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禹穴丙穴仙穴狐穴孔穴贯穴耳穴郭家金穴
岩穴鼠穴云穴山穴地穴腧穴背穴郭况穴
丹穴金穴潜穴钻穴泉穴迸穴利穴俞穴
虎穴三穴风穴隙穴针穴僻穴蜂房蚁穴邓穴
蚁穴石穴空穴斗穴贼穴蹶穴蜂窠蚁穴郭穴
洞穴凤穴窍穴陶穴走穴贵穴匪穴郄穴
巢穴穿穴熏穴乳穴兽穴乘车入鼠穴区穴需沙出穴
窟穴临穴阴穴户穴点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逵穴圹穴
同穴探虎穴扫穴凿穴祔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通穴郤穴
龙穴狡穴蛟穴回穴结穴十鼠同穴酉穴流穴

词语解释:禹穴  拼音:yǔ xué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词语解释:岩穴  拼音:yán xué
亦作“嵓穴”。
(1).山洞。《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巖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至于嵓穴草泽之士,或节义敦篤,或文章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飞雪崖》:“断床之下及左侧岩岸均洼入成一大岩穴。”
(2).指岩穴之士。《后汉书·章帝纪》:“其以巖穴为先,勿取浮华。” 明 归有光 《邵民寿诗序》:“ 安陆 姚克 一尊巖穴。” 清 姚鼐 《复张君书》:“僕少无巖穴之操,长而役於尘埃之内。”
词语解释:丹穴  拼音:dān xué
(1).山穴。《吕氏春秋·贵生》:“ 越 人三世杀其君。 王子搜 患之,逃乎丹穴。 越国 无君,求 王子搜 而不得,从之丹穴。” 高诱 注:“《淮南》云:丹穴,山穴也。”一说指 禹穴 ,传说中的 夏禹 葬地。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二道》:“ 王子搜 之丹穴,即 禹穴 也。”
(2).传说中的地名。《尔雅·释地》:“岠 齐州 以南,戴日为 丹穴 。”《淮南子·氾论训》:“ 丹穴 太蒙 。” 高诱 注:“ 丹穴 ,南方当日之下也; 太蒙 ,西方日所入处也。”《隋书·天文志上》:“南戴日下,所谓 丹穴 也。”
(3).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 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汉 张衡 《东京赋》:“鸣 女牀 之鸞鸟,无 丹穴 之凤皇。” 唐 陈子昂 《鸳鸯篇》:“凤凰起 丹穴 ,独向梧桐枝。”后以“丹穴”为凤凰的代称。 宋 梅尧臣 《送知和州杜驾部》诗:“桐花欲开时,羣噣争哺儿,但求黄口飫,焉问丹穴飢。”
(4).产朱砂的矿穴。《汉书·货殖传·巴寡妇清》:“ 巴 寡妇 清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颜师古 注:“丹,丹砂也。穴者,山谷之穴出丹也。”
(5).炼丹修道的岩穴。 唐 钱起 《登釜山遇道人》诗之二:“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待功成还辞赤社,更归丹穴。”
词语解释:虎穴  拼音:hǔ xué
(1).虎所居之洞穴。比喻极危险的地方。《后汉书·班超传》:“ 超 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探虎穴而挥戈,上鱼门而悬胄。”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诗:“万里挥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2). 汉 尹赏 禁锢犯人的地下狱室的名称。《汉书·酷吏传·尹赏》:“ 赏 以 三辅 高第选守 长安 令,得壹切便宜从事。 赏 至,修治 长安 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
词语解释:蚁穴  拼音:yǐ xuè
亦作“螘穴”。
(1).蚂蚁的巢穴。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 夏阳 卢汾 ,字 士济 ,梦入蚁穴,见堂宇三间,势甚危豁,题其额曰‘审雨堂’。”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之一:“戎机一以失,蚁穴僨臺殿。”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自序》:“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螘穴,当作如何消受?”
