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章台章草章明章誉章荣章甫荐履章回小说章黼
章句章程章显章书章露章绣章句之徒章句小儒
章华章街章施章醮章门章节章本章问
章甫章句儒章著章闻章组章父荐屦章估章则
章贡章沟章印章亥章窑章甫缝掖章夏章京
章奏章疏章回章句学章程书章牍章士钊章楷
章服章章章法章彻章皇章狂章丹章条
章绶章绂章仇章旨章父章蔀章回体章部
章台柳章缝章举章岁章示章然章月章什
章子章华台章武章表章着章理章逢章斌

词语解释:章台  拼音:zhāng tái
(1).即 章华台 。 春秋 时 楚国 离宫。《左传·昭公七年》:“及即位,为 章臺 之宫,纳亡人以实之。” 杜预 注:“ 章臺 , 南郡 华容县 。”
(2). 战国 时 秦 宫中台名。《战国策·楚策一》:“今乃欲西面而事 秦 ,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於 章臺 之下矣。” 鲍彪 注:“ 秦 臺,在 咸阳 。”
(3). 汉 长安 街名。《汉书·张敞传》:“ 敞 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 章臺 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在 长安 中。’ 臣瓚 曰:‘在 章臺 下街也。’” 唐 李贺 《马》诗:“空知有善相,不解走 章臺 。”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江阴州治漾花池》词:“爱而不见,立马 章臺 空便面。”
(4).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新掷果,旧分釵。冶游音信隔 章臺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中丞训子》:“ 章臺 试把垂杨折,往事堪悲心欲裂。”
词语解释:章句  拼音:zhāng jù
(1).诗文的章节和句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简编朽絶,亡失者多,或杂续残缺,或脱去章句。”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文言美辞列於章句,委曲叙事存於细书。”
(2).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亦泛指书籍注释。《东观汉记·明帝纪》:“亲自制作五行章句。每饗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唐 柳宗元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马融 、 郑玄 者,二子独章句师耳。”《老残游记》第九回:“只是儒教可惜失传已久, 汉 儒拘守章句,反遗大旨。”
(3).指文章、诗词。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 汉高 、 宋武 ,虽闕章句,歌《大风》以还 沛 ,好清谈於暮年。” 唐 白居易 《山中独吟》:“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词语解释:章华  拼音:zhāng huá
即 章华台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楚灵王 起 章华 之臺而 楚 人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八:“昔日 章华 宴, 荆王 乐荒淫。” 明 何景明 《岳阳》诗:“明朝又下 章华 路,江月湖烟綰别愁。”参见“ 章华臺 ”。
词语解释:章华台  拼音:zhāng huá tái
楚 离宫名。故址有四:(1)在今 湖北省 监利县 西北, 晋 杜预 以为 春秋 时 楚灵王 所建者即此。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称“ 华容 之 章华 ”。(2)在今 安徽省 亳州市 东南,一说 楚灵王 所建即此。 清 杨守敬 以为 灵王 可能先建于 华容 ,后因乐 乾溪 风物而筑此,仍袭用旧名。即“ 城父 之 章华 ”。(3)在今 河南 汝南 东, 战国 楚襄王 为 秦 将 白起 所逼,北保于 陈 时所建,并袭用旧名。即“ 汝阳 之 章华 ”。(4)在今 湖北 沙市 ,建者不详。后人附会为 灵王 所筑,即 豫章台 。
词语解释:章甫  拼音:zhāng fǔ
亦作“ 章父 ”。
(1). 商 代的一种冠。《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孙希旦 集解:“章甫, 殷 玄冠之名, 宋 人冠之。”《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汉书·贾谊传》:“章父荐屨,渐不可久兮。” 颜师古 注:“章父, 殷 冠名也……父读曰甫。”
(2).称儒者之冠。 宋 梅尧臣 《杨畋赴官荆州》诗:“ 吴 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3).指仕宦。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輙以山水为富,不以章甫为贵,任性浮沉,若淡兮无味。”
词语解释:章贡  拼音:zhāng gòng
