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首字词组
竺乾竺干竺乾学竺乾服竺寒竺生竺乾氏 
竺国竺僧竺乾公竺胙竺学竺域竺信 
竺书竺经竺文竺典竺干服竺教  
竺土竺法竺国经竺干氏竺干学竺干公  

词语解释:竺乾
亦作“笁乾”。
1. 天竺 。古 印度 的别称。《弘明集·正诬论》:“ 老子 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 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 竺乾 者, 天竺 也。泥洹者,梵语, 晋 言‘无为’也。若佛不先 老子 ,何得称先生?”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我闻 竺乾 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五灯会元·东土祖师·慧可大祖禅师》:“祖乃告曰:‘ 菩提达磨 远自 竺乾 ,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宗 尝幸 东都 ,天大旱,且暑。时 圣善寺 有 竺乾 僧 无畏 ,号曰 三藏 ,善召龙致雨之术。”
2.佛;佛法。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之郎中张博士》:“大底宗 庄叟 ,私心事竺乾。”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笁乾之道与 尼 聃 鼎。” 宋 沉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命竺乾之众,啟梵唄之塲。”《诗话总龟前集·雅什下》《雅言系述》:“ 路振 赠诗云:‘……已絶劳生念,虔心向竺乾。’”
词语解释:竺国  拼音:zhú guó
天竺 。古 印度 的别称。 唐 刘言史 《病僧》诗之一:“ 竺国 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徧浮埃。”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西夷 康居 ,与 竺国 邻,俗多善幻。”《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茜罽缝袍 竺国 师,霞綃蹙帔天魔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游东园启》:“黄花万亩,儼 竺国 之铺金;白藕千池,似 崑山 之积玉。”
词语解释:竺书  拼音:zhú shū
佛书,佛经。 明 袁宗道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之二:“世典不戒杀,竺书缝其缺。”
词语解释:竺土  拼音:zhú tǔ
指 天竺国 。指古 印度 。 唐 希迁 《参同契》:“ 竺土 大僊心,东西密相付。”
词语解释:竺干  拼音:zhú gàn
亦作“笁乾”。
(1). 天竺 。古 印度 的别称。《弘明集·正诬论》:“ 老子 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 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 竺乾 者, 天竺 也。泥洹者,梵语, 晋 言‘无为’也。若佛不先 老子 ,何得称先生?”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我闻 竺乾 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五灯会元·东土祖师·慧可大祖禅师》:“祖乃告曰:‘ 菩提达磨 远自 竺乾 ,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宗 尝幸 东都 ,天大旱,且暑。时 圣善寺 有 竺乾 僧 无畏 ,号曰 三藏 ,善召龙致雨之术。”
(2).佛;佛法。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之郎中张博士》:“大底宗 庄叟 ,私心事竺乾。”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笁乾之道与 尼 聃 鼎。” 宋 沉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命竺乾之众,啟梵唄之塲。”《诗话总龟前集·雅什下》《雅言系述》:“ 路振 赠诗云:‘……已絶劳生念,虔心向竺乾。’”
词语解释:竺僧  拼音:zhú sēng
僧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有沙门竺僧 朗 ,少事 佛图澄 ,硕学渊通,尤明气纬。”