(2).比喻可以酿成大祸的小漏洞。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三国 魏 应璩 《杂诗》:“细微可不慎,隄溃自蚁穴。” 陈三立 《孟乐大令出示纪愤旧句和答》之二:“蚁穴河山他日泪,龙楼鐘鼓在天灵。”
词语解释:洞穴  拼音:dòng xué
地洞或山洞。 汉 扬雄 《羽猎赋》:“入洞穴,出 苍梧 。” 唐 张乔 《华山》诗:“每来寻洞穴,不拟返江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堵塞田鼠打下的洞穴,以免山洪灌进墓里。”
词语解释:巢穴  拼音:cháo xué
(1).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宫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烟。” 唐 元稹 《蛒蜂》诗之三:“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虱》:“物各有巢穴,蝨独异行藏。”
(2).上古先民构木为巢,穴居野处,故称其栖息之处为“巢穴”。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上圣悼混然之甚陋,愍巢穴之可鄙,故构栋宇以去鸟兽之羣,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
(3).喻隐居之地。《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 綺季 之跡,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宋 王安石 《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 庞公 有意安巢穴,肯问簞瓢与万钟!”
(4).敌人或盗贼盘踞之地。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计剿海寇书》:“ 林 贼既失巢穴,飘泊海上,必不能久,宜与 闽 中约会图之。” 袁水拍 《在一个黎明》诗:“在一个永远忘不了的黎明,人民解放了反动派最顽强的巢穴。”
词语解释:窟穴  拼音:kū xué
(1).土室。《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诗之四:“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鲁迅 《准风月谈·秋夜纪游》:“中等 华 人的窟穴却是炎热的。”
(3).特指隐士的住所。《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尽忠信而趣闕下者哉!”
(4).动物栖身的洞穴。 汉 王充 《论衡·辨祟》:“鸟有巢栖,兽有窟穴,虫鱼介鳞各有区处,犹人之有室宅楼臺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鱣鮪随云雷。” 宋 苏轼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
(5).做窠;盘据。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宫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据於其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然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间。”
(6).指坏人、匪类盘踞的地方。《后汉书·南匈奴传》:“设奇数,异道同会,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有 汝阴 县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干,自出家财,募人告缉,知得逐贼窟穴去处。”
(7).地道。《战国策·齐策五》:“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衝櫓,家杂总,身窟穴中。” 鲍彪 注:“谓地道。”《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 庞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
(8).指地域,方位。《史记·天官书》:“ 幽 厉 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
词语解释:同穴  拼音:tóng xué
(1).《诗·王风·大车》:“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后以“同穴”指夫妻合葬。亦用以形容夫妇相爱之坚。 晋 潘岳 《寡妇赋》:“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佗。”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永惟同穴之仪,仰遵归祔之典。” 清 戴名世 《汪烈妇传》:“亡夫尚在浅土未葬,异日得一抔之土,与同穴可也。”
(2).谓共同穴居。 晋 左思 《魏都赋》:“搉惟 庸 蜀 与鴝鹊同窠, 句吴 与鼃黽同穴。”《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顙,失气虏伏。”
词语解释:龙穴  拼音:lóng xué
(1).传说中龙所居住的洞穴。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一》:“龙穴非难附,鸞巢欲可窥。” 倪璠 注:“龙居穴中,故以龙穴为言。”喻指瀑布注入的深潭。 宋 曾巩 《瀑布泉》诗:“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
(2).洞穴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其方陬譎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 刘逵 注:“ 湘 东 新平县 有龙穴,穴中黑土,天旱,人人便共以水沾穴,则暴雨应之。常以此请雨也。”
