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12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樊笼月笼葱笼被笼窗笼兜笼窟笼邛笼
纱笼药笼脱笼沙笼俗笼房笼鸽笼信笼
灯笼尘笼丝笼鱼笼石笼铁笼莎笼都统笼
筠笼凡笼香笼遮笼劳笼捞笼豪取智笼零笼
雕笼鸡笼包笼火笼气笼绛笼蒸笼麦笼
蒙笼玉笼青笼箬笼箱笼烘笼吊笼丘笼
熏笼碧纱笼袖笼鸟笼回笼筐笼鞍笼东笼
薰笼翠笼罩笼笼笼钿笼烦笼虚笼笼虾笼
出笼竹笼珠笼山笼鹑笼穹笼蚕笼栏笼
牢笼烛笼锦熏笼囚笼晶笼篾笼通笼铁狱铜笼

词语解释:樊笼  拼音:fán lóng
(1).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久在樊笼里,復得返自然。” 唐 韦应物 《忆沣上幽居》诗:“一来当復去,犹此厌樊笼。”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我本为厌红尘跳出樊笼,只待要拨开云雾登丘陇,身世外无擒纵。”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进了中学只有二年,就胡里胡涂地被人送进了这个精神上的樊笼。”
(2).指囚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莲教》:“请甲士千人,围其第,妻子皆就执。闭置樊笼,将以解都。”
词语解释:纱笼  拼音:shā lóng
(1).纱制灯笼。 唐 白居易 《宿东亭晓兴》诗:“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宋 高观国 《御街行·赋轿》词:“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元 张子坚 《得胜令》曲:“锦衣搭白马,纱笼照道行。”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记 东坡 赋就,纱笼素壁, 西山 句好,帘捲晴珠。”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他日重来,駟马难容。四壁佳篇,早着纱笼。”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偶栽红豆便盈枝,仗汝纱笼壁上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你们都迴避,好待我揭去纱笼看阿娇。”《天雨花》第三六回:“弟们虽在来观看,纱笼罩面怎分明?”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 东南亚 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许杰 《两个青年》:“那 马来 人是披着纯白的纱笼,纱笼的一端,从左边的背部围过右边的颈际,再披了下来。”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 巴黎 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谈场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J·K来信:“这种人物如果不彻底的脱胎换骨,始终只是‘纱笼’(salon)里的哈吧狗。”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她想一脚跨进摩登化的贵族厅堂--在所谓‘纱笼’里去和当代名流‘较一日之短长’。”
词语解释:灯笼  拼音:dēng lóng
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宋书·武帝纪下》:“牀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 《寒夜》一:“两个灯笼红亮亮地挂在球竿上。”
词语解释:筠笼  拼音:yún lóng
(1).罩在火炉上的竹笼。 北周 庾信 《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 倪璠 注:“筠笼,竹火笼也。”
(2).竹篮之类盛器。 唐 杜甫 《野人送朱樱》诗:“ 西蜀 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七:“ 洛中 三月牡丹开,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故 王平甫 诗曰:‘风暄翠幕春沽酒,露湿筠笼夜卖花。’” 清 孙枝蔚 《咏樱桃》诗:“爱看筠笼满,愁登綺席迟。”
(3).指箱箧之类盛器。 郁达夫 《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四:“收取生前儿戏具,筠笼从此不开箱。”
(4).鸟笼。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 冯集梧 注:“ 禰衡 《鸚鵡赋》:‘緑衣翠衿。’又:‘闭以雕笼。’”
词语解释:雕笼  拼音:diāo lóng
指雕刻精致的鸟笼。 汉 祢衡 《鹦鹉赋》:“闭以雕笼,剪其翅羽。”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 元 吴元可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雕笼近,数声别似春禽。”
词语解释:蒙笼  拼音:méng lóng