章水 和 贡水 的并称。亦泛指 赣江 及其流域。 宋 苏轼 《郁孤台》诗:“日丽 崆峒 晓,风酣 章 贡 秋。”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 贡 ,埋伏到 九嶷 。”
词语解释:章奏  拼音:zhāng zòu
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 汉 王充 《论衡·效力》:“章奏百上,笔有餘力。”《后汉书·胡广传》:“举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 安帝 以 广 为天下第一。” 唐 孟郊 《酬李侍御书记秋夕雨中病假见寄》诗:“未觉衾枕倦,久为章奏婴。” 宋 戴埴 《鼠璞·封章》:“俗谓章奏为囊封,本於 汉 。凡章奏皆启封,至言密事,不敢宣泄,则用皂囊重封以进。”
词语解释:章服  拼音:zhāng fú
(1).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韩非子·亡徵》:“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宋濂 《〈岁迁集〉序》:“人多裹章服而吾犹被布韦,其命也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若古今君主之国,贵贱皆章服以别异之。”
(2).有识别符号的衣服。《史记·孝文本纪》:“盖闻 有虞氏 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张守节 正义引《晋书·刑法志》:“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皁其巾,犯劓者丹其服。”
词语解释:章绶  拼音:zhāng shòu
(1).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西京杂记》卷二:“ 朱买臣 为 会稽 太守,怀章綬还至舍亭,而国人未知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益加知遇,面赐章綬,累召对。”
(2).指官位。 宋 曾巩 《归老桥记》:“今 柳侯 ……方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元元之时,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一门群从,章綬鼎盛,可谓殊荣曼福,备於一身已。”
词语解释:章台柳  拼音:zhāng tái liǔ
唐 韩翃 有姬 柳氏 ,以艳丽称。 韩 获选上第归家省亲; 柳 留居 长安 , 安 史 乱起,出家为尼。后 韩 为 平卢 节度使 侯希逸 书记,使人寄 柳 诗曰:“ 章臺 柳, 章臺 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 为蕃将 沙吒利 所劫, 侯希逸 部将 许俊 以计夺还归 韩 。见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后以“章臺柳”形容窈窕美丽的女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悄似 章臺 柳,纵使柔条依旧,而今折在他人手。”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二:“ 西州 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词语解释:章子  拼音:zhāng zǐ
印章;图戳。例如:有章子的发票才能入帐。
词语解释:章草  拼音:zhāng cǎo
(1).草书的一种。笔画有隶书波磔,每字独立,不连写。《南齐书·王僧虔传》:“ 郗愔 章草亚於 右军 。” 唐 张怀瓘 《书断》上:“章草之书,字字区别。”
(2).起草奏章。《后汉书·吴祐传》:“时 扶风 马融 在坐,为 冀 章草。”
词语解释:章程  拼音:zhāng chéng
(1).历数和度量衡的推算法式。《史记·太史公自序》:“ 张苍 为章程。”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魏书·历律志上》:“臣学缺章程,艺谢筹运。”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又雅善音律、章程之伎,为时辈所推服。”
(2).制度、法规或程式、规定。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善守章程,深得宰相之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倘有玩忽章程,貽误政事、狥情受贿,越理取财,一经訐发,从严查办。”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倘亦预约,希将章程见示。”
(3).见“ 章程书 ”。
词语解释:章程书  拼音:zhāng chéng shū
书体的一种。即八分书。 南朝 宋 羊欣 《古来能书人名》:“ 钟 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亦省称“ 章程 ”。 宋 曾慥 《类说·书法苑》:“ 钟繇 有三体……二曰章程,谓八分书。”
词语解释:章街  拼音:zhāng jiē
章台街 的简称。 宋 柳永 《木兰花·柳枝》词:“ 章街 、 隋岸 欢游地,高拂楼臺低映水。”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 梁苑 春归, 章街 雪霽,柳梢华蕚初萌。”
