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橐籥玉籥启籥笙籥青籥錧籥改籥籁籥
羽籥年籥九籥南籥门籥扪籥悬籥璇籥
管籥缇籥文籥关籥鼓籥抱关执籥笔籥盲翁扪籥
岁籥天籥鸣籥豳籥鹤籥懘籥哀籥夏籥
执籥牡籥苇籥韬籥幽籥灵籥笘籥 

词语解释:橐籥  拼音:tuó yuè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吴澄 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圆空镜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腾为烟云,盘旋氤氲,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动而生风,是虚能于无生有,变幻无穷;而气不鼓动则无,是有限矣。然则孰鼓其橐籥令生气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晋 陆机 《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唐 陈九流 《赋得春风扇微和》诗:“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籥,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
(3).喻指本源。《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学福斋杂著·华严字母跋》:“第听太师奏乐,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声,无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晓然《华严》字母为一切音之橐籥,实有裨於小学,岂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发,化育。 宋 李纲 《〈易传内篇〉序》:“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三者浑沦而不相离……刻彫众形,橐籥万物,自有形至於无形,自有心至於无心。”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羣生仰其米盐,万化资其麴蘖。”
词语解释:羽籥  拼音:yǔ yuè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周礼·春官·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饗食,则亦如之。”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朱彬 训纂:“干戈,万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羽籥,籥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学之。”《史记·乐书》:“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隋书·音乐志下》:“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羽籥象德,金石荐祥。”
词语解释:管籥  拼音:guǎn yuè
亦作“筦籥”。
(1).两种乐器名。《孟子·梁惠王下》:“管籥之音。” 赵岐 注:“管,笙;籥,簫。或曰籥若笛,短而有三孔。”《荀子·乐论》:“竽笙簫和,筦籥发猛。”亦泛指乐器或音乐。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闻管籥者,民喜而相告。” 清 陈维崧 《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诗:“设帨九天喧管籥,穪觴七郡倾壶榼。”
(2).锁匙。籥,通“ 钥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脩键闭,慎管籥。” 郑玄 注:“管籥,搏键器也。” 孔颖达 疏:“以铁为之,似乐器之管籥,搢於鏁内以搏取其键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南齐书·百官志》:“府置丞一人。掌宫城管籥。” 清 唐甄 《潜书·两权》:“百金之贾,必有居处,以安妻子,固管籥,结邻里,无盗窃之虞,乃可以转贩于四方。”
(3).指用锁加以锁住。《晏子春秋·杂上一》:“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
(4).比喻事情的关键。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非鄙无因而生,侵侮何从而入?此亦持德之管籥,尔其谨哉。”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未有玉不莹而为宝,人无学而称贤,盖持身之管籥,进德之舟船,响如鐘而待叩,明似镜以长悬,此其重於经术,寧降志於吾贤。”
词语解释:岁籥  拼音:suì yuè
犹岁月。籥,指候气用的葭琯。 宋 裘万顷 《闲居》诗:“大椿岁籥祈亲寿,断简生涯听子传。” 宋 司马光 《谢提举崇福宫表》:“再领于祠庭,遂十更於岁籥。”
词语解释:执籥
1.持籥。《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朱熹 集传:“籥如笛而六孔,或曰三孔。”
2.掌管锁钥。指看守门户。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乞在他署,抱关执籥,以守漏刻。”
词语解释:玉籥  拼音:yù yuè
(1).玉饰的管乐器。 南朝 宋 谢庄 《宣皇太后庙歌》:“朱絃玉籥,式载琼芳。”
(2).引申为笙歌。 宋 徐铉 《步虚词》之三:“世上金壶远,人间玉籥空。”
