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0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平等相等同等侪等头等甲等轨等下次人等
一等差等绝等本等你等官等蹑等年齿相等
何等躐等吾等用等出等六等凌等排门人等
不等待等坐等极等二等尔等减等秤等
无等超等立等那等伦等散等凡等高人一等
哙等户等等等某等中等九等久等高等
此等迈等上等逾等优等至等诸色人等伴等
有等四等下等越等降等初等这等长等短等
五等方等齐等亚等殊等人等入等八等
异等三等学等及等低等阿等亡等常等

词语解释:平等  拼音:píng děng
(1).梵文意译。亦译作“捨”。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唐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
(2).相等。多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郭孝成〈蒙古独立记〉》:“若以本代表所闻, 民国 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确无疑义。” 浩然 《艳阳天》第八三章:“你说社员们都是平等的,没大没小,没有近枝,没有远蔓儿,是一句实在的话呢,还是光在嘴巴上说说就算了?”
(3).平常;一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优人 孙淳 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 王成 ,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 清 李渔 《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絶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
词语解释:一等  拼音:yī děng
(1).一级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2).一个等级。《国语·鲁语上》:“自是 晋 聘於 鲁 ,加於诸侯一等。” 唐 杜甫 《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凡涂车芻灵,设熬置铭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职官一》:“正九品,从九品,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 巴金 《真话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五十四年过去了,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
(3).一样;相同。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崇 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视不相分别,常侍於侧。” 宋 王安石 《影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 河 北绢经纬一等,故无背面; 江 南绢则经粗而纬细,有背面。”
(4).一种;一类。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説家克计,则打听些閒是非。”《红楼梦》第五四回:“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着邪了。”
(5).第一等。《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 茅盾 《子夜》十五:“ 苏伦 也算是半个‘理论家’,口才是一等, 玛金 平时也相当的敬重他。”
词语解释:何等  拼音:hé děng
(1).什么样的。用于表示疑问。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或问温室中树皆何等木? 光 默然不应。”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每且猜他是何等女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 陈领事 去 莫 ,将行使何种职务,负何等外交上的责任?”
(2).什么样的。用以指不能确定的事物。《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东方朔》:“帝骇愕,不知何等,乃曰:‘ 东方朔 必识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漫不晓其为何等物也。”《老残游记》第三回:“并且风闻 玉守 的政声,也要去参考参考,究竟是个何等样人。”
(3).什么样的。表示不满或鄙视。《后汉书·宦者传·孙程》:“ 镇 即下车,持节詔之。 景 曰:‘何等詔!’因斫 镇 ,不中。”《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程 駡曰:‘公何等虫豸,欲倚妇力邪!’”《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布 欲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晔 《献帝春秋》:“﹝ 布 ﹞曰:‘卿曹无相困,我当自首明公。’ 陈宫 曰:‘逆贼 曹操 ,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4).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明末加派》:“夫国计民生,何等重大。” 巴金 《灭亡》第六章:“在从前她一点也不觉得,现在猛省起来才觉得从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险的了。”
词语解释:不等  拼音:bù děng
(1).不一样;不同。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成都恶事》:“一日入酒肆中坐,觉卓下有所遗物如钥匙之状……俱各不等,凡数十枚,莫晓其为何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金老 见儿子们疑信不等,急急要验个实话。”
(2).鸟名。《中国谚语资料》:“夏至前头不等叫,健劲人讨懒人笑。”原注:“不等,鸟名。如闻此鸟在夏至前鸣叫,主丰收。”
词语解释:无等  拼音:wú děng
没有等级差别。《礼记·内则》:“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
词语解释:哙等  拼音:kuài děng
谓 樊哙 之流。喻平庸之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七:“今新列词垣者,几视部郎为 噲 等。盖由事例既开,六部司员皆可入貲行走,而柏臺、芸馆必由科目进身,部郎黯然,职是之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如或遇非其偶,援 噲 等以伍 淮阴 ,玉树蒹葭,争光殊耻。”参见“ 噲伍 ”。
词语解释:哙伍  拼音:kuài wǔ
平庸之辈。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意为鄙视 樊哙 ,不屑与他为伍。《宋史·王十朋传》:“清资加於 噲 伍,高爵滥於医门。”《宋史·余玠传》:“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麤人,斥之为 噲 伍。” 清 周亮工 《与陈原舒书》:“大人先生既摈之,放逐之,而酒人诗伴如 原舒 又不屑于 噲 伍,然则某终何归乎?”
