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12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儿童仙童成童孤童幼童宛童娈童行童
牧童家童野童仆童圣童丫童子童孝童
山童樵童终童顽童津童乐童老童丱童
青童童童歌童海童少童耕童稚童颠童
小童灵童渔童芝童重童学童宫童冥童
金童蛮童孩童奚童橘童壤童冲童反老还童
玉童还童神童蒙童妖童迷童三角童传诏童
黄童狂童牛童马童髫童繁华童亭童阴童
村童巴童游童香童女童道童舆童傲童
头童阿童奇童狡童騃童榜童浴童阳童

词语解释:儿童  拼音:ér tóng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清 金人瑞 《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词语解释:牧童  拼音:mù tóng
放牧牛、羊的儿童。《吕氏春秋·疑似》:“入於泽,而问牧童;入於水,而问渔师。” 唐 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西彦 《鱼鬼》:“不过,我们牧童却有自己的娱乐。”
词语解释:山童  拼音:shān tóng
(1).山村儿童。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山童采葛,入丹竇而忘归;野老紆花,向清溪而不返。” 唐 李白 《答从弟幼成》诗:“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尊。” 元 虞集 《后续咏贫士》诗之一:“山童衣百鶉,唤之愧匆匆。”
(2).僧道或隐士的侍者。 唐 孙逖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随。” 宋 陈达叟 《〈本心斋食谱〉叙》:“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唤山童供蔬饌,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 元 袁桷 《题巨然〈枫林雅集图〉》诗:“山童注新泉,支鼎拾薪籜。” 清 厉鹗 《徵招·为蒋丈雪樵赋》词:“酒熟倒葫芦,有山童相待。”
(3).谓山无草木。参见“ 山童石烂 ”。
词语解释:山童石烂  拼音:shān tóng shí làn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欢会誓》:“侍女之席,誓不敢即;渝盟受殃,神质於旁。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词语解释:青童  拼音:qīng tóng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词语解释:青童君  拼音:qīng tóng jūn
亦称“ 青童大君 ”。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 东海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三》:“ 青童大君 云:‘欲植灭度根,当拔生死栽。’”《〈黄庭内景经〉序》:“《黄庭内经》一名《东华玉篇》” 务成子 注:“东华者,方诸宫名也, 东海 青童君 所居也。”
词语解释:小童  拼音:xiǎo tóng
(1).幼童,小孩。《庄子·徐无鬼》:“ 黄帝 曰:‘异哉小童。’”
(2).亦作“ 小僮 ”。年幼的男仆。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宋 范成大 《戏书四绝》之三:“小童三唤先生起,日满东窗暖似春。”《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请大人吩咐一个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进来。”
(3).古代国君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於君曰小童。”
(4).古代国君居丧时自称。《左传·僖公十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词语解释:金童  拼音:jīn tóng
仙人的侍童。 唐 徐彦伯 《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之二:“玉璽亲题御笔,金童来侍天香。”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那些仙人、神人都是百病消除,长生不老,男是金童,女是玉女。”
词语解释:玉童  拼音:yù tóng
(1).仙童。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西王母 与群仙游 员邱 之上,聚神蛾以琼筐盛之,使玉童负筐以游四极。”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缩地朝珠闕,行天使玉童。”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蚕吐五采,双双玉童,树发寳盖,清谈梵宫。”
(2).美貌少女。 唐 李白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诗:“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 宋 苏轼 《菩萨蛮·杭妓往苏迎新守杨元素》词:“玉童西迓 浮丘伯 ,洞天冷落秋萧瑟。”
(3).小童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石城》诗:“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 冯浩 笺注:“小童,主启闭者。”
词语解释:黄童  拼音:huáng tóng
(1).幼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
