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箜篌 拼音:kōng hóu
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史记·孝武本纪》:“祷祠 泰一 、 后土 ,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应劭 云: 武帝 令乐人 侯调 始造箜篌。”《隋书·音乐志下》:“今曲项琵琶、竪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旧唐书·音乐志》:“﹝卧箜篌﹞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竖箜篌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竪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郭沫若 《哀时古调》诗之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词语解释:箜篌引 拼音:kōng hóu yǐn
乐府《相和六引》之一。亦名《公无渡河》。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唐 王叡 《灸毂子录·序乐府》:“《箜篌引》,亦曰《公无渡河》。旧説 朝鲜 津卒 霍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词语解释:箜簧 拼音:kōng huáng
古代管乐器名。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攒紫霞,嵌晓星,箜簧点点皆相应,善吹的是 子晋 董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