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米盐 拼音:mǐ yán
(1).喻繁杂琐碎。《史记·天官书》:“ 皋 、 唐 、 甘 、 石 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张守节 正义:“凌杂,交乱也;米盐,细碎也。”《汉书·酷吏传·咸宣》:“ 宣 为左内史,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 颜师古 注:“米盐,细杂也。”
(2).米和盐。《旧唐书·李珏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於人所资,远近同俗。”词语解释:米饭 拼音:mǐ fàn
多指用大米煮或蒸成的饭。也指小米饭词语解释:米家船 拼音:mǐ jiā chuán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常乘舟载书画游览江湖。后常以“米家船”借指 米芾 的书画。 宋 黄庭坚 《戏赠米元章》诗之一:“沧江尽夜虹贯月,定是 米 家书画舡。” 任渊 注:“ 崇寧 间, 元章 为 江 淮 发运,揭牌於行舸之上曰‘ 米 家书画舡’。” 金 元好问 《钱过庭烟溪独钓图》诗之二:“小景风流二百年,典刑来自 米 家船。”词语解释:米颠 拼音:mǐ diān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的别号。 米芾 字 元章 ,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 宋 文天祥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 米颠 。”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词:“空归去,数声暝磬,行过 米颠 坟。”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大或 朱勔 纲上餘,小或 米颠 手中出。”词语解释:米面 拼音:mǐ miàn
(1).米磨成的粉。《尔雅·释草》“莙牛薻” 宋 邢昺 疏:“此二藻皆可食,煑熟,挼去腥气,米麵糝蒸为茹,嘉美, 扬州 人饥荒,可以当穀食。”
(2).米与面。《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厨房里墻上掛着一盏油灯,案上鸡鸭鱼肉以至米麵俱全。”词语解释:米粒 拼音:mǐ lì
米的颗粒。亦泛指粮食。《南史·宋晋平剌王休祐传》:“以短钱一百赋人,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碎折者悉不受。”《书·益稷》“烝民乃粒” 唐 孔颖达 疏:“於是天下众人乃皆得米粒之食。” 唐 皮日休 《正乐府·卒妻怨》:“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纍纍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碗饭数米粒似的,吃了好几点钟。”词语解释:米谷 拼音:mǐ gǔ
泛指粮食。《后汉书·马融传》:“会 羌 虏飇起,边方扰乱,米穀踊贵,自 关 以西,道殣相望。”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多用杂物及米穀博易,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词语解释:米廪 拼音:mǐ lǐn
周 代 鲁国 的学校。相传起始于 虞舜 时代。《礼记·明堂位》:“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序, 夏后氏 之序也;瞽宗, 殷 学也;頖宫, 周 学也。” 郑玄 注:“庠序亦学也…… 鲁 谓之米廪。 虞帝 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陈澔 集说:“ 鲁 所藏粢盛米之廪,即 虞氏 之庠,谓藏此米于学宫也,亦教孝之义。”词语解释:米囊 拼音:mǐ náng
瑒花的别名。与“米囊花”不同。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玉蘂杜鹃》:“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 长安 唐昌观 玉蘂,乃今瑒花,又名米囊, 黄鲁直 易为山矾者。”词语解释:米粮 拼音:mǐ liáng
粮食。《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餘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你苦苦干活,收成还是有钱人家的,你却分不到半粒米粮。”词语解释:米粟 拼音:mǐ sù
米和粟。泛指粮食。《墨子·鲁问》:“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书·费誓》“我惟征 徐戎 ,峙乃糗粮” 唐 孔颖达 疏:“预贮米粟谓之储峙。”词语解释:米麦 拼音:mǐ mài
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书·费誓》“峙乃糗粮” 唐 孔颖达 疏:“《説文》云:糗,熬米麦也。 郑玄 云:糗,擣熬穀也。谓熬米麦使熟,又擣之以为粉也。”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唐玄宗 自 姚崇 、 宋璟 为相,米麦不过三四钱,千里不馈行粮。”词语解释:米囊花 拼音:mǐ náng huā
