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卜筑钓筑操筑铅筑道傍之筑鼓筑挝筑 
小筑营筑遗筑舂筑造筑推筑工业建筑 
新筑修筑笙筑悲筑债台高筑护筑悲歌击筑 
击筑岩筑耕筑锸筑臿筑灌筑功筑 
版筑穿筑创筑写筑高层建筑建筑基筑 
板筑构筑筑筑顿筑公共建筑架筑硪筑 
畚筑进筑兴筑起筑上层建筑构筑大筑 

词语解释:卜筑  拼音:bǔ zhù
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词语解释:小筑  拼音:xiǎo zhù
(1).指规模小而比较雅致的住宅,多筑于幽静之处。 唐 杜甫 《畏人》诗:“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宋 陆游 《小筑》诗:“小筑清溪尾,萧森万竹蟠。” 清 吴伟业 《春日小园》诗:“小筑疎篱占緑湾,钓竿斜出草堂间。” 张天翼 《儿女们》:“ 廉大爷 在新造的 菩提小筑 里,于是 广川伯伯 小心地进了那扇圆洞门。”
(2).古代毬戏的一种击球动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左军先以毬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毬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毬与毬头,打大膁过毬门。”
词语解释:新筑  拼音:xīn zhù
(1).新筑成。 唐 雍陶 《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2).新建筑的房屋。 唐 戴叔伦 《南野》诗:“东山有遗塋,南野起新筑。”
词语解释:击筑  拼音:jī zhù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明 张煌言 《愁泊》诗:“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啣杯。” 郁达夫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记离时,都门击筑, 汉 皋赌酒。”
词语解释:版筑  拼音:bǎn zhù
(1).两种筑土墙的工具。《孟子·告子下》:“ 舜 发於畎亩之中, 傅説 举於版筑之间。”《汉书·英布传》:“ 项王 伐 齐 ,身负版筑。”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版,墙版也;筑,杵也。”
(2).筑土墙。用两版相夹,填泥其中,以杵捣实成墙。《周书·寇儁传》:“ 梁 遣其将 曹琰之 镇 魏兴 ,继日版筑。”《明史·忠义传一·许逵》:“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
(3).泛指土木营造之事。 唐 杜甫 《泥功山》诗:“朝行 青泥 上,暮在 青泥 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王抚军 因之大兴版筑。”
(4).指土墙之类的工事或围墙。《左传·僖公三十年》“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 杜预 注:“朝济 河 而夕设版筑以距 秦 。” 唐 欧阳詹 《二公亭序》:“臺烦版筑,榭加栏槛。”
(5).借指土木工匠。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邱园版筑,尚想来仪;公室皇枝,岂不虚迟?”
词语解释:板筑  拼音:bǎn zhù
(1).筑墙用具。板,夹板;筑,杵。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管子·度地》:“以冬无事之时,笼臿板筑各什六。” 尹知章 注:“谓什人共贮六具。”《史记·黥布列传》:“ 项王 伐 齐 ,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板,墙板也。筑,杵也。”
(2).泛指土木建筑。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毋夺农功。”《魏书·郭祚传》:“时詔营明堂国学, 祚 奏曰:‘……边郊多垒,烽驛未息,不可於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3).指筑城或筑墙。《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崇韜 ( 郭崇韜 )筑新城凡六日, 王彦章 闻之,将兵数万人驰至……时板筑仅毕,城犹卑下。” 宋 梅尧臣 《建德新墙诗》:“山廨不营堵,筠篁为密篱……鸡騖恣穿逸,牛羊来践窥。我议欲板筑,羣走皆不怡。” 清 戴名世 《唐允隆传》:“上官下教居人於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貲,人皆避去。 允隆 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币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
(4).代指墙或城墙。 宋 梅尧臣 《观水》诗:“秋水漫长堤,郊原上下迷。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太祖 ﹞大笑曰:‘从何取土?’ 丞昭 云:‘纫布囊括其口,投上流以塞之,不设板筑可成巨防。’”
(5).相传 商 傅说 筑于 傅岩 , 武丁 举以为相。事见《孟子·告子下》。后因以“板筑”指地位低微的人或隐逸。 清 汪懋麟 《二日同袁密山饮自远南楼》诗:“板筑故人能醉客,不须天末起乡愁。”
词语解释:畚筑  拼音:běn zhù