词语解释:此等  拼音:cǐ děng
这种。《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朱晦翁 ﹞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此等词曲,幸而出自 元 人若出我辈,则群口訕之,不识置身何地矣。”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我们生息于自然中,而于此等自然大法的研究,大抵未尝加意。”
词语解释:有等  拼音:yǒu děng
有些,有的。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如今街市上有等小民,他道俺秀才每穷酸饿醋,几时能勾发跡?”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近来有等奸徒,利他处人才寡少,往往诈冒籍贯,投充入学。”《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等居民,闻得此信,皆来小神庙中,叩头磕脑,叫小神保他。”
词语解释:五等  拼音:wǔ děng
(1).五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孙奭 疏:“《孟子》所言 周 制,《王制》所言 夏 商 之制也。”
(2).特指五等之爵。 唐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诗:“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
词语解释:异等  拼音:yì děng
(1).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舒守谦 ﹞十年居 元舆 舍,未尝一日有间,至於车服饮饌,亦无异等。”
(2).超出一般;特等。《汉书·循吏传·王成》:“治有异等之效。” 颜师古 注:“异於常等。” 宋 苏轼 《厚货财策》之二:“今之土兵,所以钝弊劣弱而不振者,彼见郡县有禁兵而待之异等,是以自弃于贱隶役夫之间,而将吏亦莫之训也。”
(3).指德才特出的人。《史记·滑稽列传》:“赏异等,罚不肖。”《新唐书·韦处厚传》:“举贤良方正异等,宰相 裴垍 引直史馆。”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汉选士之法》:“ 武帝 元封 五年,詔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絶国者。”
词语解释:相等  拼音:xiāng děng
(1).犹相同。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故 陈氏 谓客主尊卑相等,此承 孔 疏之説,而不细析其故,故读者致疑於文势不顺。” 丁玲 《阿毛姑娘》五:“至于女人呢,她已只存着一种嫉妒,或拿着来和自己比拟,看是否应不应有那两种太不相等的运命。”
(2).等待。《水浒传》第十九回:“你和学究先生且把财赋老小装载船里逕撑去 李家道口 左侧相等;我们看些头势,随后便到!”
词语解释:差等  拼音:chà děng
(1).等级;区别。《孟子·滕文公上》:“ 之 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新唐书·高季辅传》:“至 江南 、 河北 ,人颇舒闲,宜为差等,均量劳逸。” 与之 《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故吾以为知识者,不可不求其活泼,而政治能力之厚薄,即由之以为差等者也。”
(2).分成等级。 清 龚自珍 《祀典杂议》:“方今休隆时,正宜差等百王,攷镜羣籍,召万灵之祐,锡九流之福。”
词语解释:躐等  拼音:liè děng
逾越等级;不按次序。《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孔颖达 疏:“踰越等差。” 宋 沉括 《谢知制诰表》:“如臣之比,盖不出庶寮之间;量力而共,詎敢蒙躐等之进。” 郭沫若 《我的学生时代》:“学问是严整的一套,你不能够躐等,也不能够中断。”
词语解释:待等  拼音:dài děng
等待。《英烈传》第六回:“我们且到家里一避恶风,待等过了,你再推车上路如何?”《再生缘》第五回:“请公子安心等一等,待等天明巧计再安排?可以悄然脱险转门楣。”京剧《沙家浜》第二场:“待等同志们伤痊愈。”
词语解释:超等  拼音:chāo děng
(1).越出等级;超过一般。《管子·法禁》:“莫敢超等踰官,渔利苏功,以取顺其君。”《后汉书·左雄传》:“踊跃升腾,超等踰匹。”
(2).指最上乘、最优异的。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能得到平均分数八十分的就可以作第一等的顺民; 晓荷 与 瑞丰 应当是超等!”
