《周礼·考工记序》:“ 郑 之刀, 宋 之斤, 鲁 之削, 吴 粤 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汉书·地理志下》:“ 吴 粤 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词语解释:北辕适粤  拼音:běi yuán shì yuè
犹北辕适楚。 粤 在南方。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北辕适 粤 ,徒劳何为?”参见“ 北辕适楚 ”。
词语解释:北辕适楚  拼音:běi yuán shì chǔ
要到南方的 楚国 去,却驾车北行。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语本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适 楚 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 楚 亦远矣。”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 楚 。” 金 元好问 《新斋赋》:“倀北辕以适 楚 ,将畴问而知津。”
词语解释:两粤  拼音:liǎng yuè
(1). 汉 初的两个小国 南粤 和 闽粤 的合称。地有今 广东 、 广西 、 福建 。《汉书·食货志下》:“﹝ 武帝 ﹞即位数年, 严助 、 朱买臣 等招徠 东甌 ,事 两粤 , 江 淮 之间肃然烦费矣。”参阅《汉书·两粤传》
(2).指 广东 、 广西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 崑山 李香引 文学 蓀 以所辑《劫灰録补注》示我。是録载残 明 桂 藩在 两粤 、 黔 、 滇 诸事。”
词语解释:扬粤  拼音:yáng yuè
见“ 扬越 ”。
词语解释:扬越  拼音:yáng yuè
亦称“ 扬粤 ”。 我国古族名。 百越 的一支。 战国 至 魏晋 时为对 越 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 扬州 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 岭 南;一说居 江 汉 一带地区。 西周 末 周夷王 时, 楚 君 熊渠 曾兴兵伐 庸 , 扬越 ,至于 鄂 , 扬越 之北疆 汉水 地区被兼并,后为 楚 所并, 楚 王 熊渠 封其子为 越章王 ,其封国当即 扬越 之故地。《汉书·晁错传》:“南攻 扬粤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扬州 之 南越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