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粳稻秧稻青稻江稻耥稻中稻旱稻白汉稻
晚稻霜稻白稻蝉鸣稻翻形稻杂交水稻粳稻 
香稻秫稻獐牙稻籼稻半夏稻三季稻糯稻 
早稻田稻水稻双季稻陵稻界稻和尚稻 
红稻生稻青精稻陆稻青龙稻火稻租稻 
禾稻饭稻滮稻单季稻灿稻清肠稻耗稻 

词语解释:粳稻  拼音:jīng dào
稻的一种。茎秆较矮,不易倒伏,叶较窄,深绿色。谷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亦泛指水稻。《汉书·扬雄传下》:“﹝ 扬雄 上《长杨赋》﹞其辞曰:……驰骋稉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按,《文选》作“秔稻”。 晋 左思 《蜀都赋》:“沟洫脉散,疆里綺错,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词语解释:晚稻  拼音:wǎn dào
(1).一种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的稻,一般在霜降后收割。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菁。” 唐 唐彦谦 《蟹》诗:“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2).指后季稻。
词语解释:香稻  拼音:xiāng dào
稻的一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残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唐 李郢 《江亭晚望》诗:“闻説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鱸鱼。”《直省志书·庐江县》:“土产:红秈稻、白秈稻、早糯稻、晚糯稻、黑晚稻、白晚稻、香稻。”
词语解释:早稻  拼音:zǎo dào
稻的一种。有插秧期早或生长期短、成熟早的特点。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诗:“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宋 文天祥 《与知吉州江提举万顷》:“盖吾州从来以早稻充民食,以晚稻充官租。”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
词语解释:红稻  拼音:hóng dào
稻的一种。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緑醅量盏饮,红稻约升炊。” 宋 王禹偁 《送李著作》诗:“饭馈 海陵 红稻软,鱠擎 淮水 白鱼肥。”
词语解释:禾稻  拼音:hé dào
稻谷。《后汉书·东夷传·倭》:“土宜禾稻、麻紵、蚕桑,知织绩为縑布。”《晋书·东夷传·倭人》:“其地温暖,俗种禾稻紵麻而蚕桑织绩。”
词语解释:秧稻  拼音:yāng dào
犹育稻。 唐 白居易 《题施山人野居》诗:“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宋 黄庭坚 《新喻道中寄元明》诗:“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
词语解释:霜稻  拼音:shuāng dào
指晚稻。因霜后成熟,故称。 唐 柳宗元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宋 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之六:“ 乌程 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 霅水 光。” 宋 陆游 《秋思》诗之五:“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 宋 陆游 《书喜》诗:“冰鱼可钓羹材足,霜稻方登糴价平。”
词语解释:秫稻  拼音:shú dào
即糯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米,俗云‘乱米’,非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田水声过吾师丈人》:“ 渊明 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嘆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参见“ 糯稻 ”。
词语解释:糯稻  拼音:nuò dào
米粒富于黏性的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稻》:“糯稻,南方水田多种之,其性黏,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餳,可以炒食,其类亦多。”
词语解释:田稻  拼音:tián dào
(1).田里稻子。多指水稻。《晋书·桓冲传》:“ 坚 使其将 郝贵 守 襄阳 , 冲 使扬威将军 朱绰 讨之,遂焚烧 沔 北田稻,拔六百餘户而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 简文 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南齐书·州郡志上》:“旧北对 清泗 ,临 淮 守险,有 阳平 石鱉 ,田稻丰饶。”