(2).指 黄香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黄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陆 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刘护 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魏书·元顺传》:“ 丰 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 黄童 ,不得无双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 江夏 黄童 徒逞辩, 广都 庞令 恐非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 黄童 双。”
词语解释:村童  拼音:cūn tóng
(1).乡村儿童。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水浒传》第五回:“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荆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逃学。”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轻人。《水浒传》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涤器之 相如 ;丑妇当壚,不是当时之 卓氏 。”
词语解释:头童  拼音:tóu tóng
头发脱落。指年老。 清 姚鼐 《题梦楼集》诗:“与君交久无如我,竝到头童白頷髭。”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毁齿而鉤研声病,头童而不息。”参见“ 头童齿豁 ”。
词语解释:头童齿豁  拼音:tóu tóng chǐ huò
头秃齿缺。形容衰老。 唐 韩愈 《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宋 陈师道 《别圆澄禅师》诗:“此去他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屈指计之,二十六年矣, 瑞臣 虎文 皆作古人,予与 小谢 亦头童齿豁。”
词语解释:仙童  拼音:xiān tóng
见“ 仙僮 ”。
词语解释:仙僮  拼音:xiān tóng
亦作“ 仙童 ”。
(1).仙人前执役的童子。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云笈七籤》卷八八:“仙童握节,侍女焚香。”
(2).用为对高雅隐士的僮僕的美称。《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 曰:‘有劳仙童传报: 刘备 专来拜见先生。’”
词语解释:家童  拼音:jiā tóng
见“ 家僮 ”。
词语解释:家僮  拼音:jiā tóng
亦作“ 家童 ”。 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史记·吕不韦列传》:“ 不韦 家僮万人。”《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缔,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 唐 方干 《山中言事》诗:“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赵广戴禄》:“ 戴禄 者, 临邑 邢子愿 先生家僮,亦精六书之学,与 子愿 书,往往乱真。”
词语解释:樵童  拼音:qiáo tóng
打柴的童子、童仆。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藩篱生野径,斤斧任樵童。” 唐 长孙佐辅 《山居》诗:“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
词语解释:童童  拼音:tóng tóng
(1).茂盛貌;重迭貌。《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有桑树高五尺餘,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 唐 陈陶 《涂山怀古》诗:“当时执圭处,佳气仍童童。” 宋 陆游 《云童童行》:“云童童,挟雨来。” 清 袁枚 《题江天云树图》诗:“ 越王 城下树,童童千扶桑。”
(2).光秃貌。 汉 苏武 《答李陵》诗:“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宋 梅尧臣 《杨公蕴之革亭宰》诗:“今生拗都尽,秃株立童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髀肉如脂,尻骨童童。” 何垠 注:“童童,秃也。”
词语解释:灵童  拼音:líng tóng
(1).仙童。《云笈七籤》卷一一九:“则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唤灵童,採瑞草,同仙子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赠蓬子〉诗》:“驀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2).即童真。受过十戒的沙弥。 唐 元稹 《大云寺二十韵》:“鉢付灵童洗,香教善女薰。”
(3).神童,聪明的儿童。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看完就回来给父母唱和表演,连名旦在一旁也称赞说是艺苑都罕见的灵童。”
词语解释:蛮童  拼音:mán tóng
亦作“ 蛮僮 ”。 南方的童仆。 宋 梅尧臣 《茶磨》诗之二:“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宋 陆游 《林亭书事》诗:“约束蛮僮收药富,催呼稚子晒书忙。”
词语解释:还童  拼音:huán tóng
恢复青春。《魏书·萧衍传》:“反肉还童,不待 羊 陆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而此茗清香滑熟,异於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词语解释:狂童  拼音:kuáng tóng