词语解释:章句儒  拼音:zhāng jù rú
见“ 章句小儒 ”。
词语解释:章句小儒  拼音:zhāng jù xiǎo rú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亦称“ 章句之徒 ”。《汉书·扬雄传下》:“当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亡所患。” 颜师古 注:“章句小儒也。”亦省称“ 章句儒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文中子门人》:“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词语解释:章沟  拼音:zhāng gōu
古代职掌夜间巡更、警戒的官署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重以 虎威 、 章沟 严更之署。” 吕延济 注:“ 武威 、 章沟 皆更署名。”
词语解释:章疏  拼音:zhāng shū
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内夫人﹞次见御怀中有文字,问曰:‘官家,是何文字?’帝曰:‘乃臺諫章疏也。’”
词语解释:章章  拼音:zhāng zhāng
(1).鲜明美好貌。《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吕氏春秋·本生》:“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高诱 注:“章章,明美貌。”
(2).昭著貌。《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富商大贾,大抵尽诸 田 , 田嗇 、 田兰 。 韦家 栗氏 , 安陵 、 杜 杜氏 ,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唐 韩愈 《争臣论》:“若 阳子 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讖而后著也。”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学问富而德行修,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3).畏惧不安貌。 汉 扬雄 《法言·寡见》:“ 孔子 用於 鲁 , 齐 人章章,归其侵疆。” 李轨 注:“章章,悚惧也。”
词语解释:章绂  拼音:zhāng fú
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亦借指官爵。 唐 杜甫 《客堂》诗:“居然綰章紱,受性本幽独。” 仇兆鳌 注:“章紱,谓所服緋鱼。”《旧唐书·张九龄传》:“清流高品,未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紱。”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并 土儿童君再见, 会稽 章紱我偏荣。”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其章紱之蝉联,勋业之煇煌,溢於史册而播於士大夫之口者,先后相属也。”
词语解释:章缝  拼音:zhāng fèng
见“ 章甫缝掖 ”。
词语解释:章甫缝掖  拼音:zhāng fǔ fèng yè
指儒者或儒家学说。《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缝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岂非干戈之际,武夫得志,章甫缝掖之流,不为时之所喜?”亦省作“ 章缝 ”、“ 章逢 ”。 明 张居正 《谢赐貂鼠疏》:“昔 宋祖 开疆重武,远颁介胄之臣;今明主稽古右文,特赐章缝之侣。” 清 钱谦益 《跋憨山大师〈大学纲领决疑〉》:“大师居 曹溪 ,章逢之士多负笈问道。” 清 顾炎武 《谒夫子庙》诗:“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词语解释:章华台  拼音:zhāng huá tái
楚 离宫名。故址有四:(1)在今 湖北省 监利县 西北, 晋 杜预 以为 春秋 时 楚灵王 所建者即此。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称“ 华容 之 章华 ”。(2)在今 安徽省 亳州市 东南,一说 楚灵王 所建即此。 清 杨守敬 以为 灵王 可能先建于 华容 ,后因乐 乾溪 风物而筑此,仍袭用旧名。即“ 城父 之 章华 ”。(3)在今 河南 汝南 东, 战国 楚襄王 为 秦 将 白起 所逼,北保于 陈 时所建,并袭用旧名。即“ 汝阳 之 章华 ”。(4)在今 湖北 沙市 ,建者不详。后人附会为 灵王 所筑,即 豫章台 。
词语解释:章明  拼音:zhāng míng
昭著;显扬。《管子·版法解》:“使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礼义章明。”《国语·越语下》:“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其道德章明,声名震一世。” 清 钱谦益 《福建道监察御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妻申氏仍前封制》:“兹仍封为孺人,其益相尔夫,效尔绩,用以章明王化。”