罂粟花之别名。与“米囊”不同。罂粟一名米囊子,故名其花为米囊花。 唐 雍陶 《西归出斜谷》诗:“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 宋 方岳 《过北固山下旧居》诗:“夜读自生书带草,朝饥曾对米囊花。” 清 沉锺秀 《罂粟花》诗:“任尔侏儒夸独饱,篱头已放米囊花。” 清 曹寅 《题画·罂粟》诗:“锄尽芳兰枯杀蕙,满庭璀璨米囊花。”词语解释:米粣 拼音:mǐ cè
粽子。 宋 陆游 《春晚叹》诗:“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宋 陆游 《夏日》诗:“米粣解包供午餉,萍齏傍枕析朝酲。”词语解释:米汁 拼音:mǐ zhī
(1).米泔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即为一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左传·哀公十四年》“ 陈氏 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 晋 杜预 注:“潘,米汁,可以沐头。”
(2).米酒。《增补类腋·物部·米汁》引《酒史》:“ 苏晋 , 頲 之子也,学浮屠术。尝得胡僧 慧澄 绣 弥勒佛 一本,宝之。曰:是佛好米汁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词语解释:米南宫 拼音:mǐ nán gōng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曾官礼部员外郎,因称。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伪法帖》:“旧有《含翠亭》伪帖,以 宣城 梅鼎祚 《真娘墓诗》为 米南宫 诗,后有‘ 元丰 壬辰 米芾 书’字样。”参见“ 南宫 ”。
词语解释:南宫 拼音:nán gōng
(1).南方星宿的宫,指朱鸟星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唐 孔颖达 疏:“推此则南宫好暘,北宫好燠,中宫四季好寒。” 唐 李频 《感怀献门下相公》诗:“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2).南面的住室或宫殿。《仪礼·丧服》:“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明史·英宗后纪》:“ 武清侯 石亨 ……以兵迎帝於南宫。”
(3). 秦 、 汉 宫殿名。《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置酒 雒阳 南宫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南宫 在 雒州 雒阳县 东北二十六里 洛阳 故城中。”《后汉书·冯鲂传》:“明年,东巡郡国,留 鲂 宿卫 南宫 。”
(4).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学宫。《史记·儒林列传》:“ 高祖 过 鲁 , 申公 以弟子从师入见 高祖 於 鲁 南宫。”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泮宫在 兗州 曲阜县 西南二百里 鲁城 内宫之内。 郑 云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教;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宋史·真宗纪二》:“詔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宋史·职官志五》:“ 咸平 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 太祖 、 太宗 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
(5).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后汉书·郑弘传》:“ 建初 ,为尚书令…… 弘 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南朝 梁 丘仲孚 著《南宫故事》百卷,亦以南宫称尚书省。 唐 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诗:“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 清 宋琬 《拜梁少司农墓》诗:“尚思东阁开筵日,无復南宫曳履声。”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为南宫。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宋 郭彖 《暌车志》卷五:“ 朱藻 字 元章 , 徽 人,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 清 黄宗羲 《户部次公董公墓志铭》:“七试南宫不第,然达官高第,海内庸有不知,而无不知 次公 者。”
(6).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闈领解,南宫未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清 吴廷华 《沉孝子行》:“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7).借指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 米芾 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 米南宫 。 清 周亮工 《广金石韵府序》:“虽然 安石 《中郎》之帖, 清臣 《争坐》之书,皆足冠絶古今,而 南宫 评其有篆籀气。” 清 王士禛 《开先瀑布》诗:“伟矣 南宫 书,破壁鑱崔巍。”原注:“壁上有 米元章 大字。” 清 纳兰性德 《题米元章方圆菴碑》:“书至 南宫 而书之能事毕矣,然 南宫 书从 钟 、 王 来。”
