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首字词组
稗官稗子稗实稗人稗官野史稗官小说稗乘稗耳贩目
稗稊稗饭稗贩稗记稗士稗政稗野稗粝
稗史稗草稗秕稗沙门稗官词稗小稗说稗说琐语

词语解释:稗官  拼音:bài guān
小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小说为稗官。《汉书·艺文志》:“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説者之所造也。” 颜师古 注:“稗官,小官。 如淳 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説,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閭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説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説。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启》:“谨撰《平淮夷雅》二篇,斋沐上献。诚丑言淫声,不足以当金石。庶继代洪烈,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想 坡公 遭迁謫后,意绪无聊,借此等稗官脞説遣闷,不觉阑入用之。” 茅盾 《你往哪里跑》楔子:“抗战已到第二周,珍贵教训数从头;英雄狐鼠诸般相,付与稗官一卷收。”
词语解释:稗稊  拼音:bài tí
(1).稗草和稊草。泛指杂草。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瓣觚出六摧桃李,瑞舛过三党稗稊。”
(2).比喻卑微。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君恩 泰山 重,不见酬稗稊。” 唐 元稹 《青云驿》诗:“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
词语解释:稗史  拼音:bài shǐ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序》:“故自 武德 、 贞观 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杂録、杂纪者多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又称 明 季稗史虽多,惟 谈迁 编年、 张岱 列传两家,具有本末。”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 明 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词语解释:稗子  拼音:bài zǐ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稻,叶鞘无毛。实如黍米,可食,或作饲料。杂生稻田中,有害稻子生长。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北狄俘虏之苦》:“自 靖康 之后,陷於 金 虏者,帝子王孙,宦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餱粮。” 元 方回 《种稗叹》诗:“一斗稗子价几何,已值去年三斗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稗》﹝集解﹞引 陶弘景 曰:“稗子亦可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和谷苗一块长起来的,有莠草;和稻秧一块长起来的,有稗子。”
(2).比喻品行恶劣的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然吾以为人心不同,一室之内,岂无 胡 越 ?况於孱壻悍妇,骄儿稗子,代不乏人,间隙一开,仇衅渐起。”
词语解释:稗饭  拼音:bài fàn
用稗实做的饭。一种粗劣的饭食。 宋 陆游 《对食戏作》诗之二:“一种是贫吾尚可,邻家稗饭亦常无。”
词语解释:稗草  拼音:bài cǎo
稗子。农谚:好种出好稻,坏种出稗草;稗草拔光,稻谷满仓。参见“ 稗子 ”。
词语解释:稗子  拼音:bài zǐ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稻,叶鞘无毛。实如黍米,可食,或作饲料。杂生稻田中,有害稻子生长。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北狄俘虏之苦》:“自 靖康 之后,陷於 金 虏者,帝子王孙,宦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餱粮。” 元 方回 《种稗叹》诗:“一斗稗子价几何,已值去年三斗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稗》﹝集解﹞引 陶弘景 曰:“稗子亦可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和谷苗一块长起来的,有莠草;和稻秧一块长起来的,有稗子。”
(2).比喻品行恶劣的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然吾以为人心不同,一室之内,岂无 胡 越 ?况於孱壻悍妇,骄儿稗子,代不乏人,间隙一开,仇衅渐起。”
词语解释:稗实  拼音:bài shí
稗草所结的籽实。《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陈留 雨穀,形如稗实。”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陈留 雨穀,穀下蔽地,案视穀形若茨而黑,有似於稗实也。”
词语解释:稗贩  拼音:bài fàn
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梁书·武帝纪上》:“掖庭有稗贩之名,姬姜被干殳之服。”《新唐书·陆贽传》:“税侯王之庐,算稗贩之緡。”《宋史·高若讷传》:“ 王蒙正 知 蔡州 , 若訥 言:‘ 蒙正 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 郴州 ,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寝其命。” 明 方孝孺 《守素斋记》:“非若拱把之材、稗贩之富之易为起灭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稗贩于千里之外,岁一往还,虽获利十之二,世犹谓之窘贾矣。” 章炳麟 《东夷诗》之四:“三岁术已尽,腹空如匏壶,转向 大秦 去,稗贩穹錙銖。”
词语解释:稗秕  拼音:bài bǐ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流堪洒菁英,风足去稗秕。”
