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末字词组
吹箫笳箫文箫云箫林箫雅箫齐箫吴市吹箫
玉箫琼箫鸣箫饧箫风箫角箫龙箫玉人吹箫
笙箫短箫鸾箫排箫宫箫颂箫鼻箫大箫
凤箫鼓箫碧箫楚箫凤凰台上忆吹箫凤管鸾箫循箫 
洞箫秦箫横箫韶箫苇箫伍相国市上复吹箫吴市之箫 

词语解释:吹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
(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簫。”详“ 吴市吹簫 ”。
(3).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词语解释:吴市吹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报父兄之仇,自 楚 逃至 吴 ,曾吹萧乞食于 吴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 橐载而出 昭关 ,夜行昼伏,至于 陵水 ,无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 吴市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箎﹞一作‘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马君武 《去国辞》:“行矣高丘更无女,频年 吴市 倦吹簫。”亦作“ 吴市之簫 ”。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 吴市 之簫;急难号天,爰下 秦 庭之泪。”
词语解释:玉箫  拼音:yù xiāo
(1).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晋书·吕纂载记》:“ 即序胡 安据 盗发 张骏 墓,见 骏 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 宋 齐愈 《八宝妆》词:“惆悵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簫声在何处?”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又咏梅》词:“玉簫吹梦,金釵划影,悔不同擕。”
(2).人名。传说 唐 韦皋 未仕时,寓 江夏 姜使君 门馆,与侍婢 玉箫 有情,约为夫妇。 韦 归省,愆期不至, 箫 绝食而卒。后 玉箫 转世,终为 韦 侍妾。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身是客,愁为乡。算 玉簫 犹逢 韦郎 。” 清 秋瑾 《翠楼怨·题王泽寰亡姬吴氏遗像》词:“但恐 玉簫 难再,愁煞 韦皋 。”
词语解释:笙箫  拼音:shēng xiāo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 曹唐 《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簫曲,斜倚红鸞笑不休。” 宋 张子野 《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鸞桥,西园一片笙簫。”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簫。”
词语解释:凤箫  拼音:fèng xiāo
(1).指凤女,即 弄玉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接鵠驭於后乘,追凤簫於前侣。”参见“ 凤女祠 ”。
(2).即排箫。比竹为之,参差如凤翼,故名。 唐 沉佺期 《凤箫曲》:“昔时 嬴 女厌世纷,学吹凤簫乘彩云。”亦指箫声。 后蜀 顾夐 《遐方怨》词:“凤簫歇,镜尘生。 辽 塞音书絶,梦魂长暗惊。”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女童队》:“彤壶漏箭,随鸡唱以渐移,絳节綵髦,闻凤簫而自举。” 明 何景明 《赠管汝济》诗:“愿听《云门》奏,春风入凤簫。”
词语解释:凤女祠  拼音:fèng nǚ cí
古祠名。相传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与夫 萧史 双双乘凤凰而去, 秦 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 秦 人作 凤女祠 於 雍宫 中,时有簫声而已。”参见“ 凤臺 ”。
词语解释:洞箫  拼音:dòng xiāo
(1).管乐器。简称箫。古代的箫以竹管编排而成,称为排箫。排箫以蜡蜜封底,无封底者称洞箫。后称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发音清幽凄婉。《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簫之无底者。” 元 仇远 《宿集庆寺》诗:“听彻洞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 林 ,你还爱我吗,像从前那样?’她忽然问,声音像春夜吹的洞箫,阴云遮了眼睛,像是要落雨了。”
(2). 汉 王褒 《洞箫赋》的简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子渊 《洞簫》,穷变於声貌。” 唐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以诗赠之》:“ 王褒 軼材晚始入,宫女已能传《洞簫》。” 清 钱谦益 《赠徐存永陈开仲过访见赠》诗之一:“空传父老摩铜狄,无復宫人记《洞簫》。”
词语解释:笳箫  拼音:jiā xiāo
犹笳管。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綺楼关树顶,飞旐泛堂前。帟幕旋风燕,笳簫咽暮蝉。” 唐 李益 《五城道中》诗:“笳簫 汉 思繁,旌旗边色故。”
词语解释:琼箫  拼音:qióng xiāo