(2).种稻。《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耕田,田稻。”
词语解释:生稻  拼音:shēng dào
生米;未干或未成熟的谷物。《荀子·礼论》:“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 杨倞 注:“生稻,禾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腹馁口饥,顾得生稻而食之,伏地而饮水。” 元 舒頔 《暮秋弥月阴雨新米甚艰晚霁至夜复雨》诗:“湿薪炊午庖,生稻炒晨鑊。”
词语解释:饭稻  拼音:fàn dào
以稻米为饭。《史记·货殖列传》:“ 楚 越 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唐 吴融 《南迁途中作·溪翁》诗:“饭稻羹菰晓復昏,碧滩声里长诸孙。”
词语解释:青稻  拼音:qīng dào
(1).青色的稻苗。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流。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2).即青龙稻。
词语解释:白稻  拼音:bái dào
一种谷粒狭长的稻。《管子·地员》:“鳧土之次曰五桀,五桀之状甚咸以苦,其物为下,其种白稻长狭。” 尹知章 注:“谓稻之形长而狭也。” 前蜀 韦庄 《题汧阳县马跑泉李学士别业》诗:“西园夜雨红樱熟,南亩秋风白稻肥。”
词语解释:獐牙稻  拼音:zhāng yá dào
形似麞牙的稻米。 唐 白居易 《官舍闲题》诗:“禄米麞牙稻,园蔬鸭脚葵。”
词语解释:水稻  拼音:shuǐ dào
种在水田里的稻,有粳稻和秈稻两大类。 杨石 《山水篇》:“白云之上飘着稻花香,那是山区人民把水稻种上了山岗。”
词语解释:青精稻  拼音:qīng jīng dào
即青精饭。 唐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参见“ 青精饭 ”。
词语解释:青精饭  拼音:qīng jīng fàn
即立夏吃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 太极真人 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唐 杜甫 《赠李白》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穀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叶,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久服,延年益颜。” 谢无量 《西湖旅兴怀伯兄五十韵》:“野寺青精饭,江湖白打钱。”
词语解释:滮稻  拼音:biāo dào
指水稻。语本《诗·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宋 欧阳修 《送友人南下》诗:“千里羹蓴夸敌酪,满池滮稻欲鸣蜩。”
词语解释:江稻  拼音:jiāng dào
糯稻。 唐 郑谷 《送祠部曹郎中邺出守洋州》诗:“开怀江稻熟,寄信露橙香。”
词语解释:蝉鸣稻  拼音:chán míng dào
蝉鸣时成熟的稻子。《齐民要术·水稻》引 晋 郭义恭 《广志》:“南方有蝉鸣稻,七月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六:“六月蝉鸣稻,千金龙骨渠。”
词语解释:籼稻  拼音:xiān dào
粳稻之早熟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其中, 钱山漾 的稻谷经过鉴定,确认有粳稻和秈稻两种品种。”
词语解释:双季稻  拼音:shuāng jì dào
在同一块田里,一年栽种和收获两次的稻。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一:“要插双季稻,旱谷子播种要早一些。”
词语解释:陆稻  拼音:lù dào
种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强。也叫旱稻、旱禾。《礼记·内则》:“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孔颖达 疏:“陆稻者,谓陆地之稻也。”
词语解释:单季稻  拼音:dān jì dào
水稻栽培制度之一。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之内只栽种一次的水稻,叫单季稻。
词语解释:耥稻  拼音:tǎng dào
用耥耙在水稻行间除草松土
词语解释:翻形稻  拼音:fān xíng dào
传说能使人死而复生、夭而又寿的一种稻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宣帝 地节 元年, 乐浪 之东,有 背明之国 ,来贡其方物。言其乡在 扶桑 之东,见日出於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穀……有翻形稻,言食者死而更生,夭而有寿。” 齐治平 注:“翻,反覆也。翻形即返形,故食翻形稻可以‘死而更生,夭而有寿’。”
词语解释:半夏稻  拼音:bàn xià dào
稻子的品种名。《初学记》卷二七引 汉 蔡邕 《月令》:“十月穫稻,在九月熟者谓之半夏稻。”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復有稻名半夏,药号恒春。”
