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筮仕筮宅筮嘉筮卜筮人筮席筮氏 
筮日筮算筮卦筮择筮验筮地筮盍 
筮史筮龟筮决筮短龟长筮问筮营  

词语解释:筮仕  拼音:shì shì
(1).古人将出做官,卜问吉凶。《左传·闵公元年》:“初, 毕万 筮仕於 晋 ,遇屯之比。”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端详筮仕蓍,磨拭穿杨鏃。” 苏仲翔 注:“筮仕,卜作官的命运。”
(2).指初出做官。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因思筮仕来,倐忽过十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长子甲,筮仕南服,三年无耗。” 何垠 注:“初官曰筮仕。”
词语解释:筮日  拼音:shì rì
行卜筮礼仪之当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昏礼下达》:“《少牢礼》始于筮日。然必先諏丁巳之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昆弟兄弟》:“礼筮日,子姓兄弟如主人之属,立于主人之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筮人史》:“《士冠》《特牲》筮日,士丧,筮宅皆云筮人,惟少牢筮日称史,互文也。”
词语解释:筮史  拼音:shì shǐ
筮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有疾, 曹伯 之竖 侯獳 货筮史。”《国语·晋语四》:“筮史占之,皆曰不吉。” 韦昭 注:“筮史,筮人,掌以三易,辨九筮之名。”
词语解释:筮宅  拼音:shì zhái
埋葬时,筮卜坟墓位置的适当与否。《仪礼·士丧礼》:“筮宅,冢人营之。” 郑玄 注:“宅,葬居也。”《仪礼·既夕礼》:“筮宅,冢人物土。” 郑玄 注:“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 宋 魏了翁 《古今考》:“考之《仪礼》,自始死、小歛、大歛、殯奠后,始记筮宅,然则筮宅盖生者之事也。”
词语解释:筮算  拼音:shì suàn
筮卜而计算其吉凶。 唐 贾岛 《送李校书赴吉期》诗:“筮筭重重吉,良期詎可迁。”
词语解释:筮龟  拼音:shì guī
(1).潜伏在蓍丛下的龟。《尔雅·释鱼》:“六曰筮龟。” 郭璞 注:“常在蓍丛下潜伏。” 邢昺 疏:“《龟策传》云,传曰:‘上有檮蓍,下有神龟。’又云:‘闻蓍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 清 唐甄 《潜书·任相》:“ 显帝 之任 居正 也,畏之如严师,信之如筮龟,无言不从,无规不改,虽 太甲 、 成王 有所不及。”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但我不明卜法,又无筮龟,实在无从措手。”
(2).指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
词语解释:筮嘉  拼音:shì jiā
谓卜问而吉。 明 何景明 《述归赋》:“寔获梦之曰吉兮,日舍寅而筮嘉。”
词语解释:筮卦  拼音:shì guà
犹筮卜。《晋书·艺术传·韩友》:“筮卦用五行相生杀,如按方案投药治病,以冷热相救,其差与不差,不可必也。”
词语解释:筮决  拼音:shì jué
以筮卜决定。《易·比》“原筮” 唐 孔颖达 疏:“欲相亲比,必能原穷其情,筮决其意。”
词语解释:筮卜  拼音:shì bǔ
以蓍草占卜休咎之术。《汉书·儒林传序》:“及 秦 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不絶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二:“寧假问筮卜,所守在不疑。”
词语解释:筮择  拼音:shì zé
择地而筮卜其可否。《仪礼·士丧礼》:“主人絰。哭不踊,若不从,筮择如初仪。” 郑玄 注:“更择地而筮之。”
词语解释:筮短龟长  拼音:shì duǎn guī cháng
谓筮占所言理短,龟卜所言理长。《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 欲以 驪姬 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杜预 注:“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滋,滋而后有数,龟象筮数,故象长数短也。” 孔颖达 疏:“卜人欲令公舍筮从卜,故云筮短龟长,卜筮实无长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昔有人於此沙得故冢刻甎,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於水,所谓筮短龟长也。”
词语解释:筮人  拼音:shì rén
古官名。掌卜筮的人;司占卦的人。《仪礼·特牲馈食礼》:“筮人取筮于西塾,执之,东面受命于主人。” 郑玄 注:“筮人,官名也。筮,问也。”《新唐书·李纲传》:“筮人曰:‘君当为卿辅,然待易姓乃如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究竟揲蓍之时,虽值某卦,某爻,亦必筮人为庸众解譬。”
词语解释:筮验  拼音:shì yàn
谓卜筮而获应验者。《晋书·郭璞传》:“ 璞 撰前后筮验六十餘事,名为《洞林》。”
词语解释:筮问  拼音:shì wèn
卜问。《楚辞·招魂》“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復用 巫阳 焉” 宋 洪兴祖 补注:“ 巫阳 言如必欲先筮问求魂魄所在,然后与之。”
词语解释:筮席  拼音:shì xí
行筮之席。《仪礼·士冠礼》:“彻筮席,宗人告事毕。”
词语解释:筮地  拼音:shì dì
筮卜庙地的吉凶。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于是筮地得吉於 虎闞山 ,至圣先师庙之西偏。”
词语解释:筮营  拼音:shì yíng
筮卜而建造。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览敞显之危构,孰崇基而筮营。”
词语解释:筮氏  拼音:shì shì
卜筮者。 汉 张衡 《思玄赋》:“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禎。”
词语解释:筮盍  拼音:shì hé
《易经》中阳卦名“噬嗑”,离上震下。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且自太平之世,设市以通有无,和气之区,藉商以资交易,此各得其所,《易经》所以占‘筮盍’也。”参见“ 噬嗑 ”。
词语解释:噬嗑  拼音:shì kè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离上。谓颐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以刑法治国。亦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易·繫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王弼 注:“噬嗑,合也。市人之所聚,异方之所合,设法以合物,噬嗑之义也。” 孔颖达 疏:“日中为市,聚合天下之货,设法以合物,取於噬嗑,象物噬啮乃得通也。”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公阜其货财,交易復通,日中噬嗑,人得其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