盛土和捣土的工具。《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猎 城 沂 ,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榦,称畚筑……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 杨伯峻 注:“畚,盛土之器。筑,筑土之杵。”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亦借指土建之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宋 王安石 《慎县修路者》诗:“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
词语解释:钓筑  拼音:diào zhù
渔钓和版筑。用 周 吕尚 钓于 磻溪 和 傅说 举于版筑的故事。后因用作君臣遇合之典。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宋 杨万里 《纪闻》诗:“ 宾王 欺钓筑, 君实 误儿童。” 宋 陆游 《秋霁遣怀》诗:“人生富贵本细事,钓筑逢时俱将相。”参见“ 钓川 ”、“ 版筑饭牛 ”。
词语解释:营筑  拼音:yíng zhù
建筑;修建。《史记·周本纪》:“於是 古公 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晋 潘岳 《西征赋》:“考土中于斯邑, 成 建都而营筑。”《宋史·韩亿传》:“通判 陈州 ,会 河 决,治隄费万计, 亿 不赋民而营筑之。”
词语解释:修筑  拼音:xiū zhù
修缮建筑;修建。《旧唐书·良吏传·韦景骏》:“旧隄迫近水漕,虽修筑不息,而漂流相继。”《宋史·樊知古传》:“朕自即位以来,或疆埸无事,则有修筑 河 隄之役。”《说唐》第二回:“﹝ 杨林 ﹞叫军士招集民工,整治府库,修筑城垣。” 袁鹰 《深深的怀念》诗:“从这里出发……去修筑风雪边防和万里海疆的铁壁铜墙。”
词语解释:岩筑  拼音:yán zhù
语出《史记·殷本纪》:“( 帝 武丁 )得 説 於 傅险 中。是时 説 为胥靡,筑於 傅险 。见於 武丁 , 武丁 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 殷 国大治。故遂以 傅险 姓之,号曰 傅説 。” 司马贞 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巖’也。”后以“巖筑”指佣工。《后汉书·郅恽传》:“昔 文王 拔 吕尚 於 渭 滨, 高宗 礼 傅説 於巖筑, 桓公 取 管仲 於射鉤,故能立弘烈,就元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然士贵自立如何耳。如其人,则鰥夫巖筑,可以登庸。”
词语解释:穿筑  拼音:chuān zhù
谓挖池塘筑假山。《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性爱山水,於 玄圃 穿筑,更立亭馆。”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方坻最可爱,意谓可穿筑。” 李壁 笺注:“ 阮孝绪 性沉静,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穿筑倦人事,田野得自然。”
词语解释:构筑  拼音:gòu zhù
构造建筑。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卫 之寇难无异。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清 唐甄 《潜书·劝学》:“构筑必有基,舍是而为事功,必至于倾败而殃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八:“蛛蜘结网,野蜂营窝,虽则条理井井,本能突显……然而人的构筑,胸中早有成竹,以此特异于昆虫。”
搆築:兴建,建造。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镇作县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筑廨宇,略已见功,恐难中輟。”
词语解释:进筑  拼音:jìn zhù
谓军队推进并构筑工事。《宋史·食货志上三》:“其后 陕西 诸路又连岁兴师,及进筑 鄯 湟 等州,费资粮不可胜计。”《宋史·食货志上四》:“ 河东 进筑堡砦,自 麟石 、 鄜 、 延 南北近三百里。” 宋 陈亮 《中兴论》:“因命诸州转城进筑,如三 受降城 法,依 吴 军故城为 蔡州 ,使 唐 邓 相距各二百里,并 桐栢山 以为固。”
词语解释:操筑  拼音:cāo zhù
拿着木杵打墙。筑,打墙用的木杵。指 傅说 为版筑之奴事。《楚辞·离骚》:“ 説 操筑於 傅巖 兮, 武丁 用而不疑。” 唐 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诗:“ 傅巖 既紆鬱, 首山 亦嵯峨;操筑无昔老,採薇有遗歌。”
词语解释:遗筑  拼音:yí zhù
前代遗留下的建筑物。 南朝 梁 沉约 《上钱随喜光宅寺启》:“伏惟 中阳 故里, 舂陵 旧居,夷漫涤荡,曾无遗筑。” 元 柳贯 《晨度居庸至南关门》诗:“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 清 缪沅 《访汪钝翁先生故居》诗:“山光塔影尚嶙峋,遗筑丘南野水濵。”
词语解释:笙筑  拼音:shēng zhù
笙和筑。筑,古弦乐器。似琴,十三弦,用竹尺击弦发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公 云 金谷 中 苏绍 最胜” 刘孝标 注引 晋 石崇 《金谷诗叙》:“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词语解释:耕筑  拼音:gēng zhù
