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穆穆雍穆微穆古穆佋穆廱穆粹穆娴穆
于穆允穆沕穆辑穆暗穆怡穆和穆玄穆
肃穆睟穆谐穆雝穆浑穆晬穆缉穆 
昭穆七穆化穆通穆淑穆岳武穆简穆 
周穆邃穆友穆邕穆物穆沈穆渊渊穆穆 
清穆熙穆冲穆亲穆淹穆洽穆渊穆 
澄穆敦穆贞穆静穆文昭武穆悦穆宓穆 
郁穆协穆落落穆穆亹亹穆穆恬穆昒穆安穆 

词语解释:穆穆  拼音:mù mù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词语解释:于穆  拼音:yú mù
对美好的赞叹。《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汉书·司马迁传》:“ 汉 兴已来,至明天子……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颜师古 注:“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政化清也。”《魏书·宗钦传》:“於穆吾子,含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耄而德业愈巍奂,卒能归根復命于於穆之天。”
词语解释:肃穆  拼音:sù mù
(1).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等。《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不惟致敬之节,肃穆之慎,乃敢擅损牺牲,不备苾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肃穆,精勤匪怠,并是耆艾宿德、博学高才、远方俊彦慕义至此。”《孽海花》第二七回:“第二个却生得方面大耳,神情肃穆,鬚髯丰满,大概是 乌赤云 了。” 朱自清 《欧游杂记·罗马》:“他画这屋顶时候,以深沉肃穆的心情渗入画中。”
(2).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谓使人有凛然之感。 汉 应璩 《与满炳书》:“夫 漳渠 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 宋 陆游 《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诗:“三山葱蘢鮫鰐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被迫登台之黎元洪》:“刁斗森严,气象肃穆,人人志易神移。”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词语解释:昭穆  拼音:zhāo mù
(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 注:“父曰昭,子曰穆。”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 鲁定公 序昭穆,顺祖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此事亦不难行,祇是道理所在,朕止令於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
(2).指同一祖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郑玄 注:“先王造塋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 明 方孝孺 《孝友庵记》:“见 伯鱼 、 子思 之冢,昭穆序葬,而子孙咸祔其则。”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尚右》:“祭神仪神位,东嚮者为尊,其餘昭穆分列,至今犹沿其制。”
(5).泛指宗族关系。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系自有 周 ,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新唐书·杜正伦传》:“ 正伦 与城南诸 杜 昭穆素远。” 明 徐霖 《绣襦记·慈母感念》:“吾家族属蝉联,待我择一个昭穆承继便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况且昭穆伦次,立 福王 亦无大差。”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红楼梦》第五三回:“只见 贾 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词语解释:周穆  拼音:zhōu mù
指 周穆王 。 周昭王 之子,曾西击 犬戎 ,东征 徐戎 。《穆天子传》载有他乘八骏西行见 西王母 的故事。《南史·王弘传》:“ 周穆 马迹徧於天下,若騏騮之性,因地而迁,则 造父 之策,有时而躓。”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汉 皇万乘尊。”
词语解释:清穆  拼音:qīng mù
清静;清和。 汉 蔡邕 《释诲》:“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晋书·齐献王攸传》:“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广分休假,以就农业。” 宋 苏轼 《答王敏仲书》之三:“春候清穆。” 明 张居正 《答陈节推书》之七:“受事于今四年,碌碌无以自效,所赖主德日明,宫府清穆,百司蒸蒸奉职。”