(3).小洲名。在今 广东省 东莞市 虎门 海口外。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森森寒芒动星斗,光射 龙穴 龙为愁。”注:“ 龙穴 ,指 龙穴洲 。”
(4).旧时堪舆家谓山的气脉所结处。宜作墓穴。 清 蒋平阶 《秘传水龙经》卷三:“横宫龙穴生荣显,借合穿龙主发财。”
词语解释:丙穴  拼音:bǐng xué
(1).地名。 大丙山 之穴,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东南,与 勉县 接境。 四川省 城口县 南、 广元县 北、 雅安县 南亦有 丙穴 。《文选·左思〈蜀都赋〉》:“嘉鱼出於 丙穴 ,良木攒於 褒谷 。” 李善 注:“ 丙穴 在 汉中 沔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 丙 ,地名也。”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诗之一:“鱼知 丙穴 由来美,酒忆 郫筒 不用酤。”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稻近 磻谿 种,鱼从 丙穴 尝。”
(2).鱼名,亦泛指嘉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江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鱼,鱼名丙穴。” 宋 杨万里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诗:“未知丙穴果何似,只恐子鱼无此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日在鼉宫蚊藪,终难振鬣 西江 口;看鱼肠自羞,岂是长鋏歌声丙穴愁。”
词语解释:鼠穴  拼音:shǔ xué
鼠洞。《墨子·非儒下》:“挑鼠穴,探涤器。”《淮南子·说林训》:“治鼠穴而坏里閭,溃小皰而发痤疽。” 宋 徐铉 《和州酬江中丞见寄》:“鼠穴依城社,鸿飞在泬寥。”
词语解释:金穴  拼音:jīn xué
藏金之窟。喻豪富之家。《后汉书·郭皇后纪上》:“ 况 ( 郭况 )迁大鸿臚,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京师号 况 家为金穴。” 唐 张说 《虚室赋》:“朱门金穴,恃满矜隆。”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金穴百丈深,求取用不竭。”后亦用以代指外戚家。 清 赵翼 《怀塞外友人》诗:“岂期飞语传金穴,竟掛弹章出 玉门 。”
词语解释:三穴  拼音:sān xué
三窟。《晋书·王衍传赞》:“ 夷甫 两顾,退求三穴。”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有白黑鹰》诗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涉颍》:“三穴未为得,一舟不作痴。”参见“ 三窟 ”。
词语解释:三窟  拼音:sān kū
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 冯諼 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 宋 苏轼 《再用前韵寄莘老》:“君不见 夷甫 开三窟,不如 长康 号痴絶。”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词语解释:石穴  拼音:shí xué
石洞。《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巴氏 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劒於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晋书·五行志上》:“ 阳羡 山有石穴,长十餘丈。” 宋 梅尧臣 《两日苦风思江南》诗:“下窥石穴鱼,出入数十尾。”
词语解释:凤穴  拼音:fèng xué
凤凰的居处。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北史·文苑传序》:“ 潘 、 陆 、 张 、 左 ,擅侈丽之才,饰羽仪於凤穴。”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凤穴歌声,鸞林舞曲。” 唐 李商隐 《拟意》诗:“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
词语解释:穿穴  拼音:chuān xué
(1).穿越;通过。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少攻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輙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轢波涛,穿穴险固,囚锁惟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澹而后已。” 清 刘大櫆 《〈叶书山时文〉序》:“然其穿穴险隘,绘摹情状,虽昔之专篤纯一,老其材于斯者,或无以过焉。”
(2).犹钻研。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公礼 姚承庵 以为大师,其説时与 朱文公 相出入。学者始知穿穴经旨,以求自得。”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读书穿穴经传,落笔为诗歌古文,袞袞不能自休。”
(3).犹穿凿。牵强附会的意思。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只好做时文,不是讲学也。”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杜集五》:“凡 老杜 之诗,虽有为而发者为多,然亦不必每首穿穴太过。”
词语解释:临穴  拼音:lín xué
(1).面对自己的圹穴。语出《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慄。” 汉 王粲 《咏史诗》:“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綆縻。” 晋 陶潜 《咏三良》:“临穴罔惟迟,投义志攸希。”