词语解释:户等  拼音:hù děng
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 汉 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 北魏 献文帝 天安 、 皇兴 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 北齐 再施行。 唐高祖 武德 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 武德 九年,又改为九等。 宋太祖 建隆 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 宋仁宗 至和 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 元 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 明 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后遂废止。参阅《史记·平準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续文献通考·户口二》
词语解释:迈等  拼音:mài děng
超出众人之上。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固由读破万卷,研琢功深,亦实为古今迈等絶伦之才,断不能率循规矩,受古人覊缚也。”
词语解释:四等  拼音:sì děng
(1).四种等级。《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汉书·王莽传上》:“ 周 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爵五等:公、侯、伯、子、男也。地四等:公一等,侯伯二等,子男三等,附庸四等。”
(2).指字音之四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每声復有四等,清、次清、浊、平也。”等韵学家以开、齐、合、撮为四等。
(3).即四无量心。《增一阿含经·序品》:“迦叶端思行四等。” 南朝 宋 谢灵运 《菩萨赞》:“爰初四等,终然十住。”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广行四等,被慈雨于枯根;大阐三明,惊法雷于群梦。”参见“ 四无量心 ”。
词语解释:四无量心  拼音:sì wú liàng xīn
佛教语。菩萨普度无量众生的四种精神,即慈、悲、喜、捨。与乐谓之“慈”;拔苦谓之“悲”;见众生离苦得乐而欣悦,谓之“喜”;怨亲平等,谓之“捨”。《仁王经·序品》:“以四摄法饶益有情,四无量心普覆一切。”参阅《俱舍论》卷二九。
词语解释:方等  拼音:fāng děng
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传·译经上·帛远》:“﹝ 法祖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坛经·机缘品》:“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
词语解释:三等  拼音:sān děng
(1).三种等级。《周礼·夏官·槀人》:“弓六物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书契以降,世有三等。”
(2).三层,三级。《史记·孔子世家》:“会 齐侯 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
词语解释:同等  拼音:tóng děng
(1).犹同辈。《礼记·曲礼上》:“侍坐於所尊,敬毋餘席;见同等不起。”
(2).相同,一样。《吕氏春秋·观表》:“无徵表而欲先知, 尧 舜 与众人同等。” 周恩来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红军的组织与训练》:“红军不是与工会农会同等的组织,他是经常与敌人在血搏状态中的战斗组织。”
词语解释:绝等  拼音:jué děng
超越侪辈。 南朝 梁 吴均 《连珠》之一:“盖闻艷丽居身,而以蛾眉入妬;贞华照物,而以絶等见猜。”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霜天晓角,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词语解释:吾等  拼音:wú děng
犹我们。《西游记》第九一回:“吾等知 大圣 连夜追寻,恐 大圣 不识山林,特来传报。”
词语解释:坐等  拼音:zuò děng
守候等待。《人民日报》1982.3.22:“为了扩大产品销路,这个厂改变了过去坐等顾客上门订货的习惯,主动上门推销产品。”
词语解释:立等  拼音:lì děng
立着等候。多指时间短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通判坐在 赵大 家裡立等回话。”《红楼梦》第九五回:“因娘娘忽得暴病,现在太监在外立等。”如:立等可取。
词语解释:等等  拼音:děng děng