(1).草木茂盛貌。 汉 扬雄 《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掍成。”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诗:“奇峯合沓半隐天,緑萝蒙笼水潺湲。” 苏曼殊 《遁跡记》:“惟有葭苇蒙笼,陂陀回首,见苍崖崒嵂。”
(2).指草木茂盛之处。《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 高诱 注:“躐蒙笼之山。”
(3).视觉模糊貌。 唐 白居易 《眼病》诗之一:“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宋 苏轼 《和子由与颜长道游百步洪》:“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餘睡色。”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濛籠:蒙胧。 唐 欧阳詹 《回鸾赋》:“濛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
词语解释:熏笼  拼音:xūn lóng
亦作“燻笼”。 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蜀 薛昭蕴 《醉公子》词:“床上小燻笼, 韶州 新退红。”《红楼梦》第五一回:“ 晴雯 只在熏笼上围坐。”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七:“紈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
词语解释:薰笼  拼音:xūn lóng
有笼覆盖的熏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唐 孟浩然 《寒夜》诗:“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小娘子茶泼湿了衣袖,到房里薰笼上烘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眠香占花风流阵,今宵正倚薰笼困,那知打散鸳鸯金弹狠。”
词语解释:出笼  拼音:chū lóng
(1).从笼中出来。 唐 杜淹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诗:“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
(2).馒头、包子等蒸熟后从笼屉取出。如:这是才出笼的馒头。
(3).比喻出售,发行,抛出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我清清楚楚记得,那是 延年兄 头一回参加我们聚餐的事,我也抽过刚出笼的仙鹤牌。”
词语解释:牢笼  拼音:láo lóng
(1).包罗;容纳。《淮南子·本经训》:“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网八极,经纬六合。”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既而 孟坚 勒成《汉书》,牢笼一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作赋之法,已尽 长卿 数语,大抵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而这四种定法,也就牢笼了后来的许多拟作了。”
(2).犹掩盖,盖过。《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唯 王襃 、 庾信 奇才秀出,牢笼於一代。”
(3).笼络;罗致。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科第之设,沿革多矣, 文皇帝 拨乱反正,特设科名,志在牢笼英彦。”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后山不背南丰》:“ 陈后山 少为 曾南丰 所知, 东 坡爱其才,欲牢笼於门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勇健军》:“论者谓帝善於牢笼勇士,不使其为非也。” 田汉 《丽人行》第二一场:“他们拼命想以 亚洲 人的立场来牢笼 中国 人。”
(4).约束,限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
(5).骗人的圈套。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牢笼巧设美人局,美人原不是心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既然入了他的牢笼,又碍着交情,只得提起精神,同他赶忙画起来。”
(6).关禽兽的笼槛。喻束缚人的事物。 何其芳 《画梦录·黄昏》:“美丽的飞鸟寻找着牢笼。” 柯灵 《香雪海·首先强调什么》:“打开视野,从狭隘的牢笼里解放出来。” 陆文夫 《一路平安》六:“我们一起从那个牢笼里冲了出去,对那种优裕富足的生活视如粪土,毫不可惜!”
词语解释:月笼  拼音:yuè lóng
月光照耀。亦指月光。《梁书·沉约传》:“风骚屑於园树,月笼连於池竹。”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桯史》附录引 宋 岳飞 《小重山》词:“起来独自遶堦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词语解释:药笼  拼音:yào lóng
盛药的器具。比喻储备人才之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夫海内才士,诚国家药笼中所不可无。” 清 钱谦益 《送房海客赴南吏部》诗:“物情或可饶甘子,药笼无多辨豨苓。” 郁达夫 《采石矶》七:“八府的学生,正来 当涂 应试,听得学使 朱公 的雅兴,都想来看看 朱公 药笼里的人材。”参见“ 药笼中物 ”。