词语解释:章显  拼音:zhāng xiǎn
显扬;表露。《后汉书·张奋传》:“令大 汉 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而 希孟 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於世。”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心不溷浊谓之清,迹不章显谓之隐。”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朝来閲徵书,处士多章显。”
词语解释:章施  拼音:zhāng shī
犹藻饰。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虽金石不同其音,同归於雅正;黼黻不同其文,同成於章施。”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夫今文章者……经术之表章也,謨猷之条贯也,彰往切今之经纬也,条近行远之章施也。”
词语解释:章著
显露;分明
词语解释:章印  拼音:zhāng yìn
指官印。 宋 曾巩 《分宁县云峰院记》:“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紿吏。”
词语解释:章回  拼音:zhāng huí
“章”和“回”。我国长篇小说的一种段落形式。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分十七章。今所见小説之分章回者始此。”参见“ 章回小説 ”。
词语解释:章回小说  拼音:zhāng huí xiǎo shuō
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每回常用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其源出 宋 元 话本,后为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某报剪注〉按语》:“我到 上海 后,所惊异的事情之一是新闻记事的章回小说化。”
词语解释:章法  拼音:zhāng fǎ
(1).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 明 宋濂 《评浦阳人物·元处士吴莱》:“又问其作赋之法,则谓……有章法,欲其布置谨严。”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下篇二》:“看文字,须向 周 汉 以上寻章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今作诗,有意要人知有学问,有章法,有师承,於是真意少而繁文多。”
(2).办事的程序和规则。
(3).古历法名词。十九年为一章,其中有七个闰月。《后汉书·律历志下》:“章法,十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 臧元震 作《章岁积日图》﹞其説谓歷法以章法为重,章岁为重。”参见“ 章蔀 ”、“ 章岁 ”。
词语解释:章仇  拼音:zhāng chóu
复姓。 唐 韦述 《章仇玄素神道碑》:“ 雍王 章邯 为 汉 所并,子孙居 仇山 ,因号 章仇氏 。”
词语解释:章举  拼音:zhāng jǔ
即章鱼。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章举马甲柱,鬭以怪自呈。” 朱熹 注:“有八脚,身上有肉如臼,亦曰章鱼。” 唐 刘恂 《岭表录异》:“章举形如乌贼, 闽 越 间多采鲜者,煠如水母,以薑醋食之。”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邦人市海鲜,别为厨馆,则有鯊鱼之翅,海蛇之皮,章举、马甲。”参见“ 章鱼 ”。
词语解释:章鱼  拼音:zhāng yú
又名蛸、八带鱼、章举。海洋软体动物,有长腕足八枚,内侧多吸盘,体内有墨囊。可食,干鲜均佳。
词语解释:章武  拼音:zhāng wǔ
古乐舞名。《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帝制作兴治,为 魏烈祖 ,乐用《章武》之舞。”
词语解释:章誉  拼音:zhāng yù
美名。《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誉蕃育之祚。”
词语解释:章书  拼音:zhāng shū
奏章。《晋书·熊远传》:“是以章书日奏而不足以徵物,官人选才而不足以济事。”
词语解释:章醮  拼音:zhāng jiào
拜表设祭。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北史·杨集传》:“ 集 忧惧,乃呼术者 俞普明 章醮,以祈福助。” 前蜀 杜光庭 《李忠顺司徒拜保护章词》:“是敢虔备坛场,精修章醮,拜天悔过,沥恳希恩。”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盖后世神仙之説,虽原本道家,实与道家异。至於服食章醮,而 老子 之道亡也久矣。”
词语解释:章闻  拼音:zhāng wén
传闻;著闻。《墨子·非乐上》:“万舞翼翼,章闻于大(天),天用弗式。”
词语解释:章亥  拼音:zhāng hài
