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首字词组
筒簟筒竹筒子皮筒子楼筒饭筒洒筒米筒襼
筒中筒布筒子斤斗筒轮筒炙筒桂筒箭 
筒酒筒竹布筒子筒车筒粽筒袖铠筒裙 
筒钓筒孚筒中布筒裤筒管筒环筒瓦 

词语解释:筒簟  拼音:tǒng diàn
竹席。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一:“风前卷筒簟,雨里脱荷衣。”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三:“枕倾筒簟滑,幔颭案灯飜。”
词语解释:筒中  拼音:yǒng zhōng
古代布名。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从奴僕妾,皆服葛子升越,筩中女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起,筩中女布。” 李贤 注:“ 扬雄 《蜀都赋》曰:‘筩中黄润,一端数金。’今 永州 俗犹呼贡布为女子布也。”
词语解释:筒酒  拼音:yǒng jiǔ
犹瓮酒。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馈筩酒者,五人者据之;四人者弱,争之不得也。乃择奴之捷者,教之曰:‘我譟而入,彼必舍瓮就我;汝疾入取之。’……善用兵者,如 唐子 之取筩酒,可谓智矣。”
词语解释:筒钓  拼音:tǒng diào
一种捕鱼的用具。 唐 殷文圭 《江南秋日》诗:“青笠渔儿筒钓没,蒨衣菱女画橈轻。”
词语解释:筒竹  拼音:tǒng zhú
(1).竹筒。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白居易 长庆 二年,以中书舍人为 杭州 刺史……官妓 高玲瓏 、 谢好好 巧於应对,善歌舞。从 元稹 镇 会稽 ,参其酬唱。每以筒竹,盛诗来往。”
(2).犹鞭炮。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除夕遗俗》:“筒竹雷鸣,瓶梅冻解,待漏千门万户春。”
词语解释:筒布  拼音:tǒng bù
见“ 筒中布 ”。
词语解释:筒中布  拼音:tǒng zhōng bù
古代细布的一种。因多卷作筒形,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 晋 刘逵 注:“黄润,谓筒中细布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卷作筒中布,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支繁。”
词语解释:筒竹布  拼音:tǒng zhú bù
古代一种名贵细布名。 唐 刘禹锡 《插田歌》:“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参见“ 筒中布 ”。
词语解释:筒中布  拼音:tǒng zhōng bù
古代细布的一种。因多卷作筒形,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 晋 刘逵 注:“黄润,谓筒中细布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卷作筒中布,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支繁。”
词语解释:筒孚
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词语解释:筒子皮  拼音:tǒng zǐ pí
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词语解释:筒子斤斗  拼音:tǒng zǐ jīn dǒu
一种杂技名。 阿英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是‘队舞’,‘细舞’,‘筒子斤斗’,‘蹬坛’,‘蹬梯’。”
词语解释:筒子  拼音:tǒng zǐ
(1).竹筒状的器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这是 扬州 戴春林 的茶油筒子。”
(2).未经缝制的皮毛上衣原料。《红楼梦》第一○五回:“云狐筒子二十五件。”
词语解释:筒中布  拼音:tǒng zhōng bù
古代细布的一种。因多卷作筒形,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 晋 刘逵 注:“黄润,谓筒中细布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卷作筒中布,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支繁。”
词语解释:筒子楼  拼音:tǒng zǐ lóu
中间是一条长长的通道、两旁是房间的楼房。多作宿舍用
词语解释:筒轮  拼音:tǒng lún
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元 王祯 《农书》卷三:“若田高而水下,则设机械用之,如翻车、筒轮、戽斗、桔橰之类,挈而上之。”
词语解释:筒车  拼音:tǒng chē
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可利用水流冲击力,使挽水之筒次第随轮转动,转至高处时,筒内之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水槽内,流入农田。也称“天车”。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筒车,流水筒轮。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於岸,筒贮於槽,乃为得法。”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水利》:“凡河滨有製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梘内,流入亩中。” 冀化 《百亩旱坪清水流》诗:“河心打坝河水囤,筒车滚滚把水抽。”
