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第一第八第一品第室,第屋第主第一骨第二信号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第行第名第三本《诗经》第三纪第一线第二性征第一号
第一流第三声第二声第歇第一把交椅第二把交椅第室第一信号系统
第三第一手第赏第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握手第三国际第二产业
第一人第二人第家第馆第一审第二把手第一夫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宅第四声第使第下第一把手第二手第三世界第二骨
第一义第功第舍第一手材料第一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第二人称
第五第二流第观第三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课堂第三产业第巴
第一声第令第老的第一性第一次东征第五纵队第目第宇
第恐第一官第位第三种人第七个十字架第二国际第二次东征第二半国际

词语解释:第一  拼音:dì yī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 产 、丞相 平 等言, 武信侯 吕禄 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 赵王 。” 宋 苏轼 《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诗:“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説剑俱第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急鬆鬆跟着老者径到西廊下第一间房内,开了壁橱,取出银子。”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常以正月、二月预收乾牛羊矢,煎乳第一好:草既灰汁,柴又喜焦;乾粪火软,无此二患。”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幸公虚心以听,务以 翰峰 先生为念, 翰峰 在日,与公第一相爱,如僕旁人耳,僕知公必念之极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 中国 第一要他多。”
词语解释:第二  拼音:dì èr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第一流  拼音:dì yī liú
第一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大司马 下都,问 真长 曰:‘闻 会稽王 语奇进,尔邪?’ 刘 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 唐 许浑 《早秋寄刘尚书》诗:“天生心识富人侯,将相门中第一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更凭若个话前游,九十人中第一流。”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他们的作品,未必都是第一流的,未必都流传下来。”《新民晚报》1990.10.2:“它们以最美好的环境与场地、第一流的设备与服务竞相号召,终于又迎来了新一代的台球爱好者。”
词语解释:第三  拼音:dì sān
复姓。 汉 田广 孙 田癸 为 第三 氏。见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
词语解释:第一人  拼音:dì yī rén
(1).指才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 刘孝绰 ﹞出为 上虞 令,还除秘书丞, 高祖 谓舍人 周捨 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 孝绰 居此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昭阳殿 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 揆 至 蕃 ,酋长曰:‘闻 唐 有第一人 李揆 ,公是否?’ 揆 畏留,因紿之曰:‘彼 李揆 ,安肯来邪?’” 宋 陈师道 《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 痴珠 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 稷如 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 稷如 笑道:‘正是 秋痕 ,先生见过?’”
(2).指科举中式名列第一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品术·状元》:“《东斋遗事》: 蔡齐 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给七人,当直许出入,则两对引喝传呼。”按,《宋史·蔡齐传》作“﹝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七驺,即七名侍从。
词语解释:第宅  拼音:dì zhái
犹宅第,住宅。《汉书·外戚传上·赵倢伃》:“ 顺成侯 有姊 君姁 ,赐钱二百万,奴婢第宅以充实焉。”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元 傅若金 《登楼》诗:“近见 萧何 成第宅,旧闻 汲黯 在朝廷。” 清 杜濬 《椰冠道人歌》:“ 八公山 南多第宅,道人不作 淮南 客。” 郁达夫 《碧浪湖的秋夜》四:“在城里的南街上,去 沉 家的第宅不远,另外还住着有一家 朱 家的同族的人。”
词语解释:第一义  拼音:dì yī yì
(1).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佛法品》:“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坛经·付嘱品》:“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愿闻第一义,迴向心地初。”
(2).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明 罗洪先 《论学书》:“力行是 孔 门第一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五》:“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
