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篆籀 拼音:zhuàn zhòu
篆文和籀文。 晋 左思 《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踪於篆籀。”《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 西江 水涤之,顾见 江 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笔参篆籀字树石,行年穉弱气超迈。”词语解释:古籀 拼音:gǔ zhòu
古文与籀文的并称。词语解释:鸟籀 拼音:niǎo zhòu
指鸟篆和籀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苍頡》者, 李斯 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 詹鍈 义证引 张立斋 《〈文心雕龙〉注订》:“ 彦和 辞旨在述 李斯 辑作,遵所沿习,鸟篆与籀书,皆古之遗文也。”词语解释:虫籀 拼音:chóng zhòu
泛指难以辨认的古文字。 宋 叶适 《太令人胡氏挽词》:“为题枫叶往,虫籀不成书。”词语解释:颉籀 拼音:jié zhòu
古代字书《仓颉篇》和《史籀篇》的并称。亦用以泛指古文字。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内之頡籀儒墨之文,外之 玄奘 义浄 之术,凑于一身。”词语解释:内籀 拼音:nèi zhòu
“归纳推理”的旧译。《中国近代文论选·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要而言之,小道可观,其藴蓄於内者,有小説与世界心理之关係,哲学家之所谓内籀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培庚 思矫其俗,势自不得不斥前古悬拟夸大之风,而一偏于内籀,则其不崇外籀之事,固非得已矣。”词语解释:讽籀 拼音:fěng zhòu
讽读。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词语解释:佚籀 拼音:yì zhòu
史佚 史籀 的并称。二人皆 周 史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或冠以 李氏 。 阿史那 之削,上羾 佚籀 重胤。”词语解释:外籀 拼音:wài zhòu
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 严复 《〈天演论〉自序》:“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顾 培庚 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輒视为大法之前因, 培庚 思矫其俗,势自不得不斥前古悬拟夸大之风,而一偏于内籀,则其不崇外籀之事,固非得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