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百篇 拼音:bǎi piān
(1).《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张铣 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以“百篇”作《尚书》的代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太宗 赋《尚书》曰:‘日昃翫《百篇》,临灯披《五典》。’”
(2).极言诗篇之多。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词语解释:诗篇 拼音:shī piān
(1).诗的总称。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巴金 《随想录》二四:“诗人可能把他火热的感情写成动人的诗篇。”
(2).比喻生动而有诗意的事物。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历史上确实是一首壮丽动人的、青春的诗篇。”词语解释:一篇 拼音:yī piān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词语解释:新篇 拼音:xīn piān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张华 新篇,亦充庭万。” 唐 白居易 《诗解》诗:“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2).喻指历史上的新阶段。 郭小川 《忆延安》诗:“‘七大’后,上前线,在 杨家岭 礼堂中,谱写了历史新篇。”词语解释:长篇 拼音:cháng piān
长的篇幅。多指诗文或议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曹攄 清靡于长篇, 季鹰 辨切于短韵。” 宋 苏轼 《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词语解释:佳篇 拼音:jiā piān
佳作,优美的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子建 、 士衡 ,咸有佳篇。”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品诗》:“佳篇见投,他怎敢糊涂了应酬。”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这等小姐的佳篇,请念一念。”词语解释:成篇 拼音:chéng piān
(1).写成整篇的诗文。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勃 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 勃 为腹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襁褓识字,总角成篇。”
(2).全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扬雄 之誄 元后 ,文实烦秽, 沙麓 撮其要,而 挚 疑成篇。”词语解释:大篇 拼音:dà piān
(1).指篇幅大的诗文。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2).称对方的诗文,犹言大作。 清 周亮工 《尺牍新钞·张九徵与王阮亭》:“三日夕读大篇,几不成寐。”词语解释:短篇 拼音:duǎn piān
(1).篇幅短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宋 梅尧臣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诗:“聊追一日事,书以为短篇。”
(2).指短篇小说。词语解释: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词语解释:遗篇 拼音:yí piān
(1).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都士女》:“ 子山 翰藻,遗篇有厚。” 宋 刘克庄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东临 碣石 有遗篇。”
(2).散佚的篇章。 汉 王充 《论衡·书解》:“由此言之,经缺而不完,书无佚本,经有遗篇。折累二者,孰与蕞残?”词语解释:七篇 拼音:qī piān
七篇文章。特指《孟子》。该书七篇,故称。 清 阎若璩 《孟子生卒年月考》:“按 孔子 生卒出处年月,具见《史记·孔子世家》,而 孟子 独略。於是説者纷紜。余尝以七篇为主,参以《史记》等书,然后歷歷可考。”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经火於 秦 ,《论语》伏於屋壁,《大学》、《中庸》汨於《戴记》,而七篇夷於诸子。”词语解释:终篇 拼音:zhōng piān
(1).篇末。 汉 贾谊 《吊屈原文》:“ 屈原 , 楚 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
(2).终竟全篇。 晋 陆机 《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词语解释:雄篇 拼音:xióng piān
气势雄伟、才情横溢的诗文。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五:“昨日诗发一笑耳,慎勿刻石。太师雄篇已领,夹轴且留下。” 元 曹之谦 《读〈唐诗鼓吹〉》诗:“杰句雄篇萃若林,细看一一尽精深。”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此他犹有所制,特非雄篇。”词语解释:华篇 拼音:huá piān
美好的篇章。对他人诗文的敬称。《南齐书·文学传论》:“ 桂林 、 湘水 , 平子 之华篇,飞馆玉池, 魏文 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 南朝 陈 徐陵 《和简文帝赛汉高帝庙》:“何殊后庙里, 子建 作华篇。”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云飞綺札, 代郡 接於 苍梧 ;泉涌华篇, 岷 波连於 碣石 。”词语解释:雅篇 拼音:yǎ piān
