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珠箔垂箔金箔画箔锡箔银箔塞箔 
帘箔苇箔云箔长箔青筱箔笆箔玉箔 
翠箔蚕箔芦箔鱼箔栈箔簇箔  
朱箔渔箔帷箔帏箔闱箔竹箔  

词语解释:珠箔  拼音:zhū bó
即珠帘。《汉武故事》:“ 武帝 起神室,以白珠织为箔。” 唐 李白 《陌上赠美人》诗:“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宋 刘秉 《七夕》诗:“珠箔风轻月似钩,还将锦绣结高楼。” 明 夏完淳 《怨晓月赋》:“美人二八兮捲珠箔,明月三五兮流华阁。” 清 汪懋麟 《东风第一枝》词:“喜六街高揭金幡,万户低垂珠箔。”参见“ 珠帘 ”。
词语解释:珠帘  拼音:zhū lián
珍珠缀成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於正殿,以朝群臣。” 唐 李白 《怨情》诗:“美人捲珠帘,深坐顰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看时节同上妆楼,手捲珠帘上玉钩。”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一:“两行红烛参差过,哄得珠帘尽上钩。”
词语解释:帘箔  拼音:lián bó
帘子。多以竹、苇编成。《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渐臺 西有 桂宫 ,中有 明光殿 ,皆金玉珠璣为帘箔。” 唐 白居易 《北亭》诗:“前楹卷帘箔,北牖施牀席。” 宋 范成大 《初发桂林》诗:“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文廊匼匝屏风曲,轻寒惻惻侵帘箔。”
词语解释:翠箔  拼音:cuì bó
绿色的帘幕。 唐 温庭筠 《酒泉子》词:“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后蜀 毛熙震 《木兰花》词:“掩朱扉,钩翠箔,满院鶯声春寂寞。” 宋 陆游 《梦至成都怅然有作》诗:“春风小陌 锦城 西,翠箔珠帘客意迷。”
词语解释:朱箔  拼音:zhū bó
红色的帘子。 五代 李存勗 《一叶落》词:“一叶落,褰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 宋 贺铸 《秦淮夜泊》诗:“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簫。” 明 康海 《一枝花·寿北山先生》套曲:“画栋朱箔,仙客皆奇妙。”
词语解释:垂箔  拼音:chuí bó
犹垂帘。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某公在 章献明肃后 垂箔日,密进《唐武氏七庙图》,后抵之地曰:‘我不作负祖宗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太后又詔曰:‘嗣君冲幼,强敌未寧,事尤急於防秋,理难安於垂箔。臣僚恳请,不可重违,宜復御朝,以安中外。’”参见“ 垂帘 ”。
词语解释:垂帘  拼音:chuí lián
(1).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觊之传》:“ 覬之 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坤》:“蔡以《易》卜,垂帘都门。”
(2).指潜心致力,不预闻他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
(3).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旧唐书·高宗纪下》:“自诛 上官仪 后,上每视朝, 天后 垂帘於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章献皇后 崩, 吕公 以后遗令册 杨太妃 为皇太后,且復垂帘,士大夫多不悦。”《清史稿·礼志七》:“ 文宗 崩, 穆宗 幼冲嗣位。御史 董元醇 奏请皇太后暂权朝政,称旨,命王大臣等议垂帘仪制。”
(4).指垂下的帘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巖前悬石甚巨,当洞门,若树屏,若垂帘。”
词语解释:苇箔  拼音:wěi bó
用芦苇编成的帘子。可以盖屋顶、铺床或当门帘、窗帘用。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巢橧尚羊裘,蓽门仍苇箔。”《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俄於苇箔之中,出双玉手,授甆甌。”《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谁知爬上房顶,脚一踏上去,就踹了一个大坑,原来苇箔早就朽了,房太老了。”
词语解释:蚕箔  拼音:cán bó
亦作“ 蚕薄 ”。 一种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蚕器具。 唐 陆龟蒙 《崦里》诗:“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 宋 梅尧臣 有《和孙端叟蚕具·蚕薄》诗。 明 唐寅 《长拍·春情》曲:“蚕箔吐新丝,一似我柔肠万千愁思。”
词语解释:渔箔  拼音:yú bó
犹渔沪。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新秋》:“还忆旧溪游,水清渔箔壅。”
词语解释:金箔  拼音:jīn bó
亦作“ 金薄 ”。 黄金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或佛像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寺内佛事皆是石像,装严极丽,头数甚多,通身金箔,眩耀人目。”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鏤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鬢。” 唐 张鷟 《游仙窟》:“珠绳络翠衫,金薄涂丹履。”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黄金》:“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