(1).轻狂顽劣的少年。《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孔颖达 疏:“狂童,谓狂顽之童稚。” 朱熹 集传:“狂童犹狂且,狡童也。”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岂能使狂童怨女,放士鲜民,皆奏清庙之音。”
(2).指狂悖作乱的人。童,奴才。此为鄙称。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唐 韩偓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诗:“狂童容易犯 金门 ,比屋齐人作旅魂。”
词语解释:巴童  拼音:bā tóng
巴 渝 之童,善歌舞。《文选·鲍照〈舞鹤赋〉》:“ 燕 姬色沮, 巴 童心耻。” 刘良 注:“ 巴 童、 燕 姬,并善歌者。” 唐 岑参 《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 羌 儿笛,厌听 巴 童歌。” 清 陈维崧 《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 越 覡,舞 巴 童,颭灵旗,不满微风。”
词语解释:阿童  拼音:ā tóng
晋 王濬 的小字。《晋书·羊祜传》:“时 吴 有童謡曰:‘ 阿童 復 阿童 ,衔刀浮渡 江 。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祜 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 益州 刺史 王濬 徵为大司农, 祜 知其可任, 濬 又小字 阿童 ,因表留 濬 监 益州 诸军事,加龙驤将军。”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益德 寃魂终报主, 阿童 高义镇横秋。” 宋 苏轼 《八月十五看潮》诗之二:“万人鼓噪慑 吴 儂,犹是浮 江 老 阿童 。”
词语解释:成童  拼音:chéng tóng
(1).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穀梁传·昭公十九年》:“羈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范宁 注:“成童,八岁以上。”《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郑玄 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 固 弟子 汝南 郭亮 ,年始成童,游学 洛阳 。” 李贤 注:“成童,年十五也。” 明 危素 《文献黄公神道碑》:“比成童,不妄出门,能备诵《书》《诗》。”
(2).引申指神童。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 张博山 ﹞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
词语解释:野童  拼音:yě tóng
村野的儿童。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 汉 节野童看。” 唐 孟浩然 《夏日浮舟过滕逸人别业》诗:“野童扶醉舞,山鸟笑酣歌。”
词语解释:终童  拼音:zhōng tóng
《汉书·终军传》载: 终军 , 济南 人。字 子云 。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武帝 任为谒者给事中,累擢谏议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 (今 两广 地区)说 南越 王 入朝。 南越王 愿举国内属而其相 吕嘉 不从,举兵杀王及 终军 。死时年仅二十馀,时称“终童”。《汉书》有传·后因用以为称颂少年有为的典故。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清秀过 终童 ,携书访老翁。”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子野见和》:“旧交怀 贺老 ,新进谢 终童 。”
词语解释:歌童  拼音:gē tóng
亦作“ 歌僮 ”。 以歌唱为生的儿童。《后汉书·宦者传序》:“嬙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綺室。”《晋书·贾充传》:“歌僮舞女,选极一时。” 北周 庾信 《汉高祖置酒沛宫赞》:“还迎故老,更召歌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
词语解释:渔童  拼音:yú tóng
(1).渔家小孩。 唐 陆龟蒙 《渔具诗·背蓬》:“见説 万山潭 ,渔童尽能学。”
(2). 唐 朝诗人 张志和 的童仆。《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帝尝赐奴婢各一, 志和 配为夫妇,号 渔童 、 樵青 。” 宋 张元干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词:“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 渔童 拍手 樵青 笑。”
词语解释:孩童  拼音:hái tóng
幼儿;儿童。《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於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后汉书·皇后纪序》:“ 东京 皇统屡絶,权归女主……贪孩童以久其政,抑贤明以专其威。”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悵。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西游补》第五回:“便是三尺孩童,也知 虞美人 能词善赋之才。”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那里有他孩童时期熟识的景物,跟形成他最初认识人生的种种事情。”
词语解释:神童  拼音:shén tóng