词语解释:药笼中物  拼音:yào lóng zhōng wù
喻备用的人才。《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 行冲 ﹞尝谓 仁杰 曰:‘……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 仁杰 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词语解释:尘笼  拼音:chén lóng
谓尘世的羁束。 唐 李栖筠 《张公洞》诗:“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 宋 苏舜钦 《宿终南山下百塔院》诗:“驱马山前访古踪,僧居萧洒隔尘笼。”
词语解释:凡笼  拼音:fán lóng
尘世的樊笼。 金 马钰 《苏幕遮·别子》词:“出凡笼,无繫绊。落魄婪躭,日作无常观。” 元 无名氏 《挂金索》词:“跳出凡笼,一箇长生路。免教阎王,鬼使来勾取。”
词语解释:鸡笼  拼音:jī lóng
育肥鸡用的鸡栏
词语解释:玉笼  拼音:yù lóng
玉饰的鸟笼。亦用为鸟笼的美称。《洞冥记》卷二:“ 勒毕国 贡细鸟,以方尺之玉笼,盛数百头,形如大蝇,状似鸚鵡。” 宋 陈师道 《木兰花》词:“谁教言语似黄鸝,深闭玉笼千万怨。”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怪玉笼中鸚鵡知人性,不住的语偏明。”《说岳全传》第四四回:“打碎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
词语解释:碧纱笼  拼音:bì shā lóng
(1).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世传 魏野 尝从 莱公 ( 寇準 )游 陕府 僧舍,各有留题。后復同游,见 莱公 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 野 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 野 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莱公 大笑。”后以“碧纱笼”为诗以人重的典故。 宋 杨万里 《行部决狱宿新隆寺观邹至完题壁》诗:“若爱殿前苍玉佩,断无身后碧纱笼。”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多少旧题诗句在,碧纱笼底认青苔。”亦省作“ 碧纱 ”。 宋 孙觌 《再至》诗:“悬知不是 唐 王播 ,惭愧高僧护碧纱。”
(2).绿纱灯罩。 五代 齐己 《灯》诗:“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
词语解释:翠笼  拼音:cuì lóng
青色竹笼。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樱桃》:“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 宋 辛弃疾 《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词:“江湖清梦断,翠笼 明光殿 。” 明 袁宏道 《雨中过王官谷香光林》诗之一:“脱屐入春丛,拾芳携翠笼。”
词语解释:竹笼  拼音:zhú lóng
用竹片编织的盛器。《陈书·章昭达传》:“﹝ 欧阳紇 ﹞闻 昭达 奄至,恇扰不知所为,乃出顿 洭口 ,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 唐 贾岛 《题皇甫荀蓝田厅》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每天还有许多妇人背了竹笼来洗衣,用木棒杵在流水中捶打。”
词语解释:烛笼  拼音:zhú lóng
即灯笼。 唐 张籍 《楚宫行》:“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朱子语类》卷六七:“譬之此烛笼,添得一条骨子,则障了一路明。” 清 陈维崧 《厌金杯·戏咏萤灯》词:“频吹难灭,不剔长鲜。耿耿处无情有思,楼昏月黑,嫌煞烛笼明。”
词语解释:葱笼  拼音:cōng lóng
亦作“葱笼”。
(1).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唐 元稹 《春》诗:“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笼。” 唐 黄滔 《谢试官》:“伏惟博士鸣 岐 瑞质,歌 郢 至音,葱笼而 张 柳风垂,逈拔而 嵇 松雪峭。”《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之改造(三)》:“使遍山树木葱笼,鬱鬱苍苍,则保水之力极大而水源深远。”
(2).犹朦胧。 唐 白居易 《晓上天津桥闲望》诗:“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笼半出烟。” 唐 姚合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鐘声迢递银河晓,林色葱笼玉露秋。”
词语解释:脱笼  拼音:tuō lóng
(1).脱离牢笼。 金 麻九畴 《李道人嵩山归隐图》诗:“如鸿避弋,如鹤脱笼。”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这还得了,这比脱笼的老虎还凶猛啊!”