(2).指面对(别人的)墓穴。有哭悼逝者之意。 晋 潘岳 《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櫬尽哀。”
词语解释:探虎穴  拼音:tàn hǔ xué
比喻冒险。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探虎穴而挥戈,上 鱼门 而悬胄。”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诗:“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好逑传》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词语解释:狡穴  拼音:jiǎo xué
指狡兔之穴。 宋 范成大 《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犬骄鹰俊马蹄快,狡穴未尽须穷追。湖海粗豪今岂在?但忆鸣哮如饿鴟。”
词语解释:仙穴  拼音:xiān xué
传说有仙人遗迹的山洞。 唐 孙逖 《寻龙湍》诗:“仙穴寻遗跡,轻舟爱水乡。” 宋 杨亿 《武夷山》诗:“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羣。”
词语解释:云穴  拼音:yún xué
高山上的深洞。 汉 刘桢 《鲁都赋》:“紫金扬辉於鸿崖,水精潜光乎云穴。”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旧籙藏云穴,新诗满帝都。”
词语解释:潜穴  拼音:qián xué
(1).深穴;暗穴。《文选·曹植〈七启〉》:“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 李周翰 注:“潜,深也。” 唐 张说 《岳州西城》诗:“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
(2).深居。 唐 李远 《咏壁鱼》:“潜穴河图内,吞鉤乙字边。”
词语解释:风穴
古代传说中的洞穴名。相传北方寒风自其中而出。《楚辞·九章·悲回风》:“依 风穴 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嬋媛。”《淮南子·览冥训》:“羽翼 弱水 ,暮宿 风穴 。” 许慎 注:“ 风穴 ,北方寒风从地出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又有 风穴 在 南山 ,其大如井,风不时从中出。每出,则数十里外先闻波涛声,迟一二刻风乃至。”
词语解释:空穴  拼音:kōng xué
岩洞。《淮南子·原道训》:“乔木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 高诱 注:“空穴,巖穴也。”
词语解释:窍穴  拼音:qiào xué
洞穴;窟窿。《庄子·齐物论》:“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屋瓦皆镂》:“ 余宗伯 屋瓦皆鏤窍穴千百,雨则散如真珠。”《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生 看时,只见树根浮起处有个盏大的窍穴,那白老鼠兀自在穴边张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祇觉四面层绕,皆云气嘘鬱,时有窍穴钩连,空悬无上处。”
词语解释:熏穴  拼音:xūn xué
亦作“燻穴”。 烟熏洞穴。 汉 王充 《论衡·命禄》:“ 越王 翳 逃山中,至诚不愿,自冀得代。 越 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彊立为君。”熏,一本作“ 燻 ”。后因以“熏穴”指被拥立为君王。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少保步陆碑》:“虽復季末,大成之心守节。既遭燻穴,翻从压纽。 太祖 初封 函谷 ,始合诸侯。”
词语解释:阴穴  拼音:yīn xué
地下暗洞。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词语解释:扫穴  拼音:sǎo xué
清除巢穴。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所有自古之崇山、盘栈……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亦以喻彻底摧垮敌方。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扫穴传方略,丰碑勒武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勅诸将移 小金川 之师,进讨 大金川 ,誓必扫穴禽渠,乃许蕆事。”参见“ 扫穴犁庭 ”。
词语解释:扫穴犁庭  拼音:sǎo xué lí tíng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且谓蕞尔土司,即扫穴犁庭,不足示武。”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 重庆 蜀 军政府,拟合 滇 黔 援 川 军队,不日逾 汉 出 秦 ,与我北伐南军,会于中原,以扫穴犁庭,驱除韃虏。”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会当立马 扶桑 顶,扫穴犁庭再誓师。”亦省作“ 扫犁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参见“ 犂庭扫穴 ”。
词语解释:蛟穴  拼音:jiāo xué
蛟龙穴居之处。 明 王士性 《广志绎·江南诸省》:“然 江 右所称蛟蹟非一,如 丰城 城东西有二蛟穴,其中积水,四时不竭,旧传蛟精常蛰於此, 旌阳 以符呪逐之。 饶州 城南 江 中有蛟穴,五日,乡人於此竞渡,俗称怀蛟水。”
词语解释:狐穴  拼音:hú xué
元 周达观 《诚斋杂记》:“ 唐 末有 乔子旷 者,能诗,喜用僻事,时人谓之 狐穴诗人 。”后因以“狐穴”喻僻典。 清 孙枝蔚 《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磯。”
词语解释:山穴  拼音:shān xué
山洞。《庄子·徐无鬼》:“吾尝居山穴之中。”《宋史·王嗣宗传》:“城东有 灵应公庙 ,傍有山穴,羣狐处焉。”
