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末字词组
平粜市粜谷粜贩粜义粜闹粜私粜 
出粜赈粜腾粜减粜籴粜散粜盗粜 

词语解释:平粜  拼音:píng tiào
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史记·货殖列传》:“平糶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清 刘大櫆 《通溪巴君墓志铭》:“ 乾隆 十六年,岁旱饥,君倡平糶之法於有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事后, 淮 扬 道出示严禁造謡,并悬赏购缉散放伪票之匪徒,一面办理平糶,以安民心。”
词语解释:出粜  拼音:chū tiào
卖出粮食。 宋 苏轼 《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若不别作奏请,专守本条,不与减价出糶,深恐今年春夏新陈不接之际,必致大段流殍。”《元典章·户部七·仓库》:“除已移咨 江 浙 行省,除支持粮斛外,餘有粮数,照依各处目今实直市挨陈出糶接济贫民,仰行下合属体施行。” 清 方苞 《与徐司空蝶园书》:“岁祲之地,其粮听有司出糶,俟秋成仍糴满原额,分两年带运。”
词语解释:市粜  拼音:shì tiào
出售粮食。《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糶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宋书·索虏传》:“三州之民,各安其业,以就农桑。有饥穷不自存,通其市糶之路。”
词语解释:赈粜  拼音:zhèn tiào
售米赈救。《宋史·食货志上三》:“ 广东 转运判官 周纲 糴米十五万石,无扰及无陈腐, 抚州 守臣 刘汝翼 餉兵不匱,及劝诱賑糶流离,皆转一官。”《元典章·户部七·仓库》:“为 太原路 去岁灾伤贫民缺食,賑糶大备仓 大德 三年、 大德 四年米二万二千八百石三斗八升。”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是年有寄 朱元晦 提举诗,以年荒望其来賑糶也。”
词语解释:谷粜  拼音:gǔ tiào
卖出谷物。 汉 王充 《论衡·治期》:“五穀生地,一丰一耗,穀糶在市,一贵一贱。”
词语解释:腾粜  拼音:téng tiào
谓以高价出卖。《史记·平準书》:“不轨逐利之民,畜积餘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糶。” 裴駰 集解:“物贵而出卖,故使物甚腾也。”
词语解释:贩粜  拼音:fàn tiào
贩卖粮食。《宋史·食货志上六》:“﹝ 景定 ﹞二年,以都城全仰 浙西 米斛,诱人入京贩糶,赏格比 乾道 七年加优。”
词语解释:减粜  拼音:jiǎn tiào
谓荒年时,米价上涨,国家将常平仓粮米减价出售。《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五曰减糶。”
词语解释:义粜  拼音:yì tiào
谓卖义求禄。《墨子·鲁问》:“子观 越王 之志何若?意 越王 将听吾言,用吾道,则 翟 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羣臣,奚能以封为哉?抑 越王 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糶也。”
词语解释:籴粜
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词语解释:闹粜  拼音:nào tiào
谓饥民强迫粮主平价粜粮。《彭德怀自述》一:“当年大旱,饥馑严重,地主富商囤积居奇,饥民自发闹粜,吃排饭,我也参加了。”编辑组注:“旧社会灾荒之年,官府、地主、商人常囤积粮食,抬高市价。饥民被迫起来斗争,强迫他们平价粜粮,叫闹粜。”
词语解释:散粜  拼音:sàn tiào
谓米价暴涨时,政府出售平价米。 明 丘濬 《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市籴之令》:“岁凶而民不足,则重穀,因其重之之时,官为散糶,则重者轻。”
词语解释:私粜  拼音:sī tiào
谓贩卖私盐。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比来要害守捉,人数至多,尚有漏失私糶之弊。”
词语解释:盗粜  拼音:dào tiào
非法出卖(粮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张鷟 为 阳县 尉日,有称架人 吕元 伪作仓督 冯忱 书,盗糶仓粮粟。”《新唐书·食货志四》:“ 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糶二石,皆死。”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廝每不依钦定,私自加添,盗糶了仓米,乾没了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