(2).指虚诈欺骗。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正至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有知其诬者,出视之。僕云,适已脱笼矣……脱笼亦为京都虚诈闪赚之谚语。”
(3).方言。犹起来。《陕北民歌选·克许龟子孙》:“ 克许 叫弟兄,冲锋机关带脱笼……到了 宋家坪 , 克许 抖威风,大家小家都把门关定,送人婆姨跑脱笼,新人泪淋淋。” 韩起祥 《刘巧团圆》:“ 马专员 笑着说脱笼。” 韩起祥 《王丕勤走南路》:“他夫妻的心意拿得硬,丈人丈母哭脱笼。”
词语解释:丝笼  拼音:sī lóng
(1).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餳;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2).指鸟笼。《广西壮族文学·新的戏剧·刘三姐》:“﹝ 莫海仁 ﹞便计谋使 刘三姐 像‘鸟儿进丝笼一样有翼也难飞’,于是请媒婆说亲,要娶 三姐 为妾。”
词语解释:香笼  拼音:xiāng lóng
熏笼。 唐 韦应物 《效何水部》诗之一:“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
词语解释:包笼  拼音:bāo lóng
(1).包含,容纳。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上林赋》:“此言环四海皆天子园囿,使 齐 楚 所夸,俱在包笼中。”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或是曲儿中唱几个花名,诗句里包笼着尾声。” 清 魏禧 《邱维屏传》:“生平最得意所自作时文,谓包笼三百年先辈大家之长。”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不到十分钟,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笼着宇宙,吞吐着大气。”
(2).包藏;隐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须姐姐高声叫,怀儿里兀自有简帖,写着‘启户迎风,西厢待月’,明道暗包笼,是您姐姐。”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三折:“避雨遮云更护风,瞒人全借你包笼。今日个脱身伴月还归去,似影相随总是空。” 明 陈秋碧 《香遍满·题情》套曲:“那时节两意相投,琴心宛转频挑鬭,诗谜包笼几和酬。”
(3).犹包涵;宽容。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之二十:“耳闻时做聋,眼见处推盲,且达时知务暗包笼,权粧箇懵懂。” 明 陈秋碧 《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踪,终须是个相逢,既然他能全始终,做来的儘自包笼。”
词语解释:青笼  拼音:qīng lóng
(1).喻果实的青色外壳。 唐 白居易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戏之》诗:“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2).用青篾编织成的漉酒具。 宋 黄庭坚 《次韵喜陈吉老还家二绝》之二:“催织青笼篘白酒,竹炉煨栗煮鸡头。”
词语解释:袖笼  拼音:xiù lóng
指古代射箭时用锦帛所制的护袖。
词语解释:罩笼  拼音:zhào lóng
泛指捕鱼的竹器。
笼罩。 茅盾 《虹》八:“那时 江 浙 的战云正罩笼在 沪 宁 路沿线, 南京 的道路偶语都是关于战祸将在何时爆发的猜测。”
词语解释:珠笼  拼音:zhū lóng
缀珠而成的鸟笼。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词语解释:锦熏笼  拼音:jǐn xūn lóng
瑞香花的别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上》:“ 陈子高 《九日瑞香盛开有诗》云:‘ 宣和殿 里春风早,红锦薰笼二月时。’……俚俗因此诗遂号瑞香为锦薰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瑞香花诗》:“瑞香花,即《楚辞》所谓露甲也,一名锦薰笼,又名锦被堆……余亦有诗云:‘小屏残梦暖香中,花气撩人怯晓风。绣被堆春蝴蝶散,开帘忽见锦薰笼。’”
词语解释:被笼  拼音:bèi lóng
放置被物的竹箱。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窦玉妻》:“自牖而窥其厢,独牀上有褐衾,牀北有被笼,此外空然,更无他有。”
词语解释:沙笼  拼音:shā lóng
马来语saron的译音。 东南亚 一带人围的一种裙子。 光未然 《绿色的伊拉瓦底》诗三:“把长袍换成沙笼,把他乡当作故乡。”
词语解释:鱼笼  拼音:yú lóng
