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短篷箬篷断篷阳篷辇篷帐篷斗篷 
孤篷烟篷青篷凉篷趁风转篷屏篷刺篷 
船篷雨篷飘篷风篷遮篷收篷见风转篷 
一篷转篷背篷落篷倒篷帆篷破篷 
钓篷乌篷卷篷顶篷扯篷洋篷  

词语解释:短篷  拼音:duǎn péng
指小船。 元 萨都剌 《次韵与德明小友》之一:“烟雨短篷 水口 ,人家乱石山前。” 清 陈维崧 《黄河清慢·清江浦渡黄河》词:“且任短篷掀舞,不须怨中原萧瑟。”
词语解释:孤篷  拼音:gū péng
(1).孤舟的篷。 宋 朱熹 《水口行舟》诗之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捲孤篷看,依旧青山緑水多。”
(2).常用以指孤舟。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诗之三:“孤篷半夜无餘事,应被严滩聒酒醒。” 宋 范成大 《过松江》诗:“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女作子》:“怜伊漂泊逐孤篷,抚育朝昏伴老翁。”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水鸟斜飞,又逐孤篷一夜归。” 于右任 《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诗:“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词语解释:船篷  拼音:chuán péng
(1).小船上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的覆盖物。 宋 黄庭坚 《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诗》之二:“鸳鸯会独宿,风雨打船篷。”
(2).船帆。 宋 陈造 《书怀》诗:“少待蓴鱸付 张翰 ,一溪风月放船篷。”
词语解释:一篷  拼音:yī péng
一具船帆。亦指一船。 唐 李咸用 《湘浦有怀》诗:“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卷一篷霜。” 唐 皮日休 《寄怀南阳润卿》诗:“何事对君犹有愧,一篷衝雪返 华阳 。”
词语解释:钓篷  拼音:diào péng
指钓鱼船。 宋 陆游 《恋绣衾》词之一:“不惜貂裘换钓篷。嗟时人、谁识 放翁 。”
词语解释:箬篷  拼音:ruò péng
用箬叶编的船篷。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献计》:“无风则出,有风则止。无风,他大船难动,我船疾快,仍用火箭射他箬篷,不攻自破,此为上策。”
词语解释:烟篷  拼音:yān péng
亦作“烟篷”。
(1).指出没烟波的船只。 宋 范成大 《送陆务观归会稽》诗之一:“寳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2).安在船尾烧饭处的船篷。《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浦 掮着行李,走到船尾上。船家……把他安在烟篷底下坐。”
(3).内河小火轮客舱上面的地方。只能躺着或盘腿而坐,票价较廉。《负曝闲谈》第十七回:“老人家是省俭惯的,只趁烟篷。”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谁知走上船来一看,所谓烟篷是坐在船篷上几乎连腰不能伸的一种坐位,头上还顶着一道布篷。”
词语解释:雨篷  拼音:yǔ péng
亦作“ 雨蓬 ”。
(1).船上用以遮雨的舱篷。借指有舱篷的船。 唐 罗邺 《钓翁》诗:“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宋 陆游 《小雨舟过梅市》诗:“故故催诗衬雨篷,悠悠破梦隔云鐘。”
(2).遮雨的篷盖。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我连忙追下去,走上甲板,看见 老周 正在指挥大家利用盖仓帆布撑起了盛水的雨篷。”
词语解释:转篷  拼音:zhuǎn péng
转变船帆的方向。喻转变口气、态度等。 茅盾 《子夜》九:“ 李玉亭 也笑了,同时就猛然省悟到自己的态度已经超过了第三者应有,非得赶快转篷不行。”
词语解释:乌篷  拼音:wū péng
即乌篷船。 清 赵庆熺 《步步娇·泖湖访旧图》套曲:“澹疏疏秋芦着花,小乌篷半横溪汊。” 清 龚自珍 《暗香·姑苏小泊》词:“琐窗朱户,一夜乌篷梦飞去。”参见“ 乌篷船 ”。
词语解释:乌篷船  拼音:wū péng chuán
一种小木船,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竹箬,上涂黑油。 鲁迅 《呐喊·阿Q正传》:“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 赵 府上的河埠头。”
词语解释:断篷  拼音:duàn péng
孤舟。 明 申涵光 《路氏妹江南使来》诗:“旅食怜空槖,乡心逐断篷。”
词语解释:青篷  拼音:qīng péng
指船篷。因其用箬叶制成,色青,故称。也借指篷船。 元 方夔 《桐关大石》诗:“我来载酒坐其上,扁舟南下编青篷。” 清 厉鹗 《夏初临·初夏雨中同蒋丈静山泛湖》词:“远风沿岸斜吹,溼青篷、谁弄参差。”
词语解释:飘篷  拼音:piāo péng
飘泊中的船。 清 陈枋 《过秦楼·寒月》词:“一柁飘篷,半规照我,几处 汉 时关下,多少凄其。”
词语解释:背篷  拼音:bèi péng
见“ 背蓬 ”。
词语解释:背蓬  拼音:bèi péng
亦作“ 背篷 ”。 捕鱼人用来遮雨的斗篷。 唐 皮日休 《添渔具诗》序:“ 江 汉 间时候率多雨,难以籉笠自庇,每伺鱼必多俯,籉笠不能庇其上,由是织篷以障之,上抱而下仰,字之曰‘背篷’。” 唐 韩偓 《江岸闲步》诗:“立谈禪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
词语解释:卷篷
风卷飞篷
词语解释:阳篷  拼音:yáng péng
