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兰筋 拼音:lán jīn
马目上部的筋名。筋节坚者能行千里,因之为骏马的代称。《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 李善 注引《相马经》:“一筋从玄中出,谓之兰筋。玄中者,目上陷如井字。兰筋竖者千里。” 吕向 注:“兰筋,马筋节坚者,千里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骋兰筋以陟六万者,不争途乎蹇驴之羣。” 唐 李白 《天马歌》:“嘶青云,振緑髮,兰筋权奇走灭没。”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或言此松类神骏,兰筋决灭秋霄迅。”词语解释:龙筋 拼音:lóng jīn
指瘦劲的松树枝干。 宋 范成大 《步入衡山》诗:“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词语解释:露筋 拼音:lù jīn
(1).肌肉消尽,血管突出貌。 宋 米芾 《露筋之碑》:“则泽国之女,噆肤露筋,不就有幃之子。”
(2).地名。在 江苏省 高邮县 南三十里。词语解释:驽筋 拼音:nú jīn
指驽马。 宋 贺铸 《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 漳 滨卧,渔父何知 楚 客才!强策駑筋怀故国,浮云千里思悠哉!”词语解释:骸筋 拼音:hái jīn
筋骨。 宋 欧阳修 《酬学诗僧惟晤》诗:“嗟子学虽劳,徒自苦骸筋。”词语解释:骨筋 拼音:gǔ jīn
筋骨。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以之驰毬於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气不及出入,走不及迴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词语解释:竹筋 拼音:zhú jīn
用竹子作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钢筋,称为竹筋。 杨宪益 《竹的故事》:“把竹筋绑扎后浇灌混凝土,就成为竹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很好。”词语解释:抽筋 拼音:chōu jīn
(1).抽去筋。如:抽筋剥皮。
(2).筋肉痉挛、抽搐。 柔石 《人间杂记》:“他全身抽筋,肩膀左一耸,右一耸,两腿也左一伸,右一伸。” 老舍 《神拳》第四幕:“哎哟!我的腿抽筋儿!快来背着我!”词语解释:扶筋 拼音:fú jīn
狗脊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狗脊”:“一名强膂,一名扶盖,一名扶筋,生 常山 川谷,二月八月,採根暴乾。”参见“ 强膂 ”。
词语解释:强膂 拼音:qiáng lǚ
草名。即狗脊。蕨类植物,多年生草本。广布于我国 长江 以南各地。可供食用和酿酒,有些地方亦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狗脊》:“强膂,扶筋,以功名也。”词语解释:丰筋 拼音:fēng jīn
谓书法有骨力。《宣和书谱·顾绍孙》:“杰然追古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 元常 曰:‘多力丰筋者圣。’识者见之,当知非阿好也。”词语解释:蛇筋 拼音:shé jīn
蛇蜕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蛇蜕》。词语解释:金筋 拼音:jīn jīn
坚韧的肌腱。词语解释:脑筋 拼音:nǎo jīn
(1).谓脑神经。指思维器官。亦指思考记忆等能力。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 巴金 《家》三:“同情的念头把他们的脑筋占据了。” 徐迟 《在高炉上》:“我们没有图纸,事先也不能计划,一切得临时动脑筋。” 巴金 《关于龙虎狗》一:“现在想不起不要紧,以后会慢慢想起来的,我用不着在这件小事上多花费脑筋。”
(2).指思想意识。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心里光知道有官儿,老脑筋!”词语解释:眼筋 拼音:yǎn jīn
眼睛。亦借指眼光,眼力。《古尊宿语录·云峰悦禅师》:“诸禪德,大凡发足超方,也须甄别邪正,识辨真伪,带些眼筋始得。”词语解释:豆渣脑筋 拼音:dòu zhā nǎo jīn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词语解释:讪筋 拼音:shàn jīn
见“ 訕筋 ”。