(1).“称等”之“等”的重迭用法。犹言称称。《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道:‘约来的数不确,你自家等等分釐看。’”
(2).“等候”之“等”的重迭用法。犹言等一等。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一场:“等等!告诉你,以后布市上、晓市上,是大家伙儿好好作生意的地方,不准再有偷、抢、讹、诈。”
(3).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词语后,表示列举未尽。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我们国家的巩固,还由于我们的经济措施根本上是正确的;人民生活是稳定的,并且逐步有所改善;我们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政策,也是正确的;等等。”如:这个商店供应的货物有瓷器、竹器、小五金等等。
词语解释:上等  拼音:shàng děng
(1).指三层台阶中的最高一级。《周礼·秋官·司仪》:“及其摈之,各以其礼,公於上等,侯伯於中等,子男於下等。” 郑玄 注:“上等、中等、下等者,谓所奠玉处也。坛三成,深四尺,则一等一尺也。”
(2).等级高的或品质优异的。《亢仓子·臣道》:“上等之人得其性则天下理,中等之人得其性则天下乱。”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尚方珍宝,其选上等,并在 贤 家,乘舆所服,乃其副也。”《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门前牌儿上写着:‘本行 侯 家,上等馒头点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把一杯刚泡好的上等 狮峰 龙井 茶放在 梅佐贤 面前的矮圆桌上。”
词语解释:下等  拼音:xià děng
(1).据《周礼》,天子有事会诸侯,则在郊外筑坛以发布政事。坛之阶有三层,分为上中下三等。由地而上,其第一层为下等,乃位次之低者。《周礼·秋官·司仪》:“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及其摈之,各以其礼。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
(2).等级低的;地位卑下的。《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不要説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着涎要尝鼎一臠。”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二:“﹝ 马老先生 ﹞英文长进了不少,可是把文法忘了好些,因为许多下等 英国 人说话是不管文法的。”
(3).指低级庸俗,不高雅。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北班的下等习气,实在是要不得。”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为什么要考究这样下等事呢,现在不说他也罢。”
降等。《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今称伐,则下等也;计功,则借人也;言时,则妨民多矣,何以为铭。”
词语解释:齐等  拼音:qí děng
平等;同等。《释名·释亲属》:“士庶人曰妻,妻,齐也。夫贱不足以尊称,故齐等言也。”《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时虽幼,而知避嫌畏祸,言不敢及 宋氏 。帝更怜之,勑皇后令衣服与太子齐等。”《北史·王谊传》:“上戏之曰:‘吾昔与公位望齐等,一朝屈节为臣,或当耻愧。’”
词语解释:学等  拼音:xué děng
根据学习者才能的差异而划分的教习等级。《礼记·乐记》:“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郑玄 注:“等,差也,各用其才之差学之。” 孔颖达 疏:“使依其才艺等级而教学之。”
词语解释:侪等  拼音:chái děng
同辈。《陈书·章昭达传》:“ 世祖 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於儕等。”
词语解释:本等  拼音:běn děng
(1).本分。恰如其身份地位。 明 徐渭 《渔阳弄》:“你为鼓史,自有本等服色,怎么不穿?” 明 李贽 《寒灯小话》:“为君者 汉 唯有 孝高 、 孝文 、 孝武 、 孝宣 耳,餘尽奴也。则以奴名人,乃其本等名号,而反怒人何也?”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众换本等衣巾上。”
(2).本分。本身分内。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的别的不会,这调风贴怪,帮閒钻懒,须是本等行业,我就与你説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我想这水旱交祲之后,三空四匱之时,本等的钱粮,尚且催徵不起,额外的军餉,如何措置得来?”