词语解释:钻穴  拼音:zuàn xué
犹言钻穴踰墙。《剪灯新话·联芳楼记》:“非不知钻穴之可丑,韞櫝之可佳也。” 清 蒋士铨 《临川梦·续梦》:“谁钻穴,是金枝贵壻恁地无状。”
词语解释:隙穴  拼音:xì xué
(1).壁缝和洞穴。《淮南子·泰族训》:“以目之无见,耳之无闻,穿隙穴,见雨零。”
(2).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3).比喻隐患。
词语解释:斗穴  拼音:dòu xué
亦作“闘穴”。 以浅识竞胜。穴,穴见,一孔之见。 明 王世贞 《春日言怀》诗:“末路驱鞭甚,凡才闘穴酣。”
词语解释:陶穴  拼音:táo xué
(1).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毛 传:“陶其壤而穴之。” 郑玄 笺:“凿地曰穴,皆如陶然。” 高亨 注:“向下掏的洞叫做穴,即地洞。”《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 清 孙枝蔚 《避乱杂述》诗之一:“夜行昼仍伏,陶穴暂可处。不道腹中饥,但言行路苦。”
(2).指墓穴。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六:“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宋 苏轼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累累,见之酸辛,为卜广宅,陶穴宽温,相从归安,各反其真。”
词语解释:乳穴  拼音:rǔ xué
石钟乳洞。 唐 柳宗元 《零陵郡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清 朱彝尊 《兜率宫》诗:“欲探乳穴胜,改着短后衫。”
词语解释:户穴  拼音:hù xué
洞穴;洞口。 汉 焦赣 《易林·震之蹇》:“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唐 孟浩然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诗:“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词语解释:凿穴  拼音:záo xué
犹钻穴。《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每兴凿穴之私,常感伤春之病。”
词语解释:回穴  拼音:huí xué
(1).风势回旋不定貌。引申为变化无常。《汉书·叙传上》:“畔回穴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颜师古 注:“回穴,转旅之意。”
(2).犹纡曲。《后汉书·卢植传》:“臣少从通儒故 南郡 太守 马融 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穴。” 李贤 注:“回穴犹紆曲也。”
(1).风回旋不定貌。《文选·宋玉〈风赋〉》:“耾耾雷声,迴穴错迕。” 李善 注:“凡事不能定者迴穴。此即风不定貌。”
(2).反复,变化无常。 汉 班固 《幽通赋》:“叛迴穴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词语解释:孔穴  拼音:kǒng xué
(1).洞孔;穴洞。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壤,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屋处。其俗谓之嶧孔。”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冰心 《寄小读者》一:“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
(2).人体的穴位。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四支六府,痾瘵所缠,苟详其孔穴,则砭灼无误,此养生之尤急也。”《旧唐书·太宗纪下》:“制决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针灸之所。”
词语解释:地穴  拼音:dì xué
(1).谓面积较大的凹陷地形。《六韬·战骑》:“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於天井,顿入地穴,此骑之死地也。”《山海经·海内东经》“﹝ 湘水 ﹞入 洞庭 下” 晋 郭璞 注:“ 洞庭 ,地穴也,在 长沙 巴陵 。”
(2).地下的孔道或洞穴。《文选·张载〈七命〉》:“举戈林竦,挥锋电灭;仰倾云巢,俯殫地穴。”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穴,搏蛰兽所藏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又故 虢县 有 杜阳山 。山北有 杜阳谷 ,有地穴北入,亦不知所极。” 明 姚广孝 《观石经洞》诗:“深田地穴藏,高耸巖洞积。”
词语解释:泉穴  拼音:quán xué
墓穴。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安有既临泉穴,始知摧慟者乎?”
词语解释:针穴  拼音:zhēn xué
针灸时下针的穴位。《人民日报》1970.10.18:“有时因年老眼花看不准针穴,扎偏了,扎痛了。”
词语解释:贼穴  拼音:zéi xué
贼人的巢穴。 宋 陆游 《晨起有感》诗:“丈夫本自许,四十拥旌旄;上马不回顾,贼穴穷腥臊。”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公﹞就迁提刑,率正兵丁兵三千,直擣贼穴,降诛八十餘峒。”
词语解释:走穴  拼音:zǒu xué
(1).指临时拼凑演员,名义上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主办,而实际上由某几个人组织的文艺演出。《人民日报》1989.4.5:“这样的文艺晚会都对外标明一个或几个主办单位。实际上,晚会大多是由某几个人组织的。人们把这样的文艺演出称为‘走穴’,把‘走穴’的组织者称为‘穴头’。”