词语解释:澄穆  拼音:chéng mù
(1).清和。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书》之二:“天色澄穆,亦惟此时也。”
(2).安静庄严。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引:“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緇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
词语解释:郁穆  拼音:yù mù
和美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宋 陈与义 《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诗:“发发不可迟,帝言频郁穆。”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上:“﹝水仙﹞郁穆婧婉,温泉之神,珧田万顷,琼叶自春。”
词语解释:雍穆  拼音:yōng mù
(1).和睦;融洽。 汉 扬雄 《羽猎赋》:“乃祇庄雍穆之徒,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三国志·魏志·陈矫传》:“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 陈元方 兄弟。”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盛世看泰寧,圣治復雍穆。”
(2).庄重貌。 茅盾 《新疆风土杂忆》:“载歌载舞,歌为维语,音调颇柔美……舞容亦婉约而雍穆。”
词语解释:允穆  拼音:yǔn mù
(1).淳和。《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张铣 注:“允,信;穆,和也。”
(2).肃穆。 唐 刘禹锡 《代京兆李尹贺迁献懿二祖表》:“庙貌有严,禘尝允穆。”
词语解释:睟穆  拼音:suì mù
温和慈祥貌。 宋 张师正 《括异志·来和天尊》:“及见天尊,年甚少,睟穆之姿若冰玉焉。”
词语解释:七穆  拼音:qī mù
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 、 子西 、 子产 、 伯有 、 子太叔 、 子石 、 伯石 ,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 郑 七 穆 , 罕氏 其后亡者也。 子展 俭而壹。’” 杜预 注:“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二 子孔 三族已亡, 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 。” 陆德明 释文:“ 郑 七 穆 ,谓 子展 公孙舍之 , 罕氏 也; 子西 公孙夏 , 駟氏 也; 子产 公孙侨 , 国氏 也; 伯有 良霄 , 良氏 也; 子大叔 游吉 , 游氏 也; 子石 公孙段 , 丰氏 也; 伯石 印段 , 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曰:‘ 鲁 三 桓 、 郑 七 穆 奈何?’答曰:‘ 庆父 、 叔牙 、 季友 、 桓 三子也…… 郑穆公 十一子, 子然 及二 子孔 三族亡, 子羽 不为卿,故称 七穆 : 子罕 、 子駟 、 子良 、 子国 、 子游 、 子印 、 子丰 也。’一座惊服。” 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鲁 之三 桓 , 郑 之七 穆 , 楚 之 屈 、 景 ……世执政权。”
词语解释:邃穆  拼音:suì mù
谓意境深远明净。《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遵岩集》:“今考集中五言,如《游西山普光寺》《睡起登金山》《游大明湖》诸篇,固皆邃穆简远。”
词语解释:熙穆  拼音:xī mù
和顺。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愿六气氛氲,四序熙穆。”
词语解释:敦穆  拼音:dūn mù
见“ 敦睦 ”。
词语解释:敦睦  拼音:dūn mù
亦作“ 敦穆 ”。
(1).亲厚和睦。《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遂更为敦睦之行。” 明 方孝孺 《友于堂铭》序:“以友于名堂,盖有志乎敦睦者。”
(2).指使亲厚和睦。《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 欧阳山 《三家巷》三五:“说来说去,无非是什么取缔排 日 运动,敦睦两国邦交那一套。”
词语解释:协穆  拼音:xié mù
见“ 协睦 ”。
词语解释:协睦  拼音:xié mù
亦作“ 协穆 ”。 和睦。《书·周官》“﹝司徒﹞扰兆民” 孔 传:“以安和天下众民,使小大皆协睦。”《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北齐书·魏收传》:“ 收 先副 王昕 使 梁 ,不相协睦。”《新唐书·王处存传》:“协穆 太原 以自助,远近同心。”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二:“弼亮惟寅而万姓协睦。” 郭沫若 《宿楚雄》诗之一:“民族塤篪真协睦,农田禾黍好收成。”