捕鱼用的竹笼。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酒甔香竹院,鱼笼挂茅簷。” 明 冯梦龙 《山歌·歪缠》:“只见钓鱼箇走到面前,肩头上背子鱼笼。”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渔具》:“鱼笼长五六尺,宽二尺,口通尾塞,以山藤繫之,置于上流,鱼入则为倒叩鬚所罥不能出。”
词语解释:遮笼  拼音:zhē lóng
遮蔽,笼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澹云遮笼素魄,野水连天天竟白。” 元 乔吉 《一枝花·私情》套曲:“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水浒传》第七六回:“一箇白纱衫遮笼锦体,一箇皂秃袖半露雅青。” 郭沫若 《沸羹集·我如果再是青年》:“在那时有诗的涌泉濆涌新醅,在那时有雾霭一层为我遮笼世界。”
词语解释:火笼  拼音:huǒ lóng
(1).烘篮。中置小火盆以取暖的笼状用具。《西京杂记》卷一:“﹝天子﹞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 南朝 陈 阴铿 《秋闺怨》诗:“火笼恆煖脚,行障镇牀头。”《南史·萧正德传》:“顷之奔 魏 ,初去之始,为诗一絶,内火笼中。”
(2).烘笼。罩于火盆上的笼状烘具。 清 许乃钊 《武备辑要·乡守器具·丸珠法》:“前贤论杵药既成,或日晒,或火笼焙乾。”
词语解释:箬笼  拼音:ruò lóng
用箬叶与竹篾编成的盛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异僧符》:“至午,果有五黄衣,如府州急足者,各负两篛笼,直前登舟。” 清 李调元 《尾蔗丛谈》卷二十:“晨启户,见一小篛笼在门外。”
词语解释:鸟笼  拼音:niǎo lóng
养鸟的笼子。《说文·竹部》:“笯,鸟笼也。” 唐 元稹 《别李十一》诗之三:“鸟笼猿槛君应会,十步向前非我州。” 艾芜 《石青嫂子》:“校长室的廊下,挂起了鸟笼。”
词语解释:笼笼  拼音:lóng lóng
(1).隐约貌;模胡貌。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月接日而为光,霞合云而成阴;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寒暉笼笼出轻雾,坐对不復嗟残缺。” 清 沉季友 《疏影·黄梅花》词:“笼笼半剪檀痕在,浑占尽小楼前后。”
(2).枝叶茂盛、浓荫覆盖貌。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笼笼抱灵秀,簇簇抽新肤。”
词语解释:山笼  拼音:shān lóng
盛茶叶果品之类山货的竹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蒙谷》:“茗园葱倩与山笼,一夜春雷发旧丛。” 明 高启 《送董湖州》诗:“山笼输茶至,溪船摘芰行。” 清 吴伟业 《过圻村》诗:“山笼樱桃重,溪船菱芡鲜。”
词语解释:囚笼  拼音:qiú lóng
旧时拘禁或解送犯人用的木笼。《说唐》第三十回:“众人动手拿了,齐囚入囚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他老子叫了一乘囚笼似的小轿子,叫女儿坐了。”
词语解释:窗笼  拼音:chuāng lóng
喻指耳朵。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脉》:“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
词语解释:俗笼  拼音:sú lóng
指尘世。言尘世人为俗事所束缚,如处笼中。 唐 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诗:“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词语解释:石笼  拼音:shí lóng
中间插一棍的圆锥形篮子,篮中可盛石子,在架桥或架浮桥时当沉箱用
词语解释:劳笼  拼音:láo lóng
(1).包罗。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三出:“苦天天,几年来劳笼着万千,寻思自埋怨。”
(2).引申指陷入圈套。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一出:“暗去 梅香 首级,潜奔他处,夫主劳笼。”
词语解释:气笼  拼音:qì lóng
圆筒形的竹编物,立于仓库谷物中以通气,防止谷类变质
词语解释:箱笼  拼音:xiāng lǒng
(1).放置衣物的器具。《南齐书·高帝纪上》:“ 太祖 辅政,罢御府,省二尚方诸饰玩。至是又上表禁民閒华伪杂物……不得作鹿行锦及局脚檉柏床、牙箱笼杂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能 正在岸上寻主顾,听説官船发漏,忙走来看,看见搬上许多箱笼囊篋,心中早有七分动火。”《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 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去了。” 茅盾 《锻炼》一:“一架塌车满堆着衣包,箱笼,不成套的家具。”