优美的篇章。 南朝 梁元帝 《从军行》:“ 荀令 多文藻,临戎赋雅篇。”《陈书·陆瑜传》:“雅篇艳什,迭互锋起。” 唐 皎然 《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诗:“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词语解释:高篇 拼音:gāo piān
对人诗文的美称。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高篇屡云闋,远思殊未终。”词语解释:外篇 拼音:wài piān
古人因事理有别,故书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如《庄子》、《晏子春秋》都分内外篇。 唐 成玄英 《〈庄子〉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内则谈於理本,外则语其事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案 李 氏类例,於四部之外,更列四目,亦 阮 氏外篇之意。”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閒抛玉马,此 平康 之盛事,乃文战之外篇。”参见“ 内篇 ”。
词语解释:内篇 拼音:nèi piān
古代指论著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 汪中 《述学》。《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餘駮难通释,名曰外篇。” 唐 成玄英 《〈庄子〉序》:“《内篇》明於理本,《外篇》语其事蹟,《杂篇》杂明於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唐 高适 《赠别晋三处士》诗:“手持道经注已毕,心知内篇口不言。” 宋 宋祁 《诋仙赋》:“缘内篇之丕诞兮,眩 南公 之多闻。”词语解释:中篇 拼音:zhōng piān
(1).未读完全篇。《后汉书·刘陶传》:“臣尝诵《诗》,至於鸿鴈于野之劳,哀勤百堵之事,每喟尔长怀,中篇而嘆。”
(2).分篇的书籍或文章中居中的一篇,对上篇下篇而言。
(3).指中篇小说。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此中篇,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词语解释:白云篇 拼音:bái yún piān
(1). 汉武帝 《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2). 晋 隐士 陶潜 《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唐 郎士元 《冯翊西楼》诗:“ 陶令 好文尝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 龙门 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与诸生留别》诗:“去国已违丹壑志,望乡空赋《白云篇》。”词语解释:灵篇 拼音:líng piān
(1).指《河图》、《洛书》之类的呈祥显瑞的书篇。《文选·班固〈东都赋〉》:“啟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 吕延济 注:“灵篇,即瑞图也。”《南齐书·祥瑞志》:“灵篇祕图,固以藴金匱而充石室。”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具灵篇之絶貺,究仙牒之殊休。”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2).指道教经文。 宋 杨亿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緑髮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味灵篇。” 宋 苏轼 《黄庭经赞》:“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胎仙。”《云笈七籤》卷四:“命东华青宫,寻俯仰之格,拣校古文,撰定灵篇,集为宝经。”词语解释:连篇 拼音:lián piān
(1).谓诗文一篇接一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清文满篋,非惟芍药之花;新製连篇,寧止蒲萄之树。”《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堪羡当年 李謫仙 ,吟诗斗酒有连篇;蟠胸锦綉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 清 蒲松龄 《古历亭赋》:“ 少陵 之什连篇,尚留吉光於艺苑。”
(2).整篇。 明 于慎行 《穀山笔麈·诗文》:“甚至全句抄録,连篇缀缉。”
(3).指充满整个篇幅。《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写起字来,白字连篇。”词语解释:内篇 拼音:nèi piān
古代指论著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 汪中 《述学》。《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餘駮难通释,名曰外篇。” 唐 成玄英 《〈庄子〉序》:“《内篇》明於理本,《外篇》语其事蹟,《杂篇》杂明於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唐 高适 《赠别晋三处士》诗:“手持道经注已毕,心知内篇口不言。” 宋 宋祁 《诋仙赋》:“缘内篇之丕诞兮,眩 南公 之多闻。”词语解释:残篇 拼音:cán piān
残留的诗文。 唐 方干 《过朱协律故山》诗:“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词语解释:玉篇 拼音:yù piān
(1).字书名。 南朝 梁 顾野王 撰,凡三十卷。《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先是太学博士 顾野王 奉令撰《玉篇》, 简文 嫌其书详略未当,以 愷 ( 萧愷 )博学……使更与学士删改。”