词语解释:云箔  拼音:yún bó
云帘。天宫以云为帘幕。 南朝 梁 刘缓 《新月》诗:“仙宫云箔捲,露出玉帘鉤。”
词语解释:芦箔  拼音:lú bó
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 宋 王安石 《郊行》诗:“柔桑採尽緑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一:“角头一一张芦箔,不遣鱼鰕过别塘。”
词语解释:帷箔  拼音:wéi bó
(1).帷幕和帘子。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河伯轩窗通贝闕,水宫帷箔卷冰綃。”《旧五代史·周书·宣懿符皇后传》:“ 崇训 自刃其弟妹,次将及后,后时匿於屏处,以帷箔自蔽。”
(2).借指内室,隐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专视宰相风旨,以快私意,至无瑕可求,则以帷箔不根之事眩惑众听,殊非厚风俗之道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不言帷箔》:“ 傅献简公 言,以帷箔之罪加于人,最为暗昧。”
词语解释:画箔  拼音:huà bó
有画饰的帘子。 宋 舒亶 《木兰花·次韵赠歌妓》词:“十二阑干褰画箔,取次穿花成小酌。”
词语解释:长箔  拼音:cháng bó
指长的窗帘。 唐 欧阳詹 《晚泊漳州营头亭》诗:“日暮华轩捲长箔,太清云上对 蓬壶 。”
词语解释:鱼箔  拼音:yú bó
即鱼帘子。 宋 陆游 《小舟晚归》诗之二:“潮生鱼箔短,木落雉媒閒。”参见“ 鱼帘子 ”。
词语解释:鱼帘子  拼音:yú lián zi
一种用竹片或木片编成用以拦围鱼群的渔具。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大河套里有好多好多的鱼, 老初 家的鱼帘子给人起去了。”
词语解释:帏箔  拼音:wéi bó
帷幕和帘子。两者皆用以障隔内外,因以借指淑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莫荃 ﹞勤俭自营,生计渐盛。虽里之淑女罕识其容者,闻其风则幃箔竦敬。”
词语解释:锡箔  拼音:xī bó
(1).上面涂着一层薄锡的纸。迷信的人多用来迭成或糊成元宝形,焚化给鬼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杭州金箔》:“按今 杭 人犹以锡箔为业,其来久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 叶圣陶 《线下·孤独》:“当初的酒伴渐渐地稀了,写一副挽联或送一刀锡箔时,总引起一回感叹。”
(2).锡纸。 何士光 《将进酒》:“ 吴祖德 趁着上菜的这一阵掏出一包卷烟来,是锡箔包装的。”
词语解释:青筱箔
竹帘。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舫斋青篠箔,渔舍緑苔墙。”
词语解释:栈箔  拼音:zhàn bó
用竹木等编成的帘子。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丽池鱼箔》:“其当得陂池利者,乘秋冬之交,水浅源涸,必遍施栈箔,遮阑界内。”
词语解释:闱箔  拼音:wéi bó
内室的门帘。借指妇女。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又 戚 ( 戚继光 )戡定东南,每破贼所得妇女,多贵家闈箔。”
词语解释:银箔  拼音:yín bó
亦作“ 银薄 ”。 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製者,反有毒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集解﹞引 苏恭 曰:“其法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红花》:“其子煎压出油,或以银箔贴扇面,用此油一刷,火上照乾,立成金色。” 闻一多 《红烛·志愿》:“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词语解释:笆箔  拼音:bā bó
篱笆。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我则见泥脱下些仰托,更和这水浸过这笆箔。”
词语解释:簇箔  拼音:cù bó
泛指养蚕用具。簇,供蚕结茧用的麦秸丛;箔,育蚕用的席。《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子且下车”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有人临蚕求簇箔, 徽 自弃其蚕而与之。”
词语解释:竹箔  拼音:zhú bó
一种鱼栅。外荡养鱼常用竹片编成竹帘,用固定在水底的竹桩夹住,防止逃鱼,并装有箔门,便于船舶通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替政府运木、竹,扎竹箔捕鱼。”
词语解释:塞箔  拼音:sāi bó
广东 一带渔人列竹箔捕鱼,谓之“塞箔”。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人多以捕鱼为业》:“岁三月大禾已蒔,鱼始上田,渔人以箔三方依田塍,一方依水,潮至则张而大,潮退则卷而小,是为塞箔。”
词语解释:玉箔  拼音:yù bó
玉饰的帘。《北史·后妃传下·炀愍皇后萧氏》:“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臺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哲人之所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