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竖子竖刁竖箜篌竖刀竖鳞竖夫竖柜 
竖儒竖儿竖管竖篴竖臣竖旗杆竖亥 
竖拂竖豹尾竖牛竖窑竖笠竖宦竖井 
竖毛竖起脊梁竖沟竖直竖琴竖议竖义 
竖褐竖貂竖蜻蜓竖立竖人竖子成名  

词语解释:竖子  拼音:shù zǐ
(1).童仆。《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郭庆藩 集释:“竖子,童僕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荀子·仲尼篇》云: 仲尼 之门人,五尺之竖子。”
(2).指小孩。《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 秦 。 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呱呱竖子,号咷失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笞怒废於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对人的鄙称。犹今言“小子”。《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 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明 沉采 《千金记·入关》:“那无知竖子,激得我怒气填胸。”
词语解释:竖儒  拼音:shù rú
(1).对儒生的鄙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駡曰:‘竖儒!夫天下同苦 秦 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 秦 ,何谓助 秦 攻诸侯乎?’” 司马贞 索隐:“竖者,僮僕之称, 沛公 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也。” 唐 权彻 《题沉黎城》诗:“不学竖儒辈,谈经空白头。”《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袁绍 大怒曰:‘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 清 孙枝蔚 《览古》诗:“所恃楫与秩,岂知皆竖儒。”
(2).有时用以谦称自己。《后汉书·马援传》:“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 李贤 注:“言如僮竖无知也。” 清 杨绳武 《孝陵》诗:“竖儒瞻拜旧山陵,落日平芜百感生。”
词语解释:竖拂  拼音:shù fú
《景德传灯录·齐安禅师》:“有讲来参,师问云:‘坐主,蕰何事业?’对云:‘讲《华严经》。’师云:‘有几种法界?’对云:‘广説则重重无尽,略説有四种法界。’师竖起拂子,云:‘遮箇是第几种法界?’坐主沉吟,徐思其对。”本谓高僧谈禅说理时竖起拂尘,用以难倒对方。后有“竖拂”一语本此。 宋 陆游 《即事》诗之一:“君知此段神通否,竖拂能降百万魔。”
词语解释:竖毛  拼音:shù máo
谓毛发直竖。形容惊惧。 唐 杜甫 《无家别》:“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新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赞》:“若 训 等持腐株支大厦之颠,天下为寒心竖毛。”
词语解释:竖褐  拼音:shù hè
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饘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 杨倞 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夫寒者利裋褐” 唐 司马贞 索隐:“裋,一音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
词语解释:竖刁  拼音:shù diāo
亦作“ 竖刀 ”。 春秋 时 齐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谀事 桓公 ,颇受宠信。 桓公 卒,诸公子争立, 寺人貂 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 无亏 , 齐国 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 寺人貂 。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冬十月乙亥, 齐桓公 卒。 易牙 入,与 竖刀 因内宠杀羣吏,立公子 无诡 为君。” 明 潘问奇 《五人墓》诗:“ 竖刁 任挟冰山势,緹骑俄成纸虎威。”
词语解释:竖儿  拼音:shù ér
竖子,小人。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二:“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词语解释:竖豹尾  拼音:shù bào wěi
(1).古代帝王属车最后一乘建豹尾,故后以“竖豹尾”指建帝王之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武昌记》曰:‘ 樊口 南有 大姥庙 。 孙权 常猎于山下,依夕,见一姥,问 权 :“猎何所得?”曰:“正得一豹。”母曰:“何不竖豹尾?”忽然不见。’ 应劭 《汉官序》曰:‘豹尾过后,执金吾罢屯,解围。’天子卤簿中,后属车施豹尾于道路,豹尾之内为省中。盖 权 事应在此,故为立庙也。”
(2).指建立大功业。《晋书·沉充传》:“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
词语解释:竖起脊梁  拼音:shù qǐ jǐ liáng
比喻振作精神,担当大事。 宋 陈亮 《癸卯秋与朱元晦书》:“ 伯恭 、 钦夫 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於门下归心而已。” 明 瞿汝稷 《指月录·无为军冶父道川禅师》:“﹝ 东齐谦 ﹞且曰:‘汝旧呼 狄三 ,今名 道川 ,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 狄三 也。’”
词语解释:竖貂  拼音:shù diāo
即 竖刁 。《汉书·古今人表序》:“ 齐桓公 , 管仲 相之则霸, 竖貂 辅之则乱。” 唐 皮日休 《十原系述·原己》:“如 竖貂 自宫,能敬己乎? 鲍庄 刖足,能敬己乎?”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之四:“一任 竖貂 盘社鼠,谁将盐铁议 弘羊 ?”参见“ 竖刁 ”。
词语解释:竖刁  拼音:shù diāo
亦作“ 竖刀 ”。 春秋 时 齐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谀事 桓公 ,颇受宠信。 桓公 卒,诸公子争立, 寺人貂 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 无亏 , 齐国 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 寺人貂 。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冬十月乙亥, 齐桓公 卒。 易牙 入,与 竖刀 因内宠杀羣吏,立公子 无诡 为君。” 明 潘问奇 《五人墓》诗:“ 竖刁 任挟冰山势,緹骑俄成纸虎威。”
词语解释:竖箜篌  拼音:shù kōng hóu