(2).泛指字书。 唐 罗隐 《昇平公主旧第》诗:“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纔罢到文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文章全不会后,‘玉篇’都记彻。”词语解释:名篇 拼音:míng piān
著名的诗文。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登 金华 以问道,得 石室 之名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往世名篇,当今巧製,分诸麟阁,散在鸿都。”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这种文字游戏,不只有玷名篇,也略见君臣之间日常相处的风格面貌。”词语解释:史篇 拼音:shǐ piān
《史籀篇》的省称。相传为 周 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汉书·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鐘律、小学、《史篇》……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軺传,遣诣京师。”《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词语解释:柏梁篇 拼音:bǎi liáng piān
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 柏梁体 ”。
词语解释:柏梁体 拼音:bǎi liáng tǐ
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 汉武帝 在 柏梁台 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柏梁体》:“ 汉武 宴 柏梁臺 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 汉高 《大风歌》、 荆卿 《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 柏梁 体耳。”参阅《古文苑·柏梁诗》。词语解释:命篇 拼音:mìng piān
谓写作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梁书·谢朏传》:“ 庄 ( 谢庄 )游 土山 赋诗,使 胐 命篇, 朏 揽笔便就。” 唐 李商隐 《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诗:“晓用云添句,寒将雪命篇。”词语解释:幺篇 拼音:yāo piān
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 杨衙内 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此以幺篇与前篇相对。词之上片称前篇,下篇称幺篇,幺篇即后篇。一说“幺篇”为“腰篇”之省文。参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词语解释:豪篇 拼音:háo piān
豪壮的篇章。 宋 苏轼 《送孙勉》诗:“更被髯将军,豪篇来督战。”自注:“其兄 莘老 ,以诗寄之,皆言战事。”词语解释:歌篇 拼音:gē piān
指诗歌作品。《旧唐书·李贺传》:“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旧唐书·隐逸传·吴筠》:“ 筠 尤善著述,在 剡 与 越 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於京师。”词语解释:瑶篇 拼音:yáo piān
指优美的诗文。 明 郑真 《题墨窗卷》诗:“翠琰凝香传宝刻,华牋点漆粲瑶篇。” 郑泽 《答钝根》诗:“瑶篇因风来,增人中夜耿。”词语解释:道篇 拼音:dào piān
指《老子》。《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张衡 《七辩》:“ 无为先生 ,祖述列仙,背世絶俗,唯诵《道篇》。”词语解释:陈篇 拼音:chén piān
指《诗·陈风·月出》篇。《文选·〈谢庄月赋〉》:“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 李善 注:“《陈风》曰:‘月出皦兮,佼人憭兮。’”后亦以“陈篇”为咏月的典实。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从今纸贵后,不復咏《陈》篇。”词语解释:全篇 拼音:quán piān
指整篇作品。 唐 李山甫 《禅林寺作寄刘书记》诗:“ 天竺 老师留一句, 曹溪 行者答全篇。”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词语解释:临篇 拼音:lín piān
犹临文。 晋 陆云 《答吴王上将顾处微》诗之七:“敢谢不佞,栖山自戢。临篇焉愧,德輶辞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鬱者苦贫,辞溺者伤乱。”参见“ 临文 ”。
词语解释:临文 拼音:lín wén
撰写或研读、抄录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 宋 张载 《正蒙·大易》:“往之为义,有已往,有方往,临文者不可不察。” 清 龚炜 《巢林笔谈·亲不贬尊》:“ 顾文康 尝受业于嫡姪,临文称‘老姪先生’,盖亦不以亲故贬尊也。”参见“ 临文不讳 ”。词语解释:十三篇 拼音:shí sān piān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武 者, 齐 人也。以《兵法》见於 吴王 阖庐 。 闔庐 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元 张宪 《寄马将军》诗:“虎营灯火夜,自注十三篇。”词语解释:云峤篇 拼音:yún qiáo piān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二有“结赏自 云嶠 ,移讌乃 方壶 ”句。后因用“云嶠篇”借指游仙诗。 唐 杜甫 《赠李十五丈别》诗:“晨集风渚亭,醉操云嶠篇。”词语解释:奇篇 拼音:qí piān
奇特的文章。例如:奇篇秘籍。词语解释:冠篇 拼音:guàn piān