词语解释:第五  拼音:dì wǔ
复姓。 东汉 时有 第五伦 。见《后汉书》本传。
词语解释:第一声  拼音:dì yī shēng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词语解释:第恐  拼音:dì kǒng
只怕。表示拟测。 元 麻革 《守约斋为吕仲和作》诗:“第恐达者事,还为狷者嗤。” 元 麻革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诗:“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
词语解释:第八  拼音:dì bā
复姓。 汉 有 第八矫 。见《元和姓纂》卷八引《风俗通》
词语解释:第行  拼音:dì xíng
犹行第。家族内同辈人的排行次第。《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绍》:“﹝ 崔绍 ﹞既至厅前,见 王判官 著緑,降阶相见,情礼甚厚,而答 绍 拜,兼通寒暄,问第行。”
词语解释:第三声  拼音:dì sān shēng
(1).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唐 戴叔伦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闻道 建溪 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唐 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楚 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词语解释:第一手  拼音:dì yī shǒu
(1).技艺最强的能手。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贞元 中,有 唐崑崙 第一手。”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谁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人姓 侯 名 健 ,祖居 洪都 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綫;更兼惯习鎗棒,曾拜 薛永 为师。”《壮悔堂文集·南省试策四》 清 宋荦 评:“ 明 策从来以填引古事为工,此独语语切今,三百年第一手也。”
(2).直接的,带有原始性质的。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 马克思 五十岁为了要研究 俄罗斯 的经济发展,开始学俄文。为什么呢?因为要直接从俄文读到第一手的材料。”《人民日报》1977.1.19:“领导同志必须立即赶赴现场,了解第一手情况,亲自指挥战斗。”《人民文学》1977年第期:“三二六九队在第一口高产油井之后,取得了 古潜山 夺油的第一手经验,一鼓作气连着打出四口高产油井。”
词语解释:第二人  拼音:dì èr rén
第二等的人才。《晋书·王坦之传》:“僕射 江虨 领选,将拟为尚书郎, 坦之 闻曰:‘自过 江 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见拟!’ 虨 遂止。”参见“ 第一人 ”。
词语解释:第一人  拼音:dì yī rén
(1).指才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 刘孝绰 ﹞出为 上虞 令,还除秘书丞, 高祖 谓舍人 周捨 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 孝绰 居此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昭阳殿 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 揆 至 蕃 ,酋长曰:‘闻 唐 有第一人 李揆 ,公是否?’ 揆 畏留,因紿之曰:‘彼 李揆 ,安肯来邪?’” 宋 陈师道 《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 痴珠 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 稷如 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 稷如 笑道:‘正是 秋痕 ,先生见过?’”
(2).指科举中式名列第一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品术·状元》:“《东斋遗事》: 蔡齐 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给七人,当直许出入,则两对引喝传呼。”按,《宋史·蔡齐传》作“﹝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七驺,即七名侍从。
词语解释:第四声  拼音:dì sì shēng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去声。如“授”“璐”“宋”“套”等字调为第四声。
词语解释:第功  拼音:dì gōng
评定功劳等次。《新唐书·房玄龄传》:“第功班赏,与 如晦 、 长孙无忌 、 尉迟敬德 、 侯君集 功第一,进爵 邗国公 ,食邑千三百户,餘皆次敍封拜。”《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八月﹞壬戌,以 色珍 所部将校前破 女真 ,后有 宋 捷,第功加赏。”《明史·叶旺传》:“第功,进 旺 云 俱都督僉事。”
词语解释:第二流  拼音:dì èr liú
比最优秀的略逊一筹的。例如:第二流小提琴手。
词语解释:第令  拼音:dì lìng
古代府第内供差遣的人。《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
词语解释:第一官  拼音:dì yī guān
指最重要的官位。《梁书·刘孝绰传》:“﹝ 刘孝绰 ﹞出为 上虞 令,还除秘书丞, 高祖 谓舍人 周捨 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 孝绰 居此职。” 唐 刘禹锡 《唐故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王公神道碑》:“其在 宣州 , 李公 再入相,议以第一官处之,牢让不取。”
词语解释:第一品  拼音:dì yī pǐn
