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邛笮苇笮锦笮钻笮排笮填笮  
竹笮锧笮踧笮迫笮局笮复笮  
连笮镇笮逼笮屈笮訾笮   

词语解释:邛笮  拼音:qióng zé
亦作“ 邛筰 ”。 汉 时 西南夷 邛都 、 笮都 两名的并称。约在今 四川 西昌 、 汉源 一带。后泛指西南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全 蜀 兮奥区,枕 邛 笮 兮倚 巴 渝 。” 清 陈维崧 《赠李研斋太史》诗:“故里新年栈道开,官军已缚 邛 笮 长。” 清 陆寅 《宣德箭歌》:“已见蒲稍入 大宛 ,更闻蒟酱开 邛 筰 。”
词语解释:竹笮  拼音:zhú zé
引舟的竹索。笮,通“ 筰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贺瓌 攻 德胜 南城,百道俱进,以竹笮联艨艟十餘艘,蒙以牛革。” 胡三省 注:“﹝笮﹞竹索也。”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赠》诗:“石碉木栅番落屋,铁索竹笮蛮江桥。”
词语解释:连笮  拼音:lián zé
一种两岸连结竹索,上铺竹木而成的桥。 唐 杜甫 《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征衣颯飘颻。” 仇兆鳌 注:“《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
词语解释:苇笮  拼音:wěi zé
用苇草制成的绳索。笮,竹索。《新五代史·义儿传·李存进》:“是时, 晋 军 德胜 ,为南北寨,每以舟兵来往,颇以为营,而 河 北无竹石, 存进 乃以苇笮维大舰为浮梁。”
词语解释:锧笮  拼音:zhì zé
斧和凿。古代腰斩和黥刑的刑具。笮,通“ 凿 ”。 唐 皮日休 《陵母颂》:“鼎鑊在前而不惧,鑕笮被体而无怨。”
词语解释:镇笮  拼音:zhèn zé
压住。《国语·周语上》“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镇,为阴所镇笮也。”
词语解释:锦笮  拼音:jǐn zé
丝质的缆绳。泛指华美的缆绳。 南朝 梁 刘遵 《从顿还城应令》诗:“锦笮繫鳧舸,珠竿悬翠旍。”
词语解释:踧笮  拼音:cù zé
压榨,挤压。踧,通“ 蹙 ”。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肌液肉汁,踧笮便出。” 戴明扬 校注:“《广雅》:‘蹙,迫也。’案‘踧’与‘蹙’通。《文选·长笛赋》注:‘踾踧,迫蹙貌。’《説文》:‘笮,迫也。’”
词语解释:逼笮  拼音:bī zé
(1).犹逼迫。《清史稿·诸王传七论》:“诚以尺布斗粟,相逼笮过甚, 恂勤郡王 尝握兵柄,非母弟亦岂得倖生耶?”
(2).犹狭窄。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女》:“市廛逼笮,第宅坚陜,街衢垢秽,无洁清之容。”
词语解释:钻笮  拼音:zuàn zé
(1).穿洞凿刻。《文选·马融〈长笛赋〉》:“丸挻彫琢,刻鏤钻笮。” 李善 注:“笮与凿音义同也。”
(2).指黥刑。《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 韦昭 注:“钻,臏刑也。笮,黥刑也。”
词语解释:迫笮  拼音:pò zuó
迫促;急促。筰,通“ 迮 ”。《周礼·春官·典同》“侈声筰” 汉 郑玄 注:“侈谓中央约也。侈则声迫筰,出去疾也。”
词语解释:屈笮  拼音:qū zé
犹困厄。《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昔 萧 曹 与 高祖 并起微贱,致功立勋。 高祖 每在屈笮,二相恭顺,臣道益彰。”
词语解释:排笮  拼音:pái zé
排挤。《新唐书·李德裕传》:“帝虽不能用其言,犹敕 韦处厚 谆谆作詔,厚谢其意。然为 逢吉 排笮,讫不内徙。”
词语解释:局笮  拼音:jú zé
亦作“ 局窄 ”。 狭窄;困窘。 三国 魏 曹丕 《陌上桑》:“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笮。” 清 方苞 《武季子哀辞》:“嗟尔生兮震衍,罹百忧兮连延,蹇孤游兮局窄。”
词语解释:訾笮  拼音:zī zé
谓勒索敲诈钱财。訾,通“ 貲 ”。 宋 沉括 《开封府推官金部员外郎刘君墓志铭》:“有迫人之危,以取货于 大江 风涛之间,及挟姦以相訾笮欺罔於市井閭里者,公悉能钩察其情。”
词语解释:填笮  拼音:tián zé
颠仆困顿。填,通“ 颠 ”。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怀正居贞者,填笮乎泥泞之中;而狡猾巧伪者,轩翥乎虹霓之际矣。”
词语解释:复笮  拼音:fù zé
双重屋笮。笮,以竹或苇编成的,铺在椽上瓦下的箔席。《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汉 郑玄 注:“重屋,复笮也。” 孙诒让 正义:“重屋通天得纳日光,复屋复笮,止取重絫为饰,不通天纳光也。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参见“ 复屋 ”。
词语解释:复屋  拼音:fù wū
(1).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屋宇为“复屋”。《说文·林部》:“棼,复屋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故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复屋……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题诗》:“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传呼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