犹廊檐。《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 嬴政 径直走到一处有阳篷和雕栏的平台上。”
词语解释:凉篷  拼音:liáng péng
(1).犹凉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听见 莫愁湖 大会,都来僱了湖中打鱼的舡,搭了凉蓬,掛了灯,都撑到湖中左右来看。”
(2).指远望时平遮在额前的手掌。《西游记》第十五回:“火眼金睛,用手搭凉蓬,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
(3).搭有凉篷的游船。《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当下小廝在 下浮桥 僱了一隻凉篷, 杜少卿 坐了来家。”
词语解释:风篷  拼音:fēng péng
船帆。 茅盾 《虹》一:“看见一只上水的木船拽满了风篷,挨着山崖边走,转瞬间便已过去。”
词语解释:落篷  拼音:luò péng
落下船帆。喻收场,结束。《评弹创作选集·王孝和》:“ 秦国忠 心想,解围的来了,正好乘此落篷。”参见“ 收篷 ”。
词语解释:收篷  拼音:shōu péng
收落船帆。喻收场,结束。《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马老爷 见 瞿太太 一面已经软了下来,不致生变,便也趁势收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九:“ 徐义德 见风头不对,不如趁早收篷。”
词语解释:顶篷  拼音:dǐng péng
房屋或船舱上面挡风雨的遮盖物。 巴金 《将军集·月夜》:“船夫 阿李 从船尾慢慢地经过顶篷爬到了船头,一面对客人说话。” 郭光 《仅仅是开始》四六:“大家纷纷上山砍树桩子,拔草稞,就着破壁墙架起顶篷。”
词语解释:辇篷  拼音:niǎn péng
御车的篷盖。
词语解释:趁风转篷  拼音:chèn fēng zhuǎn péng
见“ 趁风转帆 ”。
词语解释:趁风转帆  拼音:chèn fēng zhuǎn fān
比喻根据情势的变化而转向,见机行事。 柴萼 《梵天庐丛录·妙判》:“嗟尔欲上无由,亦惟有趁风转帆,临崖勒马而已。”亦作“ 趁风转篷 ”。 艾明之 《火种》第十二章:“ 丘德奎 眼看势头不对,立刻趁风转篷。”
词语解释:遮篷  拼音:zhē péng
指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一般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贾植芳 《在亚尔培路二号·二号囚室》:“靠外的一个窗子外面,正对着一个有遮篷的木头楼梯。”
词语解释:倒篷  拼音:dǎo péng
收篷。喻收束其事。《野叟曝言》第二三回:“会倒篷是老江湖了,怕少年不识窍,真有个不得开交哩!”
词语解释:扯篷  拼音:chě péng
张帆。比喻做事张扬。《中国谚语资料》卷中:“定亲扯篷,娶亲吟穷。”
词语解释:帐篷  拼音:zhàng péng
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这一天 康璧 从田间归来,看见他妻和子的尸身,纵横的倒在帐篷的内外。”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出了沟口,见 玉女峰 下,有一片帐篷,少数点着暗淡的灯火。”
词语解释:屏篷  拼音:píng péng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鏖鏊鉅 ,日月所入者,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篷。” 郭璞 注:“即并封也,语有轻重耳。”
词语解释:收篷  拼音:shōu péng
收落船帆。喻收场,结束。《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马老爷 见 瞿太太 一面已经软了下来,不致生变,便也趁势收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九:“ 徐义德 见风头不对,不如趁早收篷。”
词语解释:帆篷  拼音:fān péng
靠桅杆支撑、以绳索牵拉张开或收起的篷布
词语解释:洋篷  拼音:yáng péng
清 末外商供乘坐 长江 轮船的乘客候船时休息或住宿的临时招待房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几天 江 水溜得很,恐怕下水船到得早,最好是今日先到洋篷上去住着。”
词语解释:斗篷  拼音:dǒu péng
(1).披在肩上的宽大无袖的御寒外衣。《红楼梦》第二一回:“﹝ 袭人 ﹞料他睡着,便起来拿了一领斗篷来替他盖上。”《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姑娘﹞因要下地小解,便披上斗篷,就睡鞋上套了双鞋下来。” 萧红 《马伯乐》第一部第一章:“走了不一会,他看见了一大堆 日本 警察披着黑色的斗篷从北向南来了。”
(2).方言。斗笠。
词语解释:刺篷  拼音:cì péng
泛称丛聚而生的有刺的植物。《中国歌谣资料二集上·云南民歌·小妹头上管人多》:“高山砍柴刺篷多,小妹头上管人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山上的刺篷里,扑扑地飞起一只麻灰色的肥大的竹鸡。” 田间 《一支歌》:“古老的丛林里,有了林场一座;刺篷和石头,让开了一条路。”
词语解释:见风转篷  拼音:jiàn fēng zhuǎn péng
同“ 见风使舵 ”。 茅盾 《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办事,还是见风转篷的自私。”
词语解释:破篷  拼音:pò péng
副虹。指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清 施鸿保 《闽杂记·破篷》:“破篷,断霓也。海中六七月间见之,必有疾风猛雨,其状如海船上破篷半片,孤悬天际,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