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首字词组
筚门筚拨筚门委巷筚露蓝蒌筚路蓝缕筚辂筚窦筚门圭窬
筚路筚篥筚门圭窦筚路蓝褛筚簬篮缕筚路褴褛筚门闺窦筚门闺窬

词语解释:筚门  拼音:bì mén
荆条竹木编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篳门圭窬,蓬户瓮牖。” 陆德明 释文:“ 郑 云篳门,荆竹织门也。 杜预 云柴门也。” 明 刘基 《〈吕周臣诗集〉序》:“ 周臣 以通济之才,沉下僚而无怨,篳门陋恭,为诗歌以自适。”参见“ 篳门闺竇 ”。
词语解释:筚门闺窦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左传·襄公十年》:“篳门闺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杜预 注:“篳门,柴门;闺竇,小户,穿壁为户,上鋭下方,状如圭也。”亦作“ 篳门圭竇 ”。 清 钱谦益 《陈府君墓志铭》:“长身伟衣冠,遇篳门圭竇,傴僂而入。” 梁启超 《新民说》:“帝王之琼楼玉宇,窶民之篳门圭竇,可以同成一烬。”亦省作“ 篳竇 ”。 元 金涓 《赠术士吕公》诗:“短褐垂纶已十载,柴扉篳竇即湖边。”
词语解释:筚路  拼音:bì lù
用荆竹编的车;柴车。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八:“后嗣炽阳臺,前贤甘蓽路。”
词语解释:筚拨  拼音:bì bō
植物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中医用干燥果穗入药。《说郛》卷一百引 唐 锺辂 《前定录·张宝藏》:“ 太宗 苦于气痢,众医不效…… 寳藏 尝困是疾,即具疏以乳煎蓽拨方进,上服之立瘥。”
词语解释:筚篥  拼音:bì lì
即觱篥。古代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篳篥、横吹、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边地,其声悲亦然,边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词语解释:筚门委巷  拼音:bì mén wěi xiàng
指贫苦人家所居之处。 宋 叶适 《廷对》:“嗟夫!蓽门委巷之士,其势与力不足以自存矣,可谓微也,而犹不忘於求仁。”参见“ 蓽门 ”。
词语解释:荜门
用荆竹和树枝所编成的门
词语解释:筚门圭窦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同“ 篳门圭竇 ”。 编竹为门,穿墙作窗。指贫穷人所居之处。《魏书·逸士传·李谧》:“绳枢瓮牖之室,蓽门圭竇之堂,尚不然矣。”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韩翊 少负才名……所与游皆当时名士,然而蓽门圭竇,室唯四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不料这蓽门圭竇中,有这等明理女子。”
词语解释:筚露蓝蒌  拼音:bì lù lán lóu
见“ 蓽路蓝缕 ”。
词语解释:荜路蓝缕
柴车和破衣,形容创业的艰辛
词语解释:筚路蓝褛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同“ 篳路蓝缕 ”。 郑振铎 《梁任公先生传》四:“他究竟是 中国 ‘新思想界之 陈涉 ’,虽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然他的筚路蓝褛,以开荒荆的功绩,则已不小了。”
词语解释:筚路蓝缕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 孔颖达 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篳门,则篳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篳路为柴车。《方言》云:‘ 楚 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篳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 夏衍 《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亦作“ 篳簬篮缕 ”。 宋 刘克庄 《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词语解释:筚簬篮缕  拼音:bì lù lán lǚ
见“ 篳路蓝缕 ”。
词语解释:筚路蓝缕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 孔颖达 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篳门,则篳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篳路为柴车。《方言》云:‘ 楚 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篳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 夏衍 《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亦作“ 篳簬篮缕 ”。 宋 刘克庄 《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词语解释:筚辂  拼音:bì lù
亦作“ 篳路 ”。
(1).柴车。多以荆竹编织,简陋无饰。 晋 束晳 《近游赋》:“乘篳輅之偃蹇,驾兰单之疲牛。”
(2).犹言筚路蓝缕。常比喻开创艰难。 明 张煌言 《感事》诗之二:“篳路曾无异, 桃源 恐不同。”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十二札记》:“ 顾氏 於此事开篳路,后儒虽议其未尽,而其言包括賅通,最得古今秘要。” 章炳麟 《文章说例》:“良由 楚 在 周 初,尚栖篳路,开化既晚,故遗语犹存。”参见“ 篳路蓝缕 ”。
词语解释:筚路蓝缕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 孔颖达 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篳门,则篳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篳路为柴车。《方言》云:‘ 楚 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篳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 夏衍 《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亦作“ 篳簬篮缕 ”。 宋 刘克庄 《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词语解释:筚路褴褛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同“ 篳路蓝缕 ”。 应修人 《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我们筚路褴褛,孤军苦战,非为金钱,非为名誉,不厌不倦,但求心之所安。”
词语解释:筚窦  拼音:bì dòu
见“ 篳门闺竇 ”。
词语解释:筚门闺窦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左传·襄公十年》:“篳门闺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杜预 注:“篳门,柴门;闺竇,小户,穿壁为户,上鋭下方,状如圭也。”亦作“ 篳门圭竇 ”。 清 钱谦益 《陈府君墓志铭》:“长身伟衣冠,遇篳门圭竇,傴僂而入。” 梁启超 《新民说》:“帝王之琼楼玉宇,窶民之篳门圭竇,可以同成一烬。”亦省作“ 篳竇 ”。 元 金涓 《赠术士吕公》诗:“短褐垂纶已十载,柴扉篳竇即湖边。”
词语解释:筚门闺窦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左传·襄公十年》:“篳门闺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杜预 注:“篳门,柴门;闺竇,小户,穿壁为户,上鋭下方,状如圭也。”亦作“ 篳门圭竇 ”。 清 钱谦益 《陈府君墓志铭》:“长身伟衣冠,遇篳门圭竇,傴僂而入。” 梁启超 《新民说》:“帝王之琼楼玉宇,窶民之篳门圭竇,可以同成一烬。”亦省作“ 篳竇 ”。 元 金涓 《赠术士吕公》诗:“短褐垂纶已十载,柴扉篳竇即湖边。”
词语解释:筚门圭窬  拼音:bì mén guī yú
同“ 篳门闺竇 ”。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篳门圭窬,蓬户瓮牖。”
词语解释:筚门闺窬  拼音:bì mén guī yú
同“ 篳门闺竇 ”。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之五:“篳门闺窬之人,敢晞天望之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