(2).竹制雉笼。《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睨驍媒之变态。” 徐爰 注:“箱笼,竹器,盛媒者也;凡竹器,箱方而密,笼员而踈。”
词语解释:回笼  拼音:huí lóng
(1).把已经蒸熟而冷了的馒头、包子等放回笼屉再蒸。
(2).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回到发行的银行。
词语解释:钿笼  拼音:diàn lóng
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帘笼。 南唐 张泌 《满宫花》词:“寂寞 上阳宫 里。鈿笼金鏁睡鸳鸯,帘冷露华珠翠。” 华钟彦 注:“鈿笼:盖指帘笼,与下金锁相对应。”
词语解释:鹑笼  拼音:chún lóng
关养鹑鸟的笼子。《楚辞·严忌〈哀时命〉》:“为凤凰作鶉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王逸 注:“为凤凰作栖以鶉鴳之笼,虽翕其翅翼,犹不得容其形体。” 唐 李至远 《唐维州刺史安侯神道碑》:“服太阿而善断,览介石以知机,有顾鶉笼,实怀先觉,迺心凤扆,奚叹后予。”
词语解释:晶笼  拼音:jīng lóng
(1).明亮的灯笼。 清 陈维崧 《丰乐楼·辛酉元夜》词:“凤城中,烟柳外,添万盏晶笼,水边斜掛。”
(2).喻明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庄参政 有恭 ,时为修撰,诗云:‘……亷分杯水余同况,明彻晶笼尔独能。’”
词语解释:兜笼  拼音:dōu lóng
(1).即兜子。《旧唐书·舆服志》:“兜笼, 巴蜀 妇人所用。今 乾元 已来,蕃将多著勋於朝,兜笼易於担负。”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之一:“人呼兜笼来,纵横宽八尺。”参见“ 兜子 ”。
(2).汇拢,合拢。 元 吕天用 《一枝花·秋蝶》套曲:“喜孜孜翠袖兜笼,娇滴滴玉纤捻掿,笑吟吟罗扇招摇。”
(3).奉承,拉拢。 元 王晔 《折桂令·问双渐》曲:“小 苏卿 窰变了心肠,改抹了姻缘……实丕丕兜笼富商,虚飘飘蹬脱了才郎。”
词语解释:兜子  拼音:dōu zǐ
(1).只有坐位而没有轿厢的便轿。《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李德裕》:“﹝公﹞乃立促召兜子数乘,命关连僧人对事。”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醉舆》:“ 申王 每醉,即使宫妓将锦彩结一兜子,令宫妓辈抬舁归寝室。”《宋史·舆服志五》:“工商、庶人家乘檐子,或用四人、八人,请禁断,听乘车;兜子,舁不得过二人。” 明 徐渭 《春兴》诗之一:“见説山家兜子软,借穿峰顶晚霞堆。”
(2).兜形盛器。 浩然 《机灵鬼》:“少年放下兜子,对老人说:‘您吃完了药,就靠在被子上养养神儿。’”
(3).即兜肚。
词语解释:房笼  拼音:fáng lóng
见“ 房櫳 ”。
词语解释:房栊  拼音:fáng lóng
亦作“ 房笼 ”。
(1).窗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櫳虚兮风泠泠。” 颜师古 注:“櫳,疏槛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笼。” 缪启愉 校释:“笼…… 明 清 刻本及辑要引作‘櫳’”。 黄麓森 校记:“櫳、笼古通。”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落日隐櫩楹,升月照房櫳。”
(2).泛指房屋。《文选·张协〈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李周翰 注:“櫳亦房之通称。” 唐 王维 《桃源行》:“月明松下房櫳静,日出云中鷄犬喧。”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房櫳深暮,侍夫人挑灯将卧,忽闻得牕外人行,我两个呵,急出去週围寻顾。”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忽见瓶花大放,其长若人,自几跃地,彳亍效人行,竟出房櫳。”
词语解释:铁笼  拼音:tiě lóng
(1).车轴头上的铁箍。《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六年》:“初, 燕 人攻 安平 , 临淄 市掾 田单 在 安平 ,使其宗人皆以铁笼傅车轊。” 胡三省 注:“卷铁以傅车轊,故谓之铁笼……轊音卫,车轴头谓之轊。”
(2).铁制的笼子。用作刑具。《新五代史·杂传十三·董璋》:“获其逃者,覆以铁笼,火炙之。”《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 燕王 守光 既克 沧州 ,自谓得天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诸铁笼,以火逼之。”