词语解释:筒裤  拼音:tǒng kù
裤腿呈筒状的裤子,裤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叶文玲 《篱下》:“ 雅雅 的那条紧腰身兜裆子的齐脚脖筒裤,又使 小鹃 更加别扭,还没开步就差点绊倒。”
词语解释:筒饭  拼音:tǒng fàn
见“ 筒糉 ”。
词语解释:筒粽  拼音:tǒng zòng
亦称“ 筒米 ”。亦称“ 筒饭 ”。 食品名。以菰叶裹黏米,类似后世的粽子。《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进筒糉,一名角黍。”《岁时广记》卷二一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糉。” 元 费著 《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 大慈寺 ,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綵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词语解释:筒炙  拼音:tǒng zhì
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词语解释:筒粽  拼音:tǒng zòng
亦称“ 筒米 ”。亦称“ 筒饭 ”。 食品名。以菰叶裹黏米,类似后世的粽子。《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进筒糉,一名角黍。”《岁时广记》卷二一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糉。” 元 费著 《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 大慈寺 ,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綵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词语解释:筒管  拼音:tǒng guǎn
用以卷绕纱线的一种圆柱形筒子,在一端或两端有边盘,轴芯有孔
词语解释:筒洒  拼音:tǒng sǎ
古代捕鱼用具。
词语解释:筒桂  拼音:tǒng guì
植物名。桂的一种。《尔雅翼·释木》:“桂有三种,菌桂生 交趾 桂林 ……今有筒桂,筒、菌字近,或传写之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保昇 曰:“桂有三种,菌桂叶似柿叶……蒲卷若筒,亦名筒桂。”
词语解释:筒袖铠  拼音:tǒng xiù kǎi
古代用以保护身体的一种战服。《南史·殷孝祖传》:“御仗先有 诸葛亮 筒袖鎧、铁帽,二十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赐 孝祖 。”
词语解释:筒环  拼音:tǒng huán
首饰名。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佩戴的一种耳环。 宋 朱辅 《溪蛮丛笑·筒环》:“ 犵狫 妻女,年十五六,敲去右边上一齿,以竹围五寸,长三寸,裹锡穿之两耳,名筒环。”
词语解释:筒米  拼音:tǒng mǐ
见“ 筒糉 ”。
词语解释:筒粽  拼音:tǒng zòng
亦称“ 筒米 ”。亦称“ 筒饭 ”。 食品名。以菰叶裹黏米,类似后世的粽子。《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进筒糉,一名角黍。”《岁时广记》卷二一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糉。” 元 费著 《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 大慈寺 ,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綵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词语解释:筒箭  拼音:tǒng jiàn
藏于竹筒内的暗箭。为袖箭之属,可以连发。《新唐书·刘巨容传》:“ 浙 西突阵将 王郢 反,攻 明州 , 巨容 以筒箭射 郢 死。”《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郢 ( 王郢 )收餘众,东至 明州 , 甬桥 镇遏使 刘巨容 以筒箭射杀之,餘党皆平。”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筒箭亦连发之箭也。”
词语解释:筒裙  拼音:tǒng qún
裙身呈筒状的裙子,上、下部肥瘦略同,一般长不过膝部,没有褶子。 田间 《自由》诗:“一幅绿的筒裙,托着她的腰身。” 杨苏 《没有织完的筒裙》:“男人不会耍刀,不能出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不能嫁人。”
词语解释:筒瓦  拼音:yǒng wǎ
圆筒状的屋瓦。 宋 陆游 《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铁券实藏卧内,状如筩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羽阳宫瓦》:“《东观餘论》云:‘ 长安 民献 秦穆公 羽阳宫 瓦十餘枚,若今筩瓦然。’”
词语解释:筒襼  拼音:yǒng yì
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