耕地筑场。多泛指农事。 唐 柳宗元 《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不目小民农夫耕筑之倦苦,不耳呼怨,而独粹然怜天下之穷甿。”
词语解释:创筑  拼音:chuàng zhù
亦作“剏筑”。 建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遵 善於防攻,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陈书·宣帝纪》:“今工役差闲,椽楹有拟,来岁开肇,创筑东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琼林苑》:“苑之东南隅, 政和 间,剏筑华觜冈。”
词语解释:筑筑  拼音:zhù zhù
脉跳动急速貌。《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注:“心动悸者,谓心下筑筑,惕惕然动而不自安也。”《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注:“悸者,筑筑然跳动病也。”
上下摇动。如筑杵捣物的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又无何,湖中一木直立,筑筑摇动。” 何垠 注:“筑筑,擣也,谓立於水中,形上下如擣也。”
词语解释:兴筑  拼音:xīng zhù
犹兴建。 宋 苏辙 《民政》:“而天下之役,凡其所以转输漕运、营建兴筑之事,又皆出於民。”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
词语解释:铅筑  拼音:qiān zhù
即筑。古击弦乐器,其声激越凝重。 清 黄宗羲 《查逸远墓志铭》:“戹屯之歌,铅筑之声,杂然出於四壁。”
词语解释:舂筑  拼音:chōng zhù
犹打夯。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傲童不謳歌,舂筑者不相杵。”
词语解释:悲筑  拼音:bēi zhú
即筑。古击弦乐器名,形似琴,十三弦。其音悲,故称。 晋 陶潜 《咏荆轲》:“ 渐离 击悲筑, 宋意 唱高声。”
词语解释:锸筑  拼音:chā zhù
锹与捣土的杵。泛指掘土与捣土的器具。《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裋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词语解释:写筑  拼音:xiě zhù
谓依样仿造建筑。《北齐书·幼主纪》:“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攻之,鼓噪凌之,亲率内参拒鬭。”《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写筑者,写诸城之形而筑以象之。”
词语解释:顿筑  拼音:dùn zhù
谓以头或物撞地。《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牵招 ﹞便捉 忠 ( 韩忠 )头顿筑,拔刀欲斩之。”
词语解释:起筑  拼音:qǐ zhù
建造;建筑。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窃炉》:“纷紜久之,遂兴工起筑,今 雄州 城北是也。” 清 陆筠 《海角续编》:“到邑后,各门悬千斤板; 水关桥 起筑外城。”
词语解释:道傍之筑  拼音:dào bàng zhī zhù
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明 李贽 《西征奏议后语》:“於时 梅侍御 客生 独荐 李成梁 ,又不合当事者意,復成道傍之筑。”
词语解释:造筑  拼音:zào zhù
建造;建筑。《宋书·武帝纪上》:“加以士庶疲於转输,文武困於造筑。”
词语解释:债台高筑  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ù
形容欠债很多。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臺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跼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邹韬奋 《谋生与屈辱》:“在目前我这位朋友的一家生活已极难维持,债台高筑了,借也无处去借,恳助也无处去恳助。”《文汇报》1984.10.17:“一桩婚事花费了五千余元,仅有的一点积蓄不仅花尽,还债台高筑。”参见“ 债臺 ”。
词语解释:债台  拼音:zhài tái
《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臺”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周赧王 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於此臺,后人因以名之。”后因以“债臺”喻指负债。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文悌佳话》:“如我两袖清风,一拳朝露,将何囊金以填债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破产的‘士的阶级’大半生活筑在债台上,又得保持旧的‘体面’。”
词语解释:臿筑
锹与捣土的杵
词语解释:高层建筑  拼音:gāo céng jiàn zhù
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楼的多层建筑。在中国指超过十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1)九至十六层(最高50米);(2)十七至二十五层(最高75米);(3)二十六至四十层(最高100米);(4)四十层以上(高于100米)。
