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末字词组
觱篥筚篥悲篥     

词语解释:觱篥  拼音:bì lì
古簧管乐器名。以竹为管,管口插有芦制哨子,有九孔。又称“笳管”、“头管”。本出 西域 龟兹 ,后传入内地,为 隋 唐 燕乐及 唐 宋 教坊乐的重要乐器。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七拍:“ 龟兹 觱篥愁中听, 碎叶 琵琶夜深怨。”《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 师道 时知 密州 事,好画及觱篥。” 胡三省 注:“ 胡 人吹葭管,谓之觱篥。《乐府杂録》:觱篥,葭管也,卷芦为头,截竹为管,出於 胡 地。制法角音,九孔漏声,五音。 唐 编入卤簿,名为笳管;用之雅乐,以为雅管;六窍之制,则为凤管。旋宫转器,以应律者也。 杜佑 曰:觱篥,一名悲篥,出於 胡 中,其声悲。 东夷 有以卷桃皮为之者。亦出 南蛮 。又《乐府杂録》曰:觱篥,本 龟兹 乐。” 清 俞蛟 《梦厂杂著·乡曲枝辞下·芦笙》:“初疑边笳鸣, 晋阳 铁骑来纵横;又疑吹觱篥, 龟兹 旧乐多悽惻。”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
词语解释:筚篥  拼音:bì lì
即觱篥。古代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篳篥、横吹、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边地,其声悲亦然,边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词语解释:悲篥  拼音:bēi lì
见“ 悲栗 ”。
词语解释:悲栗
见“ 悲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