亦作“ 訕觔 ”。 因羞惭或恼怒而脸红筋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訕筋,发村,使狠,甚的是软欵温存。” 王季思 注:“訕筋,犹云訕脸,即红面孔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俺娘自做师婆自跳神,一会家难禁努目訕筋。”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诡媒求配》:“訕觔,发村,使狠,甚的个善温存。”词语解释:脊筋 拼音:jǐ jīn
脊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在城有箇 蔡 家婆子,刚少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脊筋。” 元 吴弘道 《上小楼·青楼妓怨》曲:“使见识,觅厮离,将咱抛弃,闪的人脊筋儿着地。”词语解释:脑气筋 拼音:nǎo qì jīn
即脑神经。 清 谭嗣同 《以太说》:“任举万事中之一事,如一言,如一动,如一歌泣,如一思念,其为事亦至庸无奇矣,而要皆合全体之脑气筋发动而显。以我之脑气筋感我之脑气筋,於是乎有知觉。”参见“ 脑神经 ”。
词语解释:脑神经 拼音:nǎo shén jīng
在人脑颅的底部,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等发出的神经,共有十二对,支配心脏、胃肠的活动和颈部以上的知觉与运动。词语解释:颜骨柳筋 拼音:yán gǔ liǔ jīn
见“ 颜筋柳骨 ”。
词语解释:颜筋柳骨 拼音:yán jīn liǔ gǔ
谓 唐 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 柳公权 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宋 陆游 《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 颜 筋 柳 骨追 欧 虞 。”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喜得家书》曲:“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 颜 筋 柳 骨, 献之 羲之 。”亦作“ 颜精柳骨 ”、“ 颜骨柳筋 ”。 宋 范仲淹 《祭石学士文》:“ 曼卿 之笔, 颜 精 柳 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 颜 骨 柳 筋,无一笔不合法。”词语解释:转筋 拼音:zhuàn jīn
痉挛。《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叔向 御坐 平公 请事,公腓痛足痺转筋而不敢坏坐。”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呸,百忙里腿转筋。”《人民日报》1972.4.3:“冰冷的河水,冻彻骨髓,有的同志腿脚转筋,站立不稳,大家就互相搀扶着,坚持战斗。”词语解释:软面筋 拼音:ruǎn miàn jīn
喻易改变主张的老好人。 李準 《李双双小传》六:“就怕你是个‘软面筋’,人家谁夸奖你几句,给你戴个三尺半高帽子,你就对人家不一样。”词语解释:跳皮筋 拼音:tiào pí jīn
少年儿童的一种体育活动。跳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其余参加者在皮筋上来回踏跳,跳出各种式样。词语解释:蹄筋 拼音:tí jīn
牛、羊、猪四肢中的筋的干制品。食用时再经胀发,可烹制菜肴。民间以为补品,有健腰膝,长足力的功效。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让 邓幺姐 把鱼和蹄筋做出来试试。我们也好换换口味。”词语解释:雚筋 拼音:guàn jīn
野菜名。《说郛续》卷四二引 明 蒋德璟 《雚经·虀臣》:“《野菜谱》:‘老雚觔,二月采之熟食,亦可作虀。’”词语解释:青筋 拼音:qīng jīn
指皮肤下可以看见的静脉血管。《水浒传》第二九回:“一身紫肉横生,几道青筋暴起。”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一条粗的,有毛的,青筋楞得多高的膀膊,横在脸前。”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三章:“只见他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前面,额上青筋直暴。”词语解释:鹿筋 拼音:lù jīn
鹿的筋腱。肴馔中珍品。亦用作中药。《金史·世宗纪上》:“ 大定 八年,詔罢 復州 岁贡鹿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鹿筋, 苏恭 曰:‘主治劳损续絶。’尘沙眯目者,嚼烂挼入目中,则粘出。”词语解释:面筋 拼音:miàn jīn