词语解释:公共建筑  拼音:gōng gòng jiàn zhù
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性建筑物,如办公楼、图书馆、学校、医院、剧院、体育馆、展览馆、车站等建筑物。
词语解释:上层建筑  拼音:shàng céng jiàn zhù
马克思主义指建立在某种经济基础上并受其支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
词语解释:鼓筑  拼音:gǔ zhù
击筑。《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南朝 陈 沉炯 《幽庭赋》:“於是 秦 人清歌, 赵 女鼓筑。”
词语解释:推筑  拼音:tuī zhù
谓以轻推提醒。《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京兆 太守 济北 颜斐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司马宣王 在 长安 立军市……时 长安 典农与 斐 共坐,以为 斐 宜谢,乃私推筑 斐 。 斐 不肯谢。”
词语解释:护筑  拼音:hù zhù
监领建造。《宋史·李汉琼传》:“五年,从幸 大名 ,復 保静军 节度、 幽州 行营都部署,护筑 保州 、 威虏 、 静戎 、 平塞 、 长城 五城。”《宋史·孟元传》:“护筑 永寧堡 ,敌不敢动。”
词语解释:灌筑  拼音:guàn zhù
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构筑工事和其他建筑物的过程,包括模型板安装、钢筋编扎、混凝土灌注等工序
圬土灌注(如含有小石子的砂浆)
词语解释:建筑  拼音:jiàn zhù
(1).建造;建立。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年羹尧 ﹞建筑 郃阳 城堡,不行题请,擅发银两。”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以特务支持政权,等于把房子建筑在沙滩上。” 巴金 《还魂草》:“凡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用种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人是不会活得长久的。”
(2).指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等。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假期中看不见什么,只看了几座伟大的学校建筑。”
词语解释:架筑  拼音:jià zhù
架设建筑。 唐 徐贤妃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虽復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
词语解释:构筑
兴建,建造。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镇作县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筑廨宇,略已见功,恐难中輟。”
词语解释:挝筑  拼音:wō zhù
鞭打。《魏书·恩倖传·侯刚》:“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处之大辟,非乖宪典。”
词语解释:工业建筑  拼音:gōng yè jiàn zhù
供工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各种厂房和车间及其相关的设施(如仓库、高炉、烟囱、栈桥、滑道、料斗、水塔和气柜等)。
词语解释:悲歌击筑  拼音:bēi gē jī zhù
战国 时, 荆轲 受 燕 太子丹 托付,入 秦 刺 秦王 ,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 易水 , 高渐离 击筑, 荆轲 歌“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宋 陆游 《老将》诗:“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 湖城 。”亦作“ 悲歌易水 ”。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诗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词语解释:功筑  拼音:gōng zhù
指土木工程。《穀梁传·庄公二十九年》:“民勤於力则功筑罕,民勤於财则贡赋少,民勤於食则百事废矣。”《尚书大传》卷三:“谨功筑,遏沟瀆,修囷仓,决刑狱,趣收敛。”
词语解释:基筑  拼音:jī zhù
建筑物的基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潕水》:“号为 方城 ……北面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而 汉水 流其南。”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闻尝再修 灞桥 ,多舁古碑以代基筑。”
词语解释:硪筑  拼音:wò zhù
用石硪夯筑。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催报宝山县捐修海塘工程各款数》:“照得 寳山县 捐修海塘,所有硪筑各段土工,已据完竣,其桩石各工尚未办完,总须预留经费,始免日后周章。”
词语解释:大筑  拼音:dà zhù
捣土的大杵。《吕氏春秋·不屈》:“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