(1).指特别聪明、才能非凡的儿童。《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 齐 中书郎 王融 深赏异之,常与同载以适亲友,号曰神童。”《新唐书·刘晏传》:“ 玄宗 封 泰山 , 晏 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 张説 试之, 説 曰:‘国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请旁午,号神童,名震一时。” 鲁迅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清 朝末年,有些人读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神童诗》。”
(2).谓仙童。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列神童於羽帐,侍玉女於仙车。”
(3). 唐 宋 时所设童子科举的别称。《新唐书·文艺传上·杨炯》:“ 炯 , 华阴 人,举神童,授校书郎。”《宋史·赵赞传》:“ 赞 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
词语解释:牛童  拼音:niú tóng
牧童。 五代 刘兼 《登楼寓望》诗:“背琴鹤客归松径,横笛牛童卧蓼滩。” 金 元好问 《示怀祖》诗:“乘闲便作归田赋,付与牛童扣角歌。”
词语解释:游童  拼音:yóu tóng
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
指出游的儿童。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宋 王珪 《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 清 陈维崧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
词语解释:奇童  拼音:qí tóng
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杜根传》:“﹝ 根 ﹞父 安 ,字 伯夷 ,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 孔武仲 ,祕阁校理 平仲 ,叹誉以为奇童。” 郭沫若 《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 夏完淳 ﹞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
词语解释:孤童  拼音:gū tóng
孤儿。《墨子·兼爱下》:“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宋 范成大 《题药方》诗:“孤童亦復梦槐柯,无德无功用福多。”
词语解释:仆童  拼音:pú tóng
未成年的仆人。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辕马蹢躅鸣,左右泣僕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僕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词语解释:顽童  拼音:wán tóng
(1).愚钝无知的人。《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国语·郑语》:“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 韦昭 注:“顽童,童昏,固,陋也。谓皆昧暗穷陋,不识德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近顽童而远贤才,亲諂諛而疏正直。”
(2).愚妄、顽皮的孩童。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三:“ 蔡攸 者,垂髫一顽童耳, 京 ( 蔡京 )遣 攸 日与陛下游从嬉戏,必无 文 武 尧 舜 之道,啟沃陛下。”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成家庆,顽童前引,稚子随行。”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一条本来很冷落的胡同,这时变成一个刚被顽童所捣毁的蜂巢。”
(3).指娈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闻抚公溺声歌而比顽童,此皆九兄所长也。”
词语解释:海童  拼音:hǎi tóng
传说中的海中神童。《文选·左思〈吴都赋〉》:“ 江斐 於是往来;海童於是宴语。” 刘逵 注:“海童,海神童也。” 李善 注引《神异经》:“西海有神童,乘白马,出则天下大水。” 唐 皇甫冉 《登玄元庙》诗:“海童纷翠盖,羽客事琼筵。” 明 刘基 《玉涧和尚西湖图》诗:“开尊命客弹焦桐,扣舷大笑惊海童。”
词语解释:芝童  拼音:zhī tóng
仙童。 唐 崔湜 《幸白鹿观应制》诗:“捧药芝童下,焚香桂女留。” 唐 刘宪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芝童荐膏液,松鹤舞驂騑。”
词语解释:奚童  拼音:xī tóng
亦作“ 奚僮 ”。 未成年的男仆。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王明府云池命歌者携酒桃花下》曲:“ 王郎 谱曲教奚童,不説 周郎 顾曲工。” 清 赵翼 《锦囊》诗:“怕人笑我诗才尽,特遣奚童背锦囊。” 清 张礼 《菩萨蛮》词:“云根随意坐,静督奚僮课。”
词语解释:蒙童  拼音:méng tóng
知识未开的儿童。旧亦以指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 唐 彭晓 《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之一:“造化潜施跡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雁足系帛书》:“而坊本俗刻,蒙童所习,又多讹字。” 清 郑燮 《道情》之五:“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词语解释:马童  拼音:mǎ tóng
戏曲中扮演马夫的角色。绍剧《龙虎斗》:“[马童:]有请千岁!”
