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哿上声 [nà nuó][hè,负荷][稍也,副词][bǒ bò][kě][详注1][chuāi chuǎi chuài][详注2][《集韵》苦卧切,音课。《博雅》堁尘也。][nuó][dān dàn][婀娜][详注3][à,可,是否,用在问句加强语气][音妥。《揚子·方言》豔美也。]娿粿


注1:傩 nuó,音娜。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注2:沱 音柁。与𣵺同。瀢𣵺,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𣵺而往来。
注3:娑 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三辅黄图》馺娑,马迅疾貌。借为宫名。
末字词组
一笴箭笴笋笴铜磨笴三笴   

词语解释:一笴  拼音:yī gǎn
(1).一支箭。笴,箭杆。《仪礼·乡射礼》:“君射则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辽史·耶律曷鲁传》:“攻莫能下,命 曷鲁 持一笴往諭之。”
(2).表数量。犹言一杆。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则被他一骑马,一笴鎗,衝突将来,杀的人人退缩,个个奔逃。”
词语解释:箭笴  拼音:jiàn gǎn
箭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笴,《字林》云:箭茎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孤矢》:“凡箭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虏樺质,随方不一。”
词语解释:笋笴  拼音:sǔn gǎn
亦作“笋笴”。 指用整条芽笋制成的笋干。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挲摩笋, 桂 广 皆植,大若茶碗……其笋,南人亦藏之,为笋笴。”《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芋羹》:“ 百越 人好食虾蟆。凡有筵会,斯为上味……又或先汤内安笋笴,后投蛙,及进于筵上,皆执笋笴,瞪目张口,而座客有戏之曰卖灯心者。”
词语解释:铜磨笴  拼音:tóng mó gǎn
石磨上用来转动磨盘的铜制磨杆。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这纸汤瓶再不向红罏顿,铁煎盘再不使清油混,铜磨笴再不把顽石运。”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从今后铁銚盘少去煎,铜磨笴再休转。”
词语解释:三笴  拼音:sān gǎn
谓九尺。笴,箭干,长三尺。《仪礼·乡射礼》:“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阶阼阶下之东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 郑玄 注:“笴,矢干也。” 贾公彦 疏:“案《矢人》注,矢干长三尺,是去堂九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