(3).指分内应作或应有的事。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进取功名是你读书的本等,则要你着志者。”《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 张藎 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何曾看见官府的威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杀人作歹,正是野僧本等,这疑也是有理的。”《红楼梦》第三七回:“究竟这也算不得甚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四章:“我们生意人嘛,只晓得做生意才是本等。”
(4).这一等级。《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元年,詔 四川 特奏名第一等第一名赐同学究出身,第二名至本等末补将仕郎。”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大人》:“ 宋 天圣 中,詔文武官不得过称官品,诸节度使观察使未至太傅者,许称太傅;防御使至横行使,许称太保;诸司使许称司徒。皆本等检校所应带之官也。”
(5).指原来的等级。《宋史·选举志二》:“时进士卷有犯御名者,帝曰:‘岂以朕名妨人进取耶?’令寘本等。”
(6).本来,原来。《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买卖行中一发不是本等伎俩,又把本钱消折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杜氏 本等不耐烦的,又见他如此光景,未免有些不足之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查古人事实为难,使与本等情由贯串合一之为难也。”
词语解释:用等  拼音:yòng děng
(1).指牲器的等级。《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 郑玄 注:“用等,牲器尊卑之差。”
(2).犹言凭什么。《文选·应璩〈百一诗〉》:“文章不经国,筐篋无尺书。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李善 注:“乃用何等而称才学。”
词语解释:极等  拼音:jí děng
(1).谓以准则衡量。《逸周书·度训》:“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
(2). 清 代秀才岁考中成绩最低劣的等次。《儒林外史》第七回:“ 汶上 县学四等第一名上来是 梅玖 ,跪着閲过卷,学道作色道:‘做秀才的人,文章是本业,怎么荒谬到这样地步!平日不守本分,多事可知!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飭来,照例责罚!’”
词语解释:那等  拼音:nà děng
那种;那样。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有那等守护贤良老秀才,他説的来狠利害。”《水浒传》第三回:“ 鲁提辖 道:‘不要那等腌臢廝们动手,你自与我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巡捕房那等严密,却只挐他们不着。”
词语解释:某等  拼音:mǒu děng
我等,我们。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某等不达通变,实有愚诚。不任悾款,悉心重謁。”《水浒传》第八十回:“ 丘岳 、 周昂 禀道:‘某等覷 梁山泊 草寇如同儿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只见八箇大汉……曲躬而前曰:‘某等兄弟,天数派定,宜在君家听令。’”
词语解释:逾等  拼音:yú děng
亦作“踰等”。 超越等级;超过一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举不踰等,则位班也。择善而举,则世隆也。” 汉 贾谊 《新书·时变》:“今俗侈靡,以出伦逾等相骄,以富过其事相竞。”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王一见注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帝以 章懿太后 不逮养,故宠外家踰等。” 清 王诒寿 《暨阳道中与沉晓湖学博书》:“躑躅岑旷,难苦逾等。”
词语解释:越等  拼音:yuè děng
超出应有的等级。《史记·平準书》:“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 唐 黄滔 《蒋先辈启》之一:“伏蒙校书先辈惊人赏録,越等褒称,篇篇而喻作金声,一一而读为蜺字。”
词语解释:亚等  拼音:yà děng
谓声誉、地位并列,同等。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那其间青霄独步上天梯,看姓名亚等呼先辈。”
词语解释:及等  拼音:jí děng
犹合格。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四书》:“亦一二年幸而以为不谬,可以及等而奏之。”
词语解释:头等  拼音:tóu děng
(1).等级最高的。《水浒传》第十九回:“那头等大船也有十数隻,却被他火船推来,钻在大船队里一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我们这元和船,上水一点鐘走十二英里,在 长江 船里,也算头等的快船了。”沪剧《罗汉钱》第一幕第一场:“我上次曾经来做媒, 东王庄 王 家亲事算头等。”
(2).指等级最高的车厢或舱房。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去年暑假到 上海 ,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二幕:“火车上真挤啊,二等三等的人都挤到头等来了。”
词语解释:你等  拼音:nǐ děng
你们。用以称同等或同辈的人。《水浒传》第四一回:“ 穆太公 道:‘你等如何却打从那条路上来?’”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二幕:“ 侯封 :你等通风报信来了?”
