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鞭笞 拼音:biān chī
(1).鞭打;杖击。《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使 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教诸子无鞭笞之责,而亦不至於不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冰心 《最后的安息》:“她脑中所充满的只有悲苦恐怖,躯壳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冻饿。”
(2).古刑罚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 周 用肉刑,积祀七百, 汉 氏废之,年代不如。至於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 宋 张耒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诗之二:“聒聒庭中争曲直,纷纷笔下判鞭笞。”
(3).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我太夫人圣善六姻,训子妇以悯默,罚婢僕佣保以庄励为鞭笞。”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监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淮关》:“少年怒,嗾从者詰之,鞭笞交下。”
(4).比喻谴责;批判。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三人行》的全篇对于‘愚蒙顽固’的市侩主义,并不加以鞭笞的。” 茅盾 《萧红〈呼兰河传〉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5).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宋 苏轼 《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我 太祖 ﹞命将出师,鞭笞羣雄。”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自 秦始 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词语解释:箠笞
鞭打。《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词语解释:榜笞 拼音:bǎng chī
鞭笞拷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宋 陆游 《秋兴》诗之二:“榜笞督租赋,涉笔騂我颜。” 章炳麟 《定版籍》:“有闕乏,即束缚诣吏,榜笞与逋赋等。”词语解释:棰笞 拼音:chuí chī
鞭打。《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词语解释:谴笞 拼音:qiǎn chī
责其罪而鞭挞之。《汉书·赵广汉传》:“事下廷尉治(罪),实丞相自以过谴笞傅婢,出至外弟乃死,不如 广汉 言。”词语解释:击笞 拼音:jī chī
鞭笞示罚。《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与共毁太子。王以故数击笞太子。”词语解释:髡笞 拼音:kūn chī
亦作“髠笞”。 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后汉书·史弼传》:“詔书前后切却州郡,髡笞掾史。”《魏书·刘昶传》:“ 灵太后 召 清河王 懌 决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 敦煌 为兵。”词语解释:杖笞 拼音:zhàng chī
杖击。 清 于成龙 《婚姻不遂之妙判》:“ 冯汝棠 者,贪富嫌贫,弃良即丑;利慾熏其良知,女儿竟为奇货。须知令甲无私,本宜惩究;姑念 緹縈 泣请,暂免杖笞。”词语解释:搒笞 拼音:péng chī
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 ,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词语解释:捶笞 拼音:chuí chī
杖击;抽打。《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权足以捶笞之。” 杨倞 注:“捶、笞,皆杖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子胥 ﹞操鞭捶笞 平王 之墓。”词语解释:掠笞 拼音:lüè chī
拷打;笞击。《史记·张仪列传》:“﹝ 楚 相门下﹞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被以诽谤之罪,闭狱掠笞,使出钱自赎。”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到来日我去相府中,禀过此一件事。我慢慢的掠笞这廝。”词语解释:挞笞 拼音:tà chī
用鞭和竹板子打。 汉 班固 《白虎通·五刑》:“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或曰,挞笞之刑也。”词语解释:教笞 拼音:jiào chī
教训鞭笞。《史记·律书》:“故教笞不可废於家,刑罚不可捐於国,诛伐不可偃於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词语解释:笪笞 拼音:dá chī
鞭打。《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莫我儿飢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词语解释:系笞 拼音:xì chī
缚着鞭打。《汉书·衡山王刘赐传》:“ 孝 少失母,附后,后以计爱之,与共毁太子,王以故数繫笞太子。”词语解释:督笞 拼音:dū chī
杖罚;责打。《汉书·丙吉传》:“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汝安得有功?”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此督字,当如《陈咸传》作杖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