(8).复姓。 春秋 有 南宫适 。见《论语·宪问》。适,一作“括”。词语解释:米尺 拼音:mǐ chǐ
长度单位,三市尺为一米,通常刻有厘米和毫米刻度词语解释:米果 拼音:mǐ guǒ
即粔籹。以蜜和面,搓条成束,油炸而成。 宋 陆游 《初夏》诗:“白白餈筒美,青青米果新。”自注:“ 蜀 人名粽为餈筒, 吴中 名粔籹为米果。”参见“ 粔籹 ”。
词语解释:粔籹 拼音:jù nǚ
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犹今之馓子。又称寒具、膏环。《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王逸 注:“言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籹。”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投粔籹以鼓檝,豢鱣魴而如牺。” 宋 陆游 《九里》诗:“陌上鞦韆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明 徐渭 《张母八十序》:“而太君者,与其太公竝拊而怜爱之,至则啖以粔籹餦餭,或出果饵入袖中戏剧。”词语解释:米雪 拼音:mǐ xuě
小雪珠。霰的俗称。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之一:“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字各有所主未可优劣论》:“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词语解释:米斛 拼音:mǐ hú
指米粮。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兼 軾 近者奏为本路转运司今年合起年额米斛百六十万,乞特许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其餘候丰熟日随年额起发,未蒙恩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乞朝廷多拨米斛或钱物,付臣措置招徠,人心既归,北势自屈。”词语解释:米泔 拼音:mǐ gān
淘米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稻》:“米泔,甘,凉,无毒。”亦称“ 米泔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我饿极了,自己到灶上看时,却已是收拾的乾乾浄浄,求一口米泔水都没了。”词语解释:米贼 拼音:mǐ zéi
旧时对五斗米道的贬称。《三国志·魏志·张鲁传》:“﹝ 张鲁 ﹞祖父 陵 ,客 蜀 ,学道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鲁 遂有 汉中 ,数害 汉 使, 焉 上书言米贼断道。”《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其祖 张陵 在 西川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人,人皆敬之。 陵 死之后,其子 张衡 行之。百姓但有学道者,助米五斗,世号‘米贼’。”参见“ 米巫 ”、“ 米道 ”。词语解释:米缆
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词语解释:米烂陈仓,财高北斗
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词语解释:米粒之珠
形容渺小词语解释:米粃
米之细糠词语解释:米家山 拼音:mǐ jiā shān
宋 米芾 善以水墨点染写山川岩石。虽似不求工细,但云烟连绵、林木掩映,别具疏秀脱俗之风格。其子 友仁 继承家学,并在山水技法上有所发展。世因称其父子所画山水为“米家山”。 明 汪砢玉 《名画题跋四》有《元人题米家山》一首。词语解释:米制 拼音:mǐ zhì
即国际公制。旧名米突制。为 法国 于十八世纪末所首创。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国在 巴黎 签订米突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我国国务院于1959年6月公布,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米制的几个主要单位规定如下:(1)长度主单位为米,代号m,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米尺在0°C时两端标线间的距离,约等于通过 巴黎 的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2)质量主单位为千克(公斤),代号kg,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砝码的质量。(3)容量主单位为升,代号1,为一千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密度最大(4°C)时的体积。米制的主要优点是:单位的选取有可靠标准;各基本单位间有密切联系;采取十进位制,使用方便。词语解释:米曲 拼音:mǐ qǔ
(1).米与酒麯。《汉书·食货志下》:“一酿用粗米二斛,麴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除米麴本贾,计其利而什分之。”
