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穿窬窥窬楲窬闺窬筚门圭窬筚门闺窬圭窬 

词语解释:穿窬  拼音:chuān yú
亦作“ 穿踰 ”。
(1).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歟!” 何晏 集解:“穿,穿壁;窬,窬墙。”《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赵岐 注:“穿墙踰屋,姦利之心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巢 许 获穿踰之谤。” 明 何景明 《躄盗》:“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 梁启超 《新民说》八:“为穿窬者,虽以至丑极垢之名过毁之,其居也恬然。”
(2).指小偷。《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出:“公事问明如彻底,一生只怕问穿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词语解释:窥窬  拼音:kuī yú
亦作“ 窥覦 ”。亦作“ 窥踰 ”。
(1).觊觎。 三国 魏 卫觊 《汉金城太守殷君碑》:“乃敷权略,奬厉威信,獫狁率服,不敢窥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 桂阳 失图,窥窬神器。” 吕向 注:“窥窬,谓欲有篡逆之心也。”《旧唐书·沉法兴传》:“是时, 杜伏威 据 歷阳 , 陈稜 据 江都 , 李子通 据 海陵 ,并握强兵,俱有窥覦 江 表之志。”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发展时期》:“ 藎诚 既短於才,又不能开诚布公容纳各方意见,军政上根本动摇,致启奸人之窥窬。”
(2).希求。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觅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犹麟角。以此之外,何所窥窬。”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委别高堂爱,窥覦明主恩。”
词语解释:楲窬  拼音:wēi yú
便桶,便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取亲中帬厕牏” 裴駰 集解引 晋 吕静 曰:“楲窬,褻器也,音威豆。”《清史稿·儒林传二·江声》:“年二十九,遭父疾,晨夕侍牀褥,不解衣带,至自涤楲窬,视秽以验疾进退。”
词语解释:闺窬  拼音:guī yú
即闺窦。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身不出闺窬,而克广其内心。”参见“ 闺竇 ”。
词语解释:闺窦  拼音:guī dòu
穿墙小门。上圆下方,似圭。《左传·襄公十年》:“篳门闺竇之人。” 杜预 注:“闺竇,小户,穿壁为户,山鋭下方,状如圭也。”
词语解释:筚门圭窬  拼音:bì mén guī yú
同“ 篳门闺竇 ”。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篳门圭窬,蓬户瓮牖。”
词语解释:筚门闺窬  拼音:bì mén guī yú
同“ 篳门闺竇 ”。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之五:“篳门闺窬之人,敢晞天望之冀。”
词语解释:圭窬  拼音:guī yú
犹圭窦。墙上的小门。借指穷人家的门户。《礼记·儒行》:“环堵之室,篳门圭窬,蓬户瓮牖。” 郑玄 注:“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空牀连流,圭窬淹滞,网丝蔽户,青苔绕梁。” 清 张芳 《黛史》:“夫圭窬之息,非有却扇之姿也;缝裳女嬪,非有出镜之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