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簌簌簏簌低簌战簌簌急簌簌琭簌  
扑簌颤笃簌抖簌簌战簌笃簌簌碌簌  
朴簌软簌簌抖抖簌簌扑簌簌噗簌簌   

词语解释:簌簌  拼音:sù sù
(1).象声词。《水浒传》第一回:“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老残游记》第九回:“却听窗外远远唔了一声,那窗纸微觉颯颯价动,屋尘簌簌价落。”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看前方:大水汹汹,巨浪滔滔,风声簌簌。”
(2).坠落貌。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且説夫人急请司户进来,屏退丫鬟,未曾开言,眼中早已簌簌泪下。” 朱自清 《背影》:“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犹簇簇,丛丛。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五:“大略其花春生,簌簌然白色。”
(4).犹浓密;浓厚。 元 迺贤 《三峰山歌》:“旷野天寒霜簌簌,夜静愁闻山鬼哭。”
(5).颤抖貌。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諕的他战簌簌的把不定腿脡摇,可扑扑的按不住心头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虽然他决定不去的时候,从 北海 小山上跑下来,双腿不禁簌簌地颤抖。”
(6).指颤动貌。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生綃扇儿休挥触,清风自有凉亭竹。风来也,鬢簌簌。”
词语解释:扑簌  拼音:pū sù
亦作“ 扑速 ”。
(1).物体轻落貌。 唐 刘叉 《雪车》诗:“小小细细如尘间,轻轻缓缓成扑簌。” 元 刘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锦机摇残红扑簌,翠屏开嫰緑模糊。” 元 锺嗣成 《采茶歌·恨别》曲:“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 小俞 点点头。忽然扑簌扑簌掉下眼泪。”
(2).象声词。多形容禽鸟拍翅声。 唐 温庭筠 《塞寒行》:“燕弓弦劲霜封瓦,扑簌寒雕睇平野。” 清 江昱 《蝶恋花·青山夜泊》词:“夜定收帆葭苇际,鸥梦惊回,扑簌深丛里。” 清 鲁一同 《拉粮船》诗:“千声百声转相续,十万檣鸟尾扑速。”
词语解释:朴簌  拼音:pǔ sù
亦作“ 朴蔌 ”。
(1).象声词。拍翅声。 唐 温庭筠 《塞寒行》:“燕弓弦劲霜封瓦,朴蔌寒鵰睇平野。” 清 《潇潇雨·落叶》词:“朴簌沙鸥背,惊梦难栖。”
(2).象声词。风声。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圣别》:“秋风朴簌,夕阳西下速,死别生离。”
词语解释:簏簌  拼音:lù sù
下垂貌。 唐 李郢 《张郎中宅戏赠》诗:“薄雪燕蓊紫燕釵,釵垂簏簌抱香怀。”
词语解释:颤笃簌  拼音:chàn dǔ sù
见“ 颤篤速 ”。
词语解释:颤笃速  拼音:chàn dǔ sù
亦作“ 颤篤簌 ”。 形容因惊悸而打寒颤、发抖。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只待那七位星官来领受,伯伯也蚤諕的你颤篤簌魂魄悠悠。”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篤速身如火燎。”
词语解释:软簌簌  拼音:ruǎn sù sù
柔软而有弹性。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花丛内展下,这软簌簌的坐榻。”
词语解释:低簌  拼音:dī sù
象声词。风吹物体发出的簌簌声。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门外又雪飘飘,耳边厢风颯颯,把那毡帘来低簌。”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看这等凛洌寒天,低簌毡帘,羊羔美酒正饮中间,还有甚么人扶侍他。”
词语解释:抖簌簌  拼音:dǒu sù sù
颤抖貌。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 赵先生 一边想,一边就绷紧着脸,右手抖簌簌地做着扒的姿势。”
词语解释:抖抖簌簌  拼音:dǒu dǒu sù sù
颤抖貌。 茅盾 《林家铺子》二:“包里仅有一扣折子,她抖抖簌簌地双手捧了,直送到 林先生 的鼻子前。”
词语解释:战簌簌  拼音:zhàn sù sù
形容因惊恐而颤抖。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諕的他战簌簌的把不定腿脡摇,可扑扑的按不住心头跳。”亦省作“ 战簌 ”。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见母》:“吓得我心惊怖,身战簌,虚飘飘一似风中絮。”
词语解释:战簌  拼音:zhàn sù
见“ 战簌簌 ”。
词语解释:战簌簌  拼音:zhàn sù sù
形容因惊恐而颤抖。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諕的他战簌簌的把不定腿脡摇,可扑扑的按不住心头跳。”亦省作“ 战簌 ”。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见母》:“吓得我心惊怖,身战簌,虚飘飘一似风中絮。”
词语解释:扑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亦作“ 扑速速 ”。
(1).形容物体轻轻而不断地落下。多形容流泪。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三出:“扑簌簌泪两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纔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
(2).摇动或抖动貌。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迭屑屑魂飞胆落,扑速速肉颤身摇。” 清 王廷绍 《寄生草·眼睛皮儿扑簌簌跳》:“眼睛皮儿扑簌簌跳,耳朵垂儿常发烧,未开门喜鹊不住喳喳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栓栓 的哭声好像尖刀子一样,戳着 生宝 的心窝。 生宝 的心扑簌簌地颤抖着。”
(3).象声词。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只听的扑簌簌鞋底鸣,諕的我颤兢兢手脚冷。”
词语解释:急簌簌  拼音:jí sù sù
见“ 急颼颼 ”。
词语解释:急飕飕  拼音:jí sōu sōu
形容连续快速地飘过。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千金寳剑赛 吴 钩,一片精光射斗牛。藏处非冰寒凛凛,舞时无雨急颼颼。”亦作“ 急簌簌 ”。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怎当这头直上急簌簌雨打,脚底下滑擦擦泥淤。”
词语解释:笃簌簌  拼音:dǔ sù sù
见“ 篤速速 ”。
词语解释:笃速速  拼音:dǔ sù sù
亦作“ 篤簌簌 ”。 战抖貌。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脊梁上寒风篤速速的冷。”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我﹞眼见的是那婆子恰纔过来谢官人,篤速速的掉了。”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风颼颼遍身麻,则我这篤簌簌连身战,冻钦钦手脚难拳。”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则被这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篤簌簌避。”
词语解释:噗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形容泪珠不停地掉落。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 杏莉 母亲忙着喂母亲吃,心里稍宽慰些,眼泪还在噗簌簌地往下掉。”
(2).禽鸟拍翅声。《小说选刊》1984年第11期:“小鸟噗簌簌地飞向蓝天。”
词语解释:琭簌  拼音:lù sù
指流苏彩羽或丝线制的垂饰。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珠琭簌,玉玲瓏,金蹀躞,翠笼愡,锦斑斕,画堂富贵人相共。”
词语解释:碌簌  拼音:lù sù
丝绸棉布等织物的残缕。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