词语解释:出等  拼音:chū děng
超出一般等级。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出等真跡法书。两 汉 、 三国 、二 王 、六朝、 隋 、 唐 君臣墨跡。”
词语解释:二等  拼音:èr děng
指次等地位的人或物
词语解释:伦等  拼音:lún děng
(1).等级。《管子·君臣下》:“贵贱有义,伦等不踰,则有功者劝。”
(2).同辈,流辈。《六韬·武骑士》:“壮健捷疾,超絶伦等。”《周书·王杰传》:“亲待日隆,赏赐加于伦等。” 宋 岳飞 《奏乞终制第三札子》:“臣叨荷圣恩,实倍伦等。”
词语解释:中等  拼音:zhōng děng
(1).介于上等与下等或高等与初等之间的等级。《周礼·秋官·司仪》:“公於上等,侯伯於中等,子男於下等。”《宋史·食货志上三》:“别遣官经画市糴,中等户以下免之。”《镜花缘》第十一回:“此地向来买卖都是大市中等银色。今老兄既将上等银子付我,自应将色扣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 理由 《中年颂》:“她生得中等身材,体态轻盈。”
词语解释:优等  拼音:yōu děng
好级别;高等级。例如:优等技工。
词语解释:降等  拼音:jiàng děng
(1).古代宾主相见,客人登东阶而上以示谦抑,称“降等”。《礼记·曲礼上》:“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復就西阶。” 孙希旦 集解:“愚谓客就主人之阶,谓入门而右也。主人固辞,然后客復就西阶,谓转而向左也。主人与客之辞让,皆在门内。”
(2).降低官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公降袭次第》:“而考以譒译、马步射,其伎皆优等,然后授以本职,否则递相降等授爵。”参见“ 降阶 ”。
词语解释:降阶  拼音:jiàng jiē
亦作“ 降堦 ”。
(1).降低级别,降低官位。《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 杨伯峻 注:“既登高位,自感难保,而求下降者,乃明智之人也。”
(2).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人迎客在东阶,客人登从西阶。客如表示谦逊,则登主人之阶,称为“降阶”,也称降等。《孔丛子·记义》:“ 孔子 适 齐 , 齐景公 让登,夫子降一等, 景公 三辞然后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临寡人,寡人以为荣也。而降阶以远,自絶於寡人,未知所以为罪。”
(3).走下台阶,以示恭敬。《陈书·吴明彻传》:“及 高祖 镇 京口 ,深相要结, 明彻 乃诣 高祖 , 高祖 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周书·赵僭王招传》:“ 滕王 逌 后至, 隋文帝 降阶迎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以中军守备为其属,謁 张 , 张 必降堦握手,备致谦抑。”
词语解释:殊等  拼音:shū děng
(1).不同地位、等级。《孔丛子·记义》:“贵贱殊等,不为同官。”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方壶外次,圆流内袭。洪杀殊等,高卑异级。” 明 唐顺之 《雁训》:“古之言章服者,特以殊等威别上下而已,非以为侈荣极观也。”
(2).特等。《后汉书·杨赐传》:“其月薨。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礼设殊等,物有服章。”《新唐书·黑齿常之传》:“帝嘆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殊等。”
词语解释:低等  拼音:dī děng
结构较少变异的;通过进化在发展等级中不太先进的。例如:低等动物;低等生物体。
词语解释:甲等  拼音:jiǎ děng
第一等。《旧唐书·崔球传》:“ 崔氏 咸通 乾符 间,昆仲子弟紆组拖绅,歷臺阁,践藩岳者二十餘人。 大中 以来盛族,时推甲等。”
词语解释:官等  拼音:guān děng
官府制作的符合标准的戥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纳户完银时,买此袋,持至柜所,自将官等称準银数,柜吏止看明银色纹足,不许执等代称。”
词语解释:六等  拼音:liù děng
(1).六个等级。(1)谓爵位有六级。《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2)谓国君任用官吏分六等级。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廝役。”(3)谓人之品行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孟子·尽心下》“ 乐正子 二之中四之下也” 汉 赵岐 注:“人有是六等, 乐正子 能善能信,在二者之中、四者之下也。”
(2).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礼记·杂记下》:“《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孔颖达 疏:“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谓画上三色,每色为二行,是三采六等。”
词语解释:尔等  拼音:ěr děng
你们。《南史·徐勉传》:“﹝ 李嗣 ﹞又尝谓诸子曰:‘此人师也,尔等则而行之。’”《水浒传》第八三回:“是时天威震怒,喝道:‘……尔等尚自巧言令色,对朕支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我投诚最早,年齿又尊,岂肯居尔等之下!”