词语解释:竺经  拼音:zhú jīng
见“ 竺国经 ”。
词语解释:竺国经  拼音:zhú guó jīng
佛经。因出 天竺国 ,故名。 宋 林景熙 《梦中作》之二:“一抔自筑珠丘土,双匣犹传 竺国 经。”亦省作“ 竺经 ”。 唐 李洞 《将之蜀别友人》诗:“若遇多吟友,何妨勘 竺 经。”
词语解释:竺法  拼音:zhú fǎ
佛法。 明 李贽 《钵盂庵听诵〈华严〉并喜雨》诗之一:“竺法惊朝雨,经声落紫烟。”
词语解释:竺乾学
亦作“笁乾学”。 佛学。 宋 苏轼 《行香子》词:“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笁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词语解释:竺乾公
佛的代称。 唐 马戴 《题石瓮寺》诗:“稀逢息心侣,独礼竺乾公。”
词语解释:竺文  拼音:zhú wén
佛教经文。 宋 苏辙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罢枣脩禭陈褘狄,敢荐竺文之祕,少资天福之餘。”
词语解释:竺国经  拼音:zhú guó jīng
佛经。因出 天竺国 ,故名。 宋 林景熙 《梦中作》之二:“一抔自筑珠丘土,双匣犹传 竺国 经。”亦省作“ 竺经 ”。 唐 李洞 《将之蜀别友人》诗:“若遇多吟友,何妨勘 竺 经。”
词语解释:竺乾服
僧衣。 宋 梅尧臣 《茂芝上人归姑苏》诗:“身衣竺乾服,手援 牺氏 琴。”
词语解释:竺胙  拼音:zhú zuò
厚赐。竺,通“ 篤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一:“葆汝心光淳闷在,皇天竺胙总无私。”
词语解释:竺典  拼音:zhú diǎn
佛教经典。 明 袁宗道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道德》《南华》以及竺典亦多涉猎,挥麈援毫,往往有效。” 明 袁宗道 《寄三弟书》:“自弟出京后,此女能通竺典,诵《金刚经》时有问答,皆出意外。” 明 寂灯 《小除夜示学人》诗:“竺典当尊重,凡情莫浪攀。”
词语解释:竺干氏  拼音:zhú gàn shì
佛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此举(指废佛氏)皆 夏 一人力主之。亦越十年, 夏 坐法死西市,竟无后。岂真竺乾氏能为祟耶,抑数之偶合也?”
词语解释:竺寒  拼音:zhú hán
严寒。竺,通“ 篤 ”。 明 杨慎 《孝友后华李子玉讄》:“弟官官师十餘年,时单骑省之,虽竺寒酷暑不避也。”
词语解释:竺学  拼音:zhú xué
佛学。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迷心昧性哂竺学,贪生惜死悲方仙。”
词语解释:竺干服  拼音:zhú gàn fú
僧衣。 宋 梅尧臣 《茂芝上人归姑苏》诗:“身衣竺乾服,手援 牺氏 琴。”
词语解释:竺干学  拼音:zhú gàn xué
亦作“笁乾学”。 佛学。 宋 苏轼 《行香子》词:“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笁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词语解释:竺生  拼音:zhú shēng
涌现。竺,通“ 篤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议论,盪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曜。”
词语解释:竺域  拼音:zhú yù
指 天竺 。即今 印度 。 辽 梁援 《玉石观音唱和诗》:“七尺仙容立殿臺,鐫奇鏤异最优哉。摸将 竺 域佛为像,琢就 崑 峯石作胎。”
词语解释:竺教  拼音:zhú jiào
佛教。 宋 李纲 《次韵上元宰胡俊明蒋山勤老唱和古风》:“竺教流传入中土,以相求之无自可。”
词语解释:竺干公  拼音:zhú gàn gōng
佛的代称。 唐 马戴 《题石瓮寺》诗:“稀逢息心侣,独礼竺乾公。”
词语解释:竺乾氏
佛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此举(指废佛氏)皆 夏 一人力主之。亦越十年, 夏 坐法死西市,竟无后。岂真竺乾氏能为祟耶,抑数之偶合也?”
词语解释:竺信  拼音:zhú xìn
深信;忠实地信仰。竺,通“ 篤 ”。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纬书尚繁,《中庸》一篇,固为赞圣之颂,往时 魏源 、 宋翔凤 辈皆尝附之三统三世,谓可以前知未来,虽 长素 亦或竺信者也。” 章炳麟 《说于长书》:“ 章学诚 故竺信《七略》,犹纚纚为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