犹言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 琅邪 王抗 第一品, 吴郡 褚思庄 、 会稽 夏赤松 竝第二品。”《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此人生得肌如雪晕,唇若朱涂,一个脸儿,恰像羊脂白玉碾成的,那里有什么 裴楷 ,那里有什么 王衍 ,这个 杨元礼 ,便真正是神清气清第一品的人物。”
词语解释:第名  拼音:dì míng
(1).评定名次。 宋 张先 《感皇恩》词:“第名天陛首 平津 ;东堂桂,重占一枝春。”按, 平津 乃 汉 公孙弘 封侯名,以对策名列第一。
(2).列上名字。谓科举中式。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君负其能,踏省门五六,然终不得第名於进士,髮谢齿落,遂至槁死,知者皆为君歉惜。”
词语解释:第二声  拼音:dì èr shēng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阳平声。如“旁”“魔”“琦”“檀”等字调为第二声。
词语解释:第赏  拼音:dì shǎng
评定奖赏。《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俶》:“ 倧 ( 钱倧 )大閲兵於 碧波亭 ,方第赏, 进思 前諫以赏太厚, 倧 怒,掷笔水中曰:‘以物与军士,吾岂私之,何见咎!’”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琴工﹞因日月以冀恩泽,即共奏取御府所宝琴,尽丐理治之……遂得时时奏功第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宣抚司第赏,首先出阵破敌者为奇功,进官四等,其下各有差。”
词语解释:第家  拼音:dì jiā
犹世家。指门第高、世代为官的大家。《汉书·王莽传上》:“今 安汉公 起于第家,辅翼陛下,四年于兹,功德烂然。” 清 虞兆湰 《天香楼偶得·第家》:“第家,犹今言世家也。”
词语解释:第使  拼音:dì shǐ
但使。 宋 叶适 《〈巽岩集〉序》:“公( 苏燾 )终不敢自成书,第使至约出於至详,至简成於至繁,以待后人而已。”
词语解释:第舍  拼音:dì shè
宅第,住宅。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 息夫躬 ﹞就国未有第舍,寄居丘亭。”《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缮修第舍,连里竟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 代宗 即位,宰辅及朝士当权者争脩第舍,颇为烦弊。”《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元年》:“ 唐 虞 茅茨, 夏 禹 卑宫,今大兴第舍及为三王立宅,岂今日之急邪!”
词语解释:第观  拼音:dì guān
第宅与楼观。《后汉书·马防传》:“ 防 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亙街路。”《旧唐书·辛替否传》:“伏惟公主,陛下之爱女,选贤良以嫁之,设官职以辅之,倾府库以赐之,壮第观以居之,广池籞以嬉之,可谓之至重也,可谓之至怜也。”
词语解释:第老的
排行最小的
词语解释:第位
这位
词语解释:第室,第屋
第宅
词语解释:第三本《诗经》
指宋朱熹编注的《诗经传》
词语解释:第歇
方言。现在;此刻
词语解释:第塔
方言。这里
词语解释:第馆  拼音:dì guǎn
犹第宅。《后汉书·宦者传序》:“府署第馆,棊列於都鄙,子弟支附,过半於州国。”《新唐书·独孤及传》:“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於杼轴,拥兵者第馆亙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词语解释:第下  拼音:dì xià
犹门下、阁下。古代多用于对长官的敬词。《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 张法顺 谓之曰:‘…… 桓氏 ( 桓玄 )世在西藩,人或为用,而第下之所控引,止 三吴 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第,府第也;下,犹言门下、閤下之类。”《隋书·百官志上》:“诸王言曰令,境内称之曰殿下。公侯封郡县者,言曰教,境内称之曰第下。”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谓人为明公、閤下之类﹞亦可谓之第下。 张浩 谓 元显 为第下。”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曰第下。”
词语解释:第一手材料  拼音:dì yī shǒu cái liào
从亲身实践或调查中直接获得的材料
词语解释:第三者  拼音:dì sān zhě
(1).当事双方以外的一方。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那叙述,虽说是客观的,然而倒是指摘缺点的地方多,惟有插画二百馀,则很可以供我们的参考,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2).特指插足他人家庭,与夫妇中的一方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
词语解释:第一性  拼音:dì yī xìng
直接的、原始的、感性的。 张天民 《创业》第三章:“干部要有个婆婆嘴,整天在你耳边嗡嗡:要重视第一性资料。”《人民日报》1972.2.12:“在科学实验中坚持实践第一,大搞调查研究,详细地、大量地占有第一性材料。”
词语解释:第三种人  拼音:dì sān zhǒng rén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胡秋原 、 苏汶 等人,自称是居于国民党反动文人和左翼革命文学阵营之间的所谓“第三种人”。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文艺自由”论,并用以反对左翼文学所提倡的文艺为革命政治服务的主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这一世界中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然而他不知道,因此他也写不出,于是他自称‘第三种人’,他‘为艺术而艺术’,他即使写了出来,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而已。”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在这天罗地网的阶级社会里,你逃不到什么地方去,也就做不成什么‘第三种人’。”