大章 和 竖亥 。古代传说中善走的人。《文选·张协〈七命〉》:“躡 章 亥 之所未迹。” 李善 注引《淮南子》:“ 禹 乃使 大章 步自东极,至於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步;使 竖亥 步自北极,至於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里。” 清 黄遵宪 《逐客篇》:“远步想 章 亥 ,近功陋 卫 霍 。”
词语解释:章句学  拼音:zhāng jù xué
汉 儒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所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后汉书·韩韶传》:“﹝ 韩韶 ﹞子 融 ,字 元长 ,少能辨理,而不为章句学。”
词语解释:章彻  拼音:zhāng chè
显著;广泛流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故君子不遇其时,则不如流俗之士声名章彻也。”
词语解释:章旨  拼音:zhāng zhǐ
见“ 章指 ”。
词语解释:章指  拼音:zhāng zhǐ
(1).亦作“ 章旨 ”。诗文的主旨。 唐 司空图 《与极浦书》:“ 郑 杂事不罪,章指亦望呈达。”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上》:“《上山採蘼芜》一篇,章旨浑成,特为神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辞尚体要,有体有要,则今日章旨结撰之谓,而非以餖飣剽窃句字为体要也。”
(2).经籍注释的一种形式。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孟子章指》:“ 赵岐 注《孟子》,每章之末括其大旨,间作韵语,谓之章指,《文选》注所引 赵岐 《孟子章指》是也。”
词语解释:章岁  拼音:zhāng suì
古代历法名词。1回归年与12个朔望月时值不同,古人发现经过19次冬至,日月才相会于原点,即太阳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将19年称为“章岁”,235月称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个月,所以一个章岁中要置七个闰月。《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 甄鸾 述:“更以一千九百四十八除朔,积分得二百三十五,即章月也。章月与章中差七,即一章之闰。更置二百二十八以岁中十二除之,得十九,为章岁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历数起於冬至,卦气起於中孚。而十九年为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闰。必第七闰在冬至之前,必章岁至朔同日,此其纲领也。”
词语解释:章表  拼音:zhāng biǎo
(1).奏章,奏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汉 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按,“章”和“表”,分言有别,浑言无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孔璋 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从事中郎 马融 为 冀 作章表。”
(2).标记;象征。《后汉书·舆服志下》:“五伯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为章表。”
(3).犹表彰。 明 张居正 《襄阳府科第题名记》:“诸大令既举,乃惟章表人物,以兴士励俗。”
词语解释:章荣  拼音:zhāng róng
显著,荣耀。《吕氏春秋·孝行》:“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
词语解释:章露  拼音:zhāng lù
昭著;显露。《后汉书·种暠传》:“ 暠 自以职主刺举,志案姦违,乃復劾诸为八使所举 蜀郡 太守 刘宣 等罪恶章露,宜伏欧刀。”
词语解释:章门  拼音:zhāng mén
(1).谓文章的纲领、要点。《北史·儒林传下·马光》:“尝因释奠,帝亲幸国子学,王公已下毕集, 光 升坐讲《礼》,启发章门。”
(2). 赣州 的别称。其地 汉 时属 豫章郡 ,故称。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身縻东观愿虽阻,目注 章门 心岂捨?” 清 朱仕琇 《罗台山邓先生墓表》:“ 明 阳明 王先生 讲学 章门 ,而 雩 始有 何 、 黄 、 袁 、 管 四先生出。”
词语解释:章组  拼音:zhāng zǔ
官印以及佩带。 唐 权德舆 《送从兄颖游江西序》:“其间倚佳兵、席势卿以取贵富者,皆朝为屠沽,夕拖章组。”
词语解释:章窑  拼音:zhāng yáo
宋 代著名瓷窑之一。时 宋 处州 龙泉 (今 浙江省 龙泉县 ) 章 姓兄弟并制窑烧瓷,兄窑曰 哥窑 ,弟窑曰 章龙泉窑 ,简称 章窑 。
词语解释:章程书  拼音:zhāng chéng shū
书体的一种。即八分书。 南朝 宋 羊欣 《古来能书人名》:“ 钟 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亦省称“ 章程 ”。 宋 曾慥 《类说·书法苑》:“ 钟繇 有三体……二曰章程,谓八分书。”
词语解释:章皇  拼音:zhāng huáng