谓写序言。 宋 魏了翁 《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今成书,而属余冠篇,乃以所闻于师友者,復之。”词语解释:小篇 拼音:xiǎo piān
短篇诗文。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歷观古之学士,为文以讽其上者多矣。若 齐冏 失德,《豪士》於焉作赋; 贾后 无道,《女史》由其献箴。斯皆短什小篇,可率尔而就也。” 宋 梅尧臣 《答裴送序意》诗:“我於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韩 柳 有作,尽取 扬 马 之雄奇万变,而内之於薄物小篇之中,岂不诡哉!”词语解释:逸篇 拼音:yì piān
散逸的篇章。《魏书·刘芳传》:“《尚书》逸篇曰: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考文》:“《论语》亦有逸篇。”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復为之搜採逸篇,校订讹字。”词语解释:末篇 拼音:mò piān
其进程能按单元划分或表现而有一定篇幅的终极单元词语解释:青苔篇 拼音:qīng tái piān
即青词。因其书于苔纸(用水藻类制成之纸),故称。 唐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诗:“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王琦 注:“ 陈子昂 《潘尊师碑颂》:‘道逢真人 昇玄子 ,授以宝书青苔纸。’”词语解释:单篇 拼音:dān piān
(1).仅存的篇籍。 章炳麟 《与邓实书》:“小学既废,则单篇摦落,玄言日微。”
(2).单行的篇章。 汪辟疆 《〈唐人小说〉校录序》:“自秋徂冬,凡得文若干篇,釐为上下卷,上卷次单篇,下卷存专著。”词语解释:程篇 拼音:chéng piān
犹篇章。指奏议策论之类的文章。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甫上程篇,遽尘宠任。”词语解释:豹篇 拼音:bào piān
古代兵书《六韬》中有《豹韬》篇。后因以“豹篇”借指兵书。 唐 孟郊 《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词语解释:大风篇 拼音:dà fēng piān
即《大风歌》。 唐 王德贞 《奉和圣制过温汤》:“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参见“ 大风歌 ”。
词语解释:大风歌 拼音:dà fēng gē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词语解释:无生篇 拼音:wú shēng piān
指佛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散以象外之説,畅以无生之篇。” 李善 注:“无生,谓释典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佛释·佛经》:“《山堂肆考》:无生篇,释典也。”词语解释:属篇 拼音:shǔ piān
布局谋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孟 荀 所述,理懿而辞雅; 管晏 属篇,事覈而言练。”词语解释:什篇 拼音:shí piān
本指《诗经》中的诗作,后亦泛指诗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参见“ 什 ”。词语解释:郢城篇 拼音:yǐng chéng piān
比喻高雅的诗篇。 唐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诗:“送君扬檝去,愁絶 郢城 篇。”词语解释:郢中篇 拼音:yǐng zhōng piān
见“ 郢中曲 ”。
词语解释:郢中曲 拼音:yǐng zhōng qǔ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独孤及 《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赖君赠我 郢中 曲,别后相思被管弦。” 明 何景明 《雪中简贾长教》诗:“知君 郢中 曲,高调和人稀。”亦作“ 郢中篇 ”。 唐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诗:“彩毫飞白云,不减 郢中 篇。 楚 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词语解释:往篇 拼音:wǎng piān
往昔所作的诗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夫子照情素,探怀授往篇。”词语解释:闲篇 拼音:xián piān
亦作“闲篇”。 无关紧要的话或事。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二:“ 高亦陀 把 长顺 约到茶馆里去……照着朋友在一块儿吃茶谈天的样子,他扯了些闲篇儿。”《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先问我累不累,又扯了些闲篇。”词语解释:开篇 拼音:kāi piān
(1).弹词演员演唱故事前先弹唱的短篇唱词,自为起讫,作为正书的引子。也可以单独演唱。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委顺子说书》:“﹝ 马如飞 ﹞所唱开篇,皆其自製。”《光明日报》1982.12.20:“新的开篇,一年有十个,也了不起了。”
(2). 江苏 、 浙江 有些地方戏曲演出前,有时附加内容与正戏无关的唱段。也叫开篇。如:越剧开篇;沪剧开篇。
(3).小说等作品的开端。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书(《封神传》)之开篇诗有云:‘ 商 周 演义古今传。’”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让我们每个热爱祖国明天的人,都像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也像我一开篇就提到的那位普通工人那样,尊重并热爱这些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一切的辅导员们吧!”