亦作“麵觔”。亦作“麵筋”。食品名。用面粉加水拌和,洗去其中所含的淀粉,剩下凝结成团的混合蛋白质就是面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濯尽柔麪,则麪筋乃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殊 ﹞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小麦》:“麪筋,以麩与麪水中揉洗而成者。古人罕知,今为素食要物。”《红楼梦》第六一回:“ 春燕 説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麵筋儿,少搁油纔好。” 词语解释:面筋
亦作“麵觔”。亦作“麵筋”。 食品名。用面粉加水拌和,洗去其中所含的淀粉,剩下凝结成团的混合蛋白质就是面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濯尽柔麪,则麪筋乃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殊 ﹞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小麦》:“麪筋,以麩与麪水中揉洗而成者。古人罕知,今为素食要物。”《红楼梦》第六一回:“ 春燕 説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麵筋儿,少搁油纔好。”词语解释:扭筋
因用力过猛,导致筋肉受挫伤词语解释:捩筋
扭筋;抽筋儿词语解释:比筋
羹匙与筷子词语解释:犟牛筋
喻指倔强之人词语解释:纸筋
用于做纸浆的废纸词语解释:丝瓜筋 拼音:sī guā jīn
丝瓜络的俗称。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 严先生 的鬼魂。”词语解释:弓筋 拼音:gōng jīn
附在弓干外面的筋条。制弓用筋,能使箭深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城中饿死者仆道上,即取啗之,草木、鱼鸟、鞾皮、弓筋皆尽。”参阅《周礼·考工记·弓人》。词语解释:村筋 拼音:cūn jīn
粗筋,蠢筋。讥人粗俗。 元 曾瑞 《四块玉·村夫走院》曲:“逞富豪,沾花草,遍体村筋不曾挑,入门着几连珠炮。”词语解释:橡皮筋 拼音:xiàng pí jīn
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多用来捆扎东西。词语解释:铁筋 拼音:tiě jīn
钢筋。 老舍 《茶馆》第三幕:“你有骨头,不怕我这铁筋洋灰的胳臂。”词语解释:鹤骨松筋 拼音:hè gǔ sōng jīn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前蜀 贯休 《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絶荣枯。”词语解释:伤脑筋 拼音:shāng nǎo jīn
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二章:“把人民大众的事包揽在自己身上,为集体的事业操心,伤脑筋,以至于完全没有时间和心情思念家庭和私事。” 杨朔 《秘密列车》:“他们多半是司机的熟手,但是开这趟列车可真伤脑筋,个个人提心吊胆的,肩膀上象压着几千斤重的担子。”词语解释:钢筋 拼音:gāng jīn
钢筋混凝土中所用的长条钢材。按断面形状可分为圆钢筋、方钢筯等,按表面形状可分为光钢筋、竹节钢筋、螺纹钢筋等。也叫钢骨。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二:“厚嘴唇下边密密实实的牙齿,仿佛能不费力地咬断钢筋。”《南京日报》1990.7.9:“一到晚上就下钢筋,填石子,锯木料,常常通宵达旦。”词语解释:鹤骨龙筋 拼音:hè gǔ lóng jīn
瘦挺虬曲貌。 宋 苏轼 《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词语解释:钉筋 拼音:dīng jīn
谓言必有中。《太平广记》卷八十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彭钉筋》:“ 唐彭 、 濮 间,有相者 彭剋明 ,号‘彭钉筋’,言事多验,人以其必中,是有‘钉筋’之名。”词语解释:扯筋 拼音:chě jīn
闲聊;瞎扯
拌嘴词语解释:牛筋 拼音:niú jīn
元 曲中称农村有财势或好事的少年子弟。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是村,这牛表共牛觔,则见他恶噷噷轮着粗桑棍。”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沙三,伴哥,牛表,牛觔,你每一齐的都来。”
(1).牛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周礼·考工记·弓人》:“牛筋蕡灂。”《宋史·李椿传》:“会詔市牛筋,凡五千斤。 椿 奏:‘一牛之筋纔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中国民间故事选·木且苦苦的故事》:“他们一声不响地割断了拴在 呷那郎吉 手上的牛筋。”
(2).比喻倔强固执。 张天民 《路考》:“ 老梁 在门口,回过头,声音颤抖,‘好你死牛筋!’”
