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衣篝 拼音:yī gōu
即衣薰笼。 宋 周邦彦 《浣沙溪·黄钟》词之二:“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宋 陆游 《岁暮》诗:“客亦自孤寂,衣篝歇残香。”参见“ 衣薰笼 ”。
词语解释:衣薰笼
薰衣服的竹笼。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舟车帷幄·薰笼》:“ 晋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衣薰笼。当亦 秦 汉 之制也。”词语解释:香篝 拼音:xiāng gōu
熏笼。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坞》:“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宋 周邦彦 《花犯·梅花》词:“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小姐,薰了被窝睡罢。” 清 纳兰性德 《诉衷情》词:“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词语解释:熏篝 拼音:xūn gōu
即熏笼。《广雅·释器》:“熏篝谓之墙居。” 王念孙 疏证:“《方言》:‘篝, 陈 、 楚 、 宋 、 魏 之间谓之墙居。’ 郭 注云:‘今薰笼也。’薰与熏同。” 清 厉鹗 《悼亡姬》诗之八:“消渴频烦供茗椀,怕寒重与理熏篝。”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美成 词所云‘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盖记某天以熏篝除湿。”词语解释:秦篝 拼音:qín gōu
指 秦 人编制的熏笼。《楚辞·招魂》:“ 秦 篝 齐 缕, 郑 绵络些。” 王逸 注:“篝,笼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记事珠》:簫局,古熏笼也,一名 秦 篝。”词语解释:蟹篝 拼音:xiè gōu
一种捕蟹的竹笼。 宋 高似孙 《蟹略·蟹具》:“蟹篝,篝者以竹为篓,上接籪帘者也。”参见“ 蟹断 ”。
词语解释:蟹断 拼音:xiè duàn
亦作“ 蟹籪 ”。 捕蟹之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太平广记》卷三二三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宋 元嘉 初, 富阳 人姓 王 ,于穷瀆中作蟹籪。” 唐 陆龟蒙 《蟹志》:“﹝蟹﹞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考据最难》:“纬萧,蟹断也。二字出《庄子》, 陶九成 作《輟耕録》,不知二字所出。”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编竹湖中以取鱼蟹,名曰蟹籪。按字书无籪字, 吴梅村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吴江县誌》引 陆鲁望 《渔具》诗序:列竹海澨曰沪,今谓之籪。攷 陶九成 引 鲁望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名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则当为断字,《姑苏志》亦作断。”词语解释:鱼帛狐篝 拼音:yú bó hú gōu
典出《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 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 兴, 陈胜 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 。”后以“鱼帛狐篝”谓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清 丘逢甲 《戊申广州五月五日作》诗:“益之民穷变易煽,鱼帛狐篝竞潜结。”亦作“ 鱼帛狐声 ”。 柳亚子 《十月三日偕佩妹遐弟渡海访郭沫若沉雁冰两兄有作》诗:“龙文豹采《南冠草》,鱼帛狐声《大泽乡》。”词语解释:麝篝 拼音:shè gōu
燃麝香的熏笼。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餘薰。”词语解释:银篝 拼音:yín gōu
指银质的或银饰的熏笼。 清 陈维崧 《霓裳中序第一·咏水仙花次尹梅津咏茉莉韵》词:“珠櫳寒粉靨愄罢,银篝红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