词语解释:第主  拼音:dì zhǔ
屋主,户主。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 南宫认菴 ﹞明年今日归省叔,至则门户犹存,第主非是。”
词语解释:第三纪  拼音:dì sān jì
地质年代。延续约6500万年,结束于250万年前
词语解释:第一把交椅  拼音:dì yī bǎ jiāo yǐ
排在第一的座位。比喻首要地位。《水浒传》第五回:“﹝ 李忠 道:﹞他留小弟在山上为寨主,让第一把交椅,教小弟坐了,以此在这里落草。” 茅盾 《子夜》十六:“ 天津 的面粉业总算势力雄厚,坐 中国 第一把交椅的了。”
词语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  拼音:dì yí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两大集团为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组成)和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组成)。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初期,同盟国占上风。1917年后,协约国逐渐掌握主动权。1918年,同盟国军队全线溃败。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死伤三千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
词语解释:第一审  拼音:dì yī shěn
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我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重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词语解释:第一把手  拼音:dì yī bǎ shǒu
指领导核心中居于首位的领导人。《人民日报》1964.8.3:“在选择、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方面,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核心,特别是第一把手,担负着重大的任务。”《人民文学》1977年第期:“县委第一把手 郭玉珍 同志,名字像小闺女,却是年近半百的 山东 大汉。”《花城》1981年第期:“ 媛媛 的老子是你这个高等学府第一把手。”
词语解释:第一炮  拼音:dì yī pào
比喻事情的开头。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七:“乘着一夜的狂风,偷去铜的和铁的门环, 瑞宣 想,恐怕就是 日本 经济学家的抢劫计划的第一炮。”《花城》1981年第期:“要知道,第一期的稿若发得质量不高,打不响开门第一炮,会直接影响刊物的声誉。”
词语解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拼音:dì yí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
即“北伐战争”。
词语解释:第一次东征  拼音:dì yí cì dōng zhēng
1925年1月,占据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上之机,以“救粤军总司令”名义,率部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以粤、滇、桂、湘各军组成东征联军,以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为主力,于3月底击溃陈炯明主力。4月20日,滇军进驻惠州,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词语解释:第七个十字架  拼音:dì qī gè shí zì jià
长篇小说。德国西格斯作于1942年。共产党员海斯勒和六个难友逃出了集中营。监狱长下令竖起七个十字架,扬言一周内将他们处死。经过五天的追捕,六人先后遇难,只有海斯勒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追捕期限已过,第七个十字架仍然空着。
词语解释:第一骨  拼音:dì yī gǔ
古 新罗国 谓王侯族为第一骨,其余贵族为第二骨。 唐 令狐澄 《大中遗事》:“ 新罗国 记其国王侯族谓之第一骨,餘贵族谓之第二骨。”《新唐书·东夷传·新罗》:“王族为第一骨,妻亦其族,生子皆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虽娶,常为妾媵。”
词语解释:第一线  拼音:dì yī xiàn
(1).战地的最前线。
(2).指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等实际活动的地方或岗位。 孙犁 《澹定集·业余创作三题》:“你们战斗、生活在第一线,从你们中间一定能产生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家。”《人民日报》1981.4.29:“老一代人过去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可是历史不断发展,由于身体和年龄的限制,总不能永远在第一线,永远活下去。”
词语解释:第二把交椅  拼音:dì èr bǎ jiāo yǐ
俚语∶居第二位的位置
词语解释:第二次握手  拼音:dì èr cì wò shǒu
长篇小说。张扬作。1979年出版。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反对。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归国后,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无可挽回。便执意奔赴边疆,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
词语解释:第二把手  拼音:dì èr bǎ shǒu
居第二位的人
词语解释:第二手  拼音:dì èr shǒu