词语解释:散等  拼音:sàn děng
栗阶。登台阶时,左右脚一前一后,相随而上。因两脚分别各踩一级台阶而不相聚,故又称“散等”。《礼记·杂记下》:“祭,主人之升降散等,执事者亦散等。” 郑玄 注:“散等,栗阶。” 孔颖达 疏:“云散等栗阶者,谓升一等而后散升不连步也,故《燕礼》记云:‘栗阶,不过二等。’注云:‘其始升也犹聚足连步,趋二等,左右足各一发而升堂。’以此知散等,栗阶是一也。”参见“ 栗阶 ”。
词语解释:栗阶  拼音:lì jiē
相传 周 代下见上登阶之礼的一种。栗,通“ 歷 ”。《仪礼·燕礼》:“凡公所辞皆栗阶。凡栗阶,不过二等。” 郑玄 注:“其始升,犹聚足连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发而升堂。” 贾公彦 疏:“《曲礼》云‘涉级聚足连步以上’, 郑 注云:‘涉等聚足,谓前足躡一等,后足从之併;连步谓足相随不相过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栗阶即歷阶也。古栗、歷声近而通。”
词语解释:九等  拼音:jiǔ děng
(1).九个等级。《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 郑玄 注:“九等,騂刚、赤緹之属;征,税也。”《汉书·古今人表序》:“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九等》:“九等: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2).九种类别。《逸周书·本典》:“士有九等,皆得其宜,曰材多。” 朱右曾 校释:“九等:忠、信、敬、刚、柔、和、贞、固、顺。”
词语解释:至等  拼音:zhì děng
犹相等,相当。《列子·仲尼》:“髮引千钧,势至等也。” 张湛 注:“以其至等之故,故不絶。絶则由於不等。”
词语解释:初等  拼音:chū děng
犹初级。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却不知 中国 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初等第一年级。”
词语解释:人等  拼音:rén děng
众人,许多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尚书夫人及姑姨姐妹合衙人等,看见了 德容小姐 ,恰似梦中相逢一般。” 茅盾 《子夜》三:“ 吴 府的上下人等,一切都准备好了,专等那口棺材来,就可以把这一天的大事了结。”
词语解释:阿等  拼音:ā děng
我国古代 獠 族对妇女的称呼。《魏书·獠传》:“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謩、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词语解释:轨等  拼音:guǐ děng
法度和等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準,志不敢凌轨等。”
词语解释:蹑等  拼音:niè děng
逾越等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然好胜之人,犹谓不然,以在前为速鋭,以处后为留滞;以下众为卑屈,以躡等为异杰;以让敌为迴辱,以陵上为高厉。”
词语解释:凌等  拼音:líng děng
超越等级。谓下犯上。 汉 贾谊 《新书·服疑》:“下不凌等则上位尊,臣不踰级则主位安。”
词语解释:减等  拼音:jiǎn děng
(1).减轻已判罪的等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 赵 徘徊良久,仍令下狱,嘱狱卒善视之。寻以自首减等,充 云南 军。”《镜花缘》第五七回:“他因七十万寿,所以发了一道恩詔,内中除向例蠲免、减等、广额、加级等项,另有覃恩十二条。”
(2).降低官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至于贪淫纵慾,使心用腹,污秽人家女眷,没有一个不减等夺禄。”
词语解释:凡等  拼音:fán děng
普通人。特指未出家的人。《梁书·侯景传》:“有 僧通 道人者,意性若狂,饮酒噉肉,不异凡等。”
词语解释:久等  拼音:jiǔ děng
长时间地等候。例如:别久等了,她来不了。
词语解释:诸色人等  拼音:zhū sè rén děng
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賙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司具事跡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水浒传》第八一回:“殿帅府有钧旨: 梁山泊 诸色人等,恐有夹带入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街头巷尾之伦理》:“这是一个演说时代,所以‘诸色人等’都能演说。”
词语解释:这等  拼音:zhè děng