(3).比喻没有人身自由的社会环境。 阮章竞 《漳河水·自由歌》:“减租减息闹土改,妇女飞出铁笼来。”
词语解释:捞笼  拼音:lāo lóng
(1).包裹;围裹。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三折:“人去玉簫閒,云深丹凤杳。梦魂无夜不关山,何日是了了。长则是锦被捞笼,綺窗嗟嘆,画楼凝眺。”
(2).包罗。 清 钱谦益 《赠别胡静夫序》:“今之称诗者,掉鞅曲诵,号呼叫嚣,丹铅横飞,旗纛竿立,捞笼当世,詆谰古学,磨牙凿凶(胸),莫敢忤视。”
词语解释:绛笼  拼音:jiàng lóng
红色灯笼。 明 李东阳 《早朝露坐》诗:“清漏水声催玉箭,絳笼灯影动金铺。” 明 李东阳 《郊祀喜晴有述》诗:“清珮缓随驰道月,絳笼高应午门灯。”
词语解释:烘笼  拼音:hōng lóng
(1).罩在火炉或火盆上的笼子。用以烘干衣物。多用竹或柳条编成。《水浒传》第五六回:“另用一箇小黄帕儿,包着一条双獭尾荔枝金带,也放在包袱内,把来安在烘笼上。”
(2).即烘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三:“ 蔡大嫂 的烘笼放在脚下。” 克非 《春潮急》二七:“老太婆连忙把自己方才踏脚的烘笼提起来,顺手捡个篾片拨一拨。”参见“ 烘篮 ”。
词语解释:烘篮  拼音:hōng lán
中间放小火盆的竹篮。用以取暖或烘干衣物。
词语解释:筐笼  拼音:kuāng lóng
泛指盛物竹器。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茧之不繰,则素丝蠹於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於心胸。”
词语解释:烦笼  拼音:fán lóng
(1).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矫矫焉,鲸跃乎沧海;昂昂焉,鹤出乎烦笼。”
(2).指烦恼的牢笼。《法苑珠林》卷四一:“烦笼幽闭,难成出离。”《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弥勒 ,汝久居圣位,已出烦笼,三僧祇刼修行,百万生中精进。”
词语解释:穹笼  拼音:qióng lóng
犹熏笼。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 冯浩 笺注:“穹笼,似即熏笼之义,兼言松之清香。”
词语解释:篾笼  拼音:miè lóng
竹笼。 宋 王安石 《三月十日韩子华招饮归城》诗:“雀眼涂金银篾笼,贮在当庭呼舞娃。”
词语解释:窟笼  拼音:kū lóng
(1).洞;孔。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孙炎 作反切语……谓孔曰窟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将那大海船底下凿碗来大数十个窟笼,他必然沉了也。”《水浒传》第十九回:“便是 蔡京 亲自来时,我也搠他三二十箇透明的窟笼。” 章炳麟 《新方言·释地》:“今人谓地有空窍为窟笼。”
(2).漏洞;破绽。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上面都是窟笼,又无招伏无赃仗。”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这状子不中使……上面都是窟笼。”
词语解释:鸽笼  拼音:gē lóng
见“ 鸽子笼 ”。
词语解释:鸽子笼  拼音:gē zi lóng
饲养鸽子、供鸽子栖息的笼子。亦比喻窄小的房子。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在 上海 最好是埋头躲在鸽子笼里不出去,倒还可以静一静心。”亦省称“ 鸽笼 ”。 曹禺 《日出》第三幕:“但是观众只能看见一个小鸽笼--一间窄长而昏暗的小房子。”
词语解释:莎笼  拼音:shā lóng
用一长条布裹身做成的宽松裙子,在腰部用塞或卷的方法加以固定,主要为马来群岛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男女穿着
词语解释:豪取智笼  拼音:háo qǔ zhì lóng
犹言巧取豪夺。 宋 陈亮 《金元卿墓志铭》:“及其为家也,以俭勤自将,銖积寸累,迄用有成,而豪取智笼之术一切置不用,故无怨恶於人。”
词语解释:蒸笼  拼音:zhēng lóng
用竹篾、木片等制成的蒸食物用的器具。《红楼梦》第三八回:“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大家赶紧些,还要上蒸笼呢。”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大伙都像蹲在蒸笼里,满身汗水,喘不过气。”
词语解释:吊笼  拼音:diào lóng
亦作“吊笼”。
(1).指升降机上用以运送人员上下的笼状装置。 巴金 《沉默集·煤坑》:“跟着 老张 走进吊笼,挤在几个新认识的同伴中间。”
(2).一种笼状刑具。周围装有铁刺,犯人进入后只能勉强站立。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若是不供出来,还要上夹棍,跪抬盒,站吊笼哩!”
