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书簏 拼音:shū lù
(1).藏书用的竹箱子。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 茅山 顶上携书簏, 笠泽 心中漾酒船。” 宋 陆游 《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
(2).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太平御览》卷六一六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 刘柳 为僕射, 傅迪 为左丞。 傅 好读书而不解其义…… 刘 道 傅 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父 善 ,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词语解释:厨簏 拼音:chú lù
书柜和书簏。《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临卒,与从弟 纬 书云:常欲更注 迁 固 二史,採《史》《汉》所﹝漏﹞二百餘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唐 皮日休 《秋晚访李处士所居》诗:“书阁鼠穿厨簏破,竹园霜后桔橰闲。”词语解释:筐簏 拼音:kuāng lù
盛物的竹器。方为筐,高为簏。 汉 刘向 《九叹·怨思》:“淹芳芷於腐井兮,弃鸡骇於筐簏。”词语解释:橱簏 拼音:chú lù
指装书用的橱箱。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之一:“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词语解释:囷簏 拼音:qūn lù
囷鹿。粮仓。 宋 苏轼 《密州祭常山文》:“自秋不雨,霜露杀菽。黄糜黑黍,不满囷簏。”词语解释:胡簏 拼音:hú lù
见“ 胡禄 ”。
词语解释:胡禄 拼音:hú lù
亦作“ 胡鹿 ”。亦作“ 胡簏 ”。亦作“ 胡簶 ”。 藏矢的器具。《玉篇·竹部》:“簶,胡簶,箭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 贞元 中,有一将军家出饭食,每説物无不堪喫,惟在火候,善均五味。尝取败障泥、胡禄修理食之,其味极佳。”禄,一本作“ 鹿 ”,《太平广记》卷二三四引作“盝”。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异鱼。东海渔人言近获鱼长五六尺,肠胃成胡鹿刀槊之状,或号秦皇鱼。”《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负韊矢” 唐 司马贞 索隐:“韊音兰,谓以盛矢,如今之胡簏而短也。”《新唐书·兵志》:“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礪石,大觽,毡帽,毡装,行縢皆一。”词语解释:酒簏 拼音:jiǔ lù
犹酒篓。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花院盟香》:“酒簏衣箱,俱已齐备,请行。”词语解释:箧簏 拼音:qiè lù
谓竹箱。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火从篋簏中起,衣物烧尽。”词语解释:箱簏 拼音:xiāng lù
犹箱箧。藏物用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挑灯徧翻箱簏,得黑丸,授生,令即吞下。”《花月痕》第二回:“把箱簏书籍概托 万庶常 收管。”词语解释:字纸簏 拼音:zì zhǐ lù
字纸篓。 陈望道 《〈文心〉序》:“我们做中学生的时候所受的,不是一些繁繁碎碎、像从字纸簏里倒出来的知识,就是整部的《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参见“ 字纸篓 ”。
词语解释:字纸篓 拼音:zì zhǐ lǒu
盛放废字纸的篓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鴇妇﹞走到房里去,拿了一个字纸篓来道:‘我委实不曾接收他的,要就团在这里,这里没有便是他带去了。你自己找罢,我不识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