词语解释:香童  拼音:xiāng tóng
寺庙里的侍童。 唐 苏颋 《幸白鹿观应制》诗:“受符邀羽使,传诀註香童。”
词语解释:狡童  拼音:jiǎo tóng
(1).姣美的少年。《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充 ,乃见狡童。” 孔颖达 疏:“狡童,谓狡好之童。”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皆慧黠能媚人。”
(2).《诗·郑风》《狡童》篇,讥刺公子 忽 。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 狡僮 ”。《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 紂 也。” 古直 《哀朝鲜》诗:“降王迎軹道,哀哉彼狡童。”
(3).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 蔡 有逆孽, 齐 有狡童。”
(4).未成年的童仆。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外无狡童,内无老婢。”
词语解释:幼童  拼音:yòu tóng
小孩。 汉 蔡邕 《与人书》:“ 邕 薄祜,早丧二亲,年踰三十,髩髮二色,叔父亲之,犹若幼童。” 晋 张翰 《周小史》诗:“翩翩 周生 ,婉孌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清文献通考·刑二》:“凡抢夺妇女、拐骗幼童,本犯从重治罪。”
词语解释:圣童  拼音:shèng tóng
犹神童。《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年十六,受业 长安 ,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任延 字 长孙 , 南阳 宛 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於 长安 ,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 任圣童 。”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夙慧》:“ 孙思邈 七岁就学,日诵千餘言。弱冠,善谈 庄 老 及百家之説,兼好释典, 洛州 总管 独孤信 见而叹曰:‘此圣童也。’”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曹 名 尔堪 ,字 子顾 , 浙江 嘉善 人。十岁能属文,十二岁善诗词,时人拟之圣童。”
词语解释:津童  拼音:jīn tóng
船家的孩子。 唐 张说 《喜度岭》诗:“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櫂舟。” 唐 李端 《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诗:“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檝。”
词语解释:少童  拼音:shǎo tóng
男少年。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臣游 昆臺之山 ,见有垂髮之叟,宛若少童。”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朱脣动,素袖兴, 洛阳 少童 邯郸 女。”《北史·李先传》:“年九十餘,颜如少童。”
词语解释:重童  拼音:zhòng tóng
犹童童。树木枝叶下垂覆盖貌。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 冯浩 笺注:“似与‘偃蹇’,皆叠韵也。然‘重’字‘童’字见之 汉 碑者,偶或通用。”按,“蜀郡”句用 刘备 事,参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词语解释:橘童  拼音:jú tóng
指僮仆。 宋 王禹偁 《送笻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有客遗竹杖,九节共一枝……持此以为赠,所谓得其宜。少助橘童力,好引花鹿随。”《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引 宋 张伯玉 诗:“小圃移花山客瘦,夜窗捣药橘童寒。”参见“ 橘奴 ”。
词语解释:橘奴  拼音:jú nú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跡。” 金 张子羽 《寿张和滑益之》诗:“病眼只贪书味永,渴心频梦橘奴香。” 元 郝经 《橄榄》诗:“始觉众果俗,橘奴復棃儿。”
词语解释:妖童  拼音:yāo tóng
亦作“ 妖僮 ”。
(1).美少年。多指男色。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綺室。”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至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2).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妖童擢髮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妖童喷雾作狡獪,截江拦杀火又起。”
词语解释:髫童  拼音:tiáo tóng
幼童。 唐 柳宗元 《道州毁鼻亭神记》:“髫童之嚚,公实智之。” 明 方孝孺 《御书赞》:“髫童鮐叟,大训宏謨。”
词语解释:女童  拼音:nǚ tóng