(4).开始写作;开始写某一篇(作品)。词语解释:琼篇 拼音:qióng piān
美好的诗文篇什。 元 袁桷 《送玉笥山聂道士》诗:“墨阁小春刊画録,碧窗新月补琼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凄凉无绪,寒窗自著琼篇。”词语解释:续篇 拼音:xù piān
接连前篇的文辞。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文学》既登拙作题头,下一期登出续篇来,前言不搭后语,煞是有趣。”词语解释:发篇 拼音:fā piān
(1).篇章的开头。《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帝曰:‘ 仲尼 言“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 尧 之大美,在乎则天,顺考古道,非其至也。今发篇开义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称其细,岂作者之意邪?’”
(2).犹行文。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是用感嘉貺,写心出中诚。发篇虽温丽,无乃违其情。”词语解释:谋篇 拼音:móu piān
谓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 茅盾 《一九六○年短篇小说漫评》:“有的则可以从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着眼,而或为谨严,或为逸宕,或为奇诡,等等不一。”词语解释:刑篇 拼音:xíng piān
见“ 刑籤 ”。
词语解释:刑签 拼音:xíng qiān
亦作“ 刑篇 ”。 刑法条文。《北史·隋越王侗传》:“﹝ 宇文化及 ﹞本性兇狠,恣其贪秽,或交结恶党,或侵掠商货,事重刑籤,状盈狱简。”按,《隋书·越王杨侗传》作“刑篇”。词语解释:送诗篇 拼音:sòng shī piān
见“ 送卷头 ”。
词语解释:送卷头 拼音:sòng juàn tóu
科举考试中一种舞弊行为。 清 代参加殿试的进士,抄录预拟策首的文句,送交有关阅卷大臣,以图赏识,并俾便识别,谓之“送卷头”,以诗送览者称“送诗篇”。 清 赵翼 《簷曝杂记·殿试送卷头》:“殿试前,有才之士例须奔竞,以所拟对策首三十餘行,先缮写送诸公之门。卷内有当切题处固不能预拟,而颂圣数语则不拘何题皆可通用也。谓之‘送卷头’。延揽者即以是默识之。”《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转眼復试朝考已过,紧接着殿试……怎奈老爷是个走方步的人,凡那些送字样子、送诗篇儿这些门路皆不晓得去作;自己又年届五旬,那殿试卷子作的虽然议论恢宏,写的却不能精神饱满,因此点了一个三甲。”词语解释:仙篇 拼音:xiān piān
以游仙为主题的诗篇。如 晋 郭璞 的《游仙诗》之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江 左篇製,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 袁 、 孙 以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能争雄,所以 景纯 仙篇,挺拔而为俊矣。”词语解释:账篇 拼音:zhàng piān
账单。《红楼梦》第五七回:“一语未了,忽见 湘云 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口内笑道:‘这是什么账篇子?’”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八》:“ 小亮 说:‘你说的那个不行,你知道有多少件衣裳?’ 大印 说:‘这都在账篇上哩。’”词语解释:贝叶篇 拼音:bèi yè piān
指佛经。 宋 刘攽 《过柏林院僧吉长老》诗:“篆香徐刻黄金印,梵宇时开贝叶篇。”参见“ 贝叶经 ”。
词语解释:贝叶经 拼音:bèi yè jīng
指佛经。古代 印度 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 唐 钱起 《紫参歌》:“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门遇使》:“菩提树下谈玄,忘补朝阳之衲;贝叶经边入定,搜空透笋之衣。” 清 王摅 《教坊老叟行》:“自此焚脩奉 西竺 ,禪榻长繙贝叶经。”亦作“ 贝多经 ”。 清 吴伟业 《生查子》词:“学写贝多经,自屑泥金粉。”词语解释:郢上篇 拼音:yǐng shàng piān
见“ 郢上曲 ”。
词语解释:郢上曲 拼音:yǐng shàng qǔ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李损之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诗:“应知 郢上 曲,高唱出东堂。”亦作“ 郢上篇 ”。 清 吴雯 《雨亭王公雪中旋旆喜成二十韵》:“徒领风人旨,难酬 郢上 篇。”词语解释:下笔成篇 拼音:xià bǐ chéng piān
同“ 下笔成章 ”。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词语解释:驭篇 拼音:yù piān
谋篇作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词语解释:遐篇 拼音:xiá piān
过去的记载;远世的典籍。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礼》《经》闻往説,观宝著遐篇。”词语解释:楚篇 拼音:chǔ piān