词语解释:微穆  拼音:wēi mù
和煦。 唐 包佶 《祀风师乐章·送神》:“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词语解释:沕穆  拼音:mì mù
深微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 司马贞 索隐:“沕穆,深微之貌。” 张守节 正义:“沕音勿。” 唐 李白 《明堂赋》:“淳风沕穆,鸿恩滂洋。” 明 宋濂 《黄文献公祠堂碑》:“阳乌高騫耸觚稜,庭宇沕穆森巨楹。” 雷昭性 《名说》:“盖在疏仡,循蜚之上世,睢盱其俗,沕穆其天,各安其澹泊,各循其食游,而无有争竞攘夺之是非存焉。”
词语解释:谐穆  拼音:xié mù
和睦。《魏书·孝感传·阎元明》:“昆弟雍和,尊卑谐穆。”《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器性温顺,自处以礼,奉敬公主,内外谐穆。”
词语解释:化穆  拼音:huà mù
教化和顺。《宋书·乐志二》:“仪刑六合,化穆自然。”《宋书·后妃传·萧皇后》:“伏惟太妃母仪之德,化穆不言,保翼之训,光被洪业。”
词语解释:友穆  拼音:yǒu mù
友好和睦。《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词语解释:冲穆  拼音:chōng mù
冲和肃穆。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 万历 之季, 李愚公 始以坚苍驱软媚, 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冗,稍復雅正之音,於先正冲穆之度未遑领取。”
词语解释:贞穆  拼音:zhēn mù
淳正严肃。 明 汤显祖 《〈刘大司成文集〉序》:“盖其天性廉毅贞穆,生於 吉州 ,忠孝之乡,而道学之世。”
词语解释:落落穆穆  拼音:luò luò mù mù
洒脱而端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平子 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太尉答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 清 钱谦益 《李君实〈恬致堂集〉序》:“ 君实 落落穆穆,骤而即之,不见其有可慕説;徐而扣其所有,则渟泓演迤,愈出而愈不穷。”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为人,落落穆穆,而其意念,直不可一世。”
词语解释:古穆  拼音:gǔ mù
古朴凝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於笋,而色甚古穆。” 清 恽敬 《答秦抚军书》:“古名人画无不古穆深厚,精能奇迈。”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例如《蜀碧》,总可以说是够惨的书了,然而序文后面却刻着一位 乐斋 先生的批语道:‘古穆有 魏 晋 间人笔意。’”
词语解释:辑穆  拼音:jí mù
和睦。 晋 刘琨 《劝进表》:“故曰丧君有君,羣臣辑穆,好我者劝,恶我者惧。”《晋书·谢安传》:“ 安 与 坦之 尽忠匡翼,终能辑穆。” 宋 曾巩 《吴居厚京东转运副使吕孝廉转运判官制》:“使德泽流通而风化辑穆,以称朕忧悯元元而励精庶务之意。”
词语解释:雝穆
和睦
词语解释:通穆  拼音:tōng mù
相处和睦的知交。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过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絶之。”
词语解释:邕穆  拼音:yōng mù
和睦敬肃。邕,通“ 雍 ”。《晋书·孝友传·桑虞》:“ 虞 五世同居,闺门邕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大王德化邕穆,政教明察。”
词语解释:亲穆  拼音:qīn mù
亲族。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前燕 慕容暐 初立, 慕容根 譖 慕容恪 、 慕容评 将谋为乱。 暐 曰:‘二公,国之亲穆,先帝所托终,应无此。’”参见“ 昭穆 ”。
词语解释:昭穆  拼音:zhāo mù
(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 注:“父曰昭,子曰穆。”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 鲁定公 序昭穆,顺祖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此事亦不难行,祇是道理所在,朕止令於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
(2).指同一祖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郑玄 注:“先王造塋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 明 方孝孺 《孝友庵记》:“见 伯鱼 、 子思 之冢,昭穆序葬,而子孙咸祔其则。”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尚右》:“祭神仪神位,东嚮者为尊,其餘昭穆分列,至今犹沿其制。”