(1).谓少女。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处庄侄》:“有一女童,伏于帜下,愿有謁于王。”《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女童入殿,咸莫觉知。”
(2).称未成年女子。《西游记》第五九回:“ 行者 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
词语解释:騃童  拼音:ái tóng
天真幼稚的孩子。 清 郑鉽 《夜光木歌》:“騃童刀削玉琐碎,燐火荧荧忽满地。”《黑籍冤魂》第十一回回目:“吞赃物马快放刁,中烟毒騃童毕命。”
词语解释:宛童  拼音:wǎn tóng
(1).寄生树。《尔雅·释木》:“寓木,宛童。” 郭璞 注:“寄生树,一名蔦。”
(2).或曰为女萝。
词语解释:丫童  拼音:yā tóng
挽着丫髻的儿童。 宋 陆游 《舍北行饭书触目》诗:“小妇破烟撑去艇,丫童横笛唤归牛。”
词语解释:乐童  拼音:lè tóng
奏乐的童子。 唐 白居易 《池上篇》诗序:“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於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 唐 白居易 《杨柳枝二十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词语解释:耕童  拼音:gēng tóng
耕田的奴仆。 唐 孟郊 《寄义兴小女子》诗:“渔妾性崛强,耕童手皴釐。”
词语解释:学童  拼音:xué tóng
年幼的学生。《汉书·艺文志》:“ 汉 兴, 萧何 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鲁迅 《呐喊·白光》:“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
词语解释:壤童  拼音:rǎng tóng
年轻的农人。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壤童犂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驛孤。”
词语解释:迷童  拼音:mí tóng
走失的儿童。《人民日报》1982.3.29:“十多年来, 郑丽华 为华侨寻找亲人,协助抢救伤病员,为用户紧急调拨物资,接车接船,帮助寻找迷童等。”
词语解释:繁华童  拼音:fán huá tóng
美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江蘺生幽渚》诗:“既美脩嫮女,復悦繁华童。”
词语解释:道童  拼音:dào tóng
亦作“ 道僮 ”。 为修道者执役的童子。《全元散曲·贺圣朝》:“道童将驴鞴上鞍,忍不住只恁般顽。”《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紫阳真人 ……叫一真人化作道童,听吾法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道僮,有远客到门,快搬行李。”
词语解释:榜童  拼音:bǎng tóng
船家之子。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榜童夷唱合,樵女 越 吟归。”
词语解释:娈童  拼音:luán tóng
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男。 南朝 梁简文帝 《娈童》诗:“孌童娇丽质,践 董 復超 瑕 。”《北齐书·废帝纪》:“ 散愁 自少以来,不登孌童之牀,不入季女之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书生嬖一孌童,相爱如夫妇。” 姚雪垠 《燕辽纪事》:“他对妓女和娈童一类的人向来只作为玩物看待,认为他们是生就的杨花水性,最不可靠。”
词语解释:子童  拼音:zǐ tóng
后妃、仙女的自称。《前汉书平话》卷中:“ 吕后 曰:‘子童领圣旨,九月二十一日 未央宫 下,斩讫 韩信 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妲己 奏曰:‘……今有子童姐姐到来,叫子童要赴仙会去。’”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二旦扮仙子引侍女上云]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偶因有罪降謫人间,现居 天台山 桃源洞 中。”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船艄奏曰:‘告我王,小船不堪载重,况风浪太急,告我王,请一位疎者落水。’……当时夫人欠身而起道:‘子童情愿下水。’”
词语解释:老童  拼音:lǎo tóng
也称耆童。古代神话中的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榣山 ,其上有人,号曰 太子长琴 。 顓頊 生 老童 , 老童 生 祝融 , 祝融 生 太子长琴 。” 袁珂 校注:“《西次三经》云:‘ 騩山 ,神 耆童 居之,其音常如鐘磬。’ 郭璞 注:‘ 耆童 , 老童 , 顓頊 之子。’即此 老童 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慕 老童 于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词语解释:稚童  拼音:zhì tóng
幼童;孩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稚童不可打。”