词语解释:陵稻  拼音:líng dào
陆生稻。也叫旱稻。《管子·地员》:“五鳧之状,坚而不骼,其种:陵稻、黑鹅、马夫。” 尹知章 注:“陵稻,谓陵生稻。”
词语解释:青龙稻  拼音:qīng lóng dào
南方粳稻的一种。道家制作青精饭原料之一。
词语解释:灿稻
水稻品种之一。稻株比粳稻稍高,分蘖力强,但杆软易倒伏。米粒细长,无粘性
词语解释:中稻  拼音:zhōng dào
水稻的一种类型。全生育期120-150天。对光照长短的反应与早稻相近,但插秧期和成熟期比早稻稍晚。
词语解释:杂交水稻  拼音:zá jiāo shuǐ dào
两个不同遗传类型的水稻品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子播种后长成的水稻。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生长旺盛,穗大粒多,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杂交种子只能利用第一代,第二代开始产量下降,因此需要年年制种。
词语解释:三季稻  拼音:sān jì dào
一年之内,在同一块田里能从插秧到成熟收割三次的稻
词语解释:界稻  拼音:jiè dào
广东 东部一种农历十一月种,次年四月收成的稻。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食语·穀》:“东 粤 之稻多种……曰界稻,十一月种至四月熟,界在两年。”
词语解释:火稻  拼音:huǒ dào
即旱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粳》﹝集解﹞引 孟詵 曰:“ 淮 泗 之间最多。 襄 洛 土粳米,亦坚实而香。南方多收火稻,最补益人。”
词语解释:清肠稻  拼音:qīng cháng dào
古代传说中的稻米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宣帝 地节 元年, 乐浪 之东,有 背明之国 ,来贡其方物。言其乡……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清肠稻,食一粒歷年不饥。”
词语解释:旱稻  拼音:hàn dào
种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强,根系比较发达,叶片较宽,米质软,光泽少。也叫陆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旱稻》:“旱稻用下田,白土胜黑土。”
词语解释:粳稻  拼音:jīng dào
粳稻。《文选·扬雄〈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棃栗之林。” 李善 注:“《説文》曰:‘秔,稻属也。《声类》以为秔,不黏稻也。’《汉书》 东方朔 曰:‘ 涇 渭 之南,又有秔稻、棃、栗之饶。’”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臣论秔稻书》:“ 江 表惟 长沙 名有好米,何得比 新城 秔稻邪?”《明史·食货志三》:“供用库,贮秔稻、熟米及上供物。”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西藏 山谷阻深……特其土地磽确,栽种独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麦,而秔稻不适於土宜。”
词语解释:糯稻  拼音:nuò dào
米粒富于黏性的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稻》:“糯稻,南方水田多种之,其性黏,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餳,可以炒食,其类亦多。”
词语解释:和尚稻  拼音:hé shàng dào
无芒稻的俗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洛 下稻田亦多,土人以稻之无芒者为和尚稻。”
词语解释:租稻  拼音:zū dào
犹租米。《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只是收来的租稻利息,遇着舍下困穷的亲戚朋友, 娄老伯 便极力相助。”参见“ 租米 ”。
词语解释:租米  拼音:zū mǐ
(1).旧时向官府交纳的田赋。《后汉书·安帝纪》:“调 扬州 五郡租米。”《新唐书·裴耀卿传》:“又令租米悉输 东都 。”
(2).旧时农民作为地租缴纳的米。《中国歌谣资料·诉苦歌二》:“如若租米交不出,绳捆索绑关牢里。”
词语解释:耗稻  拼音:hào dào
方言。谓锄去稻田之杂草。 唐 杜甫 有《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诗。 仇兆鳌 题解引旧注:“耗,减也。谓蒲稗之能为禾害者,尽减去之。”
词语解释:白汉稻  拼音:bái hàn dào
一种水稻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广志》云:南方有蝉鸣稻,七月熟;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穫;穫讫,其茎根復生,九月熟。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汉稻,七月熟。此三稻:大而且长,米半寸,出 益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