间接的、非原始的。 许杰 《回忆我和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我当时把自己留存的 鲁迅 先生那封信的手迹的底片,送给他们,让他们可在纪念馆里,保存一份第二手的资料。” 巴金 《创作回忆录·关于〈火〉》:“根据第二手的材料,写我所不熟悉的生活,即使主人公是我熟悉的朋友,甚至是我的未婚妻,我也写不好,因为环境对我陌生,主人公接触的一些人我也不熟悉,编造出来,当然四不像。”参见“ 第一手 ”。
词语解释:第一手  拼音:dì yī shǒu
(1).技艺最强的能手。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贞元 中,有 唐崑崙 第一手。”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谁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人姓 侯 名 健 ,祖居 洪都 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綫;更兼惯习鎗棒,曾拜 薛永 为师。”《壮悔堂文集·南省试策四》 清 宋荦 评:“ 明 策从来以填引古事为工,此独语语切今,三百年第一手也。”
(2).直接的,带有原始性质的。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 马克思 五十岁为了要研究 俄罗斯 的经济发展,开始学俄文。为什么呢?因为要直接从俄文读到第一手的材料。”《人民日报》1977.1.19:“领导同志必须立即赶赴现场,了解第一手情况,亲自指挥战斗。”《人民文学》1977年第期:“三二六九队在第一口高产油井之后,取得了 古潜山 夺油的第一手经验,一鼓作气连着打出四口高产油井。”
词语解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拼音:dì èr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
即“土地革命战争”。
词语解释:第二课堂  拼音:dì èr kè táng
也叫第二教育渠道。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
词语解释:第五纵队  拼音:dì wǔ zòng duì
1936年10月 西班牙 内战期间,进攻 西班牙共和国 首都 马德里 的叛军将领 摩拉 扬言,他们正在用四个纵队进攻 马德里 ,而第五纵队已在首都等待着。这“第五纵队”指在共和国后方活动的叛徒、间谍和破坏分子。现在泛指被帝国主义和其他侵略者所利用在内部进行破坏、颠覆活动的叛徒和间谍组织。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不但在沦陷区,而且在大后方, 汪 记国民党也是林立的。有些是秘密的,这就是敌人的第五纵队。”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你们这第五纵队的阴谋,在各国都在苟延残喘, 中国 因为政治不良,给你们机会多一点罢了。”
词语解释:第二国际  拼音:dì èr guó jì
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来自欧美二十二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国际社会主义者于1889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告第二国际的成立。初期在恩格斯的领导和影响下,基本执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恩格斯去世后,逐渐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因右派和中派占据领导地位,第二国际日趋堕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从此不再是无产阶级的组织,最后陷于破产。
词语解释:第二信号系统  拼音:dì èr xìn hào xì tǒng
人类所特有的信号系统。即语言或文字的刺激通过人的大脑皮层中相应的区域,而形成条件联系,大脑皮层的此种机能系统称作第二信号系统。如尝过酸醋的人看到酸醋易分泌唾液,因所见的酸醋已成为酸味的信号,此为第一信号。若再听人说“酸醋”,竟也会分泌唾液,则听人说之“酸醋”为信号之信号,因称之为第二信号。参见“ 第一信号系统 ”。
词语解释:第一信号系统  拼音:dì yī shēn hào xì tǒng
人类和一般高等动物所共有的信号系统。即具体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后,就在大脑皮层中相应的区域形成条件联系,大脑皮层的此种机能系统称作第一信号系统。例如狗看见曾经吃过的食物时,就会分泌唾液,所看见的食物成了味觉的信号,这就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词语解释:第二性征  拼音:dì èr xìng zhǐ
人和动物性成熟后所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如女子乳部发达,音调高;男子生须,音调低;雄鸡冠高尾长而善鸣,羽毛鲜艳。这些特点都是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
词语解释:第室  拼音:dì shì
犹第宅。《汉书·高帝纪下》:“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 长安 ,受小第室。” 晋 陆云 《谏吴王起西园第宜遵节俭启》:“伏见西园大营第室,虽未审节度丰俭之制,然用工甚严,窃惧事不得济,愚臣管见,輒敢瞽言。”《新唐书·赵憬传》:“ 憬 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
词语解释:第三国际  拼音:dì sān guó jì
即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在列宁领导下成立,1943年解散
词语解释:第一夫人  拼音:dì yī fū rén
一国中国家元首的妻子
词语解释:第三世界  拼音:dì sān shì jiè
指 亚洲 、 非洲 、 拉丁美洲 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文学》1977年第期:“对于兄弟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周总理 则要求我们从思想到行动都不能有大国沙文主义。”参见“ 第一世界 ”、“ 第二世界 ”。
词语解释: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  拼音:dì sān dài lǐng dǎo jí tǐ dí dàng wù zhī jí