(3).道教语。指七窍的道孔。《黄庭内景经·黄庭》:“七蕤玉籥闭两扉。” 梁丘子 注:“外象諭也。七窍开闔以諭关籥,用之以道,不妄开也。”
(4).舌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舌》:“《养生要》:舌为玉籥。”
词语解释:年籥  拼音:nián yuè
(1).古代记时的竹牌。籥,书写用的竹牌。《陈书·宣帝纪》:“朕君临宇宙,十变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寝。” 唐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诗:“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2).指时光。 五代 王周 《齿落词》:“年籥惜不返,日驭走为蠹。”
词语解释:缇籥  拼音:tí yuè
古代一种管乐器。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緹籥功序,玄英晚候。”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舒和》:“璿仪气爽惊緹籥,玉吕灰飞含素商。”
词语解释:天籥  拼音:tiān yuè
星座名。属斗宿,共八星。《晋书·天文志上》:“天籥八星在南斗柄西,主关闭。”
词语解释:牡籥  拼音:mǔ yuè
亦作“ 牡钥 ”。 门闩;锁钥。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二:“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欲从文庙看古柏,沉沉牡钥扃仓琅。”
词语解释:启籥
亦作“啟钥”。 开锁。《书·金縢》:“启籥见书,乃并是吉。” 蔡沉 集传:“籥与‘钥’通。” 宋 洪迈 《夷坚志补·赤松观丹》:“愿见者则焚香启钥以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
词语解释:九籥  拼音:jiǔ yuè
(1).道家藏经卷的器具。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 钱振伦 注:“ 郑玄 《易纬》注曰:‘ 齐 鲁 之间,名门户及藏器之管曰籥,以藏经。’而丹有九转,故曰九籥也。”《云笈七籤》卷七九:“ 黄帝 九籥玉匱内真玄文,此书是三天太上撰次所出,曾闻之於先达也。” 宋 苏轼 《生日刘景文贶佳篇次韵为谢》:“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籥。”
(2).亦作“ 九钥 ”。指天门。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天门有九,故曰九籥。”
(3).泛指宫门。 宋 宋祁 《拟杜子美峡中意》诗:“十年不识 长安 道,九籥宸开紫气深。” 宋 杨万里 《送萧伸和往长沙见张钦夫》诗:“圣明九钥天为守,玉匙密付蜀张手。”
词语解释:文籥  拼音:wén yuè
古管乐器。 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风云动翰林,宫徵调文籥。”
词语解释:鸣籥  拼音:míng yuè
古代管乐器名。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青娥翳长袖,红颊吹鸣籥。”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籥,乐器。 郭璞 云:‘籥如笛,三孔而短小。’”
词语解释:苇籥  拼音:wěi yuè
古代用芦苇做成的管乐器。《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苇籥, 伊耆氏 之乐也。” 孔颖达 疏:“苇籥者,谓截苇为籥。”《旧唐书·太宗纪下》:“木马涂车,土桴苇籥,事合古典,不为时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蕢桴苇籥,颇有上古遗音。”
词语解释:笙籥  拼音:shēng yuè
笙和籥。籥,古管乐器。吹籥形似笛而短小,三孔;舞籥长而六孔,可执作舞具。《宋书·乐志二》:“笙籥既列,牺象既盈。”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永嘉书》:“金石发华,笙籥协节。”
词语解释:南籥  拼音:nán yuè
乐舞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 ﹞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 杜预 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 文王 之乐。” 杨伯峻 注:“籥音乐,形似笛之乐器……舞南籥,盖奏南乐以配籥舞。” 汉 马融 《长笛赋》:“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贺分淄青为三道节度表》:“农事载盛于耨芟,儒风重兴于俎豆。足使 季札 观 鲁 ,更陈《南籥》之仪。” 清 周亮工 《高二澄甫将别予游闽得五十韵送之》:“琅玕照乘车,鐘鼓和《南籥》。”
词语解释:关籥  拼音:guān yuè
亦作“ 关钥 ”。
(1).锁匙。《墨子·备城门》:“五十步一方,方尚必为关籥守之。”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关籥即管钥。”《西京杂记》卷六:“復入一户,石扉,有关钥。”《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城有巨窟,严以关钥。”
(2).比喻控制,约束。《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弱冠知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邓玄茂 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何晏 、 邓颺 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
