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篦子 拼音:bì zǐ
栉发用具。 宋 赵溍 《养疴漫笔》:“﹝祖母﹞常戒诸孙曰:‘如我出,慎勿开此箱,开则我不回也。’诸孙中有一无赖者,一日醉酒而归,祖母不在,径诣牀头,取封锁柳箱开之,其中止有一小铁篦子,餘无他物,自此祖母竟不回矣。”《镜花缘》第九三回:“ 褚月芳 道:‘我説“非”字,好像篦子。’”词语解释:篦篱 拼音:bì lí
谓竹篱。《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其后 金 兵再至,围城日久,拆屋为薪,凿石为礟,竹为篦篱。”词语解释:篦箕 拼音:bì jī
篦梳。词语解释:篦梳 拼音:bì shū
(1).栉发用具。用以除发垢。古称“洛成”。 宋 无名氏 《奚囊橘柚》“ 丽居 , 孙亮 爱姬也,鬒髮香浄,一生不用洛成”原注:“洛成,即今‘篦梳’。”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篦梳一名‘落尘’,又名‘洛成’。”
(2).引申指细密地搜索。 张麟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他们采取‘拉网’、‘篦梳’的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往前搜。”词语解释:篦头待诏 拼音:bì tóu dài zhào
古代从事理发业的人。《水浒传》第二八回:“﹝只见夜来那个人﹞教 武松 洗了面;又取漱口水漱了口;又带个篦头待詔来,替 武松 篦了头,綰个髻子,裹了巾幘。”词语解释:篦刀 拼音:bì dāo
亦作“箆刀”。 形如篦的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黄季岑 云:‘往年 蔡州 瓜陂舖,有用篦刀刻清泥壁,为《浣溪纱》词。’”《元典章新集·刑部·烧埋》:“ 郑舍俚 延祐 三年六月十八日夜因争用篦刀,将 何云二 杀死。”词语解释:篦簬 拼音:bì lù
一种可制箭、箸的竹。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 王逸 解《楚辞》云:‘投六箸,行六棊,故为六博,以篦簵作箸,象牙为棋,丽而且好也。’《説文》云,六箸十二棋也。”词语解释:篦头铺 拼音:bì tóu pù
犹言理发店。《水浒传》第二十回:“只见那汉去路边一个篦头铺里问道:‘大哥,前面那个押司是谁?’篦头待詔应道:‘这位是 宋押司 。’”词语解释:篦帘 拼音:bì lián
北方农村一种用高粱秸制作的放面食的盛具。 魏巍 《山雨》:“﹝大妈﹞说过,小枣木檊杖清脆地响着,不一时,篦帘上摆满了精致的小饺,包的又好,摆的又齐,像是一大盘初五六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