指《楚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若能凭軾以倚《雅》《颂》,悬轡以驭 楚 篇……亦不復乞灵於 长卿 ,假宠於 子渊 矣。”词语解释:常篇 拼音:cháng piān
犹常典。指经典。《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序》:“故事絶於常篇,名标於奇纪。” 李善 注:“篇即常典也。”词语解释:三百五篇 拼音:sān bǎi wǔ piān
指《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餘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汉书·儒林传·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无諫书。”参见“ 三百篇 ”。
词语解释: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词语解释:鸿篇 拼音:hóng piān
巨著;杰作。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家君在时,曾以祠碑,瀆求名笔,荷蒙不弃,貺以鸿篇。”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故心花怒放,髓海难枯,而杰搆鸿篇,大率超羣出类。”词语解释:侧篇 拼音:cè piān
即侧辞艳曲。《陈书·江总传》:“ 总 篤行义,宽和温裕。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伤於浮艳,故为 后主 所爱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翫,于今不絶。”参见“ 侧辞艳曲 ”。
词语解释:侧辞艳曲 拼音:cè cí yàn qǔ
词藻华丽而流于浮华的诗歌。辞,也写作“词”。《诗话总龟》卷四引《雅言杂录》:“ 温庭筠 ……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 温飞卿 号多作侧辞艳曲,其甚者:‘合欢桃叶终堪恨,裡许元来别有人。’‘玲瓏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亦止此耳。”词语解释:扯闲篇 拼音:chě xián piān
闲谈,说闲话。 陈靖 黎白 《云岭雪海》:“这时,真是走的不算远,他们还可以说话,扯闲篇。” 韦君宜 《似水流年·我们的老高》:“像这样一段历史,他谈的时候却像扯闲篇,又像给孩讲故事。”词语解释:完篇 拼音:wán piān
(1).完美的诗文。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观子直写胸中所藴,由乎气胜,专效背水阵之法,久而虽熟,未必皆完篇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作诗先得警句,以为发兴之端,全章之主,格由主定,意从客生。若主客同调,方谓之完篇。”
(2).完整的篇章。 清 包世臣 《与扬季子论文书》:“ 世臣 从前纂 汪容甫 遗集,曾授未成互异之稿,足为完篇,笔势一如 容甫 。”
(3).完成全篇。 叶圣陶 《倪焕之》一:“他感觉烦闷的生活完全过去了,眼前闷坐在小舱里,行那逆风的水程,就是完篇的结笔。”词语解释:曩篇 拼音:nǎng piān
指前人的名篇佳句。 晋 陆机 《文赋》:“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於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词语解释: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汉 史游 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 汉 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汉书·艺文志》:“ 元帝 时,黄门令 史游 作《急就篇》。” 鲁迅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唐 末 宋 初用过《太公家教》,久已失传,后来才从 敦煌 石窟中发现。而在 汉 朝,是读《急就篇》之类的。”亦作“ 急就章 ”。《魏书·崔浩传》:“ 浩 既工书,人多託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 清 赵翼 《独夜》诗:“时趋竞尚新翻曲,旧学几忘《急就章》。”亦省作“ 急就 ”。《齐民要术·杂说》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词语解释:斗酒百篇 拼音:dǒu jiǔ bǎi piān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语出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房师 孙瑞人 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后所作与醒时无异,馆阁诸公以为斗酒百篇之亚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张百杯张百篇》:“按 李太白 斗酒百篇,人人知之,不知又有 张伯玉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