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凿窒 拼音:záo zhì
开通窒塞。谓心境舒畅。 宋 王令 《寄满子权》诗:“耕荒食新收,凿窒復旧贯。”词语解释:穹窒 拼音:qióng zhì
完全堵塞。《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郑玄 笺:“穹,穷。窒,塞也。” 孔颖达 疏:“言穷尽塞其窟穴也。”一说穹,空隙;窒,塞。将空隙堵塞。参阅 朱熹 集传。词语解释:颠窒 拼音:diān zhì
倾覆败亡。 前蜀 贯休 《对月作》诗:“今人求禄唯庇身。庇身如之何?恶木多斜文。斜文復斜文,颠窒何纷纷。”词语解释:惩窒 拼音:chéng zhì
见“ 惩忿窒欲 ”。
词语解释:惩忿窒欲 拼音:chéng fèn zhì yù
谓克制愤怒,杜塞情欲。《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孔颖达 疏:“君子以法此损道惩止忿怒,窒塞情慾……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惩窒互文而相足也。”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愿陛下思惟所见,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大柄不由天断,惩忿窒欲,事依礼制。” 明 唐顺之 《〈明道语略〉序》:“不寝不食而非助也;不睹不闻而非忘也;惩忿窒欲而未尝损也。”亦作“ 惩忿窒慾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如今听在下説一文钱小小的故事,列位看官们各宜警醒,惩忿窒慾,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保家的正理。”亦省作“ 惩窒 ”。 宋 朱熹 《感尚子平事》诗:“我亦近来知损益,只将惩窒度餘生。” 明 高攀龙 《答陈似木书》之三:“即如忿欲,习于惩窒,惩窒过二三次,便省力,便有味。”词语解释:阂窒 拼音:hé zhì
阻塞。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数者不可復,其餘无所依附,自阂窒而难施。”词语解释:轧窒 拼音:zhá zhì
压制阻碍。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饿乡之‘饿’,如其不轧窒他的机括,前途大约就可以见平风静浪的海镜。”词语解释:阻窒 拼音:zǔ zhì
受到阻碍而窒息。《大马扁》第十三回:“ 刘光第 先説道:‘现这几天,新政之机又阻窒了,因知老兄高才,特邀来请教。’”词语解释:蹇窒 拼音:jiǎn zhì
犹困厄,不顺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又有‘颜色如花命如花’之句,自况时运蹇窒。”词语解释:实实窒窒
拥挤不堪的样子词语解释:闷窒 拼音:mèn zhì
窒息;气闷。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一:“加上光线不充足,住在里面,好像被埋在深深的洞窟里,感到十分闷窒。”词语解释:鼽窒 拼音:qiú zhì
鼻塞不通。《吕氏春秋·季秋》:“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窒。” 高诱 注:“民鼽窒,鼻不通也。”《灵枢经·经脉》:“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词语解释:鼻窒 拼音:bí zhì
犹鼻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蠮螉》:“久聋,欬逆,毒气出刺出汗,疗鼻窒,治呕逆。”词语解释:实窒 拼音:shí zhì
犹闭塞。《负曝闲谈》第二回:“他的家住在一个实窒的胡同里。”词语解释:愕窒 拼音:è zhì
惊惶得不敢出气。 唐 沉亚之 《上使主第二书》:“将欲有请,草奏具示,始则卒然愕窒,不知词对。”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自序》:“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词语解释:息窒 拼音:xī zhì
窒息,呼吸困难。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这个工棚像个蒸笼,又闷热又息窒。”词语解释:晦窒 拼音:huì zhì
晦涩不通。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毛诗〉读》:“所言皆狂悍迂曲,絶不可通……大端已谬,其文义又多故为晦窒,不足取也。”词语解释:屯窒 拼音:tún zhì
艰难困顿。 五代 梁 韩仪 《授韩建昌黎郡王制》:“当屯窒之时,虽危无咎者鲜;乘泰亨之际,在上不骄者难。”词语解释:相窒 拼音:xiāng zhì
互相矛盾,彼此抵触。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又( 黄山谷 《驀山溪词》)云:‘婷婷嫋嫋,恰近十三餘。’夫近则未及,餘则已过,无乃相窒乎!”词语解释:呆窒 拼音:dāi zhì
犹停滞。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我们假如过于快活,或者过于不快活,我们每每呆窒着说不出话来。”词语解释:堙窒 拼音:yīn zhì
堵塞。《宋史·忠义传二·陈遘》:“ 杭 经巨寇后,河渠堙窒,邦人以水潦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