(5).泛指宗族关系。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系自有 周 ,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新唐书·杜正伦传》:“ 正伦 与城南诸 杜 昭穆素远。” 明 徐霖 《绣襦记·慈母感念》:“吾家族属蝉联,待我择一个昭穆承继便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况且昭穆伦次,立 福王 亦无大差。”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红楼梦》第五三回:“只见 贾 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词语解释:静穆  拼音:jìng mù
(1).安静,平静。 清 费密 《姑苏洞庭山》诗:“天气颇静穆,理檝冒晨雾。” 鲁迅 《〈野草〉题辞》:“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 叶圣陶 《小蚬的回家》:“四望村树云物,都沉浸在清朗静穆的空翠里。”
(2).冲和恬淡,渊默自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 桑 为人静穆自喜,日再出,就食东邻,餘时坚坐而已。”
(3).文静娴淑,不苟言笑。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六年不见, 亚茜 更显得和蔼静穆了。”
(4).安静肃穆。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 北平 的庄严肃静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 北平 的静穆与雍容。”
词语解释:亹亹穆穆  拼音:wěi wěi mù mù
勤勉庄敬。《大戴礼记·五帝德》:“﹝ 禹 ﹞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上士;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王聘珍 解诂:“亹亹,勉也。穆穆,敬也。”
词语解释:佋穆  拼音:zhāo mù
昭穆。《说文·人部》:“佋,庙佋穆。父为佋,南面;子为穆,北面。”《玉篇·人部》:“佋,佋穆也。”详“ 昭穆 ”。参阅 清 邵瑛 《群经正字》
词语解释:暗穆  拼音:ān mù
形容人的城府很深。 明 李梦阳 《戏作放歌寄别吴子》:“ 东湖 子君非淟涊闇穆取位之丈夫,余亦岂卑卑与世而浮沉。”
词语解释:浑穆  拼音:hún mù
质朴淳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或谓 骆公 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 楚 在 蜀 ,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蜕龛印存〉序(代)》:“尝闻艺术由来,在於致用,草昧之世,大朴不雕,以给事为足;已而渐见藻饰,然犹神情浑穆,函无尽之意。”
词语解释:淑穆  拼音:shū mù
美好和穆。《文选·嵇康〈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吕向 注:“淑,善;穆,和。”
词语解释:物穆  拼音:wù mù
深微貌。物,通“ 勿 ”。《淮南子·原道训》:“物穆无穷,变无形像。”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一》:“《史记·贾生传》:‘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汉书》作‘沕穆无閒’。 颜师古 曰:‘沕穆,深微貌。沕音勿。’《説苑·指武篇》亦云:‘昒穆无穷,变无形像。’沕、昒、物,古字通。”
词语解释:淹穆  拼音:yān mù
深沉温和。 南朝 梁 沉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 伟 体韵淹穆,神寓凝正。”
词语解释:文昭武穆  拼音:wén zhāo wǔ mù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 周文王 於 周 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则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 文王 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驾齐驱;公子王孙,朱轮华轂。”参阅《文献通考·宗庙一》
词语解释:恬穆  拼音:tián mù
沉静肃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张之象》:“自谓一生不欺暗室,常渡 泖 ,中流风恶,舟人皆失色,公神宇恬穆。”
词语解释:廱穆  拼音:yōng mù
和睦。《隶释·汉李翊夫人碑》:“男三女二,廱穆闺门。”
词语解释:怡穆  拼音:yí mù
愉悦和睦。《魏书·卢玄传》:“在 洛 时有飢年,无以自赡,然尊卑怡穆,丰俭同之。”
词语解释:晬穆  拼音:zuì mù