(3).可以悬挂的笼子。 许地山 《枯杨生花》:“像老鼠入了吊笼一样。”
词语解释:鞍笼  拼音:ān lóng
马鞍和笼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部科》:“凡部曹一拜副郎,马前即得用鞍笼……京师因为之曰:‘礼科不带鞍笼,求同吏部。’”《红楼梦》第十五回:“ 秦钟 远看着 寳玉 所骑的马,搭着鞍笼,随着 凤姐 的车往北而去。”
词语解释:虚笼笼  拼音:xū lóng lóng
疏松的样子。《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 玉筲 ﹞戏道:‘怪贼囚,也像老婆般拿红绳扎着头儿,梳的鬢这虚笼笼的。’”
词语解释:蚕笼  拼音:cán lóng
盛桑叶的竹笼。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蚕笼拾芳翠,桑陌採柔条。”
词语解释:通笼  拼音:tōng lóng
见“ 通曨 ”。
词语解释:通昽  拼音:tōng lóng
亦作“ 通朧 ”。亦作“ 通笼 ”。 犹曈昽。光线微弱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曨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霞晃朗而下飞,日通笼而上度。”一本作“ 通曨 ”。《周书·刘璠传》:“晓分光而映浄,夜合影而通朧。”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追获》:“通朧夜影悬,跋涉程途。”
词语解释:邛笼  拼音:qióng lóng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冉駹夷 的石堡住屋。《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餘丈,为邛笼。” 李贤 注:“按今彼土夷 人 呼为‘雕’也。”
词语解释:信笼  拼音:xìn lóng
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水浒传》第三九回:“且説 蔡九知府 安排两个信笼,打点了金珠宝贝玩好之物,上面都贴了封皮。”
词语解释:都统笼  拼音:dū tǒng lóng
贮藏各种茶具的大笼子。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五:“ 楚 人 陆鸿渐 为茶论并煎炙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词语解释:零笼  拼音:líng lóng
犹玲珑。空明通透貌。《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 隋煬帝 令造 观文殿 ,前两厢为书堂各十二间……南北通为闪电牕,零笼相望。”
词语解释:麦笼  拼音:mài lóng
贮麦之器。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鬼拔树》:“此人行半里,见道左大柳树拔根出,掷之十步外。泥中印大臀髀痕,如麦笼许。”
词语解释:丘笼  拼音:qiū lóng
盛土的器具。《周礼·地官·遂师》:“共丘笼及蜃车之役。” 贾公彦 疏:“共丘笼者,土曰丘;谓共为丘之笼器以盛土也。”
词语解释:东笼  拼音:dōng lóng
摧败披靡貌。《荀子·议兵》:“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触之者角摧,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 杨倞 注:“盖皆摧败披靡之貌。”
词语解释:虾笼  拼音:xiā lóng
渔具。专门用作捕虾的小型竹苟。
词语解释:栏笼  拼音:lán lóng
四周围绕的栏杆。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中为綵楼,高百餘尺,其上施幃帐,栏笼画饰。”
词语解释:铁狱铜笼  拼音:tiě yù tóng lóng
形容密闭森严的监牢。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那儿是奴役因袭的铁狱铜笼,那儿有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共12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