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首字词组
篙师篙人篙楫篙头篙子篙梢篙律 
篙工篙竿篙橹篙眼篙痕篙手  

词语解释:篙师  拼音:gāo shī
撑船的熟手。 唐 杜甫 《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宋 叶适 《上滩》诗:“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閒。” 清 孙枝蔚 《与张虞山等醉饮夜归》诗:“篙师笑问归何晚,定是论文向二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陈泰 记所闻於篙师者,则云 宋 之为人勇悍狂侠,与他书又正反。”
词语解释:篙工  拼音:gāo gōng
掌篙的船工。 晋 左思 《吴都赋》:“篙工檝师选自 闽 禺 。” 唐 卢仝 《蜻蜓歌》:“处处惊波喷流飞雪花,篙工檝师力且武,进寸退尺莫能度。” 宋 陆游 《瞿唐行》:“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舵师心胆破。”《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词语解释:篙人  拼音:gāo rén
撑船的人。《新唐书·杜亚传》:“使篙人衣油綵衣,没水不濡。” 宋 文天祥 《发高邮》诗:“篙人为我言,此水通 淮 头。”
词语解释:篙竿  拼音:gāo gān
撑船的竹竿。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繫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鷄狗惊。”
词语解释:篙楫  拼音:gāo jí
篙桨等行船的工具。 王树柟 《武汉战纪》:“行半时许,雨倾盆下,风迎面,相搏击,波浪汹涌,篙楫不克。”
词语解释:篙橹  拼音:gāo lǔ
撑船摇船的工具。 元 王恽 《挽漕篇》:“先须括流沙,推挽代篙艣。” 元 李存 《赠胡巡检民》诗:“波涛随地有,切莫倦篙櫓。”《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常乘一叶小舟,不施篙艣,风帆浪檝,任其所之。”
词语解释:篙头  拼音:gāo tou
〈方〉篙。
词语解释:篙眼  拼音:gāo yǎn
犹篙痕。以篙撑船,篙在岸上留下的孔穴。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词语解释:篙子  拼音:gāo zǐ
篙。《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词语解释:篙痕  拼音:gāo hén
篙撑船时留下的痕迹。 清 龚自珍 《重摹宋刻〈洛神赋九行〉跋尾》:“ 柳 派以 唐荆川 藏 玄晏斋 刻者第一, 文氏 本次之,玉版则 雍正 中濬 西湖 得之,入内府,拓本徧 杭州 , 杭 人言有篙痕者善,鉴赏家言尽于此矣。”
词语解释:篙梢  拼音:gāo shāo
熟练的船工。《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九年》:“ 玄感 选运夫少壮者五千餘人, 丹阳 、 宣城 篙梢三千餘人,刑三牲誓众。” 胡三省 注:“篙梢,习於用舟者。”
词语解释:篙手  拼音:gāo shǒu
撑篙的船工。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臣丁忧归乡日,舟中曾贩私盐,遂下诸路体量追捕,当时梢工篙手等考掠取证,但以实无其事,故锻鍊不成而止。”
词语解释:篙律  拼音:gāo lǜ
撑篙的方法。 清 郑珍 《下滩》诗:“榜师打嬾桨,篙律遵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