(2).谓参加这种演出。《新民晚报》1989.4.24:“今天,一些影星、舞星、歌星,包括节目主持星等等群星,也到下面‘走穴’,也可能站在‘野台子’上热闹一番。然而,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光彩往往被过重的市侩气熏黑了。”
词语解释:兽穴  拼音:shòu xué
(1).野兽的洞穴。 唐 吴融 《赋雪》:“气应封兽穴,阴必堕禽巢。”
(2).虎穴。因避讳而改。《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词语解释:点穴  拼音:diǎn xué
(1).旧时迷信者选择墓地,请堪舆家寻求所谓龙脉结穴之处,以求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明 无名氏 《秘传水龙经·原书总论》:“夫相地要察来龙,点穴必迎真脉,冈阜水道,皆龙脉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请他来给 何协戎 夫妇点穴,就定规安葬日子。”
(2).初习针灸之法。先于穴位注一墨点,然后施针。 宋 刘克庄 《戏郑闽清灼艾》诗:“点穴不须医,针经手自拔。”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六:“世人但知着艾炷,而不知点穴,虚忍痛楚,耗损气力。”
(3).拳术之一。运功于指,点击人身穴道处,轻者致伤,重者致命。
词语解释:祔穴  拼音:fù xué
合葬的墓穴。 宋 梅尧臣 《李康靖夫人挽词》诗之二:“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
词语解释:结穴  拼音:jié xué
(1).旧时堪舆家谓地脉顿停处地形洼突,地气所藏结,称为“结穴”。 清 蒋平阶 《秘传水龙经·自然水法歌》:“湖荡之处多有结穴,如波心荡月,如雁落平沙,又如海鸥点水,审而穴之,无不发福。”
(2).比喻文辞的归结要点。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蜀书》列传终以 杨戏 ,即以 戏 所著《季汉辅臣赞》繫于后,此天然为全部结穴,且藉以当《蜀书》序传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那梦便是《残春》中的顶点,便是全篇的中心点,便是全篇的结穴。”
词语解释:贯穴  拼音:guàn xué
犹贯通。 清 谭嗣同 《报章总宇宙之文说》:“若夫皋牢百代,卢牟六合,贯穴古今,笼罩中外,宏史官之益而昭其义法,都选家之长而匡其闕漏,求之斯今,其惟报章乎?”
词语解释:腧穴  拼音:shù xué
人体上穴位的总称。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见《素问·气穴论》《灵枢经·九针十二原》《明史·方伎传·滑寿》:“《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
词语解释:迸穴  拼音:bèng xué
迸裂而成的洞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其西渐升而南,迸穴愈多,皆平地下陷,或长如峡,或圆如井。”
词语解释:僻穴  拼音:pì xué
偏僻的洞穴。《晋书·陶璜传》:“虽前后征讨,翦其魁桀,深山僻穴,尚有逋窜。”
词语解释:蹶穴  拼音:jué xué
亦作“蹷穴”。 掘洞穴。《大戴礼记·曾子疾病》:“鹰鶽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黿鼉以渊为浅,而蹷穴其中。” 王引之 《经义述闻·大戴礼记上》:“家大人曰:古无训蹷为窟者。且蹷穴与曾巢对文,则蹷非窟也。余谓蹷者,穿也。言更於渊中穿土为穴也。”
词语解释:贵穴  拼音:guì xué
旧时堪舆家所谓的风水宝地。如果作为墓穴,后代将出贵人。 明 郑瑄 《昨非庵日纂·径地》:“母死,子遇一仙人指山下地曰:‘白羊眠处鷓鴣啼,此贵穴也。葬之,五世出宰相。’”
词语解释:乘车入鼠穴  拼音:chéng chē rù shǔ xué
比喻情理中所无之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擣齏噉鉄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词语解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语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螻螘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隄,一本作“ 堤 ”。
词语解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拼音:qiān lǐ zhī dī , kuì yú yǐ xuè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语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螻螘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隄,一本作“ 堤 ”。
词语解释:十鼠同穴  拼音:shí shǔ tóng xué
比喻把坏人集中于一处,以便一举歼灭。《三国志·魏志·鲍勋传》:“ 勛 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当令十鼠同穴。”
词语解释:耳穴  拼音:ěr xué
耳部的穴位。耳部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人体各部分(包括内脏)都与之有密切关系,患病时多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上出现反应。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耳穴。
词语解释:背穴  拼音:bèi xué
见“ 背譎 ”。
词语解释:背谲  拼音:bèi jué
亦作“ 背穴 ”。亦作“ 背璚 ”。亦作“ 背鐍 ”。 太阳周围的云气。《淮南子·览冥训》:“君臣乖心,则背譎见于天。” 高诱 注:“日旁五色气在两边,外出为背,外向为譎。”《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
词语解释:利穴  拼音:lì xué
