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末字词组
竹篙撑篙杉篙篷篙头篙   

词语解释:竹篙  拼音:zhú gāo
撑船的长竹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唐 韩愈 《潭州泊船呈诸公》诗:“暗浪舂楼堞,惊风破竹篙。” 清 查慎行 《逆风上滩歌》:“船头喜鋭不喜方,竹篙用短不用长。” 吴组缃 《山洪》六:“ 三官 不作声,把眼睛掉转,望在河滩边的渡船上,那竹篙上停着一只白颈老鸦。”
词语解释:撑篙  拼音:chēng gāo
(1).用竿逆撑使舟前行。 清 闵鼎 《避兵陈庄》诗:“牵缆復撑篙,船从草上过。”
(2).撑船的篙。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领港人拿着撑篙,高高地站在船头上。”
词语解释:杉篙  拼音:shā gāo
杉树树干砍去枝叶后制成的长而直的杆子。常用来搭脚手架或撑船等。如:船工用杉篙把船撑离河岸。
词语解释:篷篙  拼音:péng gāo
船帆和篙子。比喻行船生涯。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生男专事篷篙,祇在 清溪 潮阳 五百里内,往来载运物货以受值。”
词语解释:头篙  拼音:tóu gāo
谓覆面向水用头撑篙。古代 浙江 东南部水手的一种撑船方法。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舟师每呼‘肩篙’‘头篙’‘转身篙’‘抢篙’,诸人即齐声和曰‘嗷嗷’,诸人皆齐力急撑……所谓头篙者,覆面向水用头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