邓小平1989年6月16日同几位中央负责人的谈话要点。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政治局常委会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核心。经济要保持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速度,大胆改革开放,抓紧惩治腐败,保持政治稳定,抓好党的建设。
词语解释:第三产业  拼音:dì sān chǎn yè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第三产业指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部门和为提高科技文化、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事业、商业、机器维修业、服务性行业、文教卫生科研事业等。《人民日报》1981.4.29:“在我国,兴办第三产业要从实际出发,从解决最紧迫问题开始。”参见“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词语解释:第目  拼音:dì mù
犹品第。品评人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是故众人之明能知辈士之数,而不能知第目之度。” 刘昞 注:“众人明者麤知郡国出辈之士而已,乃未识郡国品第之雋。”
词语解释:第二次东征  拼音:dì èr cì dōng zhēng
1925年9月,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重占东江地区,企图夺取广州。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初收复东江,为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奠定了基础。
词语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  拼音: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1939年至1945年在法西斯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国、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间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词语解释:第一号  拼音:dì yī hào
犹言第一流。形容程度上达到极点。《小说选刊》1981年第期:“ 德祥 老师傅可真是天下第一号大好人,不是他帮我搞自动化,向阳厂早垮了。”
词语解释:第一信号系统  拼音:dì yī shēn hào xì tǒng
人类和一般高等动物所共有的信号系统。即具体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后,就在大脑皮层中相应的区域形成条件联系,大脑皮层的此种机能系统称作第一信号系统。例如狗看见曾经吃过的食物时,就会分泌唾液,所看见的食物成了味觉的信号,这就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词语解释:第二产业  拼音:dì èr chǎn yè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工业部门。参见“ 第一产业 ”、“ 第三产业 ”。
词语解释:第二次鸦片战争  拼音:dì èr cì yā piàn zhàn zhēng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久,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由于外国的蛮横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主权。
词语解释:第二骨  拼音:dì èr gǔ
古 新罗国 谓除王侯族外的其余贵族为第二骨。《新唐书·东夷传·新罗》:“官有宰相、侍中、司农卿、太府令,凡十有七等,第二骨得为之。”参见“ 第一骨 ”。
词语解释:第一骨  拼音:dì yī gǔ
古 新罗国 谓王侯族为第一骨,其余贵族为第二骨。 唐 令狐澄 《大中遗事》:“ 新罗国 记其国王侯族谓之第一骨,餘贵族谓之第二骨。”《新唐书·东夷传·新罗》:“王族为第一骨,妻亦其族,生子皆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虽娶,常为妾媵。”
词语解释:第二人称  拼音:dì èr rén chēng
在言语活动中,指称听话人的,为第二人称。如“你”、“您”、“你们”等。参见“ 第一人称 ”。
词语解释:第一人称  拼音:dì yī rén chēng
在言语(书面或口头)活动中,指称说话人自己的,为第一人称。如“我”、“我们”等。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人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
词语解释:第巴  拼音:dì bā
西藏 地区旧官名。原为 西藏 部落或地方首领的称号, 清 初用以称总理 西藏 地方事务的官员,后又以指 西藏 地方政府所委派的地方官及中下级执事官。《清会典·理藩院五·典属清吏司》:“司门第巴三人,司糌粑第巴三人,司草第巴一人,司薪第巴二人。”
词语解释:第宇  拼音:dì yǔ
犹官邸。《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出入荣显,礼容优泰,第宇华旷。”《魏书·北海王详传》:“建饰第宇,开起山池,所费巨万矣。”
词语解释:第二半国际  拼音:dì èr bàn guó jì
即“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也称“维也纳国际”。1921年2月由考茨基领导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英国独立工党等十三个国家的“中派”社会党在维也纳成立。由于它自称站在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之间,是“中派”,故又被称为第二半国际。它同黄色国际一起分裂工人阶级队伍。1923年与黄色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