经济利益的来源。 唐 白居易 《策林一·不夺人利》:“王者不殖货利,不言有无。耗羡之财不入於府库,析毫之计不行於朝廷者,虑其利穴开而罪梯构。”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今县之可以为利穴者,不过人命、强盗、粮长、徭役。”
词语解释:蜂房蚁穴  拼音:fēng fáng yǐ xuè
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明 杨慎 《丹铅续录·春秋·隐公元年》:“自 共和 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词语解释:蜂窠蚁穴  拼音:fēng kē yǐ xuè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宋 曾慥 《类说·见闻录·胡讷》:“ 开宝 八年,王师围 金陵 。朝廷殿试《桥樑渡长江赋》《习水战诗》; 江 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 太祖 笑曰:‘ 江 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 赵普 曰:‘蜂窠蚁穴不足掛圣虑。’”
词语解释:匪穴  拼音:fěi xué
称盗匪盘踞的地方。 曲波 《林海雪原》一三:“到了匪穴,一切问题取决我自己,首长一点也帮不上忙。”
词语解释:区穴  拼音:qū xué
空隙。《墨子·经说上》:“尺前於区穴,而后於端。” 孙诒让 间诂:“区穴,谓空隙。”
词语解释:逵穴  拼音:kuí xué
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牛伤天楄文兽鰧鱼》:“鰧鱼青斑,处於逵穴。”
词语解释:通穴  拼音:tōng xué
贯通的洞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石上鸟迹,崖中通穴,岁月虽久,于今尚存。”
词语解释:酉穴  拼音:yǒu xué
指 小酉山 石穴。相传其中有 秦 人藏书千卷。 明 王思任 《送李戒庵吏部出参辰沅》诗:“ 酉 穴藏书在,公餘字字讎。”
词语解释:郭家金穴  拼音:guō jiā jīn xué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况 ( 郭后 弟 况 )迁大鸿臚,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京师号 况 家为金穴。”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 邓氏 铜山,二愿得 郭 家金穴。”亦省作“ 郭穴 ”、“ 郭况穴 ”。 明 杨珽 《龙膏记·投膏》:“自甘做涸辙腐鳞,今日里且休夸 郭 穴多金。”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 郭况 穴,钱积 邓通 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僊。”
词语解释:郭况穴  拼音:guō kuàng xué
见“ 郭家金穴 ”。
词语解释:郭家金穴  拼音:guō jiā jīn xué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况 ( 郭后 弟 况 )迁大鸿臚,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京师号 况 家为金穴。”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 邓氏 铜山,二愿得 郭 家金穴。”亦省作“ 郭穴 ”、“ 郭况穴 ”。 明 杨珽 《龙膏记·投膏》:“自甘做涸辙腐鳞,今日里且休夸 郭 穴多金。”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 郭况 穴,钱积 邓通 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僊。”
词语解释:俞穴  拼音:shù xué
即穴位。 明 宋濂 《赠刘俊民前辈》诗:“更参九鍼法,俞穴别肤腠。”
词语解释:邓穴  拼音:dèng xué
同“ 邓氏铜山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财疎 邓 穴钱,义仗 夷门 剑。”
词语解释:郭穴  拼音:guō xué
见“ 郭家金穴 ”。
词语解释:郭家金穴  拼音:guō jiā jīn xué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况 ( 郭后 弟 况 )迁大鸿臚,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京师号 况 家为金穴。”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 邓氏 铜山,二愿得 郭 家金穴。”亦省作“ 郭穴 ”、“ 郭况穴 ”。 明 杨珽 《龙膏记·投膏》:“自甘做涸辙腐鳞,今日里且休夸 郭 穴多金。”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 郭况 穴,钱积 邓通 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僊。”
词语解释:郄穴  拼音:xì xué
亦作“郄穴”。
(1).孔穴。《荀子·赋》:“此夫大而不寒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郤穴而不偪者与?”一本作“郄穴”。
(2).中医针灸名词。指体内气血聚会于空隙处的重要穴位。见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
词语解释:需沙出穴  拼音:xū shā chū xué
语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和“需於血,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谓遇险凶而能幸免。 清 顾炎武 《与李中孚书》:“先生已知 盩厔 之为危地,而必为是行,脱一旦有意外之警,居则不安,避则无地,有焚巢丧牛之凶,而无需沙出穴之利。”
词语解释:圹穴
墓穴
词语解释:郤穴
孔穴
词语解释:流穴
辖转流落,居无定所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