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御去声 [chù,处所,名词][yù,告也][详注1][yù,参与][详注2][xū][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粗去声。楚利也。又木名。出历山。][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如 亦若也。举去声。《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
注2:除 音箸。《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小雅》风雨攸除,鸟䑕攸去,君子攸芋。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
注3:女 《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注4:狙 叚借爲覻字而後讀去聲。周禮蜡氏注。狙司卽覻伺也。倉頡篇曰。狙,伺候也。史,漢。狙擊秦皇帝。伏虔,應劭,徐廣皆曰。狙,伺也。方言。自關而西曰素。或曰狙。郭注云。狙,伺也。此皆千恕切。
注5:椐 音据。《诗·大雅》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zhù 繁体或异体字:御韵

筯 zhù
〈名〉
  •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 为象箸,而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 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 辍箸叹曰。——·周容《芋老人传》
  • 亦辍箸曰。
  • 独一箸间。
  •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箸 zhù
〈动〉
  • 通“著”。显明;显示
  •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 撰写,写作。后作“著”
  •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 及稍定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康熙字典古文:𣥧

  • 《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𠀤音宁。 (御韵)
  • 匙箸,飯具。《禮·曲禮》飯黍毋以箸。《史記註》箸卽筯也。
  • 又與櫡同。《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𠀤音著。 (药韵)
  • 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註》箸,言附其城。
  • 又《廣韻》《集韻》𠀤同著。《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註》形物,猶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 又與宁同,門屛閒也。《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