(3).犹关键。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故下云‘诚中形外’,‘心广体胖’,皆以明夫意为心身之关钥。”参见“ 关键 ”。
词语解释:关键  拼音:guān jiàn
(1).门闩。《北齐书·窦泰传》:“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 明 宋濂 《〈王君子与文集〉序》:“ 子与 功深力久,必抽其关键而入乎閫奥矣。”
(2).指装在物体上作关闭用的器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 元丰 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但亟令易而大之。继有得元锁来归者,乃曰:‘初不失也。’使持往合关键,蹉跌不相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箱笼箧笥》:“制之之料,不出革、木、竹三种。为之关键者,又不出铜锡二项。”
(3).机关,机械装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杨务廉 ﹞常於 沁州 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清 袁枚 《新齐谐·铜人演〈西厢〉》:“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
(4).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顾盼为杀生之神器,脣吻为兴亡之关键。”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张良三期》:“信者得失之关键也。 张良 三期,可谓篤道而明心矣。”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5).比喻禁约。《魏书·萧宝夤传》:“如不限以关键,肆其傍通,则蔓草难除,涓流遂积。” 宋 徐铉 《寄江都路员外》诗:“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6).比喻诗文的结构。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东坡寒碧轩诗》:“ 苏文忠公 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
(7).比喻咽喉要地。《晋书·殷仲堪传》:“夫制险分国,各有攸宜, 剑阁 之隘,实 蜀 之关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伊犁疆域》:“﹝ 塔尔巴哈臺 ﹞实为北门关键也。”《清史稿·兵志九》:“ 李宗羲 以 苏 松 之门户, 吴淞 为要, 长江 之关键, 江阴 为先。”
词语解释:豳籥  拼音:bīn yuè
豳 人吹籥所奏的乐章。《周礼·春官·籥章》:“籥章:掌土鼓 豳 籥。”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 豳 籥, 豳国 之地竹, 豳 诗亦如之。’ 玄 谓 豳 籥, 豳 人吹籥之声章。” 孙诒让 正义:“ 先郑 説亦非也。云‘ 玄 谓 豳 籥, 豳 人吹籥之声章’者,破 先郑 豳 竹之説。谓此 豳 籥即依放 豳 人所吹苇籥之声章,以吹《诗》《雅》《颂》之等。盖苇籥与笙师竹籥声自不同。以 豳 人习吹此籥,故即谓之 豳 籥。至其吹之为声以节歌,则又有《诗》《雅》《颂》之异,不必皆为 豳 音也。”
词语解释:韬籥  拼音:tāo yuè
藏起管笛。指停止奏乐。 晋 潘岳 《笙赋》:“弛絃韜籥,彻塤屏箎。”
词语解释:青籥  拼音:qīng yuè
管乐器。似笛,三孔或五孔。 南朝 梁 丘迟 《还林赋》:“炎钟汎响,青籥静吹。”
词语解释:门籥
见“ 门钥 ”。
词语解释:门钥  拼音:mén yuè
亦作“ 门籥 ”。打开门锁的钥匙。《南齐书·荀伯玉传》:“ 世祖 夜归,上亦停门籥待之。”《魏书·乞伏暮末传》:“ 秃髮氏 盗门钥於内,钥误,门者告 暮末 ,收其党与尽杀之。”《宋史·职官志三》:“六部监门官一员,掌司门钥。”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算学宜先师古》:“ 英国 湛氏 论算学为格物之门钥,当从 欧罗巴 先达入手。”
词语解释:鼓籥  拼音:gǔ yuè
(1).鼓与籥。《后汉书·郎顗传》:“天地之道,其犹鼓籥,以虚为德,自近及远者也。” 李贤 注:“籥如笛,六孔。鼓籥,其形内虚而气无穷。”
(2).吹籥。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松竹交韵,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 邠 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词语解释:鹤籥  拼音:hè yuè
见“ 鹤钥 ”。
词语解释:鹤钥  拼音:hè yuè
亦作“ 鹤籥 ”。 犹鹤禁。 隋 江总 《为陈六宫谢表》:“鹤籥晨啟,雀釵晓暎。” 唐 陈子良 《为王季卿与王仁寿书》:“俱侍龙楼,预陪鹤籥。” 唐 颜真卿 《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鹤钥驰誉,龙楼委质。”
词语解释:幽籥  拼音:yōu yuè
幽雅的乐声。 南朝 梁 沉约 《长歌行》:“幽籥且未调,无使长歌倦。”
词语解释:錧籥  拼音:guǎn yuè
管钥。《汉书·游侠传·陈遵》“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唐 颜师古 注:“既关闭门,又投车辖也,而説者便欲改辖字为錧,云门之錧籥,妄穿凿耳。”参见“ 管钥 ”。
词语解释:管钥  拼音:guǎn yuè
亦作“筦钥”。