玉箫。 唐 王翰 《飞燕篇》:“朝弄琼簫下綵云,夜踏金梯上明月。” 元 虞集 《陪敬斋监郡登华盖》诗:“朝步仍垂苍玉珮,登高还引紫琼簫。” 清 纳兰性德 《东风齐着力》词:“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簫。”
词语解释:短箫  拼音:duǎn xiāo
吹奏乐器名。 汉 晋 时多以鼓吹铙歌形式,用于郊、庙的军乐。后亦用于民间歌舞伴奏或独奏等。《晋书·乐志上》:“其有短簫之乐者,则所谓王师大捷,令军中凯歌者也。”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曲》:“城高短簫发,林空画角悲。”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簫悲远天。”
词语解释:鼓箫  拼音:gǔ xiāo
鼓和箫。泛指乐曲。 宋 王安石 《贺自启圣还内》诗:“天子当怀霜露感,都人亦嘆鼓簫悲。” 宋 苏轼 《太白词》之四:“骑裔裔,车斑斑。鼓簫悲,神欲还。”
词语解释:秦箫  拼音:qín xiāo
传说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两人俱仙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驂鸞轡以飇驰,惨龙头而雪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倩龙池和凤沼,寡鵠望 秦 簫,孤鸞怯 楚 腰。”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词语解释:文箫  拼音:wén xiāo
传奇中的人名。传说 唐 大和 年间,书生 文箫 中秋日游 锺陵 西山 游帷观 ,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 文簫 驾彩鸞。自有绣襦兼甲帐,琼臺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判:“ 吴彩鸞 以私欲而泄天机,謫为民妻一纪。”两人遂成夫妇,后来双双骑虎仙去。见 唐 裴铏 《传奇·文箫》。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杨柳依依,何日 文簫 共驾归。” 明 洪朋 《写韵亭诗》:“ 文簫 彩鸞 不復返,至今神界花冥冥。”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三:“远隔 蓬山 思甲帐,此生无福比 文簫 。”
词语解释:鸣箫  拼音:míng xiāo
吹箫。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除道疑登 岱 ,鸣簫异渡 汾 。”
词语解释:鸾箫  拼音:luán xiāo
箫的美称。 元 刘壎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词:“目断京尘,何日听鸞簫?”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听 秦 楼一派鸞簫,闻巷陌几声筝调。” 清 马位 《中秋夜》诗:“彩霞縹緲现金闕,鸞簫凤吹音琅琅。”
词语解释:碧箫  拼音:bì xiāo
碧玉制的箫。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素女 悲清瑟, 秦娥 弄碧簫。” 唐 温庭筠 《晓仙谣》:“碧簫曲尽彩霞动,下视九州皆悄然。”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诗之四:“会看记曲红红笑,唤下丹青弄碧簫。”
词语解释:横箫  拼音:héng xiāo
古代浑天仪中可以测望星宿的器件。《书·舜典》“璿璣玉衡”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曰:“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璣衡。其横簫所以视星宿也。”《宋史·律历志九》:“ 尧 敕 羲 和 制横簫以考察星度,其机衡用玉,欲其燥湿不变,运动有常,坚久而不能废也。”
词语解释:云箫  拼音:yún xiāo
古管乐器。排箫的一种。 宋 蒋捷 《应天长·次清真韵》词:“无限倚阑愁,梦断云簫,鹃叫度青壁。”
词语解释:饧箫  拼音:xíng xiāo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簫管备举。” 郑玄 笺:“簫,编小竹管,如今卖餳者所吹也。” 孔颖达 疏:“其时卖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清 龚自珍 《冬月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卷,沉沉止復吹。”
词语解释:排箫  拼音:pái xiāo
(1).古代管乐器。也称箫。编竹而成,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按律排列于木椟中,上端平齐,下端两旁长而中部短,参差不同,故又名“参差”。管底以蜡蜜封堵的称“底簫”,无底的称“洞簫”。木椟以红或黑色髹漆,有戗作云形者,则称“云簫”。《元史·礼乐志二》:“簫二,编竹为之。每架十有六管,阔尺有六分。黑抢金鸞凤为饰,鍮石钉铰。以黄绒紃维於人项,左右復垂红绒絛结。架以木为之,高尺有二寸,亦号排簫。”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四人为 湘夫人 ,女像,面色绿,馀与 湘君 相似,手执排箫。”参阅《通典·乐四》
(2).吹箫。 宋 马子严 《水龙吟·为陈坂种玉庄作》词:“ 弄玉 排簫, 许琼 挥拍,胎禽飞舞。”
词语解释:楚箫  拼音:chǔ xiāo
《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萧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江图》曰: 慈母山 ,此山竹作簫笛,有妙声。《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管竹。” 慈母山 为 楚 地,因称箫为“楚簫”。亦指其声。 宋 周密 《玉京秋》词:“玉骨西风,恨最恨、閒却新凉时节。 楚 簫咽,谁寄西楼淡月?”
词语解释:韶箫  拼音:sháo xiāo
(1).即《箫韶》。 舜 乐名。参见“ 簫韶 ”。
(2).古乐器名。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器用三·韶箫》:“ 舜 作十管韶簫,长有二寸。”
词语解释:箫韶  拼音:xiāo sháo
(1). 舜 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
(2).泛指美妙的仙乐。 唐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诗:“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簫韶碧落齐。”
词语解释:林箫  拼音:lín xiāo
丛生的小竹。簫,通“ 篠 ”。《文选·马融〈长笛赋〉》:“林簫蔓荆,森槮柞朴。” 李善 注:“《説文》曰:‘篠,小竹也。’簫与篠通。”
词语解释:风箫
指风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天籟虚徐,风簫冷澈。”
词语解释:宫箫  拼音:gōng xiāo
精致的箫。 宋 吕渭老 《鼓笛慢》词:“正 秦 筝续谱,宫簫定拍,候来冬按。”
词语解释:凤凰台上忆吹箫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yì chuī xiāo
词牌名。又名《忆吹箫》。取传说中 萧史 与 弄玉 吹箫引凤的故事为名。双调,九十五字至九十七字。共有六体。前段皆十句,四平韵;后段九至十一句,四或五平韵。 宋 晁补之 、 李清照 等皆有作。
词语解释:苇箫  拼音:wěi xiāo
即苇籥。 明 唐顺之 《与安子介书》:“如苇簫土鼓而与朱絃玉磬金鐘大鏞相答响。”参见“ 苇籥 ”。
词语解释:苇籥  拼音:wěi yuè
古代用芦苇做成的管乐器。《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苇籥, 伊耆氏 之乐也。” 孔颖达 疏:“苇籥者,谓截苇为籥。”《旧唐书·太宗纪下》:“木马涂车,土桴苇籥,事合古典,不为时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蕢桴苇籥,颇有上古遗音。”
词语解释:雅箫  拼音:yǎ xiāo
箫名。《文献通考·乐十一》:“雅簫,尺有二寸,二十四彄。”《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大者谓之‘雅簫’。编二十三管,长尺有四寸。”
词语解释:角箫  拼音:jiǎo xiāo
用牛角制成的箫。 晋 杨羲 《紫微作》诗:“八狼擕絳旌,素虎吹角簫。”
词语解释:颂箫  拼音:sòng xiāo
古乐器名。《文献通考·乐十一》:“颂簫尺有四寸,十六彄。”《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昔 伏羲氏 ,编竹为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小者谓之‘颂簫’,编十六管,长尺有二寸。”
词语解释:凤管鸾箫  拼音:fèng guǎn luán xiāo
见“ 凤管鸞笙 ”。
词语解释:凤管鸾笙  拼音:fèng guǎn luán shēng
笙箫之乐的美称。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歌儿舞女朝朝醉,凤管鸞笙步步随。”亦作“ 凤管鸞簫 ”。《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听一派凤管鸞簫,见一簇翠围珠绕。”
词语解释:伍相国市上复吹箫
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词语解释:齐箫  拼音:qí xiāo
急促疾速。齐,通“ 齌 ”。 章炳麟 《訄书·原学》:“寒冰之地言齐簫,暑溼之地言舒绰,瀛隖之地言恢诡,感也。”
词语解释:龙箫  拼音:lóng xiāo
有龙形绘刻的洞箫。 明 王宠 《秋怀》诗:“凤管龙簫清且悲, 南徐 北固 自逶迤。”
词语解释:鼻箫  拼音:bí xiāo
即鼻笛。 徐珂 《清稗类钞·音乐·鼻箫》:“ 臺湾 番人截竹为管,窍四孔,长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节之首,按於鼻,横吹之,高下清浊,悉中节度,盖亦可謚为洞簫也。”《中篇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他听见了呜呜鼻箫……主旋律,多么恬美如歌,充满华彩。”参见“ 鼻笛 ”。
词语解释:鼻笛  拼音:bí dí
台湾 高山 族的一种吹乐器。也称鼻箫。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制成,管的两端各开一小孔,在管身下段各开三或四个小孔。演奏时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气,双手按管身各小孔调节音律。 海南岛 的 黎 族也有类似的乐器。
词语解释:循箫  拼音:xún xiāo
指沿街叫卖的人。 梁章鉅 《称谓录·百工》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梦一人弊衣长形容,从一小儿来,如循簫。注:循簫,卖物人也。”按,循簫,今本《真诰·握真辅二》作“徇簫”。
词语解释:吴市之箫  拼音:wú shì zhī xiāo
见“ 吴市吹簫 ”。
词语解释:吴市吹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报父兄之仇,自 楚 逃至 吴 ,曾吹萧乞食于 吴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 橐载而出 昭关 ,夜行昼伏,至于 陵水 ,无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 吴市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箎﹞一作‘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马君武 《去国辞》:“行矣高丘更无女,频年 吴市 倦吹簫。”亦作“ 吴市之簫 ”。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 吴市 之簫;急难号天,爰下 秦 庭之泪。”
词语解释:吴市吹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报父兄之仇,自 楚 逃至 吴 ,曾吹萧乞食于 吴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 橐载而出 昭关 ,夜行昼伏,至于 陵水 ,无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 吴市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箎﹞一作‘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马君武 《去国辞》:“行矣高丘更无女,频年 吴市 倦吹簫。”亦作“ 吴市之簫 ”。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 吴市 之簫;急难号天,爰下 秦 庭之泪。”
词语解释:玉人吹箫  拼音:yù rén chuī xiāo
传说春秋时 秦 有 箫史 善吹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吹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夫妇俱随凤凰飞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后用为男女相慕的典实。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 二十四桥 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你可甚么 王子乔 ,玉人在何处吹簫。” 清 李渔 《怜香伴·闺和》:“莫不是玉人何处教吹簫,莫不是 嫦娥 应悔偷灵药。”
词语解释:大箫  拼音:dà xiāo
编管吹奏乐器名。其形参差象凤翼。《尔雅·释乐》:“大簫谓之言。” 郭璞 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大萧,声大者。”一说二十四管,见《广雅·释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