词语解释:稗人  拼音:bài rén
品质卑下的人。 元 方回 《种稗叹》诗:“一斗稗子价几何,已值去年三斗米。天灾使然贋胜真,焉得世间无稗人。”
词语解释:稗记  拼音:bài jì
犹笔记。 清 赵翼 《题冯星石鸿胪梦苏草堂图》诗:“大节据长编,琐闻摭稗记。”
词语解释:稗沙门  拼音:bài shā mén
佛教语。谓破戒无行的僧人。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稗沙门》:“《寳积经》説僧之无行者曰:‘譬如麦田,中生稗麦,其形似麦,不可分别。尔时田夫,作如是念,谓此稗麦,尽是好麦,后见穟生,尔乃知非。如是沙门,在於众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见时,谓尽是沙门,而彼痴人,实非沙门,是名稗沙门。’”
词语解释:稗官野史  拼音:bài guān yě shǐ
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稗官野史,虽説是个顽意儿,其为法则,则如文章家一也;必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才得有个间架结构。”参见“ 稗官 ”。
词语解释:稗官  拼音:bài guān
小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小说为稗官。《汉书·艺文志》:“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説者之所造也。” 颜师古 注:“稗官,小官。 如淳 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説,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閭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説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説。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启》:“谨撰《平淮夷雅》二篇,斋沐上献。诚丑言淫声,不足以当金石。庶继代洪烈,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想 坡公 遭迁謫后,意绪无聊,借此等稗官脞説遣闷,不觉阑入用之。” 茅盾 《你往哪里跑》楔子:“抗战已到第二周,珍贵教训数从头;英雄狐鼠诸般相,付与稗官一卷收。”
词语解释:稗士  拼音:bài shì
犹坏人。 清 唐甄 《潜书·用贤》:“簸籭既施,稗士乃去,穀士乃得。”
词语解释:稗官词  拼音:bài guān cí
指小说野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俺读些稗官词,寄牢骚,稗官词,寄牢骚,对江山喫一斗苦松醪。”
词语解释:稗官小说  拼音:bài guān xiǎo shuō
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 明 唐顺之 《仪宾李公墓志铭》:“盖自诸史百家星官堪舆道书释经,下至稗官小説,皆能陟其津涯而发之诗歌。” 清 方苞 《亡妻蔡氏哀辞》:“壬午夏,吾母肝疾骤剧,正昼烦聵不可过,命妻诵稗官小説以遣之。”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纪昀》:“又好为稗官小説而懒於著书。”
词语解释:稗政  拼音:bài zhèng
指不良的政治措施。《明史·流贼传序》:“虽以 武 之童昏,亟行稗政,中官倖夫,浊乱左右,而本根尚未尽拨,宰辅亦多老成。”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为今之计,只须把尚未释放的绅士,礼遣回家,把民怨甚深的官吏,严办几个,而后裁减一些捐税,(他举了一个例,如在 成都 每月发行一次的签捐彩票。)革除一些稗政,(他也举了一个例,如在 成都 开设的戏园和集中娼妓的 新化街 。)则民心自安,民情自定。”
词语解释:稗小  拼音:bài xiǎo
指稗官小说。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餘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
词语解释:稗乘  拼音:bài shèng
犹稗史。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然后 蕺山 之学如日中天。至其包举艺文,渊综律历,百家稗乘之言,靡不究。”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自序》:“然则是编也,姑存之以备诗话之稗乘,或庶几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以排偶之文试为小説者,则有 陈球 之《燕山外史》八卷。 球 字 藴斋 , 秀水 诸生,家贫,以卖画自给,工駢儷,喜传奇,因有此作。自谓‘史体从无以四六为文,自我作古,极知僭妄……第行於稗乘,当希末减’。”
词语解释:稗野  拼音:bài yě
指稗官野史。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立体仿诸稗野,则无钩章棘句之嫌;纪事出以方言,则无佶屈聱牙之苦。”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跋》:“此稗野非志乘也,而自始至终,情节颇贯。”
词语解释:稗说  拼音:bài shuō
指野史和民间传说。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序:“不能粉饰大猷,且用玄黄稗説。”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然史氏稗説,皆缀之以称述其事,而警厉偷浅。”《明史·公鼐传》:“恐因委巷之讹传,流为 湘山 之稗説。”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至 玄奘 入 竺 ,实非应詔,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説,颇涉灵怪。”
词语解释:稗耳贩目  拼音:bài ěr fàn mù
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时治经者各有师承……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词语解释:稗粝
犹粗粮。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稗糲旷於图廪,薪爨废於庖厨。”
词语解释:稗说琐语  拼音:bài shuō suǒ yǔ
指小说琐碎之言。 明 王廷相 《答孟望之论〈慎言〉》:“今曰春雪五出,此亦稗説琐语,乌足凭信?”