(1).犹彷徨。 汉 王逸 《楚辞·远游章句序》:“上为谗佞所譖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文选·扬雄〈羽猎赋〉》:“章皇周流,出入日月,天与地沓。” 李善 注:“章皇,犹彷徨也。”
(2).仓皇;慌张。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刘知俊 ﹞受戮日,章皇万端,乞命不暇,行刑者嗟而笑之。” 王闿运 《丁锐义传》:“ 湖北 大官以为 续宾 用兵如神,而 鋭义 章皇,莫不笑之。”
词语解释:章父  拼音:zhāng fù
见“ 章甫 ”。
词语解释:章甫  拼音:zhāng fǔ
亦作“ 章父 ”。
(1). 商 代的一种冠。《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孙希旦 集解:“章甫, 殷 玄冠之名, 宋 人冠之。”《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汉书·贾谊传》:“章父荐屨,渐不可久兮。” 颜师古 注:“章父, 殷 冠名也……父读曰甫。”
(2).称儒者之冠。 宋 梅尧臣 《杨畋赴官荆州》诗:“ 吴 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3).指仕宦。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輙以山水为富,不以章甫为贵,任性浮沉,若淡兮无味。”
词语解释:章示  拼音:zhāng shì
见“ 章视 ”。
词语解释:章视  拼音:zhāng shì
亦作“ 章示 ”。 明示;诏告。《汉书·王莽传下》:“及 安 疾甚, 莽 自病无子,为 安 作奏……章视羣公。”《后汉书·王望传》:“帝以 望 不先表请,章示百官,详议其罪。”
词语解释:章着  拼音:zhāng zhe
显露;分明。《后汉书·朱浮传》:“宜下廷尉,章著其事。”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然处卦之初,道未章著。”
词语解释:章甫荐履  拼音:zhāng fǔ jiàn lǚ
冠被垫在鞋子下。喻上下颠倒。《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李善 注:“冠当加首,而以荐履,倒上为下,故渐不可久也。”《汉书·贾谊传》作“章父荐屨”。
词语解释:章绣  拼音:zhāng xiù
华丽的刺绣品。 清 吴子序 《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绣,聋得钧球,秃得簪笄,兀得鞾履,涉海者得策衔,适 燕 者得帆楫,虽奇巧丽饰,值以千亿,曾不如工之有缺斤,农之有曲耒也。”
词语解释:章节  拼音:zhāng jié
章和节。长篇文章在结构上的部分和段落。一般为篇中分章,章中分节。
词语解释:章父荐屦  拼音:zhāng fù jiàn jù
见“ 章甫荐履 ”。
词语解释:章甫荐履  拼音:zhāng fǔ jiàn lǚ
冠被垫在鞋子下。喻上下颠倒。《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李善 注:“冠当加首,而以荐履,倒上为下,故渐不可久也。”《汉书·贾谊传》作“章父荐屨”。
词语解释:章甫缝掖  拼音:zhāng fǔ fèng yè
指儒者或儒家学说。《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缝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岂非干戈之际,武夫得志,章甫缝掖之流,不为时之所喜?”亦省作“ 章缝 ”、“ 章逢 ”。 明 张居正 《谢赐貂鼠疏》:“昔 宋祖 开疆重武,远颁介胄之臣;今明主稽古右文,特赐章缝之侣。” 清 钱谦益 《跋憨山大师〈大学纲领决疑〉》:“大师居 曹溪 ,章逢之士多负笈问道。” 清 顾炎武 《谒夫子庙》诗:“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词语解释:章牍  拼音:zhāng dú
指公文。《新唐书·王世充传》:“又詔西朝堂听寃诉,东朝堂延諫者。繇是章牘填委,观省不暇。”
词语解释:章狂  拼音:zhāng kuáng
仓皇;慌张。 宋 苏轼 《谢量移汝州表》:“隻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縲紲之中。憔悴非人,章狂失志。”
词语解释:章蔀  拼音:zhāng bù
亦作“ 章部 ”。 我国古历法名词。 汉 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冬至与月朔同日为章首,冬至在年初为蔀首。《后汉书·律历志下》:“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章,同在日首谓之蔀,蔀终六旬谓之纪,岁朔又復谓之元。”《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 唐 孔颖达 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至十九年闰餘尽,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因此可明其术数,推之而知气朔也,审别阴阳寒暑不失其时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世其言,守其法。察天文,刻章蔀,储历,编年月,书日,史氏之世言也。”