(2).米制的酒母。《释名·释饮食》:“酒,酉也,酿之米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麴》:“麵麴、米麴……主治:消食积、酒积、糯米积,研末酒服立愈。”
(3).鼠麴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词语解释:米哈 拼音:mǐ hā
见“ 米罕 ”。
词语解释:米罕 拼音:mǐ hǎn
亦作“ 米哈 ”。 蒙古语音译词。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 阻孛 云:‘好米哈喫上几块。’”词语解释:米潘 拼音:mǐ pān
淘米水。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字林》:淅米汁也。 江 南名潘, 关中 名泔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越睒 之西多荐草,产善马,世称 越睒 骏。始生若羔,岁中纽莎縻之,饮以米潘,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里。”词语解释:米沈 拼音:mǐ shěn
米汁;米泔水。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下》:“经史子集犹五穀,时文犹米瀋也。”词语解释:米澜 拼音:mǐ lán
米泔水。《礼记·内则》“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 汉 郑玄 注:“潘,米澜也。” 陆德明 释文:“潘,……淅水汁。”参见“ 米汁 ”。
词语解释:米汁 拼音:mǐ zhī
(1).米泔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即为一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左传·哀公十四年》“ 陈氏 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 晋 杜预 注:“潘,米汁,可以沐头。”
(2).米酒。《增补类腋·物部·米汁》引《酒史》:“ 苏晋 , 頲 之子也,学浮屠术。尝得胡僧 慧澄 绣 弥勒佛 一本,宝之。曰:是佛好米汁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词语解释:米粉 拼音:mǐ fěn
1.米磨成的粉。亦泛指某些谷物磨成的粉。古时亦用作化妆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作米粉法:粱米第一,粟米第二。”《急就篇》卷三“芬薰脂粉膏泽筩” 唐 颜师古 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
2.大米加水磨成浆,过滤后弄成团,然后制成细条,可煮食。词语解释:米秕 拼音:mǐ bǐ
米之细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米粃》:“糠,诸粟穀之殻也。其近米之细者为米粃。”词语解释:米狂 拼音:mǐ kuáng
指 宋 代书画家 米芾 。因其疏狂不羁,故称。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 米狂 雄笔照万古,北宗草书纔九人。”词语解释:米珠薪桂 拼音:mǐ zhū xīn guì
米贵如珠,薪贵如桂。极言物价昂贵。语出《战国策·楚策三》:“ 楚国 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雨》:“不过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人团体,在目前米珠薪桂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伟大的威胁。”词语解释:米突 拼音:mǐ tū
[法mètre]米的旧称。详“ 米制 ”。
词语解释:米制 拼音:mǐ zhì
即国际公制。旧名米突制。为 法国 于十八世纪末所首创。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国在 巴黎 签订米突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我国国务院于1959年6月公布,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米制的几个主要单位规定如下:(1)长度主单位为米,代号m,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米尺在0°C时两端标线间的距离,约等于通过 巴黎 的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2)质量主单位为千克(公斤),代号kg,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砝码的质量。(3)容量主单位为升,代号1,为一千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密度最大(4°C)时的体积。米制的主要优点是:单位的选取有可靠标准;各基本单位间有密切联系;采取十进位制,使用方便。词语解释:米泔水 拼音:mǐ gān shuǐ
见“ 米泔 ”。
词语解释:米泔 拼音:mǐ gān
淘米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稻》:“米泔,甘,凉,无毒。”亦称“ 米泔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我饿极了,自己到灶上看时,却已是收拾的乾乾浄浄,求一口米泔水都没了。”词语解释:米汤 拼音:mǐ tāng