这样,指程度、方式、状态、性质等。《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先生你是读书人,如何这等不聪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等説,却渡你去不得。”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小旦]这等你见他不曾?[浄]轿子不曾到,他先躲出去了,那里能够见面?”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词语解释:入等  拼音:rù děng
唐 代选官,考试书判合格者,称为“入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李君 ﹞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书判》:“ 唐 銓选举之法有四……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
词语解释:亡等  拼音:wáng děng
谓无视礼法、等级制度。 清 曾国藩 《葛寅轩先生家传》:“吾乡风气淳古,士人循循不敢偝越礼法,以自放其亡等之欲。” 清 谭嗣同 《仁学》八:“忠孝既为臣子之专名,则终必不能以此反之。虽或他有所摭,意欲詰诉,而终不敌忠孝之名为名教之所出,反更益其罪,曰怨望,曰觖望,曰怏怏,曰腹诽,曰訕谤,曰亡等,曰大逆不道。”
词语解释:下次人等  拼音:xià cì rén děng
指仆役。 明 贾仲明 《萧淑兰》第四折:“下次人等掛起图画,点上花烛,再整筵宴。”
词语解释:年齿相等
年龄相当
词语解释:排门人等
挨门挨户的人们
词语解释:秤等
用秤或戥子测量轻重,掂量
词语解释:高人一等  拼音:gāo rén yī děng
比别人高出一等。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五节:“我们只有使自己操练得高人一等,才有战略胜利的可能。”《人民日报》1992.3.1:“他也不居功自傲、高人一等,他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普通人的行列。”
词语解释:高等  拼音:gāo děng
(1).古代举官选士,政绩学业获优良者。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 荆州 将军比辟輒辞疾,后以高等拜侍御史,迁諫议大夫。”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进士对策高等。”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选部·高等蓝罗》:“ 唐高祖 、 太宗 、 武德 、 贞观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后人滋多,判目近浅,乃採经籍古义僻书隐言以试之,唯恐选人之知。通者谓之高等,弱者谓之蓝罗。”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 皋文 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试高等,补廩膳生。”
(2).高级。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集·“矛盾”的继续》:“他现在早已不是洋奴了,而是高等华人了。” 杨朔 《木棉花》:“他们大部分是难民,高等难民!他们有钱,要命,逃避现实,逃避战争,然而在内地再没有一寸平静的土地了,哪儿是天堂?”
(3).比较高深的。如:高等数学。
词语解释:伴等  拼音:bàn děng
伙伴,朋友。 元 张可久 《朱履曲·归兴》:“鶯花新伴等,鹅鸭旧比邻,怕称呼 陶令尹 。”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是谁人这般信口胡答应,大古里是你箇知心好伴等。”
词语解释:长等短等  拼音:cháng děng duǎn děng
犹言左等右等。谓等待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长等短等不见来,熬的 乔通 也去了。”
词语解释:八等  拼音:bā děng
(1).八类。《吕氏春秋·有始》:“风有八等,水有八川。”
(2).八个等级。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綬八等:黄赤綬,乘舆,四采;赤綬,诸侯王,四采;緑綬,相国;紫綬,公侯将军,三采;青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三采;黑綬,千石、六百石,三采;黄綬,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二采;青紺纶,百石,一采。”
词语解释:常等  拼音:cháng děng
(1).普通的等级。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虽加常等,未表殊恩。”
(2).一般;寻常。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每修饮饌,不炽火而俄顷自熟,香洁异於常等。”
共10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