词语解释:章然  拼音:zhāng rán
明显貌。《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於东土,厥功章然。” 唐 李翱 《论故度支李尚书事状》:“若公议所责,祇如 刘侍御 之传,则 翱 据所目见而辨也,章然如前所陈矣。”
词语解释:章理  拼音:zhāng lǐ
显明的道理。《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吴师道 补注:“章亦明也,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
词语解释:章回小说  拼音:zhāng huí xiǎo shuō
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每回常用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其源出 宋 元 话本,后为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某报剪注〉按语》:“我到 上海 后,所惊异的事情之一是新闻记事的章回小说化。”
词语解释:章句之徒  拼音:zhāng jù zhī tú
见“ 章句小儒 ”。
词语解释:章句小儒  拼音:zhāng jù xiǎo rú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亦称“ 章句之徒 ”。《汉书·扬雄传下》:“当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亡所患。” 颜师古 注:“章句小儒也。”亦省称“ 章句儒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文中子门人》:“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词语解释:章本  拼音:zhāng běn
根由;依据。《豆棚闲话·大和尚假意超升》:“只因后来的人无端穿凿,説出许多地狱天堂,就起了骗人章本。”
词语解释:章估  拼音:zhāng gū
衡量;估价。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七:“所云章估者,即商估也,谓度其贵贱,当其大小所堪尔。”
词语解释:章夏  拼音:zhāng xià
(1).古乐曲名。《周礼·春官·锺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2). 尧 乐《大章》和 禹 乐《大夏》的并称。《文选·潘岳〈笙赋〉》:“唱发《章》《夏》,导扬《韶》《武》。” 李善 注:“《乐动声仪》曰: 尧 乐曰《大章》…… 禹 乐曰《大夏》。”
词语解释:章士钊  拼音:zhāng shì zhāo
(1881-1973)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行严。1903年任上海《苏报》主笔,从事反清活动。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后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压制学生运动。1939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建国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词语解释:章丹  拼音:zhāng dān
古代善舞的人。 南朝 梁 萧子显 《美女篇》:“ 章丹 蹔輟舞, 巴姬 请罢弦。” 明 杨慎 《思远道》诗:“ 章丹 请輟舞, 秦青 且罢歌。”
词语解释:章回体  拼音:zhāng huí tǐ
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参见“ 章回小説 ”。
词语解释:章回小说  拼音:zhāng huí xiǎo shuō
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每回常用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其源出 宋 元 话本,后为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某报剪注〉按语》:“我到 上海 后,所惊异的事情之一是新闻记事的章回小说化。”
词语解释:章月  拼音:zhāng yuè
古代历法名词。古人以235月为章月。《汉书·律历志上》:“以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按,会数47,乘5得235。参见“ 章岁 ”。
词语解释:章岁  拼音:zhāng suì
古代历法名词。1回归年与12个朔望月时值不同,古人发现经过19次冬至,日月才相会于原点,即太阳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将19年称为“章岁”,235月称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个月,所以一个章岁中要置七个闰月。《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 甄鸾 述:“更以一千九百四十八除朔,积分得二百三十五,即章月也。章月与章中差七,即一章之闰。更置二百二十八以岁中十二除之,得十九,为章岁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历数起於冬至,卦气起於中孚。而十九年为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闰。必第七闰在冬至之前,必章岁至朔同日,此其纲领也。”