古拨弦乐器。箜篌的一种。《隋书·音乐志下》:“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种,为一部。”《通典·乐四》:“竖箜篌, 胡 乐也,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於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词语解释:竖管  拼音:shù guǎn
储放液体的直立的管
词语解释:竖牛  拼音:shù niú
春秋 时 鲁 叔孙穆子 与 庚宗 妇人所生之子,号曰“牛”,官为“竖”,称“竖牛”。颇受宠爱,年长,使参与政事,后酿成祸乱。见《左传·昭公四年》《昭公五年》《淮南子·说林训》:“ 叔孙 之智,欺於 竖牛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叔孙豹 之暱 竖牛 也,祸成於 庚宗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术数》:“ 叔孙豹 梦天厌己,而得 竖牛 之祸。”
词语解释:竖沟  拼音:shù gōu
垂直岩面下流动的一种天然沟
词语解释:竖蜻蜓  拼音:shù qīng tíng
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 元 郑光祖 《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西游记》第五六回:“ 行者 翻觔斗,竖蜻蜓,疼痛难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竖蜻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三官宝》:“其党十餘人常聚集於其中,或掇石较力,或悬空架横木,为翻觔斗、竖蜻蜓诸戏。”
词语解释:竖刀  拼音:shù dāo
见“ 竖刁 ”。
词语解释:竖刁  拼音:shù diāo
亦作“ 竖刀 ”。 春秋 时 齐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谀事 桓公 ,颇受宠信。 桓公 卒,诸公子争立, 寺人貂 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 无亏 , 齐国 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 寺人貂 。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冬十月乙亥, 齐桓公 卒。 易牙 入,与 竖刀 因内宠杀羣吏,立公子 无诡 为君。” 明 潘问奇 《五人墓》诗:“ 竖刁 任挟冰山势,緹骑俄成纸虎威。”
词语解释:竖篴  拼音:shù dí
古管乐器。篴,同“ 笛 ”。《文献通考·乐十一》:“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黄钟一均声。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篴,或谓之中管。尺八,其长数也,后世宫县用之;竖篴,其植如篴也;中管,居长篴短篴之中也。今民间谓之簫管,非古之簫与管也。”一本作“竪篴”。
词语解释:竖窑  拼音:shù yáo
由具有垂直轴线的钢外壳和耐火砖内衬组成的一种窑炉
词语解释:竖直  拼音:shù zhí
垂直于地平面或水平主轴的。例如:测量竖直高度。
词语解释:竖立  拼音:shù lì
(1).树立;建树。《隋书·北狄传·突厥》:“臣既蒙竖立,復改官名,昔日姦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赠周生序》:“故士之能自竖立者,未可以常格拘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附 紫珍道人 总评:“使之生於贵族,早歷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2).使物体与地面垂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人民公园对面的国际饭店二十四层楼的屋顶上竖立着的一个‘喜’字更大。”
词语解释:竖鳞  拼音:shù lín
指市场上挂着的鱼。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岂可欲以殞海之鬐,望鼓鳃于竖鳞之肆;坠风之羽,覬振翮于轩毳之间。”
词语解释:竖臣  拼音:shù chén
犹小臣。《后汉书·孔融传》:“每有一竖臣,輒云图之,若形之四方,非所以杜塞邪萌。”
词语解释:竖笠  拼音:shù lì
吴 地俗讳,以伞为竖笠。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 吴中 为甚……讳离散,以梨为圆果,伞为竖笠。”
词语解释:竖琴  拼音:shù qín
弦乐器。在直立的三角形架上安着四十八根弦。
词语解释:竖人  拼音:shù rén
童仆。 清 侯方域 《竖人臧说》:“竖人 臧 者,吾兄授以乳羊七, 臧 受而牧之二年矣,羊未之增也。”
词语解释:竖夫  拼音:shù fū
低贱的人。《三国志·魏志·卫觊传》“稍迁尚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宋书·孙处蒯恩等传论》:“此诸将并起自竖夫,出于皁隶芻牧之下。”
词语解释:竖旗杆  拼音:shù qí gān
科举时代,秀才成为贡生以后,在宗祠或家宅前面竖根旗杆,以示荣耀。《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还是前年出贡竖旗杆,在他家扰过一席。”
词语解释:竖宦  拼音:shù huàn
指宦官。《后汉书·黄琼传》:“诸 梁 秉权,竖宦充朝。”
词语解释:竖议  拼音:shù yì
立议;建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事势若斯,计将安出?’众咸默然,无竖议者。”
词语解释:竖子成名  拼音:shù zǐ chéng míng
《晋书·阮籍传》:“﹝ 阮籍 ﹞尝登 广武 ,观 楚 汉 战处,嘆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清 丁澎 《题曾青藜尊人传后》诗:“竖子成名何足齿,天下英雄君与孤。” 傅尃 《哭杨笃生》诗:“鬼雄入梦二三辈,竖子成名千百场。”
词语解释:竖柜  拼音:shù guì
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还向老公乞恩,把那昝铺子里的卧柜、竖柜、板凳,赏借给使使。”
词语解释:竖亥  拼音:shù hài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淮南子·墬形训》:“使 竖亥 步自北极,至於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高诱 注:“ 太章 、 竖亥 ,善行人,皆 禹 臣也。”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 竖亥 健步,寻源于三岛。”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大海际南斗, 竖亥 不可復步。”
词语解释:竖井  拼音:shù jǐng
亦作“竪井”。 指直接通到地面的矿井。井筒是垂直的。提升矿物的称主井,通风、排水、输送人员或材料的叫辅井。又名立井。
词语解释:竖义  拼音:shù yì
立义;阐明义理。《南史·袁宪传》:“会 弘正 将升讲坐,弟子毕集,乃延 宪 入室,授以麈尾,令 宪 竖义。”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四·慧远》:“但闻法集鐘声,不问旦夕,覆讲竖义,皆入堂伏听。” 清 申涵光 《与朱锡鬯书》:“近尝把玩 宋 儒语録,聊以检点身心,为晚年寡过之计,非敢标理学之名,聚徒竖义,如昔人角立门户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