(1).米煮的汤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使君子》:“每食后米汤服一钱。” 冰心 《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家里又回复到老样子了,衣无领,裤无裆,三餐光只喝米汤。”
(2).比喻甜言蜜语。俗谓用甜言蜜语讨好奉承别人为灌米汤。《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次日 陶子尧 上院谢委,又蒙抚院传上去,着实灌了些米汤,把他兴头的了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巡道受了这个米汤,自然是觉得宪恩高厚,宪眷优隆了。” 茅盾 《动摇》一:“ 胡国光 闭目一笑, 张铁嘴 灌他米汤的面容,又活现在他眼前了。”词语解释:米粉肉 拼音:mǐ fěn ròu
把肉切成片,加米粉、作料蒸熟。也叫“粉蒸肉”。有的地区叫“鲊肉”词语解释:米奇 拼音:mǐ qí
酒名。 明 陈继儒 《偃曝谈馀》卷下:“ 琉球 造酒,则以水渍米,越宿,令妇女口嚼手搓,取汁为之,名曰米奇。”词语解释:米外史 拼音:mǐ wài shǐ
宋 代书画家 米芾 ,别号 海岳外史 ,故称。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砚北峰峦 米外史 ,屏间楼阁 李将军 。”词语解释:米巫 拼音:mǐ wū
指五斗米道道师。五斗米道以符箓为术,有如巫觋,故称。《隶续·汉米巫祭酒张普题字》 宋 洪适 释:“盖诸 张 妖党相传授之约,观其词似是姓 胡 者初入米巫社中,故召诸祭酒受以经法,颇合史氏所载。”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 陈涉 帛书,米巫题字,近如义和团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参见“ 五斗米师 ”、“ 五斗米道 ”。词语解释:米蛀虫 拼音:mǐ zhù chóng
(1).蛀米之虫。
(2).比喻旧社会囤积居奇、投机作恶的粮商。词语解释:米虾 拼音:mǐ xiā
小虾。也叫“草虾”词语解释:米色 拼音:mǐ sè
(1).米的质量。色,谓成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至于仓胥收粮,验明米色乾浄,即与平斛收兑,毋许借端留难,恣意淋踢。”
(2).白而带浅黄的颜色。词语解释:米蘖 拼音:mǐ niè
生芽的米麦。亦泛指米麦粮食。《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无多言,顾 汉 所输 匈奴 繒絮米糱,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矣,何以为言乎?”一本作“ 米糵 ”。词语解释:米粒雪 拼音:mǐ lì xuě
即米雪。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诗》:‘相彼雨雪,先集维霰。’霰,雪之未成花者,今俗谓之米粒雪,雨水初冻结成者也。”参见“ 米雪 ”。
词语解释:米雪 拼音:mǐ xuě
小雪珠。霰的俗称。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之一:“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字各有所主未可优劣论》:“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词语解释:米糒 拼音:mǐ bèi
米粮。《后汉书·赵孝传》:“可且归,更持米糒来。”《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转 河东 米糒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赡给之。”词语解释:米粮川 拼音:mǐ liáng chuān
盛产米粮的平川地带。《中国歌谣资料·湖北民歌·霹雷一响晴了天》:“ 洪湖 的鱼哟捞不完, 洪湖 的田地是米粮川。”词语解释:米醋 拼音:mǐ cù
用大米、小米等制成的醋,质量较优良词语解释:米酒 拼音:mǐ jiǔ
用米酿制的酒。《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米穀中·酒》:“酒有葡萄、秫、黍、秔、粟、麴、蜜等……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酒》:“米酒,苦、甘、辛,大热,有毒。” 贺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三》:“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词语解释:米道 拼音:mǐ dào
即五斗米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汉 末, 沛国 张陵 学道於 蜀 鹤鸣山 ,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 陵 死,子 衡 传其业; 衡 死,子 鲁 传其业…… 初平 中,﹝ 益州 牧 刘焉 ﹞以 鲁 为督义司马,住 汉中 ,断谷道。 鲁 既至,行宽惠,以鬼道教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已,不得过多,云鬼病之。其市肆贾平亦然。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学道未信者谓之鬼卒,后乃为祭酒。 巴 汉 夷民多便之。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参见“ 五斗米道 ”。