词语解释:章逢  拼音:zhāng féng
见“ 章甫缝掖 ”。
词语解释:章甫缝掖  拼音:zhāng fǔ fèng yè
指儒者或儒家学说。《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缝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岂非干戈之际,武夫得志,章甫缝掖之流,不为时之所喜?”亦省作“ 章缝 ”、“ 章逢 ”。 明 张居正 《谢赐貂鼠疏》:“昔 宋祖 开疆重武,远颁介胄之臣;今明主稽古右文,特赐章缝之侣。” 清 钱谦益 《跋憨山大师〈大学纲领决疑〉》:“大师居 曹溪 ,章逢之士多负笈问道。” 清 顾炎武 《谒夫子庙》诗:“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词语解释:章黼  拼音:zhāng fǔ
鲜明的黑白花纹。 汉 牟融 《理惑论》:“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復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
词语解释:章句小儒  拼音:zhāng jù xiǎo rú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亦称“ 章句之徒 ”。《汉书·扬雄传下》:“当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亡所患。” 颜师古 注:“章句小儒也。”亦省称“ 章句儒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文中子门人》:“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词语解释:章问  拼音:zhāng wèn
犹章闻。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上令 兴 负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章问汹赫,父子湮没。”
词语解释:章则  拼音:zhāng zé
章程规则。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七章:“又以筹备要务莫急於拟定章则,票举 周培艺 、 刘恩格 起草。”
词语解释:章京  拼音:zhāng jīng
汉语“将军”的译音。 清 代用于某些有职守的文武官员, 汉 名为参领。《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个骑都尉的世职,恰好出缺无人,轮该你祖太爷承袭,出来引见,便用了一个本旗章京。”《冷眼观》第九回:“表兄 刘奉璋 号 我山 ,现任总理衙门章京。”
词语解释:章楷  拼音:zhāng kǎi
即正楷。 南朝 宋 羊欣 《古来能书人名》:“ 瑯玡 王廙 , 晋 平南将军、 荆州 将军,能章楷,传 钟 ( 钟繇 )法。”参见“ 正楷 ”。
词语解释:正楷  拼音:zhèng kǎi
即楷书。汉字字体的一种。 唐 徐浩 《古迹记》:“ 张芝 章草、 钟繇 正楷,时莫其先。”参见“ 楷2书 ”。
词语解释:章条  拼音:zhāng tiáo
章程;规则。《后汉书·儒林传论》:“繁其章条,穿求崖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於是詔天下,举秀才孝廉,而考试章条渐加繁密。”
词语解释:章部  拼音:zhāng bù
见“ 章蔀 ”。
词语解释:章蔀  拼音:zhāng bù
亦作“ 章部 ”。 我国古历法名词。 汉 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冬至与月朔同日为章首,冬至在年初为蔀首。《后汉书·律历志下》:“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章,同在日首谓之蔀,蔀终六旬谓之纪,岁朔又復谓之元。”《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 唐 孔颖达 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至十九年闰餘尽,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因此可明其术数,推之而知气朔也,审别阴阳寒暑不失其时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世其言,守其法。察天文,刻章蔀,储历,编年月,书日,史氏之世言也。”
词语解释:章什  拼音:zhāng shí
诗篇;诗歌。《新唐书·郑覃传》:“故王者采诗,以考风俗得失。若 陈后主 、 隋煬帝 特能诗之章解,而不知王术,故卒归於乱。章什諓諓,愿陛下不取也。”
词语解释:章斌  拼音:zhāng bīn
古代乐舞名。《宋书·乐志一》:“哥以咏德,舞以象事。於文,文武为斌,兼秉文武,圣德所以章明也。臣等谨制乐舞,名《章斌之舞》。”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