(3).木名。花叶皆如楝而细小,多植庭园中供观赏。材可为弓弩干。又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又名南烛。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珍木香草,不可胜言。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参阅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南烛》。词语解释:柳骨颜筋 拼音:liǔ gǔ yán jīn
唐 柳公权 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 颜真卿 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柳骨颜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 柳 骨 颜 筋, 张旭 张颠 , 羲之 献之 。”词语解释:死脑筋 拼音:sǐ nǎo jīn
思想僵化固执
指这样的人。例如:他真是个死脑筋。词语解释:斮筋 拼音:zhuó jīn
砍断脚筋。谓暴虐滥刑。《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 弘肇 都辖禁军,警卫都邑,专行刑杀,略无顾避……有醉民抵忤一军士,则诬以讹言弃市。其他断舌、决口、斮筋、折足者,仅无虚日。”词语解释:箍筋 拼音:gū jīn
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如:在门窗洞口梁施工中抽去多数箍筋,违背设计要求的做法是不能允许的。词语解释:咬筋 拼音:yǎo jīn
(1).颊部的咀嚼肌。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据研究人体的学者们说,一头附着在上颚骨上,那一头附着在下颚骨上的‘咬筋’,力量是非常之大的。”
(2).喻指韧性。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兽性就在于有‘咬筋’,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干去,这才是韧的战斗。”词语解释:秤铊虽小压千筋 拼音:chèng tā suī xiǎo yā qiān jīn
喻人虽小而志气大。《白雪遗音·银纽丝·母女顶嘴》:“ 阿二 开言道,妈妈你是听,我是秤鉈虽小压千觔,我一定要出门,顾不的娘心疼。”词语解释:刮骨抽筋 拼音:guā gǔ chōu jīn
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 清 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词语解释:老脑筋 拼音:lǎo nǎo jīn
(1).谓思想守旧而顽固。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我爹呀!他还是老脑筋。”
(2).指思想守旧的人。吕剧《李二嫂改嫁》:“她娘是个老脑筋,听说一准不答应。”词语解释:动脑筋 拼音:dòng nǎo jīn
用脑筋想;出主意。如:发动群众动脑筋,找窍门。如:他工作责任心很强,又善于动脑筋。词语解释:强牛筋 拼音:jiàng niú jīn
喻指执拗倔强的人。《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我就偏找你,偏不找那个犟牛筋。”词语解释:狼筋 拼音:láng jīn
亦作“ 狼巾 ”。亦作“ 狼觔 ”。 狼大腿中的筋。状如织络袋子。传说可用以测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狼》:“按 李石 《续博物志》云: 唐 时有狼巾,一作狼筋,状如大蜗,两头光,带黄色。有 段祐 失金帛,集奴婢于庭焚之,一婢脸瞤,乃窃器者。愚谓其事盖术者所为,未必实有是理。”《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你与我把各房里丫头,叫出来审问审问,我使小厮街上买狼觔去了,他拿出来便罢,不然我就叫狼觔抽起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狼巾》:“ 山舟学士 旧藏虫窠一枚……其色枣赤,状之大小长短亦絶似,不鏤自雕,如细目之网,缘督为经,又若小口之囊。一面附著树枝处,痕深陷而直,贯彻上下,以是知为虫所结也…… 许周生 驾部云:‘是物名狼巾。’”词语解释:盐筋 拼音:yán jīn
见“ 盐斤 ”。
词语解释:盐斤 拼音:yán jīn
亦作“ 盐觔 ”。 指盐。《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分明是你这奴才揽载了商人的盐斤,在路伙着押船的家人任意嫖赌花消,沿途偷卖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恐有盐觔罪赎,不可早放。” 建南 《盐场》:“今天的盐斤被秤手扣刻得太多了,明天的担子便加得重一点。”词语解释:瘦筋筋 拼音:shòu jīn jīn
见“ 瘦精精 ”。
词语解释:瘦精精 拼音:shòu jīng jīng
亦作“ 瘦筋筋 ”。 形容肢体消瘦。 茹志鹃 《出山》:“我望望他那瘦精精的身子,问道:‘你不怕人来偷,来抢?’” 蹇先艾 《水葬》:“他的摇动的躯体支撑着一张和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没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