(1).锁匙。《晋书·陶侃传》:“疾篤,将归 长沙 ,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 王愆期 ,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 唐 薛逢 《题剑门先寄上西蜀杜司徒》诗:“千年管钥谁鎔范,只自先天造化炉。”《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元瓘传》:“ 鏐 乃出筦钥数篋,召 元瓘 与之曰:‘诸将许尔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俭啬》:“积年赐物,藏在别库,遣一婢,专掌管钥,每入库检閲,必语妻子,此官物,不得輒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初,妇之未入也, 石 戒閽人勿通,至此,怒閽人,阴詰让之,閽人固言管钥未发,无入者,不服。”
(2).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明 唐顺之 《复勘蓟镇边务首疏》:“深惟北门管钥之地,山陵宫闕至慎至重,不欲以寄於疲夫懦卒之手。”《明史·忠义传四·张克俭》:“ 襄阳 自古要区,本朝筦钥 献陵 ,眎昔尤重。”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小学国文为科学之管钥,笔札之资料,簿记之述载。”
词语解释:扪籥  拼音:mén yuè
籥,古代管乐器。寓言故事,有个生来就眼睛瞎的人,不知道太阳的样子。有人告诉他太阳光像蜡烛,他摸了摸蜡烛,后来摸到籥,也以为是太阳。见 宋 苏轼 《日喻》。后以“捫籥”喻瞎说一气。 清 顾炎武 《述古》诗:“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词语解释:抱关执籥  拼音:bào guān zhí yuè
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词语解释:懘籥  拼音:chì yuè
不和谐的音乐。比喻难于流行的文章。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故《史》《汉》之文,当乎《尚书》《春秋》之世也,则其言浅俗,涉乎委巷,垂翅不举,懘籥无闻。”
词语解释:灵籥
即灵橐。 隋 江总 《建初寺琼法师碑》:“ 老 惊灵籥, 孔 惜逝川。”参见“ 灵橐 ”。
词语解释:灵橐  拼音:líng tuó
鼓风冶金之具。犹今之风箱。语本《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后以喻能以道德教化天下的人。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七:“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词语解释:改籥  拼音:gǎi yuè
犹改火。籥,吹火的竹筒。 清 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倏矣岁将改籥,持弩犹是藏机;胡然期已及瓜,解悬不辞袖手。”参见“ 改火 ”。
词语解释:改火  拼音:gǎi huǒ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词语解释:悬籥  拼音:xuán yuè
谓停止奏乐。籥,管乐器。《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帝御太极前殿,羣臣毕贺,昼漏尽,悬籥,百官乃罢。”
词语解释:笔籥
犹笔纸。指文字著作。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抑名家所箸,为演説之法程,彼固施诸笔籥,犹与演説有殊。”
词语解释:哀籥  拼音:āi yuè
指悲伤的乐声。籥,古管乐器。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忆 崑园 之悲调,慨伶伦之哀籥。”
词语解释:笘籥  拼音:shān yuè
童子学书的用具。借指学童所识的基本字义。 章炳麟 《与人论〈朴学报〉书》:“以笘籥笺注六艺,局在规蒦,而强相皮傅,以为调人,则祗形其穿凿耳。”
词语解释:籁籥  拼音:lài yuè
古管乐器。籁,三孔;籥,六孔。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且口之激气为声,何异籟籥纳气而鸣耶!”
词语解释:璇籥  拼音:xuán yuè
亦作“璿籥”。 古人用以测定气候的玉管。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赐新历表》:“璿籥环璣,凤司肇律。”《宋史·乐志十六》:“葭飞璇籥孕初阳,云絶清臺荐景祥。”
词语解释:盲翁扪籥  拼音:máng wēng mén yuè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捫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后以“盲翁捫籥”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清 赵翼 《岣嵝碑歌》:“盲翁捫籥但取似, 叶公 好龙固为名。”亦作“ 盲人捫烛 ”。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捫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词语解释:夏籥  拼音:xià yuè
夏后氏 文舞之乐。《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 郑玄 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 孔颖达 疏:“《夏籥》谓大夏文舞之乐,以《象武》次序更递而兴。”《吕氏春秋·古乐》:“於是命 皋陶 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