温润端庄。 宋 洪迈 《广州三清殿碑铭》:“绣黼周张,神光晬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风俗·傅粉》:“予游都下见中官辈谈主上视朝,必用粉傅面及颈,以表晬穆,意其言或不妄。”
词语解释:岳武穆  拼音:yuè wǔ mù
指 宋 代名将 岳飞 。 武穆 为其谥号。《宋史·岳飞传》:“ 淳熙 六年,謚 武穆 。 嘉定 四年,追封 鄂王 。” 清 薛福成 《枪炮说》上:“即 岳武穆 将才天挺,百战百胜,亦寔非一时诸将所及。” 太平天囯 石达开 《檄告招贤文》:“ 文天祥 决不降虏, 岳武穆 誓必诛 金 。”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每读到 岳武穆 、 文天祥 等人的忠勇事迹时,我们都极为感动,甚至潸然泪下。”
词语解释:沈穆  拼音:shěn mù
亦作“沉穆”。 深沉淳和。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子弟书音调沉穆,词亦高雅。”
词语解释:洽穆  拼音:qià mù
协和,和睦。《新唐书·虞世南传》:“ 汉文帝 元年, 齐 楚 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詔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词语解释:悦穆  拼音:yuè mù
愉悦和乐。《文子·精诚》:“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惔,悦穆胸中,廓然无形,寂然无声。”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警蹕清夷,表里悦穆。”
词语解释:昒穆  拼音:hū mù
深微貌。 汉 刘向 《说苑·指武》:“迫则能应,感则能动,昒穆无穷。”
词语解释:粹穆  拼音:cuì mù
纯和。《宋史·乐志十四》:“德厚重闈,冲澹粹穆,何以名之?惟慈惟福。”
词语解释:和穆  拼音:hé mù
(1).和睦恭敬。《后汉书·左雄传》:“﹝ 左雄 ﹞上疏陈事曰:‘民用和穆,礼让以兴。’”《魏书·辛雄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门閭。” 宋 苏辙 《礼论》:“乐作於下而礼行於上,雍容和穆,终日而不乱。”
(2).调和;和畅。《后汉书·李固传》:“王道得则阴阳和穆,政化乖则崩震为灾。” 三国 魏 曹植 《登台赋》:“仰春风之和穆,听百鸟之悲鸣。”
词语解释:缉穆  拼音:jī mù
亦作“ 缉睦 ”。 和睦;使和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辞”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晋书·吕光载记》:“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缉穆,则貽厥万世。”《宋书·刘敬宣传》:“吾不能审 恭 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缉穆宰相与不?”《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缉睦,则祚流万世。” 胡三省 注:“缉,当作‘辑’。”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时 杨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
词语解释:简穆  拼音:jiǎn mù
犹简静。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傅 河南 褚裒 ,简穆有器识,时为 豫章 太守。”
词语解释:渊渊穆穆  拼音:yuān yuān mù mù
深沉庄严貌。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圣道即天道,渊渊穆穆,为而不有,长而不恃,若是者,其德纯也。”
词语解释:渊穆  拼音:yuān mù
(1).极其美好。《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君王渊穆其度,御羣英而翫之。”《文选·班固〈典引〉》:“有于德不台渊穆之让,靡号师矢敦奋撝之容。” 蔡邕 注:“渊穆,深美之辞也。”
(2).犹沉默;深沉。 清 王亹 《次柴桑乞食和杜于皇》:“白眼古今际,沉沉醉乡杯。 柴桑 渊穆者,愤发乞食诗。” 清 周亮工 《纪戆叟阙里诗序》:“ 戇叟 制笔清浑,游思渊穆,若抚彝勺而戞鐘鏞,允允乎 汉 人郊庙之章也。”
词语解释:宓穆  拼音:mì mù
安详静穆。《淮南子·览冥训》:“道鬼神,登九天,朝帝於灵门,宓穆休於 太祖 之下。” 高诱 注:“宓,寧也;穆,和也;休,息也。”
词语解释:安穆  拼音:ān mù
安定和睦。《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
词语解释:娴穆  拼音:xián mù
同“嫺穆”。
犹娴静。
词语解释:玄穆  拼音:xuán mù
(1).形容人品高尚,器局渊深而不可测度。 明 杨珽 《龙膏记·旤媒》:“老夫奉聆高论,正挹 叔度 之玄穆。” 叔度 , 汉 黄宪 字。
(2).谓虚无缥缈。 清 陈确 《答朱康流书》:“知才、情、气之本於天,则知所谓天命之性,即不越才、情、气质而是,而无俟深求之玄穆之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