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月竁甫竁幽竁茔竁冢竁明竁穾竁奠竁

词语解释:月竁  拼音:yuè cuì
月窟。指极西之地。《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之一》:“月竁来宾,日际奉土。” 吕延济 注:“竁,窟也。月窟,西极。”按,《南齐书·乐志》作“月域”。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设天网而掩贤,穷月竁以率职。” 元 欧阳玄 《辟雍赋》:“东喻若木之日津,西探 崦嵫 之月竁;南穷火维之陬,北际冰天之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崑山 徐公 果亭 ,仿 唐 杨巨源 体,献《圣武功成诗》:‘……兵自天河洗,功因月竁成。’”参见“ 月窟 ”。
词语解释:月窟  拼音:yuè kū
(1).传说月的归宿处。《汉武帝内传》:“仰上升絳庭,下游月窟阿。”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二:“官军西出过 楼兰 ,营幕傍临月窟寒。” 宋 邵雍 《秋怀》诗之三二:“脱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
(2).泛指边远之地。 唐 李白 《苏武》诗:“渴饮月窟水,飢飡天上雪。”
(3).月宫;月亮。 晋 挚虞 《思游赋》:“观玄鸟之参趾兮,会根壹之神筹;扰毚兔于月窟兮,詰 姮娥 于蓐收。” 唐 卢肇 《天河赋》:“光连月窟,何慙媚以怀珠;影照天津,岂愧浄而如练。” 宋 王禹偁 《商山海棠》诗:“桂须辞月窟,桃合避仙源。” 明 谢谠 《四喜记·禁苑奇逢》:“玉兔岂尝离月窟,竹狸空想喫天鹅。”《红楼梦》第五十回:“ 寳琴 也忙笑道:‘月窟翻银浪。’ 湘云 忙联道:‘霞城隐赤标。’”
词语解释:甫竁  拼音:fǔ cuì
开始挖墓穴。 周 代王丧,葬前先卜墓域,得吉兆后开始挖地造墓穴。《周礼·春官·小宗伯》:“卜葬兆,甫竁,亦如之。” 贾公彦 疏:“既得吉而始穿地为壙,故云甫竁也。”又《春官·冢人》:“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竁,遂为之尸。” 贾公彦 疏:“云请度甫竁者,谓冢人请於冢宰量度始穿地之处也。”后以“甫竁”指墓穴。《隋书·元德太子昭传》:“将寧甫竁,长违 望苑 。” 唐 褚遂良 《唐太宗文武皇帝哀册文》:“ 周 营甫竁, 汉 启泉闈。”
词语解释:幽竁  拼音:yōu cuì
坟墓。 宋 楼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烦君更为护幽竁,或恐意如犹有知。” 清 钱谦益 《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行状以上史馆牒考功,墓誌以质幽竁讯来者。”
词语解释:茔竁  拼音:yíng cuì
茔垅。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又於其旁度地为葬所,杂植材木蓊然,塋竁、羡道、室庐、门垣,既周以固。” 明 唐顺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若乃自为塋竁,卧而饮酒,此山泽自放者之所为也。”
词语解释:冢竁  拼音:zhǒng cuì
冢圹。《南史·到溉传》:“气絶便敛,敛以法服,先有冢竁,敛竟便葬,不须择日。”
词语解释:明竁  拼音:míng cuì
谓把诛杀的人的姓名、罪行清楚地写在木板上,加其尸身而埋葬。《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 郑玄 注:“明竁,若今楬头,明书其罪法也。” 贾公彦 疏:“为明竁焉者,明用刑以板书其姓名及罪状,著於身,竁壙中也。”
词语解释:穾竁  拼音:yào cuì
亦作“窔竁”。 幽深处。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六:“ 天都 莲花 秀,一一穷窔竁。”
词语解释:奠竁  拼音:diàn cuì
谓将祭奠品放入墓穴中棺材之旁。《周礼·夏官·量人》:“掌丧祭奠竁之俎实。” 郑玄 注:“竁亦有俎实,谓所包遣奠。” 贾公彦 疏:“竁,穿壙之名。此言奠竁,则奠入於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