词语解释:宫童  拼音:gōng tóng
帝王宫中的童仆。《汉书·礼乐志》:“齐房产草,九茎连叶,宫童効异,披图按谍。”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宫之童竖致此异瑞也。”
词语解释:冲童  拼音:chōng tóng
幼童。 唐 吕岩 《五言》诗之十:“耄年服一粒,立地变冲童。”
词语解释:三角童  拼音:sān jiǎo tóng
头挽三髻的童稚。 宋 陆游 《放言》诗:“无人駡 郑虔 ,亦无嘲 孝先 。回顾三角童,吾与汝忘年。”
词语解释:亭童  拼音:tíng tóng
羽饰纷披貌。 唐 温庭筠 《雍台歌》:“黄金铺首画鉤陈,羽葆亭童拂交戟。”一本作“ 停僮 ”。参见“ 停僮 ”。
词语解释:停僮  拼音:tíng tóng
枝叶分披覆盖貌。《文选·潘岳〈射雉赋〉》:“尔乃搫场拄翳,停僮葱翠。” 徐爰 注:“停僮,翳貌也。”
词语解释:舆童  拼音:yú tóng
犹舆隶。泛指操贱役者。 唐 元结 《与韦尚书书》:“古人所以爱经术之士,重山野之客,採舆童之诵者,盖谓其能明古以论今,方正而不讳,悉人之下情。”
词语解释:浴童  拼音:yù tóng
戏水的小孩。 南朝 梁 刘孝威 《登覆舟山望湖北》诗:“浴童竞浅岸,漂女择平沙。”
词语解释:行童  拼音:xíng tóng
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 唐 李商隐 《杂纂》卷上:“姦污僧尼駡行童。”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松围老人 谓余言, 东坡 倅 钱塘 时, 聪 方为行童试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秀才看了寺外景,早喜;入寺来謁,知客令一行童引随喜,陡然顿豁尘俗之性。”《西游记》第三九回:“前日在敕建 宝林寺 ,又新收个挑担的行童道人。”
词语解释:孝童  拼音:xiào tóng
卓有孝行的孩童。
词语解释:丱童  拼音:guàn tóng
(1).幼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採菱,或叠舸折芰。”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其先 徐福 诈 秦 民,採药淹留丱童老。”
(2).指童仆。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一叟曰:‘挈棋局与席偕来!’须臾,丱童如命设度沙上。”
词语解释:颠童  拼音:diān tóng
形容老人头发稀少。童,秃发。 清 曹寅 《月夜纳凉喜又昭至》诗:“肯来蠲礼数,相对各颠童。垂老酒强止,连宵月不同。”
词语解释:冥童  拼音:míng tóng
指灵座前纸糊或泥塑的金童玉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纸带飘摇,冥童绰约。”
词语解释:反老还童  拼音:fǎn lǎo huán tóng
(1).由衰老恢复青春。道家传说却老术的一种。 清 翟灏 《通俗编·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復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2).今以形容老年健壮。参见“ 返老还童 ”。
词语解释:返老还童  拼音:fǎn lǎo huán tóng
由老年回到少年;由衰老恢复青春。《云笈七籤》卷六十:“日服千嚥,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元 乔吉 《折桂令·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曲:“从来不假铅华,试耍学宫粧。醉笑 吴 娃,返老还童,脱胎换骨。” 巴金 《探索集·大镜子》:“别人说我焕发了青春,我完全接受,甚至更进一步幻想自己返老还童。”亦作“ 返老归童 ”。《云笈七籤》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词语解释:传诏童  拼音:chuán zhào tóng
小太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梁 主常遣传詔童赐羣臣岁旦酒、辟恶散、却鬼丸三种。”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太监古称》:“《酉阳杂俎》‘ 梁 主常遣传詔童赐羣臣岁旦酒’,当是小黄门之类。”
词语解释:阴童  拼音:yīn tóng
没有成年而死的宗子。《礼记·杂记上》“有父母之丧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殤,则练冠,附於殤,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汉 郑玄 注:“阳童谓庶殤也,宗子则曰阴童。童,未成人之称也。”一说为没有成年而死的女子。见 孙希旦 集解。
词语解释:傲童  拼音:ào tóng
遨游的儿童。 汉 贾谊 《新书·春秋》:“ 邹穆公 之死,百姓若失慈父……傲童不謳歌,舂筑者不相杵。”
词语解释:阳童  拼音:yáng tóng
没有成年而死的庶子。《礼记·杂记上》:“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郑玄 注:“阳童,谓庶殤也,宗子则曰阴童。童,未成人之称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校礼堂集》:“ 凌氏 ( 晓楼 )谓阴童阳童,即因阴厌阳厌而名,真破的之论。”
共12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