词语解释:五斗米道 拼音:wǔ dǒu mǐ dào
早期民间道教。 东汉 顺帝 元年(公元142年) 张陵 在 四川 鹤鸣山 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 张陵 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 张陵 死后,传子 衡 , 衡 死传子 鲁 。 张鲁 雄踞 汉中 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 西晋 后开始分化。至 元 代,演变为正一道。《晋书·王羲之传》:“ 王氏 世事 张氏 五斗米道, 凝之 弥篤。”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史籍极斥五斗米道,而今世真人实其裔孙。”参阅《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词语解释:米锦 拼音:mǐ jǐn
重阳节吃的米糕。 唐 郑望之 《膳夫录·汴中节食》:“重九米锦,腊日萱草麵。”词语解释:米课 拼音:mǐ kè
以米谷缴纳的赋税。《宋书·良吏传·徐豁》:“郡大田,武吏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课米三十斛,一户内随丁多少,悉皆输米……今若减其米课,虽有交损,考之将来,理有深益。”词语解释:米襄阳 拼音:mǐ xiāng yáng
指 宋 代书画家 米芾 。 芾 襄阳 人,因称。 明 徐祯卿 有《从吴学士侄奎观摩米襄阳山水图并学士题识》诗。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独 云林 古淡天然, 米襄阳 后一人也。”《红楼梦》第四十回:“西墙上当中掛着一大幅 米襄阳 烟雨图。”词语解释:米行 拼音:mǐ xíng
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官府应当出头说句话,贴张告示,禁止米行跌价,刻薄乡下人。”词语解释:米贴 拼音:mǐ tiē
米价补贴。是一种生活津贴。 茅盾 《子夜》二:“她们又要求米贴。前次米价涨到二十元一石时,曾经要求过,这次又是。” 艾芜 《石青嫂子》:“再加物价天天涨得吓人,只靠一点工钱和米贴绝难过活的。”词语解释:米象 拼音:mǐ xiàng
昆虫,成虫身体红褐色,头部前伸似象鼻,鞘翅上有四个赤褐色圆形斑点。成虫和幼虫吃稻、麦等粮食,是仓库中的害虫词语解释:米饮 拼音:mǐ yǐn
米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食前米饮服二钱。”《资治通鉴纲目续篇·元世祖文武皇帝》“夏四月 福建 参知政事 魏天祐 执 宋 谢枋得 至 燕 ,不屈死之”原注:“﹝ 魏天祐 ﹞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 枋得 怒,掷之於地,不食五日死。”参见“ 米汤 ”。
词语解释:米汤 拼音:mǐ tāng
(1).米煮的汤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使君子》:“每食后米汤服一钱。” 冰心 《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家里又回复到老样子了,衣无领,裤无裆,三餐光只喝米汤。”
(2).比喻甜言蜜语。俗谓用甜言蜜语讨好奉承别人为灌米汤。《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次日 陶子尧 上院谢委,又蒙抚院传上去,着实灌了些米汤,把他兴头的了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巡道受了这个米汤,自然是觉得宪恩高厚,宪眷优隆了。” 茅盾 《动摇》一:“ 胡国光 闭目一笑, 张铁嘴 灌他米汤的面容,又活现在他眼前了。”词语解释:米黄色 拼音:mǐ huáng sè
一种近似白色,但稍带淡灰色或淡黄色的颜色(如奶油、牡蛎,原色哔叽);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词语解释:米黄 拼音:mǐ huáng
米色词语解释:米曲
1.米与酒麯。《汉书·食货志下》:“一酿用粗米二斛,麴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除米麴本贾,计其利而什分之。”
2.米制的酒母。《释名·释饮食》:“酒,酉也,酿之米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麴》:“麵麴、米麴……主治:消食积、酒积、糯米积,研末酒服立愈。”
3.鼠麴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词语解释:米老鼠 拼音:mǐ lǎo shǔ
美国迪斯尼公司动画片主角的名字词语解释:米罕 拼音:mǐ hǎn
亦作“ 米哈 ”。 蒙古语音译词。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 阻孛 云:‘好米哈喫上几块。’”词语解释:米糵 拼音:mǐ niè
见“ 米糱 ”。
词语解释:米蘖 拼音:mǐ niè
生芽的米麦。亦泛指米麦粮食。《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无多言,顾 汉 所输 匈奴 繒絮米糱,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矣,何以为言乎?”一本作“ 米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