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首字词组
箪瓢箪笥箪瓢陋巷箪豆箪瓢屡空箪醪投川  
箪食箪食瓢饮箪瓢陋室箪食壶酒箪瓢士箪豆见色  
箪壶箪食豆羹箪瓢屡罄箪食壶浆箪竹   

词语解释:箪瓢  拼音:dān piáo
(1).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饮食。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劲气侵襟袖,簞瓢谢屡设。”《北史·薛辩传》:“ 濬 遗书 謨 曰:‘吾以不造,幼丁艰酷,穷游约处,屡絶簞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五:“簞瓢取自给,此外復奚须?”
(2).见“ 簞食瓢饮 ”。
词语解释: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
《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韦令公皋》:“妾辞家事君子,荒隅一间茅屋,亦君之居;炊菽羹藜,簞食瓢饮,亦君之食。”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必何鸡鸣狗盗,始资侥倖之能;簞食瓢饮,不顾清虚之用!”亦省作“ 簞瓢 ”。 汉 班固 《答宾戏》:“ 颜 潜乐於簞瓢, 孔 终篇於西狩。” 唐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诗:“二纪乐簞瓢,烟霞暮与朝。” 清 赵翼 《敝庐将圮稍事修葺诗以落成》:“陋称簞瓢居巷内,贫真楼阁造空中。”
词语解释:箪食  拼音:dān sì
(1).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簞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五:“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2).犹蔬食。《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若申其志,虽簞食不厌也。”《游宦纪闻》卷八引 宋 苏绍叟 《摸鱼儿》词:“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功名难料迟暮。鶉衣簞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 明 唐顺之 《书医施氏妇事》:“乡邻之鬭,虽圣贤亦谓可以无救,而簞食之费,虽好名者亦所必惜。”
词语解释:箪壶  拼音:dān hú
见“ 簞食壶浆 ”。
词语解释:箪食壶浆  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
1.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 之军以向 宛 洛 ,将军率 益州 之众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亦省作亦省作“簞壶”。 林景行 《听永见视新篇次韵却答》:“我吟匪簞壶,何以迎王师。”
2.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高子 执簞食与四脡脯, 国子 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孔子家语·致思》:“ 由 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匱饿者,是以簞食壶浆而与之。”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三折:“簞食壶浆,不堪管待,聊表芹意。”
词语解释:箪笥  拼音:dān sì
竹或苇制的圆形和方形盛饭器。《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劒、苞苴、簞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郑玄 注:“簞笥,盛饭食者,圜曰簞,方曰笥。” 孔颖达 疏:“簞圆笥方,俱是竹器,亦以苇为之。”
词语解释: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
《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韦令公皋》:“妾辞家事君子,荒隅一间茅屋,亦君之居;炊菽羹藜,簞食瓢饮,亦君之食。”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必何鸡鸣狗盗,始资侥倖之能;簞食瓢饮,不顾清虚之用!”亦省作“ 簞瓢 ”。 汉 班固 《答宾戏》:“ 颜 潜乐於簞瓢, 孔 终篇於西狩。” 唐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诗:“二纪乐簞瓢,烟霞暮与朝。” 清 赵翼 《敝庐将圮稍事修葺诗以落成》:“陋称簞瓢居巷内,贫真楼阁造空中。”
词语解释:箪食豆羹  拼音:dān sì dòu gēng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宋 苏轼 《伊尹论》:“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积也。”
词语解释:箪瓢陋巷  拼音:dān piáo lòu xiàng
《论语·雍也》载: 颜渊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孔子 称赞他说:“贤哉 回 也!”后以“簞瓢陋巷”为生活清贫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 桓公 、 王长史 、 王蓝田 、 谢镇西 并在” 刘孝标 注引《王述别传》:“ 述 蚤孤,事亲孝谨,簞瓢陋巷,宴安永日。” 清 孙枝蔚 《甲申春日纪事》诗之二:“可怜金尽生同尽,纔羡簞瓢陋巷儒。”
词语解释:箪瓢陋室  拼音:dān piáo lòu shì
犹言箪瓢陋巷。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三:“簞瓢陋室,若飫万钟。”
词语解释:箪瓢屡罄  拼音:dān piáo lǚ qìng
犹言箪瓢屡空。 晋 陶潜 《自祭文》:“簞瓢屡罄,絺綌冬陈。”
词语解释:箪豆  拼音:dān dòu
犹言箪食豆羹。 明 李东阳 《化州同知杨公传》:“苟纵意恣欲,簞豆无所择,而望其赴难狥义蹈死而不顾,恶有是理哉!” 清 刘大櫆 《祭顺天府丞余公文》:“世称清士,簞豆区区。公之自处,惟有屋庐。”参见“ 簞食豆羹 ”。
词语解释:箪食豆羹  拼音:dān sì dòu gēng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宋 苏轼 《伊尹论》:“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积也。”
词语解释:箪食壶酒  拼音:dān sì hú jiǔ
一箪食,一壶酒。谓少量饮食。 明 李东阳 《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今以簞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
词语解释:箪食壶浆  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
1.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 之军以向 宛 洛 ,将军率 益州 之众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亦省作亦省作“簞壶”。 林景行 《听永见视新篇次韵却答》:“我吟匪簞壶,何以迎王师。”
2.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高子 执簞食与四脡脯, 国子 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孔子家语·致思》:“ 由 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匱饿者,是以簞食壶浆而与之。”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三折:“簞食壶浆,不堪管待,聊表芹意。”
词语解释:箪瓢屡空  拼音:dān piáo lǚ kōng
谓饮食不继,生活贫困。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簞瓢屡空,晏如也。”《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争奈此人簞瓢屡空,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
词语解释:箪瓢士  拼音:dān piáo shì
指安贫乐道的贤士。 明 刘基 《感怀》诗:“岂无簞瓢士,今为时所轻。”参见“ 簞食瓢饮 ”。
词语解释: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
《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韦令公皋》:“妾辞家事君子,荒隅一间茅屋,亦君之居;炊菽羹藜,簞食瓢饮,亦君之食。”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必何鸡鸣狗盗,始资侥倖之能;簞食瓢饮,不顾清虚之用!”亦省作“ 簞瓢 ”。 汉 班固 《答宾戏》:“ 颜 潜乐於簞瓢, 孔 终篇於西狩。” 唐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诗:“二纪乐簞瓢,烟霞暮与朝。” 清 赵翼 《敝庐将圮稍事修葺诗以落成》:“陋称簞瓢居巷内,贫真楼阁造空中。”
词语解释:箪竹  拼音:dān zhú
竹名。
词语解释:箪醪投川  拼音:dān láo tóu chuān
相传古有良将,得到别人赠送的一箪酒,为了表示与部下共享,把酒倒在河里,让兵士从下游取水饮之。事见 汉 黄石公 《三略·上略》。或以为 越王 勾践 事,见《吕氏春秋·顺民》。后以“簞醪投川”为将领爱抚部下,甘苦与共的典实。《文选·张协〈七命〉》:“单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单,通“ 簞 ”。 李善 注引《黄石公记》:“昔良将之用兵也,人有馈一簞之醪,投河,令众迎流而饮之。夫一簞之醪,不味一河,而三军思为致死者,以滋味及之也。”
词语解释:箪豆见色  拼音:dān dòu jiàn sè
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梁启超 《论自由》:“今世之言自由者,不务所以进其群其国于自由之道,而惟于薄物细故、日用饮食,齗齗然主张一己之自由,是何异簞豆见色,而曰我